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HC基因分子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阐述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等位基因的年龄和进化速度,等位基因多态性的产生与保持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基因转换、多态性超显性选择、依赖频率的选择、会聚进化与平衡选择、多样性选择、杂化交配等。  相似文献   

2.
人类MHC区域基因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HC)基因组编码HLA抗原,存在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区域,长度约为3600 ̄4000Kb。HLA抗原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其在抗原提呈、免疫识别中起关键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人类MHC区域基因结构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真核细胞内的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es)主要有钙联蛋白(calnexin)、钙网蛋白(calreticulin)、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和蛋白质二硫异构体(PDI)ERp57等,它们在内质网中与新合成的MHC分子相互作用,参与蛋白质正确折叠、组装和对抗原的呈递。MHC分子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呈递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文论述了内质网分子伴侣在MHC分子成熟、荷肽过程中的作用、它们与肿瘤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分子伴侣与MHC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核细胞内的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s)主要有钙联蛋白(calnexin)、钙网蛋白(calreticulin)、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和蛋白质二硫异构体(PDI)ERp57等,它们在内质网中与新合成的MHC分子相互作用,参与蛋白质正确折叠、组装和对抗原的呈递。MHC分子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呈递分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本文论述了内质网分子伴侣在MHC分子成熟、荷肽过程中的作用、它们与肿瘤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非人灵长类动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效评估和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经过研究人员多年探索,恒河猴已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以HIV/AIDS(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Acquired Immuno Deficieney Syrdrome)疫苗的研究为例,287株艾滋病疫苗中有200多株的实验数据是来源于恒河猴动物模型[1].  相似文献   

6.
MHCⅡ类抗原加工基因DM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春 《现代免疫学》1998,18(3):189-192
DM基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与抗原处理有关的HLA Ⅱ类基因。它能促进经典Ⅱ类分子与肽的结合,推测在免疫调节及在人体对某些疾病易感性中起作用。本文就DM基因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人类MHC-I链相关基因(MHC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s,MIC)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LA-I类区域。但这些基因的组成,表达和产物不同于HLA-I类基因。MIC的编码蛋白被认为是上皮细胞应急(stress)状态的标志,并作为激活NK细胞受体(NKG2D)的配体。目前,已有MIC蛋白与NKG2D结合的分子模型报道。尽管MIC的相关功能和多态性的意义并没有被完全阐明,MIC的高可变性和高多态性却是不争的事实^[1]。下面就MIC的表面,蛋白的结构,功能,基因座位,基因多态性和与疾病的关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MHCI类分子在内质网中组装形成肽 MHC复合体。抗原肽主要来自于胞内蛋白 ,在蛋白酶体作用下形成的 8~ 10个氨基酸小肽。内质网中的多个伴侣分子与I类分子相互作用形成肽组装复合体。这些伴侣分子对于Ⅰ类分子的有效组装以及配体的选择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MHCⅡ类分子在抗原提呈细胞内的转运过程可分为3个环节:1)新合成MHCⅡ类分子转运到内吞系统;2)存储在内吞系统中完成抗原提呈;3)从内吞系统转运到细胞表面活化CD4+T细胞。近年来研究显示此转运过程涉及自吞噬、泛素化等多种机制,而转运环节的改变将影响MHC II类分子发挥其功能,导致免疫发育和免疫防御功能障碍,故本文将此领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MHCⅡ类分子与肾小球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周国平综述郭怡清审校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称为HLA系统,位于第6对染色体短臂,其功能涉及识别和调节自身与非自身免疫反应。由3类基因组...  相似文献   

11.
MHC的class Ⅰ基因。可分为经典的class Ⅰ(classical class Ⅰ)和非经典的class Ⅰ(non-classical class Ⅰ),后者称class ⅠB。class Ⅰ与α/βT细胞相关,在细胞表面高密度表达,class Ⅰb在细胞表面弱表达,其功能尚不清楚。class Ⅰb的基因区域中含有一个grc区域(growth reproductioncomplex),grc基因由rcc、ft、dw-3三组基因组成。大鼠的研究表明,grc基因与生物体的个体大小发育、生殖能力以及对化学致癌的易感性有关。大鼠的grc与小鼠的TL有同源,人类是否有grc基因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经典MHCⅠ类分子是在免疫系统中被发现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蛋白。既往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是免疫豁免区。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神经细胞不表达经典MHCⅠ类分子。然而近年来发现其不仅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呈时空特异性表达并调节大脑发育和突触可塑性,且在众多神经系统疾病中异常表达并发挥一定作用。本文就经典MHCⅠ类分子在神经系统中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全面理解MHCⅠ类分子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DMD基因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州市妇产科研究所(510150)胡冬贵,黎青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e'smusculardystrophy.DMD)是原发于横纹肌的一种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以进行性加重的肌萎缩和肌无...  相似文献   

14.
15.
sim基因编码一种核蛋白,具有转录因子家族的特点。研究表明sim基因参与神经系统发育的所有过程,包括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形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同步分化,对肌肉原始细胞的定位和发育也有影响。sim基因具有正性自动调节作用,对其它基因也有调节作用。sim基因深入研究对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功能及进化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sim基因编码一种核蛋白,具有转录因子家族的特点。研究表明sim基因参与神经系统发育的所有过程,包括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形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同步分化,对肌肉原始细胞的定位和发育也有影响。sim基因具有正性自动调节作用,对其它基因也有调节作用。sim基因深入研究对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功能及进化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后基因组时代,比较基因组学已经成为诠释遗传信息生物学意义的重要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比较分析不同细菌的基因组,我们逐步揭示了细菌染色体物理结构的保守性和基因内容多样性的产生机制。进化生物学家们正试图从基因组数据库中挖掘能够代表物种进化关系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分子线索,重建生命进化树。  相似文献   

18.
FMR-1基因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MR-l基因(CGG)。结构的扩展是FRAXA位点脆性现象和脆性X综合征患者发病分子遗传学基础,过去的几年中,FMR-l基因的上述动态突变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成为人类动态突变性疾病研究的范例;此外,FMR-l基因的错义突变和缺失型突变也能导致脆性互综合征相同的临床表现,从而显示出表现为脆性X综合征临床征候的患者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并使这些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进一步地复杂化。本文就FMR-l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它的动态突变和非动态突变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定向分子进化 (directedmolecularevolution)又称实验室进化 (laboratoryevolution)或进化生物技术(evolutionarybiotechnology)。它旨在体外模拟自然进化机制 (突变、重组和选择 ) ,使进化过程朝着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定向分子进化的实质是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在分子水平上的延伸和应用。用进化和组合技术研究和解决复杂生物学和化学问题已成为化学和生物学迅猛发展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0.
抗MHC—I类分子单抗促进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静脉注射异基因脾细胞和抗H-2^b单抗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诱导成年B6小鼠对异基因皮肤移植物产生免疫耐受,方法:经C57BL/6(H-2b,B6)小鼠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H-2b)脾细胞,2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P),随后2次尾静脉注射抗小鼠的H-2b单克隆抗体,然后进行皮肤移植,并于耐受30d对受体B6小鼠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 MLR),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等耐受状态检测。结果:BALB/c小鼠的皮肤移植物在耐受B6小鼠中存活期特异延长,MLR和DTH检验证明,B6小鼠对BALB/c小鼠的脾细胞产生特异性耐受,对无关第3者KM小鼠的脾细胞仍表现出强烈的免疫反应。结论:抗MHC-1类分子单克隆抗体可明显促进“细胞+CP”诱导的异基因皮肤移植耐受,克隆排除是诱导耐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