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研究证明胃肠道间质瘤占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绝大多数,而平滑肌源性肿瘤不常见,神经源性肿瘤更少见.已诊断的平滑肌瘤大多数是间质瘤,笔者搜集在上海瑞金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GIST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像学对GIST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23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可能起源于胃肠道的多潜能间充质细胞.长期以来一直被诊断为消化道平滑肌(肉)瘤或(恶性)神经鞘瘤.随着免疫组化开展.国内近年来报道的GIST病例逐渐增多,临床上对GIST的认识不断加深,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8月收治的GIST 23例,探讨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GIST中C-kit基因突变,导致KIT酪氨酸激酶持续活化,细胞增殖分化失控,最终导致肿瘤.CD117的表达,对GIS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格列卫(imatinib)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GIST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曾被称为胃肠道平滑肌肿瘤。Mazur等于1983年根据肿瘤的分化特征提出"胃肠道间质瘤"的概念以来,目前已成为病理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尽管绝大多数GIST位于胃肠道壁,但是仍有部分发生于胃肠道外,如肠系膜、网膜、腹膜后间隙和盆腔等。笔者收集经手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GIST 12例,结合文献讨论其影像学特征,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质的星形胶质细胞,有着特殊的免疫表型及组织学特点,可以向平滑肌、神经分化或不定向分化的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笔者对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20例被确诊的 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3例GIST标本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23例GIST中良性4例,交界性7例,恶性12例。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表型为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为95.7%及65.2%。结论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CD117敏感性强、特异性高,是胃肠道间质瘤可靠的标记物;CD34表达率较高,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CD117及CD34等免疫标记物联合使用对其作出正确诊断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7.
70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与生物学行为.方法 70例GIST,进行病理形态学分型及生物学行为分级.同时应用CD117、CD34、SMA、S-100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1)70例GIST 中,年龄30~78岁,中位年龄57岁,直径0.3~20 cm.梭形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和上皮样细胞型分别为41、17、12.70例GIST 中,极低度侵袭危险性6例,低度侵袭危险性16例, 中度侵袭危险性21例, 高度侵袭危险性27例.(2)免疫组织化学标记,70例GIST 中CD117、CD34、SMA、S-100表达率分别为87.1%、85.7%、65.7%和7.1%.结论 GIST主要见于中老年人.CD117和/或CD34阳性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丰宇芳  严俊  徐蓉  倪蓉 《江苏医药》2008,34(4):363-36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观察36例GIST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34、CD117、vimentin、SMA、NSE、S-100蛋白在GIST中表达.结果 本组GIST镜下瘤细胞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为主,或两种混合存在,成束状、栅栏状、旋涡状或巢状排列.36例中良性12例,交界性14例,恶性10例.免疫组织化学表型CD34和CD117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80.5%和94.4%,而vimentin、SMA、S-100蛋白在肿瘤向平滑肌或神经方向分化时阳性.结论 GIST由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构成,组织结构形态多变,但免疫表型完全一致;CD117及CD34阳性可作为GIS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1988年,Hirota等[1]提出GIST可能是起源于胃肠道卡哈尔间质细胞。以往常把GIST混同于平滑肌瘤和神经源性肿瘤[2]。近年随着免疫组化、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认为GIST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其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117和CD34[3]。超微结构以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胞质指突状突起等为特征。现对我院收治的18例GIST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例GIST患者均为我院1997~2006年间外科手术经病理确诊的病例,其中男12例,女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 对6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和Desmi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GIST中恶性4例,交界性2例,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形或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标记CD117 6例全部阳性,CD34 4例阳性.结论 GIST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CD117阳性对诊断有确定作用,CD34表达对诊断也有重要意义,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数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姜忠敏  成元华  王淑妍 《天津医药》2012,40(8):784-786,865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L1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检测66例GIST、10例平滑肌肿瘤、6例神经鞘瘤及14例正常肠壁组织中L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中L1蛋白及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57.6%(38/66)和83.3% (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在不同侵袭危险性GIST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在GIST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平滑肌肿瘤及正常肠组织中的表达(P<0.01),与其在神经鞘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1表达在GIST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L1可作为GI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与FAK蛋白表达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关系及其与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石蜡包埋39例GIST中8号染色体的异常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GIST中FA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GIST危险度分级方案进行分析。结果8号染色体发生多倍体者17例,单倍体4例,8号染色体异倍体与GIST复发和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号染色体异倍体在高级别与低级别GIS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阳性表达率为49%,与复发和转移之间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GIST中FAK表达高于低级别GIST(P<0.05)。8号染色体多倍体与FAK蛋白阳性表达之间有相关性(r=0.385,P=0.016)。结论GIST中存在8号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多倍体多于单倍体,并且与GIST复发转移有关;8号染色体多倍体可能存在靶向基因FAK的位点,8号染色体异倍体与FAK蛋白表达可能是预测GIST复发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该疾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存在较大困难,影像学检查的特异度及敏感度不高,最终确诊需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CD117、DOG1等辅助诊断。血清标记物具有检测方便、非侵入性、可动态监测等优点,而有关GIST血清标记物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法分析GIST患者、健康人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家族成员IGF-1及IGF结合蛋白(IGFBP)-3的水平,探讨其血清水平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著学  童英  成元华  杨雯 《贵州医药》2012,36(12):1063-1067
目的 探讨DOG1 (discovered on GIST 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5例GIST中DOG1和CD11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DOG1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检测DOG1在20例胃肠道其它间叶源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65例GIST中DOG1和CD11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38% (62/65)和93.85% (61/65),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CD117阴性GIST病例均阳性表达DOG1,3例DOG1阴性GIST病例均阳性表达CD117.DOG1在GIST病例不同性别、肿瘤原发部位、组织学分型及Fletcher危险度分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肠道其它间叶源性肿瘤中,DOG1除在1例平滑肌瘤弱阳性表达外,其余7例平滑肌瘤、5例平滑肌肉瘤及7例神经鞘瘤均为阴性表达.结论 DOG1是GIST的一个敏感而特异的标记物,联合CD117运用于GIST诊断可以起着互补的作用,有利于提高GIST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病理诊断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35(12):1104-1105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独特的胃肠道问叶性肿瘤,对GIST认识的不足常常给其诊断及治疗带来困难,本研究对20例GIST的详细观察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总结和讨论此类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束庆文 《中国医药》2010,6(8):503-504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间质组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食管到肛门的任何部位,以胃和小肠最多见,但并不局限于胃肠区域,已经在肠系膜、网膜、肝脏等处发现了原发灶[1].其初步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确诊依靠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CD117蛋白过表达.  相似文献   

17.
束庆文 《中国医药》2011,6(4):503-504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间质组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食管到肛门的任何部位,以胃和小肠最多见,但并不局限于胃肠区域,已经在肠系膜、网膜、肝脏等处发现了原发灶[1].其初步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确诊依靠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CD117蛋白过表达.  相似文献   

18.
束庆文 《中国医药》2011,6(1):503-504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间质组织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食管到肛门的任何部位,以胃和小肠最多见,但并不局限于胃肠区域,已经在肠系膜、网膜、肝脏等处发现了原发灶[1].其初步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确诊依靠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CD117蛋白过表达.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类胃肠道非上皮源性的间质肿瘤,临床较少见.此类肿瘤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具有多种病理学形态,GIST症状隐匿,术前确诊困难,故正确认识该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GIST的病理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通常联合检测CD117和CD34的表达为GIST诊断和危险度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对我院23例GIST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后肝转移的CT表现,并参照其病理组织免疫学,了解其恶性转移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在随诊中或经肝穿活检证实的肝转移的CT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主要观察胃肠道间质瘤术后的转移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等方面.结果 病灶分布:肝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