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凝血、抗凝血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指标,探讨ACS不同时期血液状态的变化。方法选取ACS患者6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2例;恢复期58例,为急性期组随访观察患者。同时选取54例正常对照。抽取外周抗凝静脉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6-酮-前列腺素F1α(6-k)、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PT、TT和APTT有所缩短,但差异无显著性;恢复期APTT稍延长,PT与TT几乎无差别,两组Fg均显著升高;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的APTT显著延长。急性期AT-ⅢAg、AT-ⅢA和6-k显著降低,vWF显著增高,恢复期差异无显著性;与急性期相比,恢复期的AT-ⅢAg和AT-ⅢA显著上升,vWF显著下降,6-k稍有上升。结论AC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应给予抗凝、降纤等干预性治疗。同时亦应注意维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vWF和6-k可以作为间接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栓标志物对癌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确诊的247例癌症患者,按照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为VTE组(38例)和非VTE组(209例),比较2组患者、不同分期癌症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A)、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各血栓标志物对癌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效果。结果 VTE组患者D-D、FIB、vWF:Ag、TpP、FⅧ:A水平显著高于非VTE组,而AT-Ⅲ明显低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癌症患者的血浆D-D、FIB、vWF:Ag、TpP水平均显著高于Ⅰ~Ⅱ期,而Ⅲ~Ⅳ期癌症患者的AT-Ⅲ活性较Ⅰ~Ⅱ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D的敏感性、特异性最高,预测效果良好;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手术、化疗、血浆D-D水平是癌症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D、FIB、vWF:Ag、TpP、FVⅧ:A、AT-Ⅲ是诊断癌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的可靠标志物,且与癌症分期密切相关。D-D水平对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纤维蛋白原(Fg)采用Clauss法,纤维蛋白A肽(F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并发症组Fg、FPA、vWF、GMP-140水平显著增高(P<0.05),AT-Ⅲ、D-dimer、t-PA、PAI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有并发症组Fg、FPA、vWF、D-dimer、PAI、GMP-140水平显著增高(P<0.01),AT-Ⅲ、t-P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时,凝血、抗凝血、血小板、纤溶等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测定上述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监测病情、预防血栓形成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9例高凝疾患者饮用碱性离子水前、后,血粘度、凝血因子、纤溶指标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饮用碱性离子水前、后(2~3个月、>3~6个月)作低切变率(1/10s)及高切变率(1/120 s).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纤维蛋白原(Fg)、凝血因子Ⅷ:活性(Ⅷ: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聚集率(PAgR)测定.结果饮碱性离子水后增高的低切变率及高切变率ηb、ηp、Fg、Ⅷ:C、vWF:Ag及PAg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低切变率ηb、ηp、Ⅷ:C、vWF:Ag及PAgR下降尤为明显,P值均小于0.05~0.001.结论饮碱性离子水后红细胞及血小板解聚,凝血改善以及血管内皮损害的修复,进一步改善了血液流通及微循环灌注,减少了血栓形成的机会,因而有利于对心、脑血管血栓性疾患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饮用碱性离子水后对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29例高凝疾患者饮用碱性离子水前、后、血粘度、凝血因子、纤溶指标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方法 饮用碱性离子水前、后(2-3个月,>3-6个月)作低切变率(1/10s)及高切变率(1/120s) 。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纤维蛋白原(Fg)、凝血因子Ⅷ;活性(Ⅷ: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聚集率(PAgR)测定。结果 饮碱性离子水后增高的低切变率及高切变率ηb,ηp,Fg,Ⅷ:C、vWF:Ag及PAgR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是低切变率ηb,ηp,Fg,Ⅷ:C、vWF:Ag及PAgR下降尤为明显,P值均小于0.05-0.001。结论 饮碱性离子水后红细胞及血小板解聚,凝血改善以及血管内皮损害的修复,进一步改善了血液流通及微循环灌注,减少了血栓形成的机会,因而有利于对心、脑血管血栓性疾患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及纤溶系统功能变化。方法:根据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监测结果,选择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无明显差异的OSAHS患者52例和健康者48例。以Clauss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g),以发色底物法测定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活性(PAI-1:A),以酶联免疫法测von Willebrand因子含量(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含量(tPA:Ag)、纤溶酶原含量(PLg:Ag)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含量(PAI-1:A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SAHS组vWF、Fg、PAI-1:A、PAI-1:Ag水平明显升高,PLg:Ag、tPA:Ag含量明显降低,tPA:A无明显变化。结论:OSAH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纤溶系统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止血、凝血系统的变化与慢性肾衰竭并发出血的关系。方法检测5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gT)、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血浆蛋白C(PC)活性,并与40例健康者比较。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PAgT、P-选择素、AT-Ⅲ活性、血浆PC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WF∶Ag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出血和血栓栓塞两种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RHD-CHF)患者内皮素(ET-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31例CHF患者和30名正常人ET-1、vWF,并按心功能等级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HD-CHF患者血浆ET-1、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且心功能越差,ET-1、vWF水平越高,心功能Ⅲ、Ⅳ级与Ⅱ级比较显著升高(P<0.05,P<0.01);患者血浆ET-1与vWF呈正相关(r=0.668,P<0.01).结论 RHD-CHF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内皮损伤有关,检测血浆中vWF和ET-1可作为评价CHF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芦璐  韩晔  葛汝村 《新医学》2006,37(3):157-15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测定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100名老年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vWF:Ag)、血浆P-选择素、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酶原片段1 2(prothrombin fragment 1 2,F1 2)的含量,抗凝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inhibitor-1,PAI-1)的活性,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老年Ⅱ、Ⅲ级高血压组病人血浆中vWF:Ag、P-选择素、Fg、F1 2的含量、PAI-1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抗凝血酶、t-PA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老年Ⅱ、Ⅲ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高凝状态及抗凝和纤溶活性的降低,即PTS.因此,对这类病人应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便早期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0.
本文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蛋白C抗原(PC:Ag)、蛋白S抗原(PS:Ag)、P-选择素(P-Selectin)、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活性(PAI:A)及D-二聚体(D-D),并与对照组比较.老年冠心组的TAT、vWF:Ag、P-Selectin、PS:Ag、t-PA:A、PAI:A、D-D显著升高(P<0.05).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TAT、t-PA:A、PAI:A、D-D升高更明显,并与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凝血系统激活、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性增加及继发性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