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关系.方法使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测定55例抑郁症、20例焦虑症患者和21例正常人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五羟色胺(5-HT)浓度,同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结果 2组患者的血浆NE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抑郁症组的血浆5-HT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焦虑症组的血浆5-H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之间血浆5-HT浓度也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存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异常,但这不能鉴别两者.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关系。方法 使用高效液相 电化学检测法测定 5 5例抑郁症、2 0例焦虑症患者和 2 1例正常人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 (NE)和五羟色胺 (5 HT)浓度 ,同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2 4项 )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14项 )。结果  2组患者的血浆NE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但 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抑郁症组的血浆 5 HT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焦虑症组的血浆 5 HT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组患者之间血浆 5 HT浓度也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存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异常 ,但这不能鉴别两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综合医院呼吸病科病房和门诊应用汉密尔顿量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自评和辅助询问评估心理特征。方法对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并反复发作门诊或住院部患者,应用汉密尔顿量表按流行病学调查问卷方法,由病区工作人员采用交谈和观察辅助问答方法进行。按量表评分评级初步筛选健康、焦虑和抑郁病人。拟入选本研究300例,其中心理组200例。结果有效病例169例,伴抑郁阳性组159例,焦虑阳性组86例,哮喘患者中存在抑郁症的人高达94.7%。结论抑郁作为哮喘的一个主要伴发病症,在哮喘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哮喘治疗不应以改善症状作为最终目标,要根据哮喘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心理护理,更加有利于哮喘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方法 随机选取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84例,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分析法分析各型患者外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正常对照组为46例健康志愿者.结果 中医分型中肾虚痰瘀型哮喘占46%,非肾虚痰瘀型哮喘占54%(其中冷痰型占21%、热痰型占15%、寒包热痰型占7%、风痰型占1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患者血浆NE、DA含量高(P<0.05);肾虚痰瘀型、非肾虚痰瘀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浆NE、DA三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NE、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非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血浆NE、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NE、DA含量较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高(P<0.05),两组血浆5-H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哮喘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处于紊乱状态,哮喘可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并有可能通过神经反射而加重哮喘症状.(2)肾虚痰瘀是支气管哮喘中常见的中医证型;"同病异证,异证异理",神经递质的释放因中医证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其中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NE和DA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低下,而使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受到抑制所致,这可能是肾虚痰瘀型哮喘"本虚"之部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干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哮喘患者分为干预和非干预组,两组均进行规范治疗,干预组同时给予12周的心理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SRD)对哮喘患者72例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心理评估,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在情绪、躯体症状、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表现明显,经过心理治疗后,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但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改善明显优于非干预组(P<0.05或0.01);肺功能的改善亦优于非干预组(P<0.01);两组患者CD4 、CD4 /CD8 、EO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D8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干预组均比非干预组更显著(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情绪障碍、躯体症状、肺功能和免疫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情绪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情绪障碍。方法分别对30例健康人和30例支气管哮喘息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支气管哮喘息者和正常人HAMD、HAMA评分对比,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精神、躯体症状和正常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7.
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脑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胺类神经递质主要包括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CA),后者主要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人们对单胺类神经递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脑缺血后中枢单胺类递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仍有分歧。本文就近年来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哮喘反复发作患者存在的各种焦虑情绪.以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哮喘治疗效果及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哮喘反复发作3次以上患者及健康人各50例,进行汉密尔顿躯体性焦虑因子及精神性焦虑因子测试.并对哮喘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 哮喘反复发作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健康组.其中肌肉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症状、胃肠道症状、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失眠、紧张、害怕、焦虑心境、会谈时行为表现的汉密尔顿焦虑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哮喘反复发作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实施心理干预对降低哮喘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非常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尤志珺  周少华  席刚明 《西部医学》2009,21(11):1909-1911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单胺类递质、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的含量,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arthel指数评分(BI)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前血浆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较脑卒中非抑郁患者明显减少;治疗2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5-HT、NE的含量均有上升,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电刺激治疗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两组HAMD和Barthel指数评分(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它促进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其显著改善脑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9例早期介入抗焦虑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症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递质变化。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巴氏指数(BI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抗焦虑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焦虑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应激小鼠抑郁模型,观察玻璃苣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3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初步探讨玻璃苣对抑郁模型小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孤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慢性应激小鼠抑郁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脑内5-羟色胺、NE、多巴胺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与模型组相比,玻璃苣醇提物高、中剂量组小鼠脑内5-羟色胺、NE、多巴胺的含量均有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玻璃苣醇提物低剂量组小鼠脑内5-羟色胺、NE、多巴胺的含量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苣能够提高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NE、多巴胺)的含量,玻璃苣对小鼠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可能是其对抑郁模型小鼠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任庆萍  赵嘉诚  林海  王玮 《海南医学》2023,(10):1397-1401
目的 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急性脑梗死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保护脑神经、改善脑缺血、降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以及多巴胺(DA)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疏肝解郁胶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中医药介入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价值。方法将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疏肝解郁胶囊组(观察组)及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干预前后的抑郁、焦虑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不同干预措施后,观察组临床好转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可见,观察组HAMD、HAMA得分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疏肝解郁胶囊对不仅可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而且可有效改善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胺类神经递质与分裂症后抑郁的关系。方法测定67例正常人与67例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高香草酸(HV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分裂症后抑郁患者5-羟吲哚乙酸(5-HIAA)、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高香草酸(HVA)、5羟色胺(5-HT)的水平低于正常,随抑郁改善递质水平逐渐上升;去甲肾上腺素(NE)高于正常,随抑郁改善水平逐渐下降。结论分裂症后抑郁症患者存在外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低下,血浆神经递质水平变化可作为抑郁症疗效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但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5.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神经生化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机制。方法:用荧光法和生化法测定患者血液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及钠钾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多发性抽动症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钠钾ATP酶活性和5-羟色胺的转换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患者儿茶酚胺(主要是多巴胺)含量的高水平、5-羟色胺转换率的增高以及钠钾ATP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递质与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关联。方法:于2007年2至9月在 湖南长沙3家三甲医院开展一项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运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中文版对产后2周产妇进行PPD筛查,得分≥13分者确定为PPD患者(n=42)。每个PPD患者按1:1抽取正 常产妇为对照组(n=42),两组按照分娩医院(同一医院)与年龄(±5岁)进行匹配。在产后2周抽取血液样本,比较PPD 组和对照组产妇的血浆单胺类递质及肽类神经递质水平,其中血浆单胺类递质包括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肽类神经递质包括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和P物质(substance P,SP)。结果:PPD组5-HT和NPY血浆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NE和SP血浆水平明显高于对 照组(均P<0.05)。PPD组NPY和NE血浆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36,P<0.05)。结论:PPD产妇存在多种神经递质水平 的改变,不同神经递质之间具有潜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SD)患者认知功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对50例SD患者和48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探究性眼动分析(EEM)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的测定.结果:SD组ERP异常率为96%(48/50).与对照组比较,SD组ERP中N2、P3潜伏期延长,P3波幅降低(t分别为3.453、4.972和6.544,P均<0.001);EEM测定巾的凝视点(NEF)及反应探索评分(RSS)值减少,D值增加(t分别为8.072、6.724和7.953,P均<0.001);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降低(t分别为4.587、3.971和3.534,P均<0.001).相关分析显示SD组P3潜伏期、D值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血浆水平呈负相关(r=-0.46~-0.33,P均<0.05),而P3波幅、NEF、RSS与其呈正相关(r=0.32~0.48,P均<0.05).结论:SD患者认知障碍和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下降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患者大多属于过敏体质,由病毒感染和接触过敏原导致,发病时产生气道高反应性,发生气流受阻,导致喘息、气急等躯体症状[1],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生命的重要疾病[2]。疾病的长期频繁反复发作,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3],本研究评估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有效地控制患者哮喘发作,降低发病次数,控制疾病,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68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n=35)和对照组(n=33).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 μg/250 μg,每日2次吸入;干预组同时给予每周1次心理治疗,疗程2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测定SCL-90分值、焦虑分值、抑郁分值,用VS229肺功能仪测定FVC(用力肺活量)、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预计值%和峰流速(PEF)的变化. 结果 SAS和SDS分析结果 显示,干预治疗后病人焦虑与抑郁分值明显改善(P<0.05);SCL-90分值中总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评分显著降低(P<0.05).哮喘症状有明显改善,哮喘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的FEV1预计值%、P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指标及肺功能,在哮喘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焦虑对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以及黛力新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对2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患者有卒中后抑郁并发焦虑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采用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疗效。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33.33%。抑郁与焦虑共病率63.93%;治疗组Ⅰ和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ⅡHAMD、HAMA、SSS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较治疗组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单用药物黛力新或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均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能力恢复,而且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