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虹  刘厚钰 《肝脏》1998,3(4):44-46
草药的使用在西方国家日浙增多,同时也使草药的毒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从植物的采集到用作药物期间可发生许多错误(见表1)。当制剂包含许多种植物时危险性就更大。目前在许多国家均对草药的作用进行了控制,市场仅给予有效和无毒的药物发放许可证。  相似文献   

2.
药物的肝脏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有两种药物因其肝脏毒性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从市场撤出,药物的肝毒性再次受到公众关注.据美国统计,被批准进入市场的药物从市场撤出的最常见原因是肝毒性作用;同时,一半以上的急性肝衰竭由于不当用药引起.因此,本文对药物的肝脏毒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长期砷暴露与肝损伤、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目前,砷致肝病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这给临床防治带来较大的困难.对砷与肝损伤相关性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蒋玲  陆爽  吴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21):2334-2336
砷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氧化损伤为一重要机制.环境砷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多种自由基和非自由基产物,引起细胞功能紊乱,直接攻击细胞或诱发脂质过氧化引起机体氧化与抗氧化代谢失衡,造成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5.
许多抗癫痫药可引起肝脏损害,自从丙戊酸钠作为抗癫痫药以来,抗癫痫药的肝脏毒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介绍3种常用抗癫痫药的肝脏毒性。苯妥英钠至1980年为止,有关苯妥英钠的肝脏毒性反应的报告已有50例。该药肝脏毒性的发生率不超过10%,80~90%为成人病例,而且主要是黑种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肝脏寄生虫易感性以及对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模型3月组、6月组,通过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观察肝表面囊泡中有无绦虫,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结果糖尿病模型3月组有1只、6月组有7只感染猫泡尾带绦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月组ALT显著升高(P<0.05),6月组ALT、AST显著升高(P<0.05),3月组ALT和AST与6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肝脏寄生虫易感性增加,肝脏寄生虫感染影响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铜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影响体内多种代谢酶的合成和功能,但铜过量会产生毒性。有关铜代谢的研究较多见,尤其是对肝脏毒性作用的研究,但系统性总结较少见。本文以铜在体内的代谢、铜造成毒性的机制、铜负荷与肝脏疾病为纲,系统阐述了铜对肝脏超微结构、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肝脏是许多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肝病时对药物的灭能和血浓度都有相应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抗菌药物的肝脏毒性反应可引起严重后果。本文就目前国内常用抗菌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及肝病时应用抗菌药物的问题作一简要介绍。氯霉素:主要在肝内代谢,大部分经肝内转换酶  相似文献   

9.
倪鎏达 《肝脏》2002,7(4):269-270,277
抗微生物药物与众多不同形式的肝脏毒性有关 ,症状轻重不一 ,反应通常难以预料。对其机制知之甚少 ,唯一独特的特征是药物代谢和免疫反应联合决定肝毒性形式。大多数抗微生物药物相关性肝脏毒性是自限性的 ,但由于慢性病毒和细菌感染常常需要长期多药治疗 ,因此对肝毒性的早期认识和适当处理显得日益重要。现介绍抗菌、抗病毒和抗真菌等几个主要种类药物的肝脏毒性。一、抗菌素类(一 ) β 内酰胺类1.青霉素 天然青霉素在无全身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存在时极少出现肝毒性 ,而半合成青霉素能引起广泛的肝脏毒性。已有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和氟氯…  相似文献   

10.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肝脏毒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贾继东  崔儒涛 《肝脏》2001,6(1):50-51
非甾体抗炎药 (NSAID)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其所致的肝脏损害也较常见。据统计 ,在北欧国家NSAID所致的肝损害大约占全部药物性肝脏损害病例的 9%之多。在我国尚无此类药物导致肝损害发生率的系统报道。但可以推测 ,本类所致的肝脏损害可能比预想的更常见。仅少数几种NSAID类药物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 (本药不属于从严格意义上的NSAID)和贝诺酯 (benorilate) ,为内在肝脏毒性 (intrinsichepatoxicity)药物。它们导致肝脏损害的机理为直接毒性 (对组织结构造成损伤而导致细胞代谢障碍 …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海拔4300 m高原环境对大鼠肝脏糖异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健康成年大鼠36只,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C组)、高原暴露1、3、7、15、30 d组(分别为H1、H3、H7、H15、H30组)。应用RT-PCR方法测定肝组织中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Fox O1)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糖原含量,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与C组比较,(1)H1、H3和H7组肝组织中G6Pase的表达水平以及肝糖原含量显著增高(P值均0.05);(2)Fox O1的表达水平在H3、H7、H15及H30组中明显降低(P值均0.05);(3)各高原组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高原暴露急性期肝脏糖异生及糖原合成活跃,可能是高原习服的机制之一;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Fox O1对高原暴露大鼠肝脏糖异生具有调节作用;糖原含量增加可能抑制了AMPK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urantide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肝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维生素D3损伤动脉内膜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AS组、阳性药组、urantide组,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肝脏的病变情况。结果 AS组肝系数明显增加(P<0.01);urantide组肝系数较AS组明显减少(P<0.01)。AS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细胞数≥50%,为Ⅳ级重度脂肪变性;而urantide组肝细胞脂肪变性逐渐减少,变形细胞数≥25%(<50%),为Ⅲ级中度脂肪变性,接近阳性药组水平。结论 urantide对AS大鼠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urantide治疗AS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线粒体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NAFLD对照组(HF组)、普罗布考干预组(PB组)。以高脂饲料饲养诱发脂肪肝大鼠模型。18周末,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脂、肝功能、大鼠肝线粒体丙二醛(malond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肝线粒体膜电位、肝组织匀浆ATP酶等。结果与NC组比较,HF组TC、LDLC、AST、ALT、肝线粒体MDA含量、肝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肝线粒体SOD和GSH-Px活性、Na-K ATP酶、Ca-Mg ATP酶、HDLC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组比较,PB组TC、LDL-C、AST、ALT、肝线粒体MDA含量、肝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肝线粒体SOD、GSH-Px活性、Na-K ATP酶、Ca-Mg ATP酶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DL-C差异不显著(P0.05);与NC组比较,PB组HDL-C显著降低(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减轻NAFLD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应激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浅谈利福平所致肝脏毒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福平(R)所致肝脏毒性反应在临床上较常见[1],且有致死的报告,鉴于R在当今结核病治疗上占有重要位置,了解R所致肝脏毒性反应的有关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1利福平所致肝脏毒性反应的诊断标准在应用R期间出现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或分别增高,伴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或原有的肝功改变加剧,停用R后,肝功能改变恢复,相应的症状体征消失;排除病毒性肝炎及其他肝病所致肝功能改变;排除其他药物,特别是联合应用的其他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改变。2利福平所致肝脏毒性反应发生机率根据上述诊断标准,统计近四年我院初治肺结核病人服用R后发生肝损害情…  相似文献   

15.
短期二氧化硫吸入的肝脏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剑英  孟紫强 《肝脏》2002,7(4):243-245
目的 探讨短期二氧化硫吸入染毒对小鼠肝脏的损伤作用。方法 通过测定血清和肝脏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和DNA凝胶电泳分析来观察二氧化硫对肝脏的损伤作用。结果  (1)肝脏中LDH活性随剂量增加而逐渐下降 ,并且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r =-0 .872 ,P <0 .0 1) ;(2 )苏木精 伊红染色发现二氧化硫染毒可引起肝实质细胞坏死 ,汇管区血管壁增厚并伴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中央静脉以及肝窦充血 ,库普弗细胞增生 ;(3 )DNA凝胶电泳分析发现二氧化硫染毒可引起肝脏DNA随机降解 ,出现涂片状DNA涂片带。结论 短期二氧化硫吸入染毒对小鼠具有明显的肝脏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SD大鼠对心脉佳长期给药的毒性反应。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脉佳高、中、低剂量组[以生药计分别为33.500 g·kg~(-1)·d~(-1)、11.167 g·kg~(-1)·d~(-1)、3.350 g·kg~(-1)·d~(-1),分别相当于成人(70 kg)临床日给药量的111.67、37.22、11.17倍]及空白对照组,给药组连续给药12 w,空白对照组给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摄食量、体重、测定给药12 w后及停药4 w后大鼠的血常规及血清生化指标,计算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大脑)的脏器系数,并行肉眼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正常,给药组大鼠的摄食量、体重、脏器系数,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尸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佳毒性小,可以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17.
妊娠大鼠3组,分别于孕后第6天(D_3)起喂给磷酸伯喹(盐基)3.15mg/kg/d×8、D_8起喂4.2mg/kg/d×4及D_9一次喂6.3mg/kg。另设不给药对照组、阳性致畸药敌枯双(5mg/kg/d×3)和乙胺嘧啶(8及10mg/kg/d×3)对照4组。D_(20)解剖检查胎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建立大鼠缺氧模型,探讨不同缺氧时间对大鼠缺氧肝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国产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模拟海拔6 000 m高原缺氧环境,观察1 d、3 d、5 d、7 d不同缺氧时间大鼠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并测定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 ALT、AST、ALP、MDA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尤其以5 d、7 d缺氧组升高明显(P0.05),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并可见组织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结论高原低压低氧环境能引起大鼠肝脏发生氧化应激反应而导致肝损伤,其损伤程度随时间延长而加重,该模型为下一步研究高原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Exenatide对肥胖大鼠肝脏糖异生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HF)组、高脂用药(HF+Exe)组与正常对照(Nc)组。测定各组肝脏叉头蛋白转录因子O1(FoxO1)、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酸(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mRNA,以及Fox01蛋白水平。结果HF组Fins、TG、FFA升高,Fox01、PEPCK、G6PasemRNA表达上调,Fox01蛋白水平增加(P〈0.05);Exenatide用药8周后,HF+Exe组Fins、TG、TC、FFA降低,Fox01、PEPCK、G6PasemRNA表达下调,FoxO1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Exenatide具有改善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肝脏糖异生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当归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当归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模型,利用生化分析,光镜及电镜技术测定肝脏功能及观察肝计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各保存时限(12h,24h,36h),B组(25%当归注射液20ml/CMU-1保存液1L,大鼠肝脏置于其中保存)和C组(25%当归注射液40ml/CMU-1保存液1L,大鼠肝脏置于其中保存)大鼠肝脏灌洗液的AST,LDH水平均较A组(单纯CMU-1保存液组,大鼠肝脏置于其中保存)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95),B组和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各保存时期,B组和C组肝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均较A组为轻,B组和C组损伤程度相当,结论:当归对低温保存的大鼠肝脏有保护作用。当归在保存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后(B组),即使再增加浓度(C组),并不能明显增加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