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奥沙利铂致15例过敏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沙利铂属于新的铂类抗肿瘤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注射用抗肿瘤药物之一,其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血液学方面等。奥沙利铂所引起的过敏反应在临床上已越来越受到医师的重视。我院自2002年下半年至今统计上报的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15例,现予以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2.
我院56例奥沙利铂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8月-2010年5月上报的奥沙利铂致不良反应56例报告,并利用Excel表格分别对其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在用药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但女性患者偏多,不良反应主要以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为主。结论:临床应加强奥沙利铂合理应用和不良反应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美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444-3445
奥沙利铂(L-OHP)属于新的铂类抗肿瘤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注射用抗肿瘤药物之一,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神经毒性,表现以末梢神经感觉迟钝和(或)感觉异常为特征的外周感觉神经病,遇冷加重.过敏反应较少见,其过敏反应发生率<1%[1,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期刊中有关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的文献报道,从患者年龄与性别、化疗方案、过敏反应程度、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相关文献20篇,涉及病例55例。50例(占90.91%)患者在用药30 min内出现过敏症状;发生过敏反应的中位周期为第5周期,中位累积剂量为540 mg/m2;多数为Ⅱ度过敏反应(32例,占58.1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9例次,占总计104例次的27.88%)、呼吸系统损害(28例次,占总计104例次的26.92%)最为常见。结论: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可发生于化疗的任一周期,故临床应用奥沙利铂时应加强监测,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处理。  相似文献   

5.
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后的第3代铂类抗肿瘤药,其抗癌作用明确,肾脏毒性低于顺铂,且骨髓抑制作用较卡铂轻。临床主要用于结直肠癌晚期和早期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国产制剂说明书所示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方面的不良反应、胃肠反应及神经系统反应,未提及过敏反应,本文旨在通过对1例注射用奥沙利铂致过敏病例的介绍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相关因素,希望为临床用药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吴东芳  蔡飞霞 《海峡药学》2011,23(3):205-206
奥沙利铂是第二代铂类化合物,临床一线的抗肿瘤药物与其他药物如:5-Fu、希罗达等联合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血液、消化道和神经毒性是他的主要不良反应〔1〕。近年来对于注射用奥沙利铂发生过敏反应的临床时有报道,本例过敏反应较为典型,值得临床护理工作者关注,现将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注射用奥沙利铂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情况,探讨其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使用注射用奥沙利铂病历资料,分析其合理性及安全性。结果: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我院共93例患者使用注射用奥沙利铂264例次,93例患者均为恶性肿瘤化疗后,符合说明书适应证的58例(62.37%);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滴注和动脉灌注;溶媒选择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体现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肝毒性、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等。结论:注射用奥沙利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主要体现为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溶媒使用不当、药品不良反应漏报等问题,建议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并参照相关权威指南使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及上报,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对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进行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患者的药学监护,在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时建议停用奥沙利铂,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之后减缓奥沙利铂滴注速度。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in后,患者过敏反应减轻;在严密监测下继续治疗,患者未再出现类似过敏反应。结论:奥沙利铂为常用抗肿瘤药物,医务人员应熟悉其不良反应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对含奥沙利铂的化疗方案提前进行评估,筛查患者过敏的高危因素。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有利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可促进临床更加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周爱民  丛刘春  徐俊 《肿瘤药学》2013,(4):282-285,296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治疗胃肠道肿瘤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治疗方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治疗A组采用第1天给予奥沙利铂,第1~7天给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的治疗方案,治疗B组采用化疗前给予神经营养治疗、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后再行第1天给予奥沙利铂,第1~7天给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的治疗方案,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及治疗方案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不同年龄、不同原发肿瘤类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神经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降低奥沙利铂的用药剂量以及加用葡萄糖酸钙和神经营养液等预防用药,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222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上报的222例抗肿瘤药发生的ADR进行统计、归纳和分析。结果: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41~60岁患者居多;消化系统肿瘤105例(47.30%),女性生殖系统肿瘤59例(26.58%),乳腺癌36例(16.21%);222例报告涉及到14种药品,铂类药有146例(65.77%),紫杉醇类药有49例(22.07%),卡培他滨12例(5.41%);神经系统损伤84例(25.53%),循环系统损伤74例(22.50%),皮肤及其附件损伤66例(20.06%)。219例(98.65%)属一般性ADR,程度均为轻至中度,其中发生率居前3位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潮红和瘙痒;严重的ADR有3例,表现为过敏性休克2例(分别由紫杉醇注射液和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健择)引起)和心脏停搏、昏厥1例(由注射用奥沙利铂引起)。结论:应高度重视肿瘤患者的ADR监测工作,尤其要注意铂类药和紫杉醇类药引起的ADR,及时预防、上报和更新ADR,为抗肿瘤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降低其ADR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潮汕地区铂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2009—2020年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上报的铂类抗肿瘤药物(顺铂、卡铂、奈达铂及奥沙利铂)相关不良反应的例数、分布、症状及原疾病数据.结果 上报铂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399例(占抗肿瘤药物比40.96%),其中严重的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西京医院2015-2018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临床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54份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按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分级、发生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剂量频次、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4份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多发生于46~60岁(55例,35.71%);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142例,92.21%);注射用顺铂(28例,18.18%)、注射用奥沙利铂(21例,13.64%)和注射用奈达铂(12例,7.79%)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累及消化系统损害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72例,46.75%)。结论 收集整理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归纳总结其特点规律,有助于促进抗肿瘤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又名草酸铂,属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奥沙利铂由Kidani在1978年首先合成,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与顺铂、卡铂发生交叉耐药性或交叉度低,其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应用是治疗结直癌最常用化疗方案之一。它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反应。除了神经系统累积毒性,过敏反应也限制了奥沙利铂的临床应用,其中1%过敏患者可能发生致命性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治疗结直肠癌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2012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63例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Fu/甲酰四氢叶酸治疗结直肠癌所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析,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剂量、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3份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40~60岁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共计39例,占61.90%;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占44.44%),其次为消化系统系统(占29.63%)以及血液系统(占17.78%)损害。结论 FOLF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因素有关,并且年龄分布特点符合该方案的适应人群。应加强医务人员对FOLFOX方案治疗恶性肿瘤致不良反应的上报意识,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奥沙利铂(oxaliplatin)作为第3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系统毒性、消化道反应及轻度骨髓抑制。而过敏反应少见。但近年来国产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进口原研药物奥沙利铂致过敏反应国内尚未见报道。而  相似文献   

16.
我院108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和平  王卓  黄瑾  徐慧欣  杨黎 《中国药房》2010,(34):3235-3238
目的:分析我院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规律,提高抗肿瘤药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上报的108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评价,提出临床药师用药监护点。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用药当日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占59.26%)。抗肿瘤药中ADR发生率前3位的分别是奥沙利铂(14例)、甲氨蝶呤(12例)与紫杉醇(9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前3位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31例)、消化系统(25例)及免疫系统(21例)。结论:临床药师应重点关注肿瘤患者用药人群、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通过加强临床药师对抗肿瘤药用药过程的观察和监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奥沙利铂发生过敏反应的规律及特点,探讨过敏反应的防治策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发生的49例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过敏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查阅了已发表文献中报道的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的病例。结果奥沙利铂过敏反应各年龄段均有发生,中位年龄为52岁,以男性多见,发生时间以30 min内多见,程度以Ⅰ-Ⅱ度多见,中位累计疗程为第5程,中位累积剂量为636 mg。文献检索发现奥沙利铂诱导的过敏反应31例。最常见症状是低血压,还包括2例独特的表现为高血压危象的病例。结论瘙痒可能是奥沙利铂过敏的早期症状,需密切监测多次使用奥沙利铂的患者;高血压危象可能是奥沙利铂过敏反应之一;再次给予奥沙利铂时降低给药速度,可降低过敏反应发生的概率及程度;对于无法通过降低给药速度来避免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改变治疗方案可能是更好选择;预处理可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应注意区分输液反应、其他化疗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8.
<正>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后的第3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广泛用于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全身化疗,对其他多种肿瘤也有治疗作用。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血液学毒性、神经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奥沙利铂引起的过敏反应较少见但危险性高,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本文对1例奥沙利铂所致过敏反应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希望对临床用药提供有益参考。1病史摘要患者,男,50岁,身高170 cm,体重68 kg,体表  相似文献   

19.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奥沙利铂常见的不良反应,奥沙利铂引起过敏反应的识别、处理及后续化疗方案的制定是临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以铂类药物化疗为主的妇科肿瘤患者。本文介绍了临床药师参与1例奥沙利铂过敏卵巢癌复发患者后续化疗方案制定的药学实践,协助医师制定患者后续化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最终患者顺利完成全部化疗周期。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同时为临床处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奥沙利铂常见的不良反应,奥沙利铂引起过敏反应的识别、处理及后续化疗方案的制定是临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以铂类药物化疗为主的妇科肿瘤患者。本文介绍了临床药师参与1例奥沙利铂过敏卵巢癌复发患者后续化疗方案制定的药学实践,协助医师制定患者后续化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最终患者顺利完成全部化疗周期。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同时为临床处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