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桑林  郑重  周峰  解飞  葛留锁  马延山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73-2475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PEG)与经鼻胃管(NGT)肠内喂养在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60例,分别采取PEG与NGT肠内喂养各30例,比较分析治疗前1 d、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非瘫痪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肱三头肌肌围、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4项营养指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低蛋白血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时间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PEG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与N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肠内喂养在改善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造口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留置)及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的疗效区别。方法因吞咽功能障碍或意识障碍需要较长时间(4周)实行管饲营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5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是否接受分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组和鼻胃管(NGT)组。PEG组实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术后通过胃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NGT组实行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管饲过程的并发症包括返流、吸入性肺炎等的发生情况,以及人体测量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的变化,观察期为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NGT组的ALB、PA、TSF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EG组的ALB、PA、TSF、MC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G组ALB、PA升高的量高于NGT组,PEG组治疗效果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组3个月内返流和吸入性肺炎等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N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管饲喂养的病人,PEG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NG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经胃造瘘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肠内喂养,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鼻胃管(NGT)肠内喂养。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态如体质量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SFT、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吸入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体质量指数明显增加,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显著加厚,而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并且较对照组更优。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胃造瘘术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吞咽障碍病人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中具有显著疗效,其效果明显优于鼻胃管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 6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肠内营养的方式不同分为PEG组(34例)和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NGT)组(34例).比较两种肠内营养途径的相关并发症及营养改善效果.结果 PEG组与NGT组比较,PEG组胃潴留(14.7% vs.32.4%),反流性食管炎(11.8% vs.23.5%),吸入性肺炎(17.6% vs.38.2%)均较NGT组显著降低(P<0.05);PEG组营养治疗3个月的BMI [(20.56±1.32) kg/m2 vs.(19.97±1.35) kg/m2],ALB [(40.45±2.12)g/L vs.(38.27±2.25) g/L],前白蛋白(PA)均高于NGT组[(302.12±30.28) mg/L vs.(280.27±28.17)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PEG行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其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5年3月~2010年4月收治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7例,均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27例传统经鼻胃管鼻饲,32例行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28例经皮微创胃造瘘术,对3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2周后血清白蛋白含量对比分析。结果经皮微创胃造瘘术出现肺部感染率降低,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三者比较血清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皮微创胃造瘘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的减少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且能够达到满意的肠内营养疗效,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理想方式,输注泵持续肠内营养也明显优于传统经鼻胃管鼻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肠内营养输注方式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其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05年3月~2010年4月收治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7例,均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27例传统经鼻胃管鼻饲,32例行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28例经皮微创胃造瘘术,对3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2周后血清白蛋白含量对比分析.结果 经皮微创胃造瘘术出现肺部感染率降低,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三者比较血清白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皮微创胃造瘘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的减少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且能够达到满意的肠内营养疗效,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理想方式,输注泵持续肠内营养也明显优于传统经鼻胃管鼻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PEG)与经鼻胃管(NGT)肠内喂养在颅脑损伤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PEG组和NGT组,每组各25例,分析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非瘫痪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SFT)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洼田评分)的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更换营养管、自行拔除胃管、消化道出血、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NGT组比,治疗4周后PEG组患者的营养状况(BMI、ALB、Hb、SFT)和吞咽功能(洼田评分)改善更加明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更换营养管、自行拔除胃管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化道出血、腹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肠内喂养能更好地改善颅脑损伤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赵勇 《四川医学》2013,(10):1528-1530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11月采用PEG术给予33例患者(研究组)行胃肠内营养,同期选择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的31例患者行常规鼻胃管饲(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返流、吸入性肺炎发生率、ICU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支持第1、8、14d的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 PEG组与常规鼻饲组比较,返流及吸入性肺炎比率降低(P<0.05)、住院时间缩短、营养疗效无差异.结论 利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行胃肠内营养,其操作较简单、手术成功率高、风险低,虽然营养疗效与传统鼻胃管组无统计学意义,但返流及吸入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ICU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降低,综合疗效更佳,适合于长期不能经口进食的各种类型的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中,因脑卒中、帕金森病、脑梗塞等致 长期卧床、吞咽困难需长期留置鼻胃管提供营养者 为数不少。长期留置胃管由于对鼻咽部的反复刺激 加重反流性食管炎,导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增 高。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是一种内镜下介入 技术,可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吞咽困难并需要长 期肠内营养的患者[1]。2010年1月—2012年5月本院 对吞咽困难、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行PEG术治疗,对 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柳勇  陈华君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2):170-171,197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30例行PEG置管肠内营养(PEG组),40例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及痰细菌学监测。结果 PEG组中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2例(6.67%),对照组为18例(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EG组发热2例,咳嗽咳痰或喉头痰响2例,肺部啰音2例;对照组分别为24、18和1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EG组痰培养阳性率为3.3%(1/30),对照组为32.5%(13/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EG组检出铜绿假单胞菌1例;对照组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例,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大肠埃希菌5例。结论与常规胃管比较,PFG肠内营养可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对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1周治疗组和2周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PEG肠内营养,1周治疗组和2周治疗组行PEG肠内营养后分别予兰索拉唑治疗1周和2周,分析4周后三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三组患者营养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周治疗组及2周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EG能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术后使用兰索拉唑1周,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Ⅲ或Ⅳa期)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6例中晚期鼻咽癌的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同期放化疗联合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结果:同期放化疗联合组在肿瘤的消失方面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联合组1、3、5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无Ⅲ度以上的不良反应和化疗相关死亡。放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骨髓抑制和口腔黏膜及皮肤反应,但无中途停止和放疗相关死亡。结论: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Ⅲ或Ⅳa期)鼻咽癌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PEG)与经鼻胃管(NGT)肠内喂养在颅脑损伤后昏迷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月~ 2013年6月230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其中148例行PEG,为观察组,82例行NGT,为对照组,观察术前和术后7天和30天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入院时两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等各项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时,各项指标均低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30天两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结果分别为9.76 ±0.74mm、35.82±1.96g/L、64.01±1.77g/L和123.25±9.06g/L,均高于对照组第30天各项指标,且高于观察组第7天的指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肺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6.76% (10/148)、12.84% (19/148)和8.11%(12/148),低于对照组28.05% (23/82)、43.90%(36/82)和30.49%(25/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肠内喂养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效果较管饲好且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较好的肠内营养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评估。方法选取消化道肿瘤手术的156例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76例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80例。两组都接受术后营养支持,热量相当。比较两组手术前和术后8天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胃肠道功能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8天,PN组病人体质量和BMI较术前均有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N组BMI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N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EN组上升数值优于PN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71,P=0.044);两组TP均下降,但EN组TP下降较PN组幅度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16);EN组ALB出和PA术后上升数值大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N组肺部感染率较PN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EN支持,相比PN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在胃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价值,改善危重患者营养状况。方法将56例因危重疾病致进食困难、咽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鼻饲管鼻饲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26例实施PEG胃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改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 d、14 d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白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 d、14 d后体质量指数(BMI)为(18.98±1.31)kg/m^2、(19.32±1.64)kg/m^2,大于对照组的(18.36±1.22)kg/m^2、(18.63±1.67)kg/m^2(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为(2.76±0.28)d,短于对照组的(3.16±0.43)d(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结论 PEG操作简便,患者适应性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特征、食管动力学及酸暴露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005至2011年我院门诊完成所有检查并确诊的260例GERD患者资料,将其分为老年组(i〉60岁)与中青年组(〈60岁),分析两组患者的食管炎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食管动力学、酸暴露情况。结果老年组GERD患者食管裂孔疝、不典型反流症状及食管外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分别为45.1%、36.3%、37.1%与30.6%、27.2%、2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05、0.037)。两组患者内镜下食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7.5%与50.3%,P=0.250),但老年组患者中重度食管炎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B级及C+D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9.5%、8.8%与10.2%、2.7%,P值分别为0.034、0.030)。老年组患者的立卧位酸清除时间、立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及反流指数DeMeester积分均高于中青年组,且立位酸清除时间百分比、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及DeMeester积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6、0.001)。老年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蠕动波幅均低于中青年组,非传导性收缩百分比高于中青年组,两组间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364-6.39,15.574-7.01,P=0.009)。结论与中青年GERD相比,老年GERD患者食管动力功能下降,酸暴露时间延长,中重度食管炎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7.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兰  冯琦  李昌平  马春华  章静 《西部医学》2009,21(6):962-963,966
目的探讨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倒经胃镜证实的R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给予埃索美拉唑40mg,每日1次;B组50例,予以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均同时加用促动力药莫沙比利,分别于治疗4、6、8周后记录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灼痛等症状记分,判断疗效。并于8周后复查胃镜,观察胃镜下愈合率。结果两组治疗均有效,而A组A级、B级食管炎疗效、烧心症状改善均优于B组。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RE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同期放化疗对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2年9月—2005年7月收治符合入选条件的鼻咽癌初诊患者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同期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放射治疗,收集2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数据并分析统计。结果观察组鼻咽缓解率(87.2%)优于对照组(67.5%),颈部淋巴结缓解率(87.2%)亦优于对照组(6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远处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转移时间上,观察组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恶心呕吐、血液毒性、口腔黏膜不良反应方面重于对组照(P<0.01),而皮肤反应基本相同(P>0.05)。结论对于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治疗较单纯放射治疗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极大地延迟患者的转移时间,但其增加了一定的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