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Zhao H  Li H  Wang S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4):313-315
目的阐明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与免疫表型特征。方法收集162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学资料,其中46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抗体为波形蛋白(vimentin)、CD34、肌特异性肌纤蛋白(MSA)、平滑肌特异性肌纤蛋白(SMA)、S100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SYN)、细胞角蛋白(CK)、癌胚抗原(CEA)、白细胞共同抗原(LCA)等10种抗体。结果病理学上肿瘤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直径为0.5~43cm,55%为恶性。免疫表型特征为vimentin,占100%、CD34,占64%、MSA,占47%、SMA,占41%、NSE,占61%、S100蛋白,占19%、SYN,占15%。胃肠道间质瘤不表达CK、CEA、LCA。结论间质瘤为起源于胃肠道肌层的最常见间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与腹部包块为最常见症状。最常见的细胞学特征为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肿瘤的大小、核分裂相是关系到肿瘤良恶性和患者预后、生存的最重要因素。免疫组化证实仅有部分肿瘤具有不完全的平滑肌、神经或双向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应用组化及免疫组化方法诊断子宫腺瘤样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径平  吴秋良 《癌症》1998,17(2):102-104,F003
目的:子宫腺瘤样瘤发生率低,在临床与病理上均易误诊和漏诊,病理上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是其病理形态多样性以及与形态相似的其他肿瘤难鉴别。应用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子宫腺瘤样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方法:从本院10年档案材料1560例子宫良性肿瘤中共收集子宫腺瘤样瘤9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选用细胞角蛋白(CK),波纹蛋白(VIM),表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血管相关因子(F8)和HHF35作为第一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LAB法),以及特殊染色如糖原染色(PAS染色),嗜银染色(Ag染色)和AlicianBlue染色(AB染色)。对每例进行染色,观察结果。结果:9例子宫腺瘤样瘤占1560例子宫良性肿瘤,其中6例误诊为其他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9例子宫腺瘤样瘤瘤细胞CK及VIM均呈强阳性,而对CEA,EMA,F8及HHF35均无表达。AlcianBlue染色9例均有阳性反应,PAS染色阴性,Ag染色见瘤细胞周围银纤维少。结论:本文收集子宫腺瘤样瘤比以前文献报道发生率低,CK,VIM及AlcianBlue染色是子宫腺瘤样瘤的阳性标记物,而CEA,EMA,HHF35,F8及PAS染色瘤细  相似文献   

3.
子宫卵巢性索样肿瘤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志勇  章宜芬 《浙江肿瘤》1999,5(4):213-214
(目的)探讨子宫卵巢性索样肿瘤的组织发生学。(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18例子宫卵巢性索样肿瘤石蜡切片中Keratin,EMA,CEA,Vimertin,Actin,Desmin,Myoglobin,CD34,S-100和NSE10种标记。(结果)性索上皮样细胞团VimertinActin18例阳性,Desmin16例阳性,NSE4例阳性,CK和EMA各2例阳性,子宫内膜间质样细胞区V  相似文献   

4.
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瘤细胞分布于粘液样背景中,瘤细胞分布疏密不一.构成多细胞密集区与少细胞疏松区,瘤细胞呈短梭形、星状、上皮样。多细胞区瘤细胞呈束状围绕在血管周围.间质有丰富的薄壁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4例Vimentin、Desmin阳性.3例SMA阳性,S-100和CD34均阴性.结论: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为软组织粘液性肿瘤.好发于女性生殖道,起源于肌纤维母细胞或纤维母细胞.其诊斯与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5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形态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探讨肿瘤的组织来源和分型。方法 对58例GIST进行光镜观察,用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波形蛋白、CD117(c-Kit)、CD34等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58例GIST占同期消化系统间叶性肿瘤的86.6 %(58/67);其中梭形细胞为主者41例,伴有上皮样细胞者12例,单纯由上皮样细胞组成者5例,瘤细胞呈长、短梭形和圆形,胞质弱嗜酸,常见核端空泡,有时呈印戒样或透明细胞样;排列呈漩涡状、栅栏状或弥漫性巢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组织中抗原标记物表达阳性率波形蛋白为100 %(58/58),CD117 94.8 %(55/58),CD34 79.3 %(46/58)。结论 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光镜形态与真性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极为相似,CD117、CD34等免疫标记物可对其作出正确诊断,GIST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卡哈尔间质细胞样的前体细胞。  相似文献   

6.
陈岗  陈文虎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6):573-574,601
目的:研究胸腺瘤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增殖指数,PI)与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对51例胸腺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表达,并与Masaoka’s临床分期及M-M病理组织学分型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非侵袭性胸腺瘤)23例;B组(侵袭性胸腺病)21例;C组(胸腺癌)7例,PCNA表达阳性大多为上皮样分化的瘤细胞。临床I期25例:Ⅱ期10例;Ⅲ期9例;Ⅳ期7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2例上皮样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其组织学形态特征,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分析。结果 2例患者中经典型和近端型上皮样肉瘤各1例。2例上皮样肉瘤均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为圆形或多角形的上皮样细胞,胞质丰富,嗜酸染色,另一种为肥大的梭形细胞,组织结构呈结节状,可见中心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例广谱CK、EMA、Vimentin均阳性表达,CK7、CD68、HMB45、Syn、SMA均阴性表达,其中1例少数细胞S-100阳性表达。结论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需要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结合,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脑内胶质肉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极为罕见的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危害大,临床需与恶性胶质瘤、恶性脑膜瘤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68岁女性的病例,通过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观察了胶质肉瘤的特点,并探讨其与恶性胶质瘤、恶性脑膜瘤鉴别要点.方法在对该病例手术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染色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探讨胶质肉瘤的组织学特征及标志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病理形态上,肿瘤组织主要表现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及肉瘤的共同特征,其中肉瘤区瘤组织排列紧密,瘤细胞呈大小不一的梭形;胶质瘤区瘤组织排列较前者疏松,细胞呈类园形或多角形,瘤组织局部常有坏死、出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组织化学染色胶质瘤区GFAP(+)、S-100(±),胶质瘤及肉瘤区Vimintin(+),肉瘤区desmin(-)、actin(±)、CD68(+);网状纤维染色肉瘤区的瘤细胞间有丰富的网状纤维穿插,胶质瘤区未显示明显网状纤维;Masson染色肉瘤区富含胶原纤维.结论胶质肉瘤具有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和肉瘤的特点,通过病理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与恶性胶质瘤、恶性脑膜瘤相鉴别,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肿瘤相关抗原的发现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运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采用MG系列单克隆抗体,对一组新的胃癌相关抗原MG─AgS在肺部病变中的表达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在检测的88例肺癌标本中,MG─AgS的阳性率为73.9%。其中肺的腺癌阳性率为87.5%(28/32),肺的鳞癌阳性率为75%(18/24),肺的小细胞癌阳性率为60.8%(14/23),肺的大细胞癌阳性率为55.6%(5/9);在检测的25例肺结核标本中,MG─AgS的阳性率为4%(1/25);10例肺部炎症和10例正常粘膜MG─AgS则均为阴性。由此提示:①MG─AgS肿瘤相关抗原在肺癌组织中占有明显优势,对于MG─AgS肿瘤相关抗原的检测,将有助于肺癌的病理组织学诊断,而且MG─AgS分布特征有助于肺癌组织学分型;②MG系列单克隆抗体对肺部肿瘤也同样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可用于肺部肿瘤的免疫示踪和导向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上皮样肉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的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13例上皮样肉瘤,男9例,女4例,年龄10~45岁。病变主要位于前臂、手掌和手指。行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特点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由恶性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组成,呈结节样排列并伴有中心坏死。所有瘤组织CK、EMA和Vimentin均为阳性表达。结论上皮样肉瘤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表现和免疫组化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