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来访者在即时网络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主要转变,得出网络心理咨询的过程-效果模型。方法:选择3例即时网络心理咨询个案的来访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位来访者在咨询初期、中期、结束进行过程访谈,采用共识性质性研究方法对访谈文本资料的进行分析。结果:即时网络心理咨询的过程-效果主要体现在来访者卷入(咨询初期)、治疗关系(咨询中期)、把咨询经验应用到生活(结束阶段)3个方面。来访者卷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咨询的专注度、对设置的遵守、来访者自我表露、对咨询的关注点在咨询过程中的变化;咨询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来访者的开放性、对咨询师的信任、咨询关系的平等性、被理解的感觉在过程阶段中的变化;来访者将咨询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生活中主要体现在情感情绪、行为、认知层面在过程阶段中的变化。结论:即时网络心理咨询过程-效果在转变内容和转变过程与面询相比有其特点:来访者卷入过程呈现初期更快更深,结束阶段反而停滞的特点,且受多任务操作的影响;咨询关系过程呈现倒U型发展模式,且受网络沟通方式如文字语言、网名、个性签名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来访者言语反应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性地提出本土网络心理咨询来访者言语反应的类别划分,探讨来访者在言语反应上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选取4例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个案,以个案的原始咨询记录文本为分析资料,运用类属分析方法进行文本分析。结果:人际互动层面下网络心理咨询来访者言语反应共分为7个基本类型,即判断性反应、叙述性反应、关系性反应、请求性反应、探索-洞察性反应、社会性反应和其他;7个基本类型下有23项概念类属;咨询不同阶段判断性反应和叙述性反应均为来访者最常使用的言语反应类型;随着咨询的推进,对探索-洞察性反应使用呈现上升趋势时,来访者标出正向咨询关系;社会性反应代表了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的一种惯常互动。结论:来访者言语反应具有多样性。与面询来访者的言语反应类型相比既有类似反应类型也有特殊反应类型。来访者不同咨询阶段的言语反应类型特点对咨询进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网络心理咨询伦理问题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特有的伦理问题,为制定网络心理咨询伦理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愿参加研究的10名网络心理咨询师所做的10个即时文字网络咨询案例,研究者参加网络咨询师的小组督导讨论8次,每次2~4 h,综合考虑督导讨论中重复出现和反复阅读咨询文本两种途径,最后由3位研究者共同讨论确定伦理议题,并从咨询文本中选取典型性对话进行分析。结果:与网络心理咨询相关的伦理议题包括4方面。①在网络咨询中咨询师以真实身份与来访者建立关系,来访者须提供必要的真实信息;②咨访双方注意选择网络咨询的地点、时间并避免多任务操作以保证咨询设置;③网络咨询对网络平台及咨询记录有特殊的保密要求;④危机个案应有专门的应急方案并及时转为线下干预。结论:网络心理咨询伦理规范在咨询关系、咨询设置、保密性以及危机干预方面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性别、年龄的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年龄的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态度。方法:用自编调查表让123名来访者无记名填写。结果:男女之间在最先求助对象、咨询方式以及对咨询师的信任程度上,存在明显不同。在不同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差别更大,不仅仅表现在咨询的内容上,更多地表现在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咨询对象的选择、对咨询及咨询师的信任程度及心理咨询的作用上。结论:在心理咨询中应该根据不同性别、年龄的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态度的不同,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来访者的特点,选择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因势利导,更好地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促进咨询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的阶段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的阶段特征。方法:选取4名在高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咨询师所做的即时文字网络咨询个案,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对咨询文本进行内容分析;用体验量表对来访者体验水平进行测量。结果:依据咨询工作内容、咨询关系及来访者体验水平,可将即时文字网络咨询过程划分为初始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和结束阶段;过渡阶段对进入工作阶段至关重要;咨询关系的发展具有较明显的阶段特征;来访者的体验水平随着咨询进程的变化逐步上升,且来访者体验水平在不同咨询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结论:即时文字网络咨询有较明显的阶段特征,咨询工作内容、咨询关系特点及来访者体验水平随阶段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高校大学生中心理咨询来访者和非来访者在防御方式使用上的差异。方法研究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的中文修订版,对1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正在接受心理咨询的来访者56名,非来访者122名(根据是否有咨询的意愿将非来访者分为两组)。结果①中文修订版DSQ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α=0.872);②来访者比有咨询意愿的非来访者更多地使用非成熟型和中间型这两大类防御方式(t=2.863,P<0.01;t=1.982,P<0.05);③来访者比无咨询意愿的非来访者更多地使用非成熟型和中间型这两大类防御方式(t=3.951,3.666;P<0.01);④性别因素对3大类防御方式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F=1.568,0.184,0.061;P>0.05)。结论参与心理咨询的大学生比未参与者更多地使用非成熟的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男性和女性在防御方式的使用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焦点解决取向治疗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应用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焦点解决取向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的适用性以及具体技术的使用情况,研究网络心理咨询可采用的理论取向。方法:对3例来访者使用焦点解决取向治疗方法,并在咨询后对来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访谈文字稿及咨询记录文本作为研究资料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焦点解决取向运用于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其咨询策略与方法的适用性有:一小步的改变、不追溯过去、鼓励与理解、来访者语言的使用;"评估问句"、"例外问句"、"重新建构"是适用较好的技术;"奇迹问句"、"关系问句"等在网络心理咨询中不太适合。结论:焦点解决取向可能在网络咨询中有较好的适用性,比较适合网络咨询中文字沟通的特点,而对咨询技术的使用要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国内涉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不同机构目前专业人员状况,机构对专业人员胜任特征的需求,以期对未来不同机构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的发展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于2007年对综合医院心理科,精神病专科医院心理门诊,和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负责人进行调查。结果:①三类机构的专业人员在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②三类机构接待的来访者的类型以及每次提供的心理咨询/治疗的时长上存在显著差异;③不同机构的机构负责人对心理咨询师的胜任能力和胜任特征,以及应该接受的培训课程和时长的看法一致性较高。结论:不同机构的心理咨询/治疗专业人员工作的特点有所不同,机构负责人对心理咨询师应当接受的培训课程和时长,以及胜任特征看法一致。  相似文献   

9.
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的咨询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中咨询关系的表现及变化特征.方法:采取方便抽样,选取有3~5年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经验的7位心理咨询师所做的7例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个案,7名来访者来自征集的志愿大学生.运用质性研究的文本内容分析方法,对7例咨询对话文本进行类属分析.结果:网络咨询关系的外显特征表现为咨询师和来访者昵称的使用、文字特征的使用、其他符号的使用等方面;咨询关系的内隐表现有来访者表达的情感深度、咨询师的自我开放程度、移情与反移情等;表示咨询关系正向发展的现象有:双方字体颜色逐渐协调、笔误更正逐渐减少、双方更多真诚表达等;表示咨询关系负向发展或出现危机的现象有:经常忘记或频繁更改咨询时间、专注度下降,频繁出现多任务操作情况、更换生疏隔离的昵称等.结论:透过对网络文字沟通的外显特征的恰当使用,并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和理解,以体现咨询师的真诚、尊重、共情的态度,方可促进即时文字网络心理咨询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不同性别来访者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的综合性医院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以来 ,我国许多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纷纷开展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心理咨询工作。而有关综合医院心理咨询中不同性别来访者的对照研究未见报道 ,为此本文总结了 14 ,6 89例来访者的资料 ,以探讨不同性别来访者的特点。1 资料与方法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心理咨询门诊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首诊来访者的资料。共 14 ,6 89例 ,男 76 17例 (5 1.86 % ) ,女 70 72例 (4 8.14 % ) ,男女比例 1.0 8:1。所有来访者的疾病诊断采用CCMD - 3进行诊断和重新诊断。2 结  果2 .1 不同性…  相似文献   

11.
对心理咨询及咨询师的期望与要求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了解中国人对心理咨询及咨询师的期望和要求。方法:分别让来访者回答“您认为目前的心理咨询工作存在什么问题”和“您认为咨询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两个开放式问题,及让咨询师自由地写出5条对咨询师的要求。结果:有45.53%和49.59%的来访者作了回答。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依次为:不普及,质量和效果不好,不方便,担心守密问题及太贵等。对咨询师的期望较为集中的依次为: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术,态度好,像长辈,有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口才好,像朋友,像老师,高尚的品德等。男女之间在对咨询师的期望中提及“朋友”及希望咨询师为长者或具备丰富的阅历上存在差异。对咨询师期望中,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在心理品质及知识、技术和能力的比例上存在差异。结论:社会文化、性别、不同角色等均是对心理咨询及咨询师期望和要求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明 《心理与健康》2011,(11):70-71
心理咨询,说到底无非是要对来访者发挥影响。如果不管你说什么,来访者都愿意听,那所有的问题都很容易解决。当然,愿意听不只是随随便便说的,能够按你说的话去做,那才是真的“愿意听”。  相似文献   

13.
《心理与健康》2008,(1):25-29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整个过程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咨询师犹如一面“明镜”,使来访者从镜中看到真实和客观的自己,从而促使其调整认识和行为,达到有效咨询的目的。 心理咨询的理论是科学,而具体的操作过程更像是一门艺术。心理咨询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个体的特性、心理活动的复杂性需要靠咨询师扎实的职业功底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去剖析、发现,并给予切实可行的帮助。心理咨询是心与心的交流,它是一种艺术,是咨询师人格素养和魅力的展现。  相似文献   

14.
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是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不断自我成长,自主性不断得以发展,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的情绪、克服生活工作学习上的困难的能力不断得以提高.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以咨访双方逐渐建立起的相互信任的、有安全感的、职业性的咨询关系为基础的.在没有安全感、信任感的咨询关系中,来访者的自我成长、自主性的发展实现是难以想象的.在心理咨询中遵守中立原则就是为了使咨询关系朝向更具信任感、安全感方向发展服务的.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大、中学生对心理咨询预期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和中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预期.方法:采用简式心理咨询预期问卷(EAC-B)对298名高中学生和2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在来访者动机、开放性、责任、咨询师的吸引力、咨询过程的即时性和咨询结果维度上大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高中生,而在对峙、指导、自我表露和专业性维度上的得分高中生明显高于大学生(F=6.713,P<0.001).女生在来访者的开放性、咨询师的接纳性和咨询过程的具体化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的得分(F=1.808,P<0.05).②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与非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只在EAC-B的指导性(t=-0.73,P>0.05)和自我表露(t=-1.88,P>0.05)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维度均表现为心理系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心理系大学生.③没有过咨询经验的学生在来访者动机(t=-2.04,P<0.05)和咨询师的吸引力(t=-2.61,P<0.01)两个维度的得分明显低于有过咨询经验的学生.结论:性别、年龄、是否心理学专业以及是否有过咨询经验影响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预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将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学教育融入医学心理学课程对医学生伦理意识的影响,探索有效提高医学生伦理意识水平的伦理教育方案.方法:选取广州某医科院校学习《医学心理学》课程的临床医学专业大二两个班级的学生,共183人,按其自然班级对一组班的学生增加心理咨询和治疗伦理学教育(伦理教育组),另一组班的学生仅接受传统的课程内容(对照组).采用自编心理咨询相关问题调查问卷为评估工具,对伦理教育组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意识进行授课前后比较.结果:伦理教育组学生除了条目“如果来访者无能力付费就终止咨询”、“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学历、资历和专业地位”外,在其他30个条目的前后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对照组前后测仅在专业能力与情感能力、费用和设置等方面的13个条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伦理教育后学生选择“完全不符合”和“不大符合”的比例升高,选择“比较符合”、“完全符合”的比例降低,除条目“应邀到来访者的家里做心理咨询或治疗”外,选择“不确定”的比例均下降(如条目“提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服务”,伦理教育组认为完全不符合、不大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者所占比率分别为20.7%、58.6%、16.1%、4.6%和0.0%,而后测为64.7%、30.6%、2.4%、2.4%和0.0%).授课后对照组学生对5个前后测有显著差异的条目表现出更“不确定”.结论:本研究提示,将心理咨询与治疗伦理教育融入医学心理学课程能够提高医学生的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7.
儿童心理治疗中父母角色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促进和推动我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刊于2001年开始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推出了与心理治疗及心理咨询相关问题的讨论专栏,专栏的目的在于讨论和澄清有关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工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以达到“百家争鸣”和普及与提高之目的。今年本专栏将继续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国内外同行继续支持相关注本专栏的讨论,踊跃来稿,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也希望大家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值得讨论的问题告诉我们。我们将分期,分批整理和筛选大家的意见予以刊登,或在必要时分别邀请不同心理治疗学派的专家,学者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8.
某医科大学学生心理咨询6年工作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咨询中心来访者一般情况、来访原因、人数、男女差异等,为以后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某校心理咨询中心6年所接待的1199名学生来访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来访者中男少于女。主要咨询学习、恋爱和人际关系问题,抑郁、强迫、焦虑、精神分裂所占比例少,却是学生转精神病院治疗和休学的主要原因。咨询脱落率高。结论心理咨询机构应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咨询师应提高咨询水平。  相似文献   

19.
林盛 《心理与健康》2009,(12):54-55
在心理咨询的全过程,我们都脱离不了对三个要素的关注——问题、来访者和改变。咨询师对这三要素的把握,决定了咨询的成败和效率。透过“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和技巧的研究,也许会给我们的职业生涯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引发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国外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双重关系及其利弊(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来访者通过与咨询师的互动在某些方面发生积极有利的变化。因此,互动双方的关系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了使心理咨询与治疗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充分保护来访者和咨询师双方的利益,美国各大临床工作者专业组织(美国咨询心理学会,American CounselingAssociation,ACA;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美国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都在其伦理守则中对来访者与专业人员的关系作出了专业的规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双重(多重)关系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