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于火郁而引起的妇科血证,非清热凉血、滋阴润燥所能治疗。火郁非单独指七情所伤气机乖戾而致的气有余便是火,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内生五邪、中气虚馁皆可造成气机郁遏而致火郁,均属气郁化火。形成火郁的原因不同,治法各异。对于火郁引起的妇科血证的治疗必先祛其郁,使气机条达,总以"火郁发之"为治疗原则。脾气虚火郁者治以健脾升阳散火;肝郁脾虚木失条达者,以逍遥散疏之散之;少阳火郁下迫治以和解少阳,清透郁火;阳明火郁治以清透阳明郁热或清泻阳明火热;少阴阳虚寒遏火郁证治以温阳散寒;厥阴寒热错杂火郁走窜证,治以温肝阳,滋阴血,散瘀热。总以使气机畅达,郁火有出路而不下迫胞宫为要务,即"火郁发之"之意,也是妇科血证治疗的又一法门。  相似文献   

2.
周兆玲 《吉林中医药》2010,30(11):945-946
"火郁发之"就是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既可透邪外出,又可散热降温,以达到机体气机开合升降协调,恢复阴平阳秘。由于"火"有不同的来源,可郁于不同的部位,临床用药亦不尽相同。凡治火郁之证,临证总当顺其性而扬之,因其势而导之,但升之、散之不可过于凉遏,以免冰伏其邪,使热不得外越而内陷。  相似文献   

3.
热邪内蕴、气机不畅、热因气阻的郁热证为温热类温病病机的中心环节,贯穿卫气营血各个阶段,是温热类温病病机的共性,治以开火郁、畅气机,方使热透散。银翘散一方蕴辛开苦降、滋清透散、清热解毒为一体,方中主以辛凉,宣畅气机,少佐辛温,火郁发之,为温病郁热证正治,方中药物归经广泛,涉及五脏、气血。在《温病条辨》中,银翘散的加减应用涉及卫气营血,其现代应用亦涉及多个分科,以银翘散为主治疗温热类温病各阶段病证,可执简驭繁。  相似文献   

4.
基于刘完素"阳热怫郁"理论,分别从六气皆从火化、五志化火论述寻常型银屑病发病原因,提出寻常型银屑病的起病关键在于"怫郁",而"内郁外闭"的独特气机结构为银屑病热郁之根;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核心病位在气不在血,热为郁热而非实热,其郁热亦可由阳气虚弱不得畅达而生,即"寒热两端",终因气分郁热,卫气遏阻,热不得散,波及营血致病,即"内郁外闭,阳郁血热"。基于此,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应从气论治,宣、清、达三法并用启闭开郁、透达郁热,以开解"怫郁"之势。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清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应用清法,极具特色,现详述如下:清宣郁热治内热烦躁:风寒外束,内有郁热,“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用大青龙汤(38)。方中石膏清泄里热,与麻黄汤配伍,透解郁热。若表郁内热轻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微发其汗兼清里热(27)。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杨震认为皮肤病可从“郁热相火”论治,肝主疏泄功能下降,肝郁日久化火,形成“郁热相火”,上扰肺经,横逆克脾,使“肺主皮毛”“脾主肉”功能进一步受损,郁热相火还可郁滞腠理,致毛窍闭塞,加重皮肤病症状。本病基本病机为郁热相火扰逆,腠理开阖失司,皮肤热毒瘀滞,治疗时侧重于解郁清热,泻火解毒,在肝气郁滞、肝郁化火、郁火伤阴三个病变阶段分别配合使用疏肝、清肝、柔肝之法,临床多用自拟乌紫解毒汤加减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火郁发之"理论,从五行、脏腑等方面分析,认为火郁为浸淫疮的核心病机,采用宣透法治疗可以因势利导,宣发郁火,使外邪得解,怫郁得散。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入轻清宣透的中药宣透郁热,畅达气机,可以提高临床效果,为中医治疗浸淫疮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爱民教授宗《黄帝内经》"火郁发之"之旨,认为治疗面部皮肤病要把握"火性升散"的特点,不可单独苦寒直折,尤当透散以发之。《黄帝内经》中首载"火郁发之",即对火郁之病,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疏散郁结,使气之开合、升降、出入协调,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状态。临证中刘教授运用荆芥开发郁结、透散伏邪、调理气机、升发清阳之功治疗面部皮肤病,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9.
升降散是清代杨栗山为治疗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所设。其主要病机特点是外感邪热、火热内郁,举凡外邪束表、里有郁热或湿热内蕴者,均可随证加减化裁。薛师潜心研究,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系统常见病和疑难杂症,谨守三焦火郁、气机失畅之机,临床随证圆机活法,取效尤佳。  相似文献   

10.
介绍朱迪教授运用"火郁发之"法论治非口源性口臭的临床经验。口臭的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胃热熏蒸关系密切,治疗从"火郁发之"立论,清透脾胃湿热、辟秽化浊。临证自创清中化浊汤,以泻黄散合藿香正气散加减而成,药物辛凉,辛味可透,寒凉可清,清中有散,气机通畅,口臭可除。  相似文献   

11.
火郁发之是对"气机壅塞,郁结生热"的病机及"清、透"治法的凝练概括。"火郁"为无形之火被有形之邪所隔而不得正常发越,"发之"则是针对气机壅塞不通之所在,以清宣、透散、升发、疏导等治法分而论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乃火毒之邪与痰瘀等癌肿毒邪内外相合而成,热毒内伏郁遏气机,阳气不得宣发,故具有气机郁闭、怫热郁结的病机特点。本文宗"火郁发之"之旨,开拓论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新思路。放疗初期急以清宣透热,放疗中期缓以升阳泻火,放疗后期虚以伏火滋阴,疏布气机祛其壅塞,直切病机以证立方,并结合临床验案进行阐释,以期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2.
"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为中医基本治疗原则之一,升降散出自清·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清酒、熟蜜组成。升降散虽是治疗温病之方,但谨守因郁致火之病机,其用药特点以清、透为主,适用于气机升降失调,郁热外出不畅之证。  相似文献   

13.
凉膈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中上二焦邪热炽盛证的代表方,由连翘、川大黄、朴硝、炙甘草、山栀子、薄荷、黄芩、竹叶等药物组成,具有泄火通便,清上泻下之功。方中连翘重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薄荷疏散上焦之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清解郁热;竹叶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三药质轻升散,清解的同时透邪(热)于外,有"火郁发之"之义。黄芩与栀子同用,清热解毒,泻火除烦,通泻三焦;大黄与芒硝配  相似文献   

14.
李幸仓 《陕西中医》2002,23(2):145-146
杨震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三十余年 ,对乙型肝炎的辨证论治有其独到经验。笔者有幸侍诊三年 ,对其应用相火论的观点 ,以内生火热理论来阐述乙肝的发病机理 ,并将其分为郁热相火、血热相火、湿热相火三类证候进行论治的经验 ,略述管窥之见 ,谬误之处 ,祈盼同道指正。   1 郁热相火 郁热相火是乙肝发病的早期阶段 ,其病理基础是“气火内郁”,且有“火郁迫阴”之兆。根据《内经》“木郁达之 ,火郁发之”的原则 ,采用疏肝、养肝、清肝的方法 ,选择辛、甘、酸、苦、咸类药物 ,组成“解郁合欢汤”用于乙型肝炎郁热相火型的治疗有明显效果。其…  相似文献   

15.
"火郁"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为许多病证共同的病理基础,涵盖范围相当广泛。由于致郁因素不同,所郁部位有异,郁闭程度不等,正气强弱之别,兼杂邪气之殊,因而表现纷纭繁杂。"火郁发之"是针对"火郁"病证的治疗大法。火郁治疗的关键在于宣畅气机,清透郁热。六腑以通为用,故肠腑气机以通降下行为顺。邪至于  相似文献   

16.
郁火证初探     
郁火(包括郁热)是因阳气被郁而导致的一种热性病证。其热势郁遏缠绵,见证独特。治法也不同于一般火热。郁火在内伤外感中均可见到,凡用一般治法治之无效而热势沉遏伏蔽的火热证,皆可按本证进行辨证施治。《素问》有“火郁发之”的论述;《金匮钧玄》说:“热郁者,瞀、小便迟,脉沉数”;《证治汇补》曰:“郁火有三、有平素内热,外感风寒腠理闭塞而为郁热者。有恚怒不发,谋虑不遂,肝风屈曲而为郁火者。有胃虚食冷,抑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四肢发热,扪之烙手而  相似文献   

17.
"火郁发之"是《内经》治疗大法之一。其意即通过因势利导来宣泄郁热,透邪外出,从而达到气机开合升降协调,恢复阴阳平衡的目的。笔者认为,临证在运用清热泻火、清热养阴的同时需酌情配合散、透、疏等法,以透散热邪,疏散阳气。  相似文献   

18.
正"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是临床常用的郁证治法之一。旨在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疏散郁结,透邪外出,以致阴平阳秘、气机调畅的平衡状态。1 "火郁发之"浅析"火"的致病原因颇多,在表之火常为外感六淫邪气,以致腠理闭塞,卫气郁滞而化。在里之火则因气滞、食积、痰饮、瘀血,壅塞不畅,郁久化热而成。但凡邪气阻滞气机,内郁不宣,蕴蓄于里,均可成火郁之证。"郁"  相似文献   

19.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在里,其治则不外"清、透、养"三法,即清泄里热、透邪外出、养阴生津,是针对温病以发热为主症,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郁"这一病机特点而确立的治疗温病的基本法则,其运用贯穿温病发生发展的始终,适用于温病卫气营血分各个阶段的治疗。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清、透、养"三法在运用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的病变特点灵活搭配、主次分明,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火郁发之"是《内经》五郁治法之一,旨在因势利导。通过宣发郁热,透邪外出,达到气机调畅的平衡状态。"火郁发之"在外感病、内伤杂病中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