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董福仁  张祥林  王志铭  雷振 《江苏医药》2013,39(2):202-204,249
目的 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经普通CT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38例,均行3D-CTA和DSA检查并同时获得CT三维图像;对颅内动脉显示情况、动脉瘤检出情况、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及颅骨解剖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DSA一样,CTA图像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动脉瘤确诊患者35例,检出动脉瘤42个;其中,DSA检出动脉瘤40个,CTA检出动脉瘤41个.CTA对25个瘤颈形态及与载瘤血管三维立体结构清晰显示,DSA仅对8个动脉瘤颈清晰显示(P<0.05).结论 3D-CTA可以作为临床筛选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加高档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35例疑有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做旋转X线DSA检查.并于常规DSA检查比较。结果:旋转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35例病人常规DSA发现32例。3例只有通过旋转DSA才能发现。30例动脉瘤解剖结构显示不清的加摄旋转DSA后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分支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晰。结论:旋转DSA可更好地显示动脉瘤瘤颈及周围血管解剖结构。对临床诊断治疗颅内动脉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中的诊断.方法 5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进行无创性CTA检查,再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动脉瘤诊断中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结果 5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DSA、CTA及手术所见,DSA共发现26个动脉瘤,CTA发现29个动脉瘤中,CTA敏感性达95%,DSA发现26个,有一个漏诊,而且是CTA所见的动脉瘤,CTA显示动脉瘤大小、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等方面优势明显.结论 DSA虽然是目前诊断动脉瘤的新标准,但CTA也是诊断动脉瘤的一种快速、敏感性、安全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与C臂CT结合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临床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常规DSA、旋转DSA及3D-DSA和其中8例需急诊开颅手术患者的C臂CT资料,通过对47例患者进行术前模拟手术入路,均行翼点人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将术前DSA模拟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动脉瘤夹闭术,术前3D-DS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瘤顶指向、瘤颈宽窄,有无仔瘤、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和骨性结构的关系,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8例术前行C臂CT患者中6例显示不同程度脑积水及脑室内出血.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39例,4分6例,3分1例,1分1例.结论 3D-DSA技术及必要的C臂CT检查和手术模拟对成功夹闭脑动脉瘤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维DSA与二维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比三维DSA(3DDSA)与二维DSA(2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作用,说明3DDSA优于2DDSA。方法42例资料完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2D和3DDSA检查,常规2DDSA检查后即行旋转DSA检查。由3D工作站生成容积再现图像(VR)。从以下5方面随即评价2DDSA、旋转DSA和3DDSA:①图像整体质量,②动脉瘤的显示,③动脉瘤形状的显示,④动脉瘤瘤颈的显示,⑤动脉瘤与毗邻血管的显示。对50个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动脉瘤的显示:2DDSA未能发现3个动脉瘤,这些动脉瘤在旋转DSA上为不确定。VR可以发现所有的动脉瘤。②图像的整体质量:2DDSA可以清楚显示细小动脉,图像整体质量优于旋转DSA和3DDSA。③动脉瘤形状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DSA和旋转DSA。④动脉瘤瘤颈和动脉瘤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的显示:VR明显优于2DDSA和旋转DSA。结论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方面优于2DDSA和旋转DSA。  相似文献   

6.
李忠信  肖树凤  于淑靖  祁俊华 《河北医药》2009,31(16):2058-2059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动脉瘤破裂诊治中的价值,进而优化检查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动脉瘤破裂108例的CTA与DSA表现,由CT诊断医师与介入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评价2种检查方法在动脉瘤检出数目、部位、破裂口、瘤蒂、瘤内血栓以及载瘤动脉的显示情况,并根据各自检查结果提出治疗方案,比较2种技术的差异。结果动脉瘤检出:CTA共发现动脉瘤122个,其中囊袋状动脉瘤98个,梭形动脉瘤20个。位于前交通动脉32个,后交通动脉58个,大脑中动脉23个,颈内动脉虹吸段9个。除1个后交通动脉瘤DSA未显示和1个大脑中动脉瘤DSA为阴性外(DSA示小动脉分支),其它CTA结果与DSA完全一致。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为100%。动脉瘤瘤蒂与载瘤动脉的显示:CTA通过多角度旋转,清晰显示全部98个囊状动脉瘤瘤蒂及载瘤动脉;DSA仅清晰显示其中7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口的显示:CTA显示动脉瘤破裂口(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突起)73个,DSA显示75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内血栓的显示:CTA显示血栓8个,DSA显示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同时显示SAH伴脑积水49例,脑梗死19例,脑出血9例。CTA提示可介入或手术治疗者102例,由于动脉瘤基底过宽或发出大分支应采取保守治疗6例,DSA有9例因无法显示瘤蒂不能提出治疗意见,其他与CTA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CT血管造影可准确显示脑动脉瘤及脑内病变,可取代DSA作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技术,而DSA主要作为介入治疗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0T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摄影术(MRA,3D-TOF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例高度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病人行3D-TOFMRA检查,随后行数控减影血管造影术(DSA)造影及可行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工作站上三维重建,比较3D-TOFMRA及常规DSA在显示动脉瘤、瘤颈及与载瘤动脉关系上的优劣,及对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价值。结果:27例脑动脉瘤患者共20个动脉瘤,3D-TOFMRA对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5%,特异度80%,准确度90%。3D-TOFMRA对动脉瘤细节及瘤颈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DSA,尤其是颈内动脉海绵窦部及椎动脉近小脑后下动脉的动脉瘤,可指导DSA显示动脉瘤方向及预先制定治疗方案。但对周边部及动脉分叉处小动脉瘤的诊断应谨慎。结论:3D-TOFMRA能无创有效地诊断颅内动脉瘤,所提供的三维信息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极大帮助。当诊断有怀疑时,应结合DSA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快速旋转造影在脑血管中应用.方法 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疑有脑血管病变的61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正、侧位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1例进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经过快速旋转血管造影检查的41例患者(颅内动脉瘤3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6例,颈动脉海绵窦瘘2例).病变血管的位置清晰可见,其中36例(87.9%)病变血管的供血和分支动脉能避开造影剂重叠.5例(12.1%)显示效果不好(颅内动脉瘤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2例,).结论 旋转DSA能够显示头颈部大多数病变血管的供血动脉和分支结构,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吲哚箐绿(Indocyanine green,ICG)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32例35个颅内动脉瘤采取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夹闭前后均行吲哚箐绿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所示,如瘤颈有残留、载瘤动脉及其远端分支有狭窄则及时调整动脉瘤夹,如术野区其它血管有痉挛变细情况则采用罂粟碱浸泡,28例术后复查CT、3D-CTA或DSA以判断有无脑梗死及动脉瘤夹闭情况.结果 术中发现动脉瘤残颈3例,载瘤动脉狭窄4例,远端分支狭窄2例,术野区动脉痉挛变细4例,侧裂静脉变细3例.本组死亡2例.术后3D-CTA或DSA见动脉瘤夹闲完全,载瘤动脉通畅,与术中ICG造影显像一致,CT示小面积脑梗死3例.结论 术中吲哚箐绿血管造影对于判断动脉瘤颈是否夹闭完全、载瘤动脉及其远端分支有无狭窄以及术野区其它血管有无痉挛变细有重要价值,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杨华  刘健  孙业忠  刘窗溪  韩国强  陈益民  高方友 《贵州医药》2002,26(10):875-877,F003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76例可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的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共检出66例动脉瘤(共72个动脉瘤),根据影像结果拟定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的治疗方案。结果:76例可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普通脑血管造影和DSA检查49例,显示脑动脉瘤的阳性率为81.6%;行3D-DSA检查27例,清楚显示动脉瘤的阳性率为96.3%,共检出66例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组36例,完全夹闭31例(86.1%),死亡2例(5.6%),并发症5例(1.39%)。血管内治疗组23例,完全栓塞者19例(82.6%),90%以上栓塞2例,载瘤动脉闭塞2例,并发症2例(0.87%),无死亡病例。66例动脉瘤中有7例未治疗。结论:3D-DSA能够提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动脉瘤的检出率,清楚显示脑动脉瘤的立体形态、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关系,对指导颅内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有潜在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