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人口HBV携带率高达10%,其中相当一部分来源于HBV携带的母婴垂直传播。所谓母婴垂直传播,是指HBsAg阳性母亲在子女的生命早期即胎儿期、分娩过程中和产后新生儿期将自身的HBV传给子女。本文通过对我院近两年住院新生儿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控制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以预防及降低人群中乙肝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在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和胎儿的先天性感染。方法:选择HBVX基因和多聚酶基因之间的片断为扩增靶序列,设计了3只引物进行套式扩增;HCV-RNA5’端保守的非翻译区,设计3只引物进行一步法扩增。结果:乙型肝炎表明抗原(HBsAg)携带者孕妇血清中的HBV-DNA的阳性率为20.35%,乳汗中的阳性率为10.88%,脐血、羊水、胎盘中的平均阳性率为12.39%,其中4例合并HCV-RNA阳性。结论:乙肝、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和胎儿的先天性感染是造成人群中肝炎病毒携带者比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预防肝炎病毒在宫内感染、阻断肝炎病毒垂直传播是医学界的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早孕孕妇中,绒毛细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发生情况,以及与母婴传播的关系。方法选择自愿在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的孕妇50例,孕妇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为实验组(20例),孕妇血清乙型肝炎感染标志物均阴性为对照组(30例)。分别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HBV表面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孕妇的绒毛细胞。结果实验组HBV—DNA阳性16例,阴性4例。HbsAg和HbcAg均阳性5例,HbsAg和HbeAg均阳性4例,绒毛细胞出现HBV的阳性染色;对照组HBV—DNA均阴性,HbsAg和HbcAg均阴性,绒毛细胞未出现HBV的阳性染色。结论在早孕人工流产术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中,乙型肝炎病毒可感染绒毛细胞。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10%。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1.3亿,其中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当孕母HB-sAg阳性时,其新生儿80%-90%将感染HBV并成为慢性携带者。母婴传播有三种途径,即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及产后传播。大多数产后传播是由含HBV的母乳或唾液等体液中获得。自2003年1月开始,我们对HBsAg阳性产妇的血清及乳汁进行乙肝标志物及HBV DNA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孕妇血清中HBV-DNA存在情况。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sAg阴性孕妇血清中HBV-DNA。结果检测680例HBsAg阴性孕妇血清HBV-DNA,阳性53例,阳性率7.8%。结论HBsAg阴性孕妇血液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使用PCR法对HBsAg阴性孕妇进行血清中HBV-DNA检测筛查,有利于对HBV-DNA阳性孕妇早期进行免疫阻断,以减少宫内感染、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产妇人群中梅毒、艾滋病及乙型肝炎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了解本地区的发病率,为本地区实施梅毒、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垂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801例来我院就诊的本地区孕产妇进行静脉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和抗-HIV抗体,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梅毒,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801例孕产妇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检出阳性92例,阳性率11.48%,梅毒检测出阳性5例,阳性率0.62%,而抗-HIV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出2例阳性标本,但经过市疾控中心采用确诊试验验证后被排除阳性,未检测出阳性标本。结论通过对801例孕产妇传染性疾病的筛查,针对阳性结果的孕产妇,通过定期随访、诊治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所以针对孕产妇进行梅毒、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产前检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至今我国约有1.25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是乙型肝炎的传染源。自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引入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HBV-M)以来,HBV感染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不断进步,新的乙型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传播途径复杂,流行甚为广泛,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疾病预防的重要问题之一。乙型肝炎患者无男女性别差异,我国约有1千多万HBV携带者妇女涉及到生育问题。据文献报道:新生儿感染HBV后,有85%可能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30%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了解其传播特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阻断母婴间的HBV传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本文对HBV母婴垂直传播进行了调查探讨和分析,并介绍了预防HBV传播方法和阻断其传播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出现HBeAg转阴是病毒复制减弱和病情好转的标志,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不够全面.因为,随着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位点极易发生变异,其中HBV前C区1896位点(G1896A)变异后形成终止密码是HBeAg阴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机理,我们对非母婴垂直传播(水平感染)感染HBV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7例的血清联检肝功能酶学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碱脂酶(CHE),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Ⅳ前胶原(Ⅳ.C),以及G1896A位点变异.分组比较前C区1896位点变异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36例男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庭成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分析辛永梅闵福援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是传染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我们对丈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第一个感染者的家庭,其妻子和子女的传染情况进行了检测。36例男性慢乙型肝炎患者均来自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病人,年...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临床判断患者传染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HBV—DNA是直接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存在、活动性复制及具有传染性的可靠指标,乙型肝炎前S1蛋白(Pre—S1)作为HBV感染的又一血清标志物已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2.
云南171例静脉注射毒品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杨永芳,马瑛,田建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传播途径相似,主要通过血、性及母婴途径传播,国外报告静脉注射毒品者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为进一步了解该人群的HBV和HCV感染...  相似文献   

13.
青岛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青岛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情况,对121例母亲是HBV无症状携带者的高危新生儿生后24小时之内采周围静脉血监测HBV标志物与母亲HBV标志物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HBsAg、HBeAg、HBcAb有一项阳性者88例,HBV感染率为727%(88/121)。母亲HBsAg、HBeAb、HBcAb三项均阳性者24例,所生新生儿HBV一项阳性者22例,感染率为916%(22/24)。提示母婴垂直传播是新生儿HBV感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母亲,其新生儿HBV感染率最高,阻断HBV母婴传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目前公认的病毒性肝炎至少有五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大量研究证实,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者其母婴传播率达92—97%。提高人口素质,首先要做到优生,预防母婴肝炎的传播是优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炎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人群感染率高达60%,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亦高达10%~15%。慢性HBV携带者超过1.2亿,我国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慢性HBV感染及相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流行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由于传播途径复杂,流行甚为广泛.据统计,我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占总人口数10%左右.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探讨母婴传播特点,为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17.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造成的可能威胁生命的肝脏感染。我国是乙肝的高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或在幼儿期的儿童间传播。以往研究表明,孕妇体内Th1/Th2细胞免疫失衡是导致HBV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而对于新近发现的与白细胞介素-23(IL-23)相关,能分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CD4+T细胞亚群即Th17细胞,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下面就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IL-23与乙肝合并妊娠及宫内感染等疾病的关系及此免疫通路活化在乙肝合并妊娠及宫内感染的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使用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7例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TF组(n=48)和LdT组(n=49).DTF组口服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DTF)治疗,LdT组口服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对比两组孕妇血清乙肝病毒基因(Hepatitis B virus-DNA,HBV DNA)水平、外周血Treg/Th17平衡状态、HBV母婴传播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孕妇HBV DNA水平、HBV 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Treg细胞、Th17细胞百分比、Treg/Th17比值、新生儿HBV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T与DTF两种药物对高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妊娠中晚期孕妇治疗,均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调节免疫状态,降低HBV DNA水平,提升抗病毒效果,效果相当,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在HBV的众多传播途径中,母婴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并且经母婴传播HBV的新生儿更易形成慢性持续携带者,进而发展为肝炎病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随访调查和病毒基因检测,了解母婴阻断后的效果,并研究突破母婴阻断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序列特征,了解病毒母婴传播特点.方法 2003年开始收集临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母亲血清及婴儿血清75对,检测血清学感染指标,取其中母亲与婴儿皆为阳性的血清提取乙型肝炎病毒,扩增包括preS和S基因在内的基因序列片段,序列测定后与标准基因型别比较,确定病毒基因及血清型别,及母婴间病毒核苷酸差异率,及确定a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替代突变率,与免疫成功组进行比较.结果 经血清学检测后共得到母婴血清皆为阳性者4对,包括一对双胞胎,扩增出乙肝病毒基因序列,其中4个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为B型,1个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为C型,其中1对双胞胎婴儿在"a"抗原决定簇出现T143M变异,其余扩增母婴阻断成功病例43例,37例为B型,6例为C型,其中a抗原决定簇发生变异的有3例.结论 母婴阻断失败的儿童中大部分与母亲的基因序列相同,a抗原决定簇变异的比率高于成功组母亲,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