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药物使用的合理选择,对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的病人有可能安全实施麻醉。特别是新一代A型MAOI(RIMA)的临床应用,增加了麻醉的安全性。本文重点介绍这类药物的药理及与麻醉药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由于副作用多,一度已被三环抗抑郁药所取代,临床已很少使用。最近发现MAOI 对某些非典型抑郁症效果好,包括解除焦虑状态、强迫观念与行为、进食困难、慢性疼痛综合征和偏头痛等,因此接受MAOI 治疗的病人增多。但是使用MAOI 的病人在麻醉手术时可能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紊乱与中  相似文献   

3.
单胺氧化酶在体内分布广泛。在神经元中的单胺氧化酶主要是灭活某些有生物活性的胺。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抑制单胺氧化酶,从而使神经元贮池内的神经介质增多。这些细胞的去极化导致神经介质释放入突触裂隙的量增多,从而增强突触后膜的去极化和肾上腺素能的兴奋。MAOI常用于治疗严重抑郁症。用药后数日内即明显抑制单胺氧化酶。MAOI有严重的药物相互作用,因此麻醉前数周必需停药,因为MAOI常引起不良反应,如高血压、低血压、高热,反射亢进、惊厥和肝毒反应等。但是,长期用MAOI治疗的病人,麻醉时有何危险,尚无对照前瞻性研究报道。作者选择27例长期服用MAOI的病人,女15例,男12例,年龄23~84岁,Ⅰ组13例拟行电惊厥治疗;Ⅱ组14例择期外科手术。Ⅰ组给阿托品0.4mg静注后用硫喷妥  相似文献   

4.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常用来治疗抑郁症和恐怖症。30年来已报道不少MAOI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有些很严重,有些甚至致命。一、单胺氧化酶(MAO)的作用 MAO有两亚型,A型着重在使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脱氨基;B型则使苯乙胺脱氨基。有两种酶参与非甲基化生物胺的灭活,即MAO和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肾上腺素能神经原中去甲肾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轻全麻后置尿管的男性患者清醒后尿道不适症状。方法将8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均于麻醉后置入尿管。观察组术毕停用麻醉药,麻醉清醒前期、拔除气管导管前、自主呼吸恢复即刻给阿托品0.5 mg加新斯的明1.0 mg经莫菲氏管静脉滴注。对照组术毕清醒前期停用麻醉药待患者自然清醒。均于术后48~72 h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95.0%(38/40)患者对尿管耐受良好;对照组25.0%(10/40)耐受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清醒前期给予阿托品、新斯的明可缓解患者清醒后的尿道不适。  相似文献   

6.
氟马西尼对异氟醚麻醉后清醒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氟马西尼是苯二氮类药物的特异性拮抗药 ,用于安定类药物的催醒已有多年历史。而且文献报道氟马西尼对常用吸入麻醉药氟烷、安氟醚、异氟醚麻醉后也有催醒作用[1 ] 。我们对此进行临床研究。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用 5 6例 1 7~ 4 8岁整形外科病人 ,男 1 5例 ,女 4 0例 ,ASAⅠ级 ,择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整形外科手术。病人被随机分为三组 ,观察Ⅰ组 (n =2 1 )和对照组 (n =1 8) :手术结束前 1h停用静脉麻醉药 ,单纯吸入异氟醚、氧化亚氮加氧气到手术结束。观察Ⅱ组 (n =1 7) :手术结束前 1h停用丙泊酚、芬太尼和异氟醚 ,静脉给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与异氟醚复合芬太尼用于青少年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患者40例,ASA Ⅰ~Ⅱ级,年龄11~18岁.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复合芬太尼组(A组)和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组(B组).A组以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氟醚维持麻醉;B组以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维库溴铵和七氟醚维持麻醉.根据双频指数(BIS)和血流动力学反应调整麻醉深度.在唤醒前约30 min停用维库溴铵和镇痛药.要求唤醒时停用丙泊酚和吸人麻醉药,唤醒时间为停用丙泊酚和吸入麻醉药到患者双侧脚趾能动的时间.记录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及唤醒期间HR、SBP、DBP、BIS的变化.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清醒后随访患者对术中唤醒过程有无记忆.结果 患者的一般情况、唤醒期间HR、SBP、DBP和BIS两组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唤醒时BIS明显高于停药前(P<0.001),但是术后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对唤醒试验均无记忆.唤醒时间A组26.3 min±10.4 min,B组12.1 min±9.4 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唤醒成功时,两组的唤醒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技术适合用于行术中唤醒的青少年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其唤醒时间短、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该麻醉条件下行BIS监测,有助于及时唤醒病人和唤醒后加深麻醉,亦有助于防止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七氟醚全凭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在日间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术前常规禁食禁饮,人手术室后监测ECG、HR、NIBP和SpO2,高流量吸入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插入食管引流型喉罩,全程吸人七氟醚维持麻醉,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必要时手控辅助通气,维持PETCO235~45 mm Hg.缝皮结束时停用吸入麻醉药,患者拔除喉罩通气道后送回麻醉恢复室观察.记录诱导时间、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呼之睁眼)和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 所有病例麻醉过程平稳,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均未发生低氧血症、CO2蓄积,血流动力学平稳,手术时间25~40 min.诱导时间为(2.6±0.5)min,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为(2.9±1.4)min,意识恢复时间为(4.4±0.9)min,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为(21.9±3.8)min.结论 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过程平稳,苏醒迅速,可以满足妇科腹腔镜日间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中唤醒的影响. 方法 40例择期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均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0.8 μg/kg Dex,C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10 min内静脉泵入,随后行常规诱导插管.术中D组使用维持剂量Dex 0.2 μg·kg-1·h-1至术毕.唤醒试验开始时两组停用麻醉维持药物(D组Dex不停用),从停用所有麻醉药物(Dex除外)到患者活动脚趾的时间定为唤醒时间,唤醒后维持药物继续使用至术毕.记录唤醒试验开始时、唤醒时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值、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指标,记录唤醒时间、唤醒质量评分及唤醒期间出血量. 结果 两组唤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唤醒试验开始时两组患者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唤醒时D组患者MAP和HR分别为(79±6) mm Hg(1 mm Hg=0.133 kPa)和(80±9)次/min,低于对照组MAP(88±6)mm Hg和HR(98±7)次/min(P<0.05);D组患者的唤醒质量要明显高于C组(P<0.01);D组患者在唤醒期间的出血量为(269±34) ml,小于C组同时期出血量(328±50) ml(P<0.05). 结论 Dex能明显提高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术中唤醒质量,不延长唤醒时间;并且能维持唤醒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唤醒期间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脊柱矫形术患者控制性降压时异氟醚对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BRS)的影响,探讨异氟醚控制性降压的机制。方法15例择期行脊柱侧凸矫形术的女性患者,年龄13~16岁, ASAⅠ或Ⅱ级。手术初期用硝酸甘油1μg·kg-1·min-1,速率逐渐升高,控制平均动脉压(MAP)55—65 mm Hg,当心率大于95次/min时,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使心率控制在90次/min以下,随后逐渐升高吸入异氟醚浓度至1.6%,降低硝酸甘油的输注速率直至停用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分别于诱导前即刻、气管插管后即刻、平卧位呼气末异氟醚浓度0.7%时、俯卧位后即刻、呼气来异氟醚浓度1.3%时、停用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30 min、俯卧位呼气末异氟醚浓度0.7%时、平卧位后即刻测定BRS。结果当呼气末异氟醚浓度达到1.6%后(54±14)min停用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随着异氟醚呼气末浓度的增加,BRS逐渐降低,停用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30 min时BRS最低(P<0.05或0.01)。结论异氟醚达到一定麻醉深度后抑制BRS,此作用是其控制性降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比较心脏术后靶控法输注(TCI)阿芬太尼镇痛与传统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PCA)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成年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成阿芬太尼组(A组)与吗啡组(M组),均采用标准麻醉方法,以TCI异丙酚和阿芬太尼诱导和维持。TCI系统是一个电脑控制泵,当输入病人的年龄、性别和体重后,该系统就可以得到并保持已计算好的血药浓度。复温开始,M组即停用阿芬太尼TCI,改用一次静注吗啡30mg之后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超快通道麻醉方法与传统麻醉方法应用于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术中的临床效果,探讨超快通道麻醉方法的优势。方法选取CHD低体重患儿114例,男54例,女60例,年龄6个月至2岁,体重5~10kg,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快通道麻醉组和传统麻醉组,每组57例。超快通道麻醉组患儿于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开始后停七氟醚,复温开始时停止泵注顺式阿曲库铵,随后开始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3μg·kg~(-1)·min~(-1),缝皮开始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h~(-1)至监护室。术毕采用0.375%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切口及引流口皮下局部浸润。静脉给予氨茶碱2~4mg/kg、清理呼吸道并以SIMV模式诱导自主呼吸,手术结束后10min内在手术室拔除气管导管,面罩吸氧送ICU。传统麻醉组患儿采用常规麻醉方法,手术结束后带管直接送ICU。记录拔管时间、ICU留观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拔管时、术后6、12、24h躁动评分(SAS)及术后不良反应(气道梗阻)发生情况。结果超快通道组拔管时间、ICU留观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麻醉组(P0.05)。超快通道组拔管时S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麻醉组(P0.05),术后6、12、24h两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均无一例气道梗阻发生。结论与传统麻醉组比较,超快通道麻醉用于低体重CHD患儿可缩短术后拔管时间、ICU留观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但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气道梗阻及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维持的效果。方法择期手术烧伤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30例。气管插管后P组泵注丙泊酚3~8 mg.kg-1.h-1维持麻醉,S组吸入1%~4%七氟醚维持麻醉;需要时均间断静注芬太尼和阿曲库铵。术毕前5 min停用丙泊酚和七氟醚。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毕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躁动情况。结果气管拔管后P组SpO2明显降低,且低于S组(P<0.05)。S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P组(P<0.01)。结论七氟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维持循环稳定,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快、苏醒迅速,拔管及时,躁动发生率低,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断指再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78例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小剂量组,各组3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常规组给予常规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小剂量组给予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即刻(T_0)、术中30min(T_1)、术中2h(T_2)及术毕(T_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两组患者T_1、T_2、T_3时刻点的Ramsay镇静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相关不良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患者T_3时刻点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时刻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效果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Ramsay镇静评分均随手术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除T_3时刻点小剂量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其他时刻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镇痛评分均随手术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两组患者同时刻点VAS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不良发应总发生率稍低于常规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不良反应均在麻醉药物停用及手术结束后得到缓解。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断指再植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胸科术后麻醉恢复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胸科手术患者40例,术后接镇痛泵转入重症监护室,必要时给予静注丙泊酚1~2 mg/kg,维持适度的镇静镇痛水平。将病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D组不再附加镇静镇痛药;Y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h,至拔出气管导管停用。记录麻醉恢复期患者镇静和躁动的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及恢复时间(从入ICU到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镇痛效果、静注丙泊酚的量和次数。结果麻醉恢复期间两组均无镇静过度病例出现,2组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发生率D组40%(8例),显著高于Y组10%(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D组60%(12例),Y组25%(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镇痛满意度Y组为65%(13例),高于D组25%(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恢复期平均静注丙泊酚的次数D组(1.50±0.89)较Y组(0.65±0.59)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胸科术后麻醉恢复期应用,能降低躁动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镇痛满意度,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异氟醚复合异丙酚控制降压在无血切肝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氟醚复合异丙酚在无血切肝术中的最佳麻醉效果。方法:对20例择期手术病人在全麻加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全肝血流阻断(THVE)无血切肝之前适当加大异氟醚吸入浓度,用异丙酚静脉微泵维持麻醉,使平均动脉压(MAP)下降20%左右,一般维持20~30min。在肝叶切除之后,立即减少异氟醚的浓度或停用,并加小剂量的多巴胺静脉维持,使MAP回升至降压前水平或稍低一点,同时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本组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输血量达800ml。术毕麻醉复苏迅速,术后肝功能多于一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利用异丙酚加少量异氟醚复合麻醉,同时加小剂量的多巴胺静脉维持,是无血切肝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受者接种乙肝疫苗成功后长期停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核苷(酸)类似物(NAs)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成功重建乙肝主动免疫的肝移植受者的基本资料,分析疫苗接种及应答情况、应答者停用HBIG和(或)NAs的随访结果、停用HBIG和(或)NAs后HBV再感染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至开始接种乙肝疫苗的时间间隔为26(20,40)个月。接种疫苗至应答时间为15(8,27)个月。初始76例受者全部停用HBIG,36例受者停用HBIG和NAs。随访期间,76例停用HBIG受者中12例恢复使用HBIG,36例停用HBIG和NAs者中16例恢复使用NAs。HBIG和NAs停用时间分别为135(98,150)个月与133(34,149)个月。16例应答者未接种过加强针,36例应答者定期接种加强针,第1次接种加强针的时间距离停用HBIG的间隔时间为44(11,87)个月,未接种加强针和接种加强针的应答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截至随访日,9例受者失访,...  相似文献   

18.
应用和停用环孢素A对肾移植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和停用环孢素A(CsA)对肾移植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2例应用和3例停用CsA的。肾移植患者的精液进行检测,并与12名正常男性的精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精液pH值以及精子活动力、存活率和精子密度方面,应用CsA组与停用CsA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精子形态正常率、畸形率,应用CsA的肾移植患者与停用CsA的肾移植患者和正常男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冶疗剂量的CsA对肾移植患者的精子形态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体重54kg,先天性Ⅲ°腭裂26年。入院行腭裂修复手术。一般情况好,静注2.5%硫喷妥钠16ml进行麻醉诱导。静注琥珀胆碱100mg,置入气管导管。以1%普鲁卡因混合液静滴维持麻醉,同时芬太尼0.2mg分两次静脉注射。麻醉平稳,手术顺利,术毕前5min停用普鲁卡因(术中共输入350ml)。手术历时155min,术毕后7min病人咳嗽、吞咽反射恢复,无自主呼吸。静注氨茶碱0.25g后神志完全清醒,但仍无自主呼吸动作,需呼唤“提醒”。45min后自主呼吸完全恢复,通气量正常,拔管返回病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不同用法对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2级、无心肺脑合并症、拟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成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A组)、瑞芬太尼非全程输注组(B组)和瑞芬太尼全程输注组(C组)各40例。3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用药及方法相同,A组以术中间断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B组于诱导后开始用微量泵连续静脉输入瑞芬太尼0.1~2μg(/kg·min),输注速率根据麻醉深度及生命体征变化调节,手术结束时立即停用瑞芬太尼;C组术中维持同B组,但在手术结束时将瑞芬太尼用量调整为维持剂量的1/5至1/10继续输注,直至拔除气管导管,麻醉期间常规监测有创血压(IBP)、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观察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芬太尼组(A组)睫毛反射、睁眼、拔管时间长于瑞芬太尼非全程输注组(B组)和瑞芬太尼全程输注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全程输注组(C组)与A组和B组相比术后躁动发生率最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全程输注可显著降低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躁动的发生,并且不延长患者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