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尹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507-508
目的对围手术期超前使用平衡镇痛在肛肠的手术中的止痛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来自我院的30例的进行肛肠手术的患者使用腰俞穴进行麻醉,对其资料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使用超前平衡镇痛和传统镇痛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准备相同,手术后均服用布洛芬缓解胶囊进行止痛,一天2次,每次300mg。对Ⅲ~Ⅳ度的内痔以及内括约肌痉挛的患者进行内括约肌的松解术,对VAS评分在6分以上的患者使用盐酸曲马多基尼系那个止痛。超前平衡镇痛的患者在手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安定10mg,手术中采用盐酸利多卡因5mL、以及芬太尼50μg、地塞米松5mg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20mL进行腰俞穴的麻醉止痛。手术之后把双氯酚酸钠塞入肛内,一枚即可。传统镇痛的组中使用5mL2%的利多卡因、5mL 0.75%的盐酸布比卡因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成20mL行腰俞穴麻醉。对两组手术后的VAS评分,盐酸曲马多使用率、呕吐、恶心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后VAS的评分超前平衡镇痛组要明显的比传统镇痛组低,手术后盐酸曲马多使用率超前平衡镇痛组也比传统镇痛组的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在肛肠手术止痛是一种安全、稳定,有效的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科围手术期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骨科手术患者228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分成2组。A组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包括:合理评估、COX-2抑制剂超前镇痛、多模式/个体化镇痛、有效的护患沟通与健康宣教;B组术后给予传统的镇痛泵(PCA)进行镇痛。手术后两组患者根据疼痛程度、VAS数字疼痛评分法、镇痛药物使用、患者满意度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通过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减轻了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应用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对骨科围手术期镇痛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CEA(硬膜外自控镇痛术)超前镇痛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超前镇痛组(A组)和术后镇痛组(B组),每组40例。镇痛药物均为0.7μg/ml舒芬太尼+0.15%罗哌卡因稀释至100ml混合液。A组手术开始时负荷剂量为镇痛混合液10ml,并接镇痛泵于背景剂量为2ml/h持续镇痛;B组于术毕开始PCEA镇痛,方法同A组。两组患者分别于入室后10min(T0),手术开始时fTl),术毕后2h(T2)及次日6:00(T3)采集静脉血样,测定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C一反应蛋白(CRP)。疼痛评分采用VAS评分标尺,观察并记录术后2h、6h、12h、24h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生命体征平稳,A组T2镇痛效果优于B组俨〈0.01),两组患者T1、T2、T3COR、ACTH和CRP相比T0均明显升高俨〈0.01),T1、T2、T3B组COR、ACTH和CRP含量高于A组俨〈0.05)。结论0.7¨g/ml舒芬太尼复合0.15%罗哌卡因PCEA超前镇痛和常规PCEA均可为上腹部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PCEA超前镇痛相比常规PCEA更有效地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围手术期镇痛方案对骨科不同年龄段病人的镇痛效果,并为不同手术部位的镇痛找到最佳方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的骨科围手术期需要镇痛治疗患者320例,其中男152例,女168例;年龄21-78岁,根据手术部位分为上肢、脊柱、关节、下肢四大组,各组按照完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A、B两组,其中上肢、脊柱、下肢组分为A组:超前镇痛+术后硬膜外阻滞;B组:超前镇痛+术后多模式镇痛。关节组分为A:超前镇痛+术后关节局部镇痛;B组:超前镇痛+术后外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呕吐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结果术后当天至术后2d,B组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5d,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d内,B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显著少于A组(P〈0.05);出现呕吐的次数也低于对A组(P〈0.05)。结论在骨科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联合术后多模式镇痛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关节手术后持续外周神经阻滞较关节腔及周围局部给药镇痛效果更好并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呕吐、嗜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手术以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的改变及记忆受损。这种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病死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干扰治疗。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出现认知障碍的13例髋部骨折老年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单剂量酮咯酸用于围术期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遵循PRISMA声明指南,全面检索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meta分析综合评价单剂量全身酮咯酸对术后疼痛、阿片样药物消耗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累计606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术后0,4,8 h的酮咯酸超前镇痛效果明显,术后24 h的酮咯酸超前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酮咯酸超前镇痛可以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吗啡)的使用[MD=-4.25,95%CI (-8.16,-0.35),P=0.03],减少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RR=0.68,95%CI (0.51,0.90),P=0.006],且未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现有的临床文献数据表明,酮咯酸用于围手术期超前镇痛效果明确,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吗啡)的使用量,同时减少了恶心或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其所承受的体内外因素导致的各种膝关节病损日益增多,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等。针对膝关节的各种疾病与损伤,临床上开展了各类相应的手术进行治疗,如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及各种关节镜手术等。与此同时,关于膝关节手术的术中及术后镇痛也越来越引起骨科及麻醉医生的关注。在面对伤病及面临手术  相似文献   

8.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较常见的骨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老年人髋部骨折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为减轻疼痛、避免长期卧床、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恢复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积极手术治疗是有效手段。做好手术前后护理是提高手术质量、使患者尽快康复的关键措施。我院自1994~1999年共手术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96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试验组(n=50)采用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对照组(n=50)采用芬太尼进行超前镇痛,对比两组术后4 h、8 h、12 h、24 h、48 h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4 h、8 h、12 h、24 h、48 h镇痛效果更佳,满意率更高,且各种常见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2种自控镇痛方法在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50例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50例。术中观察并记录疼痛、镇静、下肢运动阻滞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镇痛优良率及轻、中度镇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A组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评分为(0.3±0.2)分明显低于PCEA组的(1.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A组尿潴留发生率为8.0%明显低于PCEA组的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A和PCEA用于剖宫术后镇痛均可获得安全和理想的镇痛效果,PCIA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及尿潴留发生率较PCEA明显低,且可避免PCEA潜在的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科开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影响因素及意义。方法选择80例外科开腹手术患者,评估患者的术前焦虑状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术后时间、疼痛程度,按需给药。结果外科手术患者均存在术前焦虑状态,术后根据个体及时给予镇痛药物镇痛效果良好。结论重视对患者术前焦虑因素的评估、术后及时镇痛及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指导,对缓解术后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髋置换术是改善病发髋关节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手术效果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围手术期护理是该手术成败的关键,为提高护理质量,对我院骨科2年来收治的38例全髋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995年至今共进行髋部手术 2 13例 ,其中老年(6 0岁以上 )患者占 171例 ,由于护理适当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我科自 1995年髋部骨折老年患者 171例 ,男 77例 ,女 94例 ,年龄 6 0~ 82岁 ,平均 6 5岁。股骨颈骨折头下型6 8例 ,颈中型 7例 ,基底部型 31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 6 4例 ,滥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 1例。术式 :人工股骨头置换 2 3例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5 0例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91例 ,加肌骨瓣植骨 7例。2 护  理2 .1 手术前准备2 .1.1 心理护理 :护士要理解老年病人处境 ,耐心地做好他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吗啡超前镇痛和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附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创伤和强烈刺激引起的疼痛一般会随伤口愈合而消失 ,但它常持续 4~ 6天 ,疼痛由手术开始到愈合 ,虽然呈逐减到消失的过程 ,但如果不给予很好的镇痛治疗 ,不仅导致精神上的恐惧焦虑 ,而且引起生理上 ,如呼吸、循环、内分泌等功能紊乱 ,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病人的康复。术后镇痛已成为必需的辅助治疗手段 ,临床上常用硬膜外和静脉两种 ,结合本院90 %以上患者在全麻下手术的特点 ,于全麻后切皮前先静推10 m g吗啡 ,再接上配制一定剂量吗啡的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已成常规 ,本科于 2 0 0 1年 8月~ 2 0 0 1年 9月对 80例手术病人 ,先行吗啡超…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髋部骨折较为常见,如不能恰当地治疗,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目前专家一致认为,对于无绝对禁忌证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尽管手术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但其死亡率仍高达20%左右。本文就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以期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玲丽  刘存明 《河北医药》2021,43(4):606-6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髋部骨折的患者日渐增多.髋部骨折手术的麻醉目前主要以全身静脉麻醉和外周区域阻滞为主.两种方法在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上各不相同,最终达到的麻醉效果和产生并发症也是不尽相同.本文分析总结了当前关于髋部骨折手术围手术期麻醉实施和镇痛的各种方法及作用机制,重点关注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髋部骨折手...  相似文献   

17.
赵安国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3):10-11,60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特点。方法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重庆市铜梁县人民医院共收治75岁以上[75~91岁,平均(79.9±9.8)岁]的髋部骨折患者169例。其中有全身性伴发疾病157例,包括糖尿病2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9例,心律失常26例,高血压病38例,脑血管疾患6例,慢性肺部感染26例。169例行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随访10~30个月。结果优良率为98.52%,95.3%患者自述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并发症8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只要认真处理伴发疾病和合并症,一般均能平稳渡过围手术期,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氟比洛芬酯对前列腺电切手术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于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6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20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A组术前30min静注氟比洛芬醋50mg,术毕静注生理盐水10mL。B组于术前30min静注生理盐水10mL,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组在手术前后均静注生理盐水10mL。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单盲评估患者术后1、2、6、12、24、48h疼痛感觉程度和与氟比洛芬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24h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B组1h、2hVAS评分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12、24h显著低于C组(均P<0.05),3组48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对TURP患者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魏岚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4):114-1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伴随病,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结果8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随访6—8个月,未见假体松动,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断裂。结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老年髋部骨折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再谈痔瘘围手术期的镇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or the sake of probing into perioperative analgesic therapies of hemorrhoids and fistulas, 80 patients with hemorrhoids or fistula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applied group (40 cases) and the controlled group (40 cases).The combines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was used in the applied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analgesia in the controlled group. The analgesic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prospectively evaluated and clinically observ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nalgesic effect in the former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latter (P≤0.O1).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mbined perioperative analgesic therapy should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emorrhoids and fistul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