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人微言轻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例良性乳腺病变,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细胞中端粒(telomere)的长度与细胞寿命的调控密切相关,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telomerase)的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例良性乳腺病变,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乳腺癌患外周血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65例乳腺癌患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按照肿瘤大小、分级程度、浸润情况、淋巴结有无转移来分析端粒酶与乳腺癌患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中检测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40.00%,低于相应的乳腺癌组织阳性率(61.54%),乳腺癌患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端粒酶相对活性的升高与患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呈正相关。结论:检测患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可能优于检测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可以对肿瘤患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控,指导临床化疗。 相似文献
4.
5.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新辅助化疗对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2004年2月-2007年6月对53例可手术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CEF方案新辅助化疗3个周期,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hTERT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前癌组织中hTERT 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4%、73.6%,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791),而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289,P=0.036).新辅助化疗后hTERT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28.3%,22.6%)均显著低于新辅助化疗前.hTERT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率显著低于hTERT mRNA及蛋白阴性表达者(P值均<0.05). 结论:新辅助化疗后hTERT基因明显下调;hTERT阴性表达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更明显,可作为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 ,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elomera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 ,TRAP)来检测 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 ,12例良性乳腺病变 ,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 ,有 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其阳性率为 91 7% ,而且与肿瘤的大小 ,淋巴结的状态 ,临床分期有相关性。 36例癌旁组织中 ,有 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5 6 %。 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 ,仅有 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 ,阳性率为 8 3%。 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 ,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和PCNA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量子点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芯片中端粒酶和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和非癌变乳腺组织相比,端粒酶和PCNA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与高的病理分级(x2=4.419,P=-0.041)、高的TNM分期(x2=6.4315,P=-0.012)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与淋巴结转移也呈正相关(x2=7.783,P=-0.005)。PCNA表达在病理分级的Ⅲ级组明显高于Ⅰ~Ⅱ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2=10.606,P=0.001);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未转移组(x2=71636,P=-0.006)。而且在乳腺癌中端粒酶和PC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r=0.368,P=-0.002)。结论端粒酶与PCNA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进展相关,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和bcl-2表达均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并且均高表达,那么端粒酶与bcl-2是否存在某种关联,端粒酶与bcl-2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调控机理如何?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是结论差异很大,争论很多,我们即对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hTERT与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是否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深入了解端粒酶基因对端粒酶活性的调控是在基因水平还是在转录水平。方法 采用TRAP-PCR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68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端粒酶基因hTR和hTERP的表达。结果 68例肺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为79.4%(54/68),hTR阳性率为98.5%(67/68),hTERT阳性率为91.2%(62/68)。68例癌旁组织中无一例表达端粒酶阳性,但大多数癌旁组织均表达hTR(62/68,91.2%),仅7例hTERT表达阳性(10.3%),与hTR相比,hTERT同端粒酶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其一致率为89.0%(121/136),而ThTR与端粒酶的一致率为43.4%(59/136)。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可能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hTR与hTERT可能是在转录后或翻译后水平对端粒酶进行调控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端粒酶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检测50例患者肺癌组织和其中10例癌旁组织,以及10例正常人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6%和50%,而正常肺组织均为阴性,肝癌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比肺癌细胞株高20%,端粒酶活性随肿瘤的发展阶段,恶性程度有升高的趋势,结论:端粒酶可能是恶性肿瘤分子的一个重要标记物,其对肿瘤诊断和预后诊断的价值值得进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肿瘤的端粒酶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H2 2 及MA782 2个组 ,每只小鼠左腹股沟皮下分别接种H2 2 、MA782 活细胞 5× 10 6个。连续观察移植瘤的生长 ,并对其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及端粒酶PCRELISA检测。结果 H2 2 和MA782 的接种成功率均为 10 0 %。H2 2 的肿瘤生长速度较MA782 快 ,H2 2 的肿瘤体积显著大于MA782(P <0 .0 1)。H2 2 的核分裂像较MA782 更多见。H2 2 和MA782 的端粒酶活性均为阳性 ,且H2 2 的端粒酶A值 ( 1.6 72± 0 .15 6 )显著高于MA782 的端粒酶A值 ( 0 .817± 0 .14 2 ) ,P <0 .0 1。结论 H2 2 和MA782 是较好的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H2 2 与MA782 比较 ,H2 2 的核分裂像更多见 ,肿瘤生长更快。H2 2 和MA782 均表达端粒酶活性 ,且H2 2 较MA782 高 ,H2 2 有更高的恶性潜能。 相似文献
12.
13.
15.
16.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端粒酶的表达及动态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与动态改变。[方法]SD大鼠以2-FAA喂饲制备肝癌模型,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瑞粒醇和总RNA的表达与改变;并收集人肝癌组织,匀浆后以PCR-ELISA法定量分析了癌和远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鼠肝癌模型证实: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随组织学改变端粒酶表达逐步增加,并与总RNA浓度是正相关(r=0.59,P<0.01);人肝癌组和远癌组间的端粒酶表达水平,若以△A/mgP表示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以△A/RNA计算结果,则肝癌组酶活性明显高于远癌组(P<0.05)。[结论]分析肝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有助于监测肝细胞癌变和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19.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端粒酶检测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端粒酶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 63例原发性肺癌和 3 1例非肺癌肺疾病患者BALF ,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其端粒酶。同步行经纤维支气管镜刷片病理学、灌洗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 肺癌组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为 76.2 % (4 8/ 63 ) ,高于对照组的 6.5 %(2 / 3 1) (χ2 =40 .6,P <0 .0 1) ,且高于刷检的阳性率 (5 8.7% ,3 7/ 63 ) (χ2 =3 .6,P >0 .0 5 ) ,也高于BALF细胞学的阳性率 (14 .3 % ,9/ 63 ) (χ2 =46.3 ,P <0 .0 1)。中心型肺癌组端粒酶阳性率为 71.4% (3 5 / 49) ,高于BALF细胞学的阳性率 (12 .2 % ,6/ 49) (χ2 =3 5 .3 ,P <0 .0 1) ,但与刷检 61.2 % (3 0 / 49)的阳性率间无明显差异 (χ2 =1.1,P >0 .0 5 )。周围型肺癌组BALF中端粒酶阳性率为 92 .9% (13 / 14 ) ,高于刷检的阳性率 (5 0 .0 % ,7/ 14 ) ,也高于BALF细胞学的阳性率 (2 1.4% ,3 / 14 )。结论 检测肺部疾病患者BALF中的端粒酶对确诊肺癌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活化可使细胞转化为癌细胞。本研究拟分析端粒酶在乳腺良性和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PCR-ELISA方法检测178例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患者术后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结果: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为86.72%(111/128);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为46.67%(7/15);乳腺纤维瘤组织为26.66%(4/15);乳腺非癌组织、囊性增生组织全阴性。乳腺癌在不同的临床分期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临床I期63.16%,Ⅱ期85.96%,Ⅲ期为965%,Ⅳ期为100%。原发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阳性者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95.83%(69/72),腋窝淋巴结阴性者端粒酶阳性表达率75%(42/56)。结论:端粒酶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P<0.005),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特别是它在乳腺癌癌前病变中有表达。端粒酶的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