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刘薇 《时尚育儿》2011,(6):94-96
打鼾在成人世界里是司空见惯的现象,那么小宝宝是不是也会打鼾呢?没错,打鼾可不是大人的专利,宝宝也会打鼾,而且打鼾对宝宝的健康成长还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孕妇打鼾的危险因素,探讨孕妇孕期打鼾的遗传倾向,为预防孕期打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共601人,将孕妇分为打鼾组和非打鼾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打鼾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重增加均显著高于非打鼾组(t值分别为2.453、2.592、2.603,均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和早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打鼾组(x2值分别为24.684、16.230,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打鼾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吸烟(OR=8.821,P<0.05),过敏性鼻窦炎(OR=2.125,P<0.05)、家族打鼾史(OR=1.617,P<0.05).结论 吸烟、过敏性鼻窦炎、家族打鼾史是孕妇孕期打鼾的危险因素.孕期打鼾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早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广西农村居民打鼾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农村居民打鼾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1-4月,调查广西2个县10个自然村≥14岁常住农民2 960人,采用集中填写问卷辅以入户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农村居民打鼾程度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调查人群中有768人打鼾,打鼾患病率为25.9%,其中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打鼾患病率分别为13.1%,7.4%,4.2%,1.3%;男性打鼾患病率(36%)高于女性(16.9%);随着年龄的增长,打鼾患病率增加(P<0.01);超重及肥胖者打鼾患病率明显高于未超重(包括体重偏低及正常)者(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40岁、超重和肥胖、吸烟和饮酒为打鼾的危险因素.结论 广西农民中度以上打鼾患病率较低,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可减少打鼾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打鼾,事出有因 俗话说:“睡眠好,不易老。”可见,睡眠对人是十分重要的。人在睡眠中常出现一种现象:打鼾。据对北京城区和郊区13000余名居民的调查表明,打鼾者的比例为18.8%。有些人年轻时不打鼾,年纪大后开始打鼾,并逐渐加重;有些人平时睡觉不打鼾,但在劳累、伤风感冒、饮酒或服用镇静安眠药后打鼾;有些人侧卧时不打鼾,而在仰卧或张口喘气时才出现打鼾。可见,睡眠中打鼾的确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正是睡眠时打鼾如此常见,常被人们误认为这是“生理”或“自然”现象,是“熟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海市杨浦地区成年人打鼾、打鼾频次和鼾声强度与糖尿病的患病关系,为制定糖尿病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上海市杨浦区开展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以社区为单位,对35~7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1 100人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人群自报打鼾4 414人,打鼾比例为39.77%,打鼾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22.90%,高于非打鼾人群的16.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打鼾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7,95%CI:0.90~1.27),女性打鼾能显著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OR=1.24,95%CI:1.10~1.40);女性中,与不打鼾相比,打鼾1~2次/周及每天打鼾人群的糖尿病风险增加29.00%(OR=1.29,95%CI:1.05~1.57)和23.00%(OR=1.23,95%CI:1.04~1.46),并且打鼾声音强度越大,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越大,与不打鼾相比,鼾声比交谈声大(OR=1.50,95%CI:1.19~1.88)和鼾声非常大(OR=1.78,95%CI:1.25~2.53)人群均能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结论男性中,打鼾与糖尿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女性中,打鼾、打鼾频次高和打鼾声音大均能够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打呼噜在医学上称为打鼾,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发出的粗重呼吸声.打鼾通常分为生理性打鼾和病理性打鼾. 生理性打鼾声音较轻,一般由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过低、身体过度疲劳引起;病理性打鼾是受慢性咽炎、鼻炎等炎症和其他因素刺激所致,会发出刺耳的呼吸声,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暂停或窒息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田艳辉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61-161,163
目的探讨夜间心绞痛伴打鼾患者药物治疗同时打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夜间心绞痛伴打鼾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所有患者均坚持药物治疗(硝酸酯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及冠心病二级预防),观察组同时给予打鼾治疗,跟踪随访6~12个月。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夜间心绞痛伴打鼾患者药物治疗同时积极打鼾治疗,发现疗效显著,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认为睡觉打呼噜(打鼾)是小事,其实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个好觉是个大事。很多人认为睡觉打呼噜(打鼾)是小事,其实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9.
儿童睡眠打鼾是一种病,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儿童打鼾的原因 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鼻息肉等疾病都可以引发儿童打鼾,其中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打鼾的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打鼾的情况太普遍了,在家里、在寝室、甚至在卧铺车厢里随处可听,也许你自己还有打鼾的习惯呢。有时你为打鼾影响别人、有损自己而尴尬。其实,打鼾最直接危害的是你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健康月刊》2004,(1):43-43
打鼾的情况太普遍了,在家里、在寝室、甚至在卧铺车厢里随处可 听,也许你自己还有打鼾的习惯呢。 有时你为打鼾影响别人、有损自己 而尴尬。其实,打鼾最直接危害的是你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打鼾是病     
长期以来,人们把打鼾误认为睡得香,这是一种错误。因为现代研究表明“打鼾”主要呈现于浅度睡眠。而我们需要的是深度慢波睡眠3—4期。打鼾的人往往睡眠打鼾,白天嗜睡。经常由于睡眠时呼吸道通气不足而发生缺氧与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律失常,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可引起性格改变。睡眠打鼾的人由于脑垂体缺氧,刺激食欲亢进而导致肥胖。严重缺氧甚至可引起猝死。 国内很多医务工作者对打鼾进行研究,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报道: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一种临床表现;SAS在打鼾的人群中,有相当高的发生率。而且,在打鼾的人群中,高血压和心脑血  相似文献   

13.
打鼾何时停     
于菲  张桂秀 《药物与人》2007,20(8):36-37
别把打鼾不当回事,打鼾如果发展为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痴呆、性功能减退等疾病,已经被医生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高危因素。如果打鼾已经影响了身体健康,就应该到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目前很多医院设立了鼾症门诊,可帮助患者彻底解决打鼾问题。  相似文献   

14.
打鼾的情况太普遍了,在家里、在寝室、甚至在卧铺车厢里随处可听,也许你自己还有打鼾的习惯呢。有时你为打鼾影响别人、有损自己而尴尬。其实,打鼾最直接危害的是你的健康。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打呼噜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鼾。其实,习惯在睡觉时打鼾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打鼾不仅仅会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质量,也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那么孩子的打鼾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没有将打鼾与疾病联系起来,反而认为打鼾是一种“睡得香、身体棒”的标志。如今,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界对打鼾,特别是伴有呼吸暂停的打鼾越来越关注。大家开始认识到,长期、经常性打鼾是一种病理现象,预示打鼾者的上气道有狭窄,可能患有或即将发展成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而后者已被证实会导致全身多脏器的损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了解大众对“打鼾”的认知程度,本刊近日携手新浪健康频道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移居高海拔地区青年打鼾发生情况,为制定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移居海拔5 380 m高原青年的睡眠打鼾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移居高原不同时间、进入高原不同次数人群打鼾发生率.结果 146人中,打鼾发生率为59.6%,其中中、重度打鼾者占35.6%.随着暴露高原环境时间的延长,不同程度打鼾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进入高原环境1次以上者中、重度打鼾发生率明显高于首次进入高原者(P<0.05);打鼾者日间的嗜睡评分与从不打鼾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移居海拔5 380 m高原青年睡眠打鼾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打鼾俗称打呼噜,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睡眠现象。呼噜呼噜的打鼾声让同眠者苦不堪言、难以入睡,让打鼾者尴尬无奈。多数人虽然讨厌打鼾,但认为打鼾是睡得沉、睡觉香的表现,没有意识到它是一种潜在的疾病,没有想着去干预它。其实打鼾同失眠一样,同属于睡眼障碍性疾病,是潜在的健康杀手。打鼾是由于呼吸气流通过狭窄的上呼吸道时撞击上呼吸道软组织,产生摩擦、涡流并引起咽喉部软组织振动而产生的一种声音。上气道包括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其中任何一个部位发生狭窄,都会引起打鼾。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联合打鼾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发生风险及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招募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合肥市三家医院产检的5 987例孕中期孕妇,问卷调查收集基本特征信息,记录GDM发生情况。结果孕中期打鼾和GDM发生率分别为24.4%和20.6%。以孕前低体重且非打鼾组为对照,孕前超重肥胖合并非打鼾、孕前正常体重合并打鼾及孕前超重肥胖合并打鼾组的GDM风险逐渐升高,分别为1.57(95%CI:1.19~2.06)、2.40(95%CI:1.81~3.19)和2.85(95%CI:2.09~3.88)。此外,打鼾及非打鼾孕妇GDM发生风险显著增加时的孕前BMI节点分别为23.73 kg/m~2和24.41 kg/m~2。结论孕前BMI联合打鼾可进一步增加GDM发生风险。与非打鼾孕妇相比,打鼾孕妇合并更低的孕前BMI时,GDM风险即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科普宣传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打鼾,尤其是伴有“呼吸暂停”的打鼾危害性。在门诊,因“睡觉打鼾”来就诊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目前认为,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恶性打鼾”,医学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英文简称OSAHS),存在较大的健康隐患,需要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