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苯吡啶-N4-甲基缩氨基硫脲及其钴离子配合物对细菌(包括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管碟法对12种常见菌株进行抑菌活性实验,并测定最低抑菌浓度,通过测定菌体的生长曲线,对其抑菌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2种药物对细菌、酵母菌和霉菌表现出不同的抑菌作用,加药后的菌体不能达到正常对数生长期而直接进入衰亡期.结论:药物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细胞的分裂增殖,破坏菌体的细胞壁致菌体死亡.  相似文献   

2.
作者应用冷冻蚀刻复型技术研究3株钩用螺旋体的超微结构,发现:①钩体在冷冻蚀刻复型下的形态与超薄切片及负染的观察结果基本一致,不同种属与毒力的钩体其冷冻蚀刻复型的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②钩体外膜蛋白颗粒呈球形,其分布明显不对称。在外膜的EF面,蛋白颗粒密集分布,其密度为776~2303个/μm~2,直径为14.25±2.25nm,而PF面则甚少,呈平滑状;③轴丝位于圆柱形菌体与外膜之间,直径20nm,外周有一7nm鞘状结构包绕;④钩体细胞质中有核糖体、核质及包涵体等亚细胞结构存在。本研究结果表明:冷冻蚀刻复型技术较其他方法能更清晰地显示接近生活状态的钩体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3.
幽门弯曲菌超微结构及其与胃粘膜上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例CP有关的慢性胃炎胃粘膜活检标本和31株CP菌株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进行了研究。发现CP与弯曲菌属的其他菌种之间有明显不同,特别是菌体末端的形态和鞭毛的超微结构,提示CP究竟应否属弯曲菌属值得重新讨论。另外,CP对胃壁不溶性粘液层及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有高度的亲和性,CP菌体粘附于上皮细胞表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细丝状网状结构相粘。但菌体与上皮细胞表面之间相隔一定距离;另一种是细菌部分细胞壁与上皮细胞部分细胞膜之间直接相贴,中间几乎无间隔。这些展现了CP定居于胃壁表面的超微结构上的证据,为进一步研究CP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4.
脑膜炎奈瑟氏菌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原菌,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为“A”群菌流行,少数为“B”群或“C”群菌。我们用常规方法制成电镜标本对“A”群菌体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 一、一般形态 菌体在电镜下为两个半球状,大小为650~750nm。无鞭毛,无芽胞形成。多数见有一层厚度为400~450nm的荚膜(图1)。蒸馏水菌液标本荚膜多半被破坏,其中有大小不等、直径20~50nm的圆形微“泡”样结构(图2)。在超薄切片标本中,菌体纵切面为肾形,横切面大多为椭圆形,可见到菌细胞壁、胞浆膜及内部结构(图3)。  相似文献   

5.
观察夺参碱作用于HepG2细胞后,光镜和电镜下细胞形态结构改变以及AFP、PCNA和分裂指数的变化。方法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形态;光镜下观察Wright和苏丹Ⅲ染色的细胞形态和分裂指数;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表面和内部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检测AFP和PCNA。结果未用药细胞具有肿瘤细胞典型的形态特征,细胞的分裂指数为53.8%,胞浆内未见秀明颗粒和空泡,苏丹Ⅲ染色为阴性。;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宫颈癌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介入化疗)后临床症状、肿瘤局部及超微结构动态变化,探讨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对4例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例,给予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于介入前、后动态观察肿瘤局部及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4例病例临床疗效均为部分缓解(PR)。超微结构改变为:(1)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连接减少、结构发育差,微绒毛减少或消失;(2)细胞器改变:内质网肿胀形成囊泡、囊池,线粒体固缩、肿胀,溶酶体增多;细胞核固缩、溶解、破裂、异染色质增加、核浆比例缩小;(3)出现细胞肿胀、凋亡小体、凋亡细胞等凋亡形态表现;(4)周围细胞反应:炎细胞浸润及成纤维细胞较明显。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使宫颈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出现明显癌细胞凋亡现象,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肌幼虫培养细胞的超微结构.方法:分离旋毛虫肌幼虫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ISSR-PCR)标准引物对第3代培养细胞及肌幼虫基因组进行扩增,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贴壁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和结论:旋毛虫肌幼虫第3代培养细胞和旋毛虫肌幼虫DNA的ISSR-PCR扩增产物均在1 000 bp和750 bp处出现相同条带.扫描电镜下旋毛虫培养细胞的彤态有多种类型,可分为圆颗粒形、多角形、三角扇形、蜂窝型、似分裂型及褶皱型等.其中以圆颗粒形细胞占多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研究SD和Wistar两种不同种系大鼠心房特殊颗粒的超微结构和含量的变化。方法 :透射电镜观察和立体计量学分析。结果 :SD大鼠心房特殊颗粒 (ASG)可分为A、B两型 ,A型颗粒多见 ,含电子致密颗粒核心 ;B型少见 ,为一均匀浅淡的纤维状核心 ,且两型颗粒的界膜清晰可见。而Wistar大鼠ASG未见有B型颗泣 ,颗粒界膜不很明显。立体计量结果为SD大鼠ASG的颗粒平均直径 (D)明显大于Wistar大鼠 (P <0 .0 0 1) ;而SD大鼠体密度 (Vv)和数密度 (Nv)则明显小于Wistar大鼠 (P <0 .0 0 1)。结论 :证明两种不同种系大鼠ASG的超微结构和含量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梗阻性黄疸肝脏超微结构改变进一步探讨其损伤机制。方法: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胆总管结扎组、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胆总 管结扎组大鼠制成梗阻性黄疸动物模型,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超微结构及其功能改变。结果:实验组肝细胞核形态异常、固缩,线粒体脊断裂,内质网减少且肿胀,毛细胆管扩张,内有胆泥淤积。生化检测肝功能胆红素、血胆汁酸、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梗阻性黄疸肝脏损伤可能与内毒素、胆汁酸血症、肝细胞缺血和Kupffer细胞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生物学观测和种子超微结构的研究,获得对蒙古族民间药—乌赫尔的重要显微鉴别特征。方法在野外生物学观测的基础上,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蒙药乌赫尔及其近缘种(Caraganaspp.)9种1变种的种子微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形态学观察。结果乌赫尔原植物及其近缘种的种子表面纹饰为脑纹状和网状条纹状两种类型,且存在过渡形态。结论其种子超微结构特征可为这一民族药的鉴定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毛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和形态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电镜及形态测量技术对7例毛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穿刺及外周血标本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病例毛细胞的超微结构不全相同,根据其超微形态特征可分为二类:典型Ⅰ型毛细胞白血病和Ⅱ型毛细胞白血病。在一例典型毛细胞白血病细胞胞浆中见有少数小的电子致密颗粒,其性质和意义尚不清楚。本文根据两类毛细胞白血病的细胞超微结构差异,对其不同来源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电镜及形态测量技术对7例毛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穿刺及外周血标本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病例毛细胞的超微结构不全相同,根据其超微形态特征可分为二类:典型Ⅰ型毛细胞白血病和Ⅱ型毛细胞白血病。在一例典型毛细胞白血病细胞胞浆中见有少数小的电子致密颗粒,其性质和意义尚不清楚。本文根据两类毛细胞白血病的细胞超微结构差异,对其不同来源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传代培养的PC12细胞的无丝分裂和不对称分裂 ,探讨其在肿瘤发生、肿瘤细胞多形性和细胞分化中的意义。方法 :传代培养的PC12细胞以Giemsa染色、甲绿 派郎宁的细胞化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分别观察。结果 :PC12细胞呈现横缢型和侧凹型等无丝分裂像 ,并且观察到其形态、大小和化学性质的不对称性分裂及细胞脱颖现象。结论 :无丝分裂和不对称分裂是PC12细胞多形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肿瘤细胞无丝分裂及其不对称性对肿瘤发生及肿瘤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功血子宫内膜ER .PR及超微结构与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即SP法测定子宫内膜ER .PR含量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 ,研究对象为功血病例 6 7例为实验组 ,正常月经期子宫内膜 32例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子宫内膜ER .PR分布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功血 3种常见类型之间的ER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 .0 0 5 ) ;PR分布在增生型与腺瘤型间 ,腺囊型与腺瘤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在腺上皮表面绒毛 ,细胞质内细胞器、基膜及间质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形态改变。结论 无排卵型功血出血机制不单纯取绝于雌激素作用 ,亦存在孕激素作用 ,且无排卵型功血的PR高于ER ;功血子宫内膜超微结构变化与ER .PR分布呈对应性改变 ,功血诊断性刮宫内膜进行ER .PR测定 ,可指导临床应用受体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对人类卵巢组织卵泡形态、超微结构和组织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12例人卵巢组织切成薄片随机分配到新鲜卵巢组(A组)和玻璃化冷冻组(B组),两组行组织学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卵泡形态及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卵巢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A、B两组中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分布比例分别为86.4%、13.6%和84.5%%、1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A、B两组中形态正常的原始卵泡分别为75.3%和69.3%,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冻融后初级卵泡形态异常的比例(56%)高于A组(2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中形态正常的原始卵泡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B组中初级卵泡超微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变。A、B两组卵巢中PCNA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A阳性表达主要见于原始和初级卵泡的卵母细胞、颗粒细胞和卵巢组织间质细胞。结论:玻璃化冷冻是一种较适宜保存人类卵巢组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异染颗粒是白喉杆菌形态上一大特征,在该菌的鉴定上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常用的白喉杆菌异染颗粒染色法有:奈瑟染色法、阿勃托染包法,史氏染色法及美兰染色法。用前两种方法染色的结果,异染颗粒与菌体对比清晰,后两种方法虽然比较简便但异染颗粒与菌体对比度差。上述诸法中除美兰染色外染液均需临时配置、不便于一般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43例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改变。方法:选择43例临床诊断为增生型外阴白色病变的女性患者,取活检,其病变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部分标本制作电镜样品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病变皮肤角质层细胞角化不完全,颗粒层细胞减少,棘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连接减少,细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间淋巴细胞浸润,基底细胞钉脚增多、紊乱,细胞内黑色素颗粒减少,15例患者皮肤组织的细胞超微结构呈瘤细胞样改变。结论:外阴白色病变的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可为临床预测病变进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人芽囊原虫对外界条件的适应性,观察培养条件改变对其形态和繁殖方式的影响. 方法从腹泻患者粪便中检查并分离培养获得人芽囊原虫,分别用locke氏-鸡蛋双相培养基(LES)和改良1640培养基(RPMI-1640)培养,改变培养条件,观察人芽囊原虫形态和繁殖方式. 结果在两种培养基中均可见到人芽囊原虫的四种主要形态:空泡型、颗粒型、阿米巴型和包囊型,其繁殖方式以二分裂为主,可见少量出芽生殖.当从LES培养基突然变为RPMI-1640培养基时,人芽囊原虫出现短时间(48~72h)内生长停滞,随后出现多种形式的繁殖方式,可见较多的二分裂、出芽生殖、三分裂、多分裂、裂体生殖,持续24h后恢复为二分裂为主. 结论培养条件改变能够引起人芽囊原虫繁殖方式的改变,出现短暂性多样化繁殖方式,人芽囊原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19.
海洛因成瘾大鼠脑神经元死亡方式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模仿人类吸毒成瘾临床实例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研究其脑组织中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递增法给大鼠皮下注射海洛因,人为建立海洛因成瘾动物模型,设对照组和模型组,取两组动物多部位脑组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海洛因成瘾大鼠脑各取材部位,电镜视野下均能观察到神经元凋亡和胀亡这两种细胞死亡方式,凋亡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征是细胞固缩,细胞核异染色质浓聚边集,细胞裂解形成凋亡小体。胀亡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征是细胞明显肿胀,细胞质空泡化,细胞器肿胀溶解,细胞核、细胞膜溶解。结论:海洛因成瘾致脑神经元死亡有两种方式,即凋亡和胀亡,但导致两种死亡方式发生及发展的病理机制仍未明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实验组织学的方法系统地观察了成纤维细胞的六种基本细胞形态的超微结构。发现成胶原细胞有前、中、后期三个功能阶段,中期细胞又有合成期和分泌期之分;破纤维细胞可区分出吞噬型和溶酶体型两种亚型;纤维细胞亦存在静止型和衰老型两种亚型。成胶原细胞和破纤维细胞分别是胶原合成和胶原降解的主要细胞。本文还证实了成纤维细胞来源于毛细血管旁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少分化成纤维细胞是其他形态的成纤维细胞的始祖。成纤维细胞各种成熟的细胞形态可以互相转化,在功能上互相协调。本文提出了“成纤维细胞系统”的概念,该系统包括上述成纤维细胞的六种基本细胞形态,系统的主要机能是合成胶原蛋白和其他细胞间质,降解胶原和使结缔组织(包括疤痕组织)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