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源性哮喘的特点和预防方法,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对国内中文医药卫生期刊近10年来报道的药源性哮喘21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源性哮喘的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于40岁以上(68.02%),引起药源性哮喘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较多,有98种,药物分布主要集中于抗菌药物(23.15%)、中药制剂(17.13%)、心血管药物(11.2%)和非甾体抗炎药(9.26%)。结论多种药物可导致或诱发哮喘,临床应加强对相关药物的监测,避免和减少药源性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冷芳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381-382
目的探讨药源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与特点,临床上如何预防。方法以药源性哮喘为关键词搜索国内期刊数据库,并对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引起药源性哮喘的药物主要集中于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心血管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结论医疗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教育,医患共同提高防范意识,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药源性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国内文献产生药源性肺疾病的药物种类及其因素。方法:通过CNKI查询2000-2009年国内期刊文献,对35篇文献中的72例产生药源性肺疾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生药源性肺疾病的病例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肺结核、哮喘、肺动脉高压等,其中发生肺结核的例数最多为23例。共涉及19类药品,包括皮质激素、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解热镇痛药、生物制剂、中药制剂等。结论:警惕药物的肺损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抗菌药物的药源性肺损害及药学监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出现药源性肺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造成伤害的抗菌药物类型,总结药学监护方法。结果出现药源性肺损害的患者中,哮喘的发生率为93.8%,各种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症状、例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建立有效的药学监护系统、减少药源性肺损害的发生率,是当今医药工作者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117例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方世平  杨宝玉 《中国药房》1998,9(4):176-177
本文报道双黄连粉针剂所致不良反应117例共155例次反应在性别、年龄、发生时间和类型上的分布与特点。其不良反应无性别、年龄上的差异,发生时间集中于60min以内(占65.3%)。在类型上,变态反应占76.77%(其中皮肤反应49.68%,过敏性休克7.74%,过敏性哮喘和血管神经性水肿均为7.09%,药物热5.16%),消化系统反应16.13%,血管炎2.58%,其它反应4.51%。分析了其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理和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源性血糖异常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8~2008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NKI期刊知识库收载的中英文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药源性血糖异常个案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引起血糖异常的药物种类前3位是:激素及其相关药物118例(39.46%)、抗微生物药物71例(23.74%)、抗肿瘤药物30例(10.03%);而位居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格列本脲52例(17.39%)、加替沙星49例(16.39%)左旋门冬酰胺酶26例(8.70%)。激素及其相关用药118例,(39.46%)、抗微生物药物71例(23.74%)、抗肿瘤药30例(10.03);位居前3位的药品分别是格列本脲52例(17.39%)、加替沙星49例(16.39%)、左旋门冬酰胺酶26例(8.70%)。结论应严格用药指征,重视药物引起血糖异常的现象,加强对患者血糖监测,以减少药源性血糖异常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82例药物性肝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前4位药物依次为中药(30.5%)、抗结核药(15.8%)、精神科用药(12.2%)、化疗药(12.2%),重度肝损害占29.3%,发生肝损害的时间多在用药后3个月内,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黄疸、恶心,治愈好转率为93.9%。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发展与用药种类、剂量、联合用药、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及药师应加强合理用药,尽量避免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上报的32例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患者男22例(57.90%)、女16例(42.10%);年龄26~80岁,26-50岁8例(21.05%)、51~70岁12例(31.58%)和71~80岁18例(47.37%)。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者8例(21.05%),无过敏史者12例(31.58%)。20例(52.63%)在使用当天发生,11例(28.95%)在用药第2d发生,7例(18.42%)在用药3d及以后发生。皮肤及附件损害16例、全身性损害14例、胃肠系统损害10例、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9例、呼吸系统损害6例、心血管系统损害6例,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全身性损害为主,主要发生在给药30min内,给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和诊断治疗的准确性。方法对本院48例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抗菌素19例(39.6%),居首位,其次为解热镇痛类11例(22.9%)和中药10例(20.8%)。临床主要表现为巩膜黄染(55.6%)、乏力(47.2%)、食欲不振(44.4%);临床上急性肝炎最常见,占90%。结论药物性肝损害随着药物的不断开发应用而逐步增加,应重视药物的肝毒性,预防药物性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10.
药源性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小青 《天津药学》2011,23(4):53-55
药源性肝病的发病因素主要为患者因素和药物因素,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草药排在首位,其次是抗菌药物。临床医生及患者应充分重视药源性肝损坏的危害,减少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对103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物性肝损害占同期“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9.6%;引起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抗结核药为最多(45%),其次为中药(20%);用药2~4周出现肝损害者最常见(66%),2周内者次之(26.2%),临床以急性肝炎肝细胞型最常见(62.1%),其中5例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4.9%);主要临床表现为疲乏、纳差、恶心、呕吐、暖胀(71.8%),其次为黄疸(59.2%),肝功能受损以ALT,GGT,BIL增高为主;临床治愈65例(63.1%),好转34例(33.0%),死亡3例(2.91%)。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并无特异性,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临床各科应用的药物,以往认为比较安全的中药,肝损害发生率逐渐增多,达20%,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30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300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9类,其中抗感染药物占首位(23.67%)。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1.67%),其次为免疫系统损害(23.67%)。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药源性肝损害的文献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敏 《中国药业》1999,8(10):25-26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与其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发展,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日趋多见,其中药源性肝损害的报道亦愈来愈多。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临床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作回顾性分析。1资料来源本文整理的资料来源于1989年~1998年6月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共86种,其中国家级19种,省级54种,学报13种、文献214篇。药源性肝损害病例共222例,涉及药物96种(其中中药、中成药23种),所有病例均是在合理治疗、正常剂量服药后引发药源性肝损害。2资料分析2.1药源性肝损害所涉及的药物品种见表1。2.2临床分析: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  相似文献   

14.
药物性肝损害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6例药物性肝损害(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中药9例(25%),居首位,其次为抗生素7例(19.4%)和抗结核药物6例(16.7%)。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55.6%)、乏力(47.2%)、纳差(44.4%);其中肝细胞损伤型22.2%,胆汁淤积型66.7%,混合型11.1%.结论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常见病,应重视中药的肝毒性,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识别,尤其应重视胆汁淤积型肝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品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知识库检索1994~2005年报道的药品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病例个案,自行建立数据库,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导致药源性肝损害的药品中,涉及12大类50种药,分布较广。其中前三位是:抗微生物类药品占34.6%,循环系统的药品占17.9%,中枢神经系统的药品占12.8%。结论严格用药指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量用法使用,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减少药源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我院不同雾化吸入方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为制定哮喘发作时治疗的最佳方案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0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62例,随机分为A、B、C3组,各组存基础治疗上+氧驱雾化(生理盐水5ml+药物),A组药物为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2mg+沙丁胺醇5mg+沐舒坦15mg;B组药物为地塞米松10mg+沙丁胺醇5mg+α-糜蛋白酶4万u;C组药物为布地奈德2mg+特布他林5mg+沐舒坦15mg。结果A组显效33例,有效16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7%;B组显效29例,有效19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9%;C组显效34例,有效1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哮喘均缓解,肺内哮喘鸣音消失。A组哮喘显著缓解时间(2.65±1.1)天,肺内哮鸣音基本消失时间(3.2±1.3)天;B组哮喘显著缓解时间(3.1±1.6)天,肺内哮呜音基本消失时间(3.7±1.7)天;C组哮喘显著缓解时间(2.2±0.9)天,肺内哮鸣音基本消失时间(2.9±1.1)天,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3种用药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禁忌症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药物配合,充分利用各种药物的特点,避开它们的缺陷,以发挥最大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50例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50例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刘丽萍王颖陈玉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100039)药源性肝损害是较为常见的医源性疾病之一。有报道[1]药物引起的肝脏疾病占所有药物反应的10~15%。笔者对1993~1994年间本院收治的50例药源性肝损...  相似文献   

18.
重视药源性疾病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具有双重性,合理应用,它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工具,反之是致病因素,给患者造成损害、残疾,甚至死亡。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DID)又称药物性疾病,为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系指药物用于防治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使用引起机体组织或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各种临床的异常症状。它是一门新的医药边缘学科,具有流行病学的特点,已成为当今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发病率位于心脏病、癌症、肺病、中风之后,居第5位。据WHO统计数据推算表明,美国医院患者发生药源性损害而死亡病例每年约为10万,中国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药害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积极防治药源性疾病,开展合理用药,对目前医药工作者具有重大意义,也关系到患者的利益及医药卫生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樊艳 《临床医药实践》2010,19(3):186-187
目的:探讨介休市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对660例男性煤工尘肺患者和300例男性接尘工人进行肺通气功能测量并比较。结果:各期煤工尘肺患者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FEV1.0/FVC%、25Voo呼气中期流速(MEF75%)、50%呼气中期流速(MEF50%)、75%呼气中期流速(MEF25%)、最大呼吸中期流速(MMEF)、最大通气量(MV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Ⅲ期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异常率分别为77.78%、88.54%和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期煤工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损害类型主要为阻塞性和混合性,皿期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损害以混合性为主。结论:各期煤工尘肺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损伤明显,尘肺患者肺通气功能随尘肺期别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药源性肝损害是较为常见的医源性疾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症状,严重者类似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有出血倾向、腹水形成甚至肝昏迷致死。随着临床使用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由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病例亦不断有报道。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就此问题进行综述。1致病药物(见附表)抗微生物类药物1.附康吐中国药事1995;9(1):492.诺氟沙县新药与临床1992:11(6):3663·氨于青霉素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2;12(7):3274.红霉素山东医药1993;33(7):65.复方新诺明北京临床药学1992;5(2):406.环丙沙星一现代应用药学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