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教授Hennekens博士对“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意义提出异议,他认为,“阿司匹林抵抗”这个词不能准确地解释服用阿司匹林人群所发生的心血管事件。Hennekens博士将“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分为两种,一是临床“阿司匹林抵抗”,指在临床上,按照推荐剂量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仍会发生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巴曲酶与阿司匹林治疗高龄老人急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4例患者分为巴曲酶组及阿司匹林组各2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巴曲酶组在治疗前5d加用了巴曲酶,阿司匹林组加用了阿司匹林。结果①巴曲酶组临床疗效优于阿司匹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好于阿司匹林组,治疗过程中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波动大于阿司匹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与阿司匹林比较,巴曲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龄老人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金标准”,在预防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并非所有的患者均能获得一致的抗血小板聚集效益。临床上,服用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后仍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R)”。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糖尿病患者。尽管很多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获益很低。对于非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可以降低41%的心血管事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仅降低了10%。虽然研究显示糖尿病同阿司匹林抵抗高度相关,然而糖尿病患者中高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的原因还不清楚。本文拟就糖尿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机制及其逆转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阿司匹林口腔崩解片在比格犬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目前国内本品的剂型主要为肠溶片,有胃肠道不良反应。阿司匹林口腔崩解片剂型,可使崩解时间显著缩短,溶出速度提高,吸收快,提高生物利用度。通过阿司匹林口腔崩解片进行了Beagle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建立阿司匹林口腔崩解片在Beagle犬血浆中的HPLC-UV测定方法,采用自身对照交叉试验设计方法,以阿司匹林普通片为参比制剂,进行了阿司匹林品腔崩解片的单剂量试验。表明课题阿司匹林口崩片的研制及所建立的溶出度测定方法在试验动物的评价水平上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艳彬  印杰  钱莉敏 《上海医药》2004,25(6):273-274
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阿司匹林不仅可以解热镇痛,还可用于防治冠脉和脑血管栓塞性疾病、老年痴呆和肠道肿瘤等,此外,阿司匹林还存在临床应用的矛盾现象,因此,正确使用阿司匹林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阿司匹林临床新用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主办的循环杂志上报道的有关研究结果,心脏疾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又多了一条理由。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可预防炎症甚至是轻度炎症对血管功能的影响。阿司匹林常用于改善心脏病患者的血液粘稠,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预防心脏病作用。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后变得僵硬并有炎症。而美国的有关研究旨在评价阿司匹林是否能预防炎症,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阿司匹林广泛用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预防,但原因仅在于阿司匹林可降低血液粘度。然而,上述研究又提示,阿司匹林有些作用在于其抗炎特性。有关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已在100年…  相似文献   

7.
阿司匹林具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心血管病的作用是近20多年才被认识的,在心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中显示了优越的作用,它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卒中的发病及死亡风险。由于人们对于阿司匹林的认识不够,有很大一部分能从阿司匹林治疗中获益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未服用阿司匹林。《ESC2006心绞痛指南》强调了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小剂量阿司匹林是防治动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17女性高血压病人使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什么?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病人中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是,女性高血压病人在服用阿司匹林时,要注意该药的副作用。女性高血压病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而阿司匹林会影响肾血流量,服用后可能导致并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还可能导致出血倾向的加重。因此,血压高于170/110mmHg,患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女性高血压病人,一般不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而近期发生过由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女性病人,也不应该使用阿司匹林,以免诱发或加重脑出血。  相似文献   

9.
阿司匹林从首次人工合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阿司匹林最早仅作为解热镇痛剂使用。随着临床应用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近20余年来,人们发现,阿司匹林对防治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偏头痛,痴呆,甚至结肠癌皆有效。文中复习最新文献,重温阿司匹林防治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阿司匹林的新用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通过对阿司匹林药源性疾病机理的阐述,肯定阿司匹林的新用途。结论:阿司匹林是一个用途广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肺癌PC14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0,4,8,16 mmol·L-1阿司匹林处理PC14细胞24,48,72 h,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为研究其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间的关系,先以5 μmol·L-1 SP600125(JNK抑制剂)预处理PC14细胞30 min,加入上述浓度药物继续培养24,48,72 h,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阿司匹林对JNK活化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抑制肺癌PC14细胞增殖,同时阿司匹林可引起细胞G0~G1阻滞;阿司匹林通过活化JNK诱导其表达抑制PC14增殖。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PC14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JNK活化及表达有关,这为阿司匹林在肺癌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阿司匹林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药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致老年人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调查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60岁以上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前1周内有无服用阿司匹林,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56例)及非阿司匹林组(3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阿司匹林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病高峰在服药1周内,28例(50%)患者在服用药物1—7d内出现消化道出血,提示服药早期发生出血的危险性高,随服药时间延长而出血减少。结论加强对老年人阿司匹林相关性出血的认识,采取适宜措施,降低阿司匹林相关出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抗栓药物在预防缺血性卒中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卒中与高剂量同样有效,而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预防非心栓性缺血性卒中一样有效,但其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噻氯匹定预防卒中的效果比阿司匹林好,但伴有较严重的脑出血并发症,其预防卒中的作用并不优于阿司匹林,与后者联用预防复发性卒中并不比其单用更有效。阿司匹林与缓释双嘧达莫联用比单用阿司匹林有效,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几率仅与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当。  相似文献   

14.
大量证据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效的方法之一。高血压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那么高血压患者是否应该使用阿司匹林?使用阿司匹林有哪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王林 《华夏医药》2009,(5):342-345
1 阿司匹林的历史 1934年,德国费利克斯·霍夫曼在其上司阿图尔·艾兴格林的指导下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宣布了阿司匹林的问世。  相似文献   

16.
王滨  张涌  陈泽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76-2277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阿司匹林能够有效预防血小板聚集,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在冠心病、栓塞性中风、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对阿司匹林的疗效有巨大的差异,甚至有的出现阿司匹林抵抗。阿司匹林抵抗可能与基因的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术前1周内口服阿司匹林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和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对19例伴慢性心房纤颤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阿司匹林组6例,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术前停服不足1周:对照组13例,从未服用阿司匹林或在术前1月停服。对比两组的年龄、前列腺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时间。结果两组的年龄、前列腺大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阿司匹林组的术后出血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延长。结论术前1周内口服阿司匹林不增加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出血量,但能延长术后出血时间。建议经尿道前列腺切除者术前停服阿司匹林1周以上。  相似文献   

18.
135例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萍 《中国药业》2008,17(24):53-5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方法通过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1994年至2007年公开发表的阿司匹林致不良反应文献103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多,占28.89%,其次是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及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等。结论阿司匹林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阿司匹林最早用于止痛抗炎治疗,历史悠久,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其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及脑出血。服用过程中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称为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阿司匹林抵抗心肌梗死1例,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将74例CHF患按入院前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分为2组,均给予卡托普利12.5mg口服,tid,并逐渐加量为25mg,tid,连服28d。结果:未用阿司匹林组显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70%,与曾用阿司匹林组相比差异显(P<0.05);患心率明显下降,优于曾用阿司匹林组(P<0.05);心脏收缩功能参数LVEF、FS以及舒张功能参数E/A明显增加(P<0.01),且较曾用阿司匹林组为优(P<0.05)。结论:曾经应用阿司匹林的时间越长,卡托普利治疗CHF的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