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应用256层CT灌注成像观察肝纤维化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正常对照组29例,肝纤维化组S1S2期20例、S3S2期20例、S3S4期15例行螺旋扫描全肝脏灌注,于灌注图上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hepatic portal perfusion,HPP)、总肝灌注量(hepatic total perfusion,HT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epetic perfusion index,HPI)值,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两两检验。结果:肝纤维化各期均有相应的病理改变。HAP在S1S4期15例行螺旋扫描全肝脏灌注,于灌注图上计算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hepatic portal perfusion,HPP)、总肝灌注量(hepatic total perfusion,HT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epetic perfusion index,HPI)值,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两两检验。结果:肝纤维化各期均有相应的病理改变。HAP在S1S2期为(13.68±4.02)ml·min-1·100ml-1,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3S2期为(13.68±4.02)ml·min-1·100ml-1,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3S4期为(25.10±7.36)ml·min-1·100ml-1,明显增高,与正常组和S1S4期为(25.10±7.36)ml·min-1·100ml-1,明显增高,与正常组和S1S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PI在S1S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PI在S1S2期为(22.11±4.88)%,S3S2期为(22.11±4.88)%,S3S4期为(32.07±7.35)%,与正常组、病变组之间比较逐步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PP和HTP数据缺乏稳定性。结论:256层CT全肝灌注,HAP和HPI能反映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诊断肝纤维化提供稳定和有价值的指标;而HPP、HTP指标不稳定,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CT扫描在腹部闭合性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整理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腹部闭合性创伤65例急诊CT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结果:腹部闭合性创伤的急诊CT扫描主要表现为混杂高密度影像,多伴腹腔出血。本组65例腹部闭合性创伤中,肝脏损伤15例、脾26例、肾13例,肠系膜与肠管损伤2例,膀胱破裂2例,复合性实质性脏器损伤7例。其中51例伴腹腔出血,22例合并肋骨骨折。结论:急症CT扫描对诊断腹部闭合性创伤具有很大的价值,能明确腹部脏器损伤的部位、程度及复合性脏器损伤等信息,以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在兔钝性肝损伤(rabbit hepatic injury,BHI)模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采用钢球自由落体对剑突直接撞击,建立兔BHI模型.采用美国通用(GE)公司Hispeed双螺旋CT机行肝脏平扫及增强,注射对比剂开始后8~10 s、35~40 s、120~150 s分别为肝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观察增强前后损伤的位置、范围、边界、肝包膜撕裂、有无活动性出血、主要肝静脉有无受累及腹腔积血的CT特征,并与大体解剖情况对比.结果 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率明显高于平扫,单一撕裂13只,多发性撕裂伤18只,肝包膜下血肿7处,肝实质内血肿9处,肝包膜裂口17只25处,活动性出血9处,主要肝静脉损伤5处;与大体解剖符合情况分别为13/13(只),18/18(只),7/9(处),9/9(处),25/30(处),9/5(处),5/4(处).按Moore分级,CT/剖腹探查结果分别为:Ⅰ级5/4只,Ⅱ级15/13只,Ⅲ级9/11只,Ⅳ级6/6只,Ⅴ级1/2只,Ⅵ级0只.结论 动态CT增强扫描尤其静脉期和平衡期对明确有无肝脏损伤及判断损伤程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横位于胃后方的腹腔上部,属腹膜后位器官,由于位置偏后,损伤较少见,尤其是外伤时常伴有多脏器损伤,病情危重,缺乏胰腺损伤的特异体征,临床易于漏诊和误诊。本文收集2003年以来两家医院经手术证实的8例胰腺外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探讨螺旋CT及CT随访对闭合性胰腺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两家医院2003年以来收治的胰腺外伤患者共8例,均经手术证实。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28~49岁,平均39·6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车祸伤5例,击打伤2例,重物砸伤1例。所有患者均在外伤后6 h以内进行急诊螺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实质型肝结核的CT征象,提高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实质型肝结核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粟粒型肝结核2例,CT示肝脏增大,肝内可见多发小囊样低密度灶及小钙化灶,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节型肝结核3例,病灶最大直径均>2.0 cm,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略低密度灶,占位效应不明显,CT值41~50 HU,增强扫描轻度强化。结论:CT检查是肝结核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当肝内病变缺乏典型CT征象时应考虑肝结核的可能(特别是在结核病流行地区)。CT筛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肝结核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吴杰  孙吉林  吴晶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6):929+934-929,934
患者女性,5岁。墙体倒塌砸伤胸部4h,呼吸困难、气促,口及面部苍白。查体颈部及胸腹部皮下可闻及捻发音。影像学表现:颈胸部CT显示颈部、胸腹部皮下肌间、纵隔大量积气,气管隆突稍上方气管后壁不完整(图1,2),考虑隆突上方气管撕裂。手术所见:首先行前纵隔减压闭式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腹部闭合性外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04例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分析患者的病因及预后.结果 16层螺旋CT检查组病因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5.642,P<0.05),且16层螺旋CT检查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85,P<0.05).结论 16层螺旋CT在腹部闭合性外伤诊断方面准确可靠,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在儿童肝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12例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肝右叶5例,左叶1例,跨越左右叶6例。平扫肿瘤均呈单发低密度,巨大肿瘤内可见多发裂隙状及不规则形更低密度区;肿瘤内斑片、点线状钙化6例。增强扫描9例肿瘤动脉期呈多个结节状或片状强化,密度高于肝组织,门脉期病灶呈低密度;3例肿瘤动脉期、门脉期均呈低密度;包膜强化4例,瘤内可见迂曲血管3例,伴有腹水1例。结论肝母细胞瘤的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肝母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增强对闭合性胸部创伤后X线、CT征象的认识,提高正确诊断率。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有完整的临床及X线、CT资料的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100例,对其X线、CT征象、发生机理及影像学诊断的命名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100例闭合性胸部创伤,影像学表现有以下几种(1)创伤性肺部渗出性病变(肺挫伤、轻度肺撕裂伤、湿肺)69例。(2)创伤性假性肺囊肿4例。(3)创伤性肺血肿4例。(4)创伤性肺不张2例。(5)创伤性支气管断裂1例。(6)创伤性膈疝1例。(7)纵膈和皮下气肿共30例。(8)创伤性液气胸40例。(9)肋骨骨折(单或多发)85例。锁骨和肩胛骨骨折10例。3例伴肝包膜下血肿、肝脾挫裂伤。结论:对于胸部闭合性创伤,结合临床及典型的X线、CT征象,可以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8月经多层螺旋CT检查及手术证实急性腹部闭合性外伤58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闭合性外伤的临床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58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11例,年龄7~79岁,平均43岁。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其中车祸伤4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54例闭合性肾损伤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肾挫伤8例,肾内血肿3例,肾撕裂伤11例,肾碎裂伤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撕裂1例,肾被膜下血肿33例,肾周血肿15例。漏诊肾盂输尿管损伤1例。结论:CT可快速、准确地判断肾损伤的程度及范围,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含肝中静脉(MHV)与不含MHV主支2种术式对移植肝Ⅴ、Ⅷ段再生的影响.方法 把25对进行了右半肝移植的供-受体按移植肝是否包含MHV分成2组,含MHV组(A组,14对)和不含MHV行Ⅴ、Ⅷ段MHV分支血管重建组(B组,11对),对供体术前、受体术后半月及3月时Ⅴ、Ⅷ段肝体积进行测量,记录2组供体术前、受体术后半月及3月时移植肝Ⅴ、Ⅶ段的体积数值,并计算再生率,然后对术后半月及3月时2组移植肝Ⅴ、Ⅷ段的肝再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术后半月移植肝Ⅴ、Ⅷ段平均肝再生率分别是0.360±0.043、0.853±0.059,术后3月移植肝Ⅴ、Ⅷ段的平均肝再生率分别是0.253±0.043、0.708±0.059;B组术后半月移植肝Ⅴ、Ⅷ段平均肝再生率分别是0.306±0.049、0.815±0.066,术后3月移植肝Ⅴ、Ⅷ段平均肝再生率分别是0.161±0.049、0.627±0.066.术后半月和3月时,2组间移植肝Ⅴ、Ⅷ段平均肝再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P>0.05、P=0.738,P>0.05).结论 关于活体右半肝移植,不含MHV行MHV主要分支重建不影响移植肝Ⅴ、Ⅷ段肝再生.  相似文献   

13.
CT在闭合性肝损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CT在闭合性肝外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闭合性肝损伤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 ,观察CT对闭合性肝损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将肝损伤CT表现与手术、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 2例闭合性肝损伤者 ,CT明确诊断 2 1例 ,1例发现腹腔积液。CT诊断的特异性为 95 .5 % ( 2 1/2 2 )。CT分级 :I级 1例 ,II级 10例 ,III级 8例 ,IV级 2例。 8例行非手术治疗 (II级 3例 ,III级 5例 ) ,成功 7例 ,1例因迟发性肝破裂而非手术疗法失败。 1例复查CT发现肝上胆汁聚积 ,经穿刺引流治愈。 14例行剖腹探查术 ,4例术中发现肝脏仍有活动性出血。结论 CT扫描能明确肝损伤的诊断 ,界定损伤类型及严重程度 ,指导合理地选择手术或非手术疗法 ,并能监测康复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肝腺瘤是罕见的肝脏良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征表现,临床很容易误诊.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肝腺瘤的检出率逐年增高.该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肝腺瘤的影像学诊断特征作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及放射科医生对肝腺瘤的认识,辅助临床正确诊断肝腺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脏不典型血管瘤的 CT 征象。方法收集2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不典型血管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 CT 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不典型的 CT 征象。结果20例患者共24个不典型病灶。其中21个病灶为类圆形,3个病灶形态不规则。14个病灶中心可见瘢痕、坏死,其中2个病灶内可见钙化灶。20例中2例可见包膜皱缩。增强扫描13个病灶边缘明显强化,延迟期病灶未完全填充;2个病灶动脉期均匀强化,门静脉和/或延迟期持续强化;4个病灶动脉期中心斑片状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从中心向周边反向强化;3个病灶为动脉期边缘轻中度强化;2个病灶动脉期病灶边缘无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可见轻度强化。2例合并动静脉瘘。结论当肝血管瘤有或合并不典型表现时,需注重细微征象,全面观察,综合分析,以便给出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门脉右支前间隙增宽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穿刺活检确诊的早期肝硬化患者及42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多排螺旋CT片,测量门脉右支前间隙及门脉右支的宽度;同时选择40例无肝脏疾患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测量门脉右支前间隙及门脉右支的宽度;对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肝脏门脉右支前间隙及门脉右支宽度分别为(5.5±2.4)mm和(11.84±1.91)mm,早期肝硬化组门脉右支前间隙及门脉右支的宽度分别为(13.6±5.8)mm和(12.36±1.97)mm,而乙型肝炎组门脉右支前间隙及门脉右支的宽度分别为(5.7±3.1)mm和(12.13±1.89)mm.经统计学分析早期肝硬化患者门脉右支前间隙宽度同乙型肝炎组及正常组门脉右支前间隙宽度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门脉右支宽度的差别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同时,乙型肝炎组同正常对照组间门脉右支前间隙宽度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门脉右支宽度的差别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测量门脉右支前间隙增宽,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炎性假瘤16层螺旋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炎性假瘤(IPL)的16层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肝炎性假瘤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分别测量病灶及病灶周边肝组织的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时相CT值,并对其进行比较. 结果 16例患者共发现18个病灶,病灶大多位于肝右叶,CT平扫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无或仅为轻度强化,门脉期表现为轻到中度强化,部分病灶表现周边肝组织环形强化,或(及)病灶中心结节状或纤维条索状强化或(及)门静脉分支穿过病灶等特征性改变.统计学提示IPL病灶在动脉期的CT值增加与平扫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门脉期的CT值增加与平扫及动脉期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病灶周边区域肝组织在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CT值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增强CT动态扫描显示IPL病灶整体呈少血供表现,以门脉期及延时期的CT表现最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扫描肝灌注异常的CT表现、原因和临床意义.方法 符合一过性肝实质强化(THPE)患者48例,对各种类型的肝灌注异常现象的CT表现、病因和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48例共72处THPE,其中,与肿瘤相关34例,非肿瘤者14例,32(44.4%)处表现平直边界扇形或楔形,20(27.7%)处不规则斑片状,15(20.8%)处结节状,5(6.9%)处呈网格状.结论 各种原因导致肝动脉血流重新分配和肝动脉门静脉异常交通,是产生肝灌注异常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分析慢性肝病患者肝内淋巴管扩张水肿的CT表现及原因。方法:对68例慢性肝病患者行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肝脏血管周围的影像表现。结果:18例患者在肝内血管周围有阳性改变。血管轴位像上表现为血管周围稍低密度影;血管的非轴位像上表现为沿血管两侧走行的线条状稍低密度影,血管周围阳性改变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相关性。结论:肝内淋巴管扩张水肿在上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上有其相应的影像学表现,它反映出肝内病变已引起肝内液体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