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红辉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850-1850
目的分析湘潭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减少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方法利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湘潭市2007年1月-2008年5月报告的5起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因CO中毒发病29人,死亡3人,事件均集中在晚上出现,有家庭聚集性,主要是由使用煤炉不当和燃气热水器通风不畅引起。结论为减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要开展预防CO中毒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特别是要正确使用煤炉和燃气热水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7~2012年济南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O)中毒流行病学特点,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济南市2007~2012年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2012年济南市共报告非职业性CO中毒信息(事件)2 414起,发病(中毒)3 467例,死亡118例。2 414起事件中,IV级事件4起;报告事件起数居前3位的区县为市中区(495起)、槐荫区(336起)和历城区(327起);发病例数居前3位的为市中区(686例)、历城区(472例)和槐荫区(456例);1、12、2月共报告1 946起和2 772例。中毒原因以燃煤取暖不当为主,占发生起数(2414起)的97.14%;中毒场所主要为家庭,占发生起数的98.22%。[结论]家庭冬季燃煤取暖不当是济南市非职业性CO中毒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毒事件发生的经过及原因,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方法]通过询问及现场空气检测分析。[结果]井内空气氧(O2)含量极低,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浓度严重超标。[结论]3位中毒者主要因严重缺氧、吸入高浓度CO2和CO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基本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济南市2007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90起中毒事件合计发病(中毒)731例,死亡15例,全市10个区县均有中毒事件报告。事件发生时间主要在冬春季节,11月、12月、1月、2月、3月5个月份发生起数和发病例数分别占总数的96.53%和95.76%。95%以上的中毒事件发生在家庭内,主要是由于采暖炉使用不当引起。[结论]应当高度重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和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潍坊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降低事件发生隐患。方法利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2007~2009年潍坊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潍坊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冬季居民取暖时使用煤炉不当引起的,占总数的71.01%(463/652);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寿光市、高密市、青州市,中毒起数分别占43.56%、14.11%、13.50%。结论中毒事件多发生在晚上休息时间,有家庭聚集性,主要是用煤炉取暖方法不当引起。为减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要开展预防中毒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济南市使用E10乙醇汽油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方法]于2006年2月在济南市区选取10辆汽油车,分别燃烧普通车用无铅汽油和E10乙醇汽油,检测汽车使用不同燃料时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氮(NO)的排放量,对比试验结果并进行汽车尾气排放检测分析;比较使用不同车用燃料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结果]燃用E10乙醇汽油较燃用普通车用无铅汽油,汽车排放中的CO(g/km)和HC(g/km)的排放量均有明显地减少,NO(g/kin)排放量的平均值无明显变化。[结论]E10乙醇汽油对车辆尾气排放的削减作用主要对CO和HC,对NO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状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3年度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6-2013年度北京市共报告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11 768起,中毒16 132人,死亡259人。93.9%(11 050/11 768)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发生在居民家庭内,99.9%(11 046/11 050)的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为未分级事件。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集中发生在冬季,高峰为每年11月至翌年3月。自2010年开始推广CO中毒报警器,除2012年度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所回升外,其余年度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2010年开始推广安装CO报警器后,北京市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报告的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安装CO报警器可减少居民家庭内CO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07-2017年济南市因燃煤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CO)中毒的时空特征,以便有针对性的探讨可行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7-2017年济南市因燃煤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17年济南市共报告因燃煤导致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3153起,发病病例4403例(年均发病率为5.99/10万),死亡病例154例(年均死亡率为2.09/100万),病死率为3.50%。报告事件最多的区县为市中区:事件数572起(18.14%),病例数763例(17.33%),死亡数19例(12.34%),但发病率最高的区县是济阳县(12.09/10万)。2007-2017年之间,报告事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事件主要集中在11-3月份,在1月份时达到高峰,且在24小时内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趋势,事件主要集中在06:00-08:59时间段。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数与天气温度呈负相关。结论 2007-2017年济南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起数多,分布广,虽然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偶有升高,表明群众的防范意识还不够,预防控制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居民未能规范安装、使用燃气用具,导致家庭性一氧化碳(CO)中毒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城市、一氧化碳中毒在居民意外伤害中仍占相当大的比重。2009年2月13日,双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对发生在某酒店员工宿舍的1起生活性CO中毒事件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8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的行业、人群和时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原因,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该区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发生的8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8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共造成157人中毒,其中男性129人(82.2%),女性28人(17.8%);年发生数以2003至2005年为高峰,共发生43起;致中毒化学物质中,硫化氢共造成急性职业中毒42人(26.8%),死亡15人(71.4%);发生于7—9月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共45起(56.3%)。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防护设施失效(35.0%)、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28.7%)、违反安全操作规程(18.3%)等。[结论]针对该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主要原因,应采取加强安全教育、配备防护设施及相应个人防护用品等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某企业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调查,寻找事故的原因,总结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的方法。结果作业工人无安全意识,导致死亡。结论预防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需从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职工进行防范中毒窒息事故的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设施,加强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演练;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强化安全生产领导责任的落实,明确职责并落实到位;强化安全现场监管。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对作业现场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在房内生木炭取暖时应有效通风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2.
马子建  方四新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47-1148
目的研究合肥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动监测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开展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监测。结果非职业性一氧化硫中毒事件总体上从11月下旬开始增多,次年的1月上旬到2月上旬病例较集中(P0.01)。事件原因多以燃煤取暖为主,室内通风不良,导致一氧化碳的蓄积。中毒在各年龄段差距不大,性别上女性略多于男性,病例主要集中在市区(P0.01)。结论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监测、报告工作,发现对可能引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情况及时预警,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侯付霞  赵玉美 《职业与健康》2009,25(20):2197-2198
目的通过分析一氧化碳(CO)中毒致病因素,并探讨干预对策,以提高人们对CO中毒的认识,减少CO中毒的发生。方法对莱钢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接诊的67例CO中毒病人病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企业生产中CO泄漏中毒35例(52.2%),家庭生活中毒25例(37.3%),火锅店就餐7例(10.4%)。结论要减少CO中毒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做好健康指导,从而提高防范意识,学会简单的急救知识及技术,以减少意外伤害,减少发病率、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杨浦区2007年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监测病例发生特征,探讨干预方法。[方法]分析2007年杨浦区医疗机构报告的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的基本特征。[结果]杨浦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共120例(死亡7例),其中女性73例(占60.8%);冬、春季高发;中毒年龄以20-30岁居多(占36.7%);中毒原因主要为煤气灶(占51.7%)和煤气热水器(38.3%)使用不当。[结论]加强冬、春季室内通风,进行自救互救知识培训,特别是在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群体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合肥市职业中毒的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该市职业中毒报表和相关统计资料,对2005—2008年所发生的职业中毒进行汇总分析。结果4年间急性职业中毒91例,以一氧化碳中毒(25.3%)、硫化氢(19.8%)为主,主要发生在冶金系统(21.2%)和化工企业(38.5%)。结论合肥市近几年职业中毒事故频发,应加大该市职业卫生监管的力度,有效防范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201起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旭东  高金鑫 《职业与健康》2011,27(10):1120-1122
目的分析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基本特征,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北京市某区2009年1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报告的201起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在冬季采暖期(81.6%)和城乡接合部(55.2%)高发,2010年1月为高峰期(38.3%),98.5%发生在家庭,94.0%由于燃煤取暖使用不当引起;中毒患者260人,以20~39岁的青壮年(41.2%)、女性(54.2%)居多,52.7%送往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急救中心救治。结论只有加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强调室内通风的重要性,正确使用煤炉、燃气热水器等采暖设施,才能有效预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一旦发现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尽快转送至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救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焦炉气生产甲醇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现状,预防和控制急性中毒事故的发生。[方法]采用检查表法对其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进行现场调查,并用定点采样法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一氧化碳、甲醇、煤焦油沥青挥发物、苯、噪声等24种。超标最严重的是甲醇精馏工段一氧化碳,浓度为168.62 mg/m3,超限4.6倍,其次为压缩车间的噪声,强度为105.9dB(A)。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不完全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结论]焦炉气制甲醇工艺中一氧化碳、噪声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甲醇精馏工段一氧化碳危害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强职业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旅客列车空气质量状况,为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对济南铁路局96列192节空调旅客列车车厢空气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合计检测96列车192节车厢,各指标合格率,二氧化碳(CO2)、可吸入颗粒物(IP)、细菌总数、甲醛开车前为88.54%、88.54%、90.63%、95.83%,开车后为78.13%、76.56%、75.00%、90.63%(P<0.05);风速、一氧化碳(CO)开车前为95.83%、89.58%,开车后为91.67%、78.13%(P>0.05)。风速、CO、CO2、甲醛冬季为93.14%、88.24%、80.39%、92.16%,夏季为90.00%、78.89%、75.56%、88.89%(P<0.05)。各指标检测值,风速、CO2、COI、P、细菌总数、甲醛均为开车后高于开车前(P<0.05);CO、CO2、甲醛、细菌总数冬季高于夏季(P<0.05);硬座车厢与卧铺车厢,一等座与二等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南铁路局旅客列车总体状况较好,夏季、开车后污染物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济南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找出薄弱环节,减少和避免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方法]对2002~2005年济南市115家市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5年合计,应检测1890人年,实际检测1514人年,平均检测率为80.11%;集体剂量当量为686.69人.mSv;人均年剂量当量为0.45mSv,显著低于国家标准限值(50mSv),有15人为5~14mSv,2人为15~50mSv,1人(工业X射线探伤工作人员)>50mSv。[结论]济南市管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剂量当量较低,应加强工业X射线探伤工作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20.
钟亚  李钢 《职业与健康》2012,28(16):1955-1956,1960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农药中毒基本情况,掌握中毒发生的特点,加强农药中毒的预防和管理。方法对辖区内2009—2011年上报的"农村农药中毒报告卡及个案调查表"、农药中毒季报表、年报表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2009—2011年共计发生农药中毒587例,死亡12例,总中毒死亡率2.04%。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112例,中毒死亡率为0;非生产性农药中毒475例,死亡12例,中毒死亡率2.53%;生产性农药中毒的时间特点比较明显,以7、8月份为主,占全部中毒人数的74.11%。结论浦东新区农药中毒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建议加强对从业人群进行安全操作和防护知识的培训;加强农药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各环节的监管力度,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减少误服、自杀等非生产性农药中毒的发生。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的诊断、急救能力,切实减少因农药中毒而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