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例29岁男性患者因克罗恩病给予英夫利西单抗300 mg静脉滴注,首次给药后第4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6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39×109/L,血红蛋白144 g/L,血小板计数138×109/L。第2次给药后25 d患者肢体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紫色瘀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07×109/L,血红蛋白109 g/L,血小板计数10×109/L。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并间断输血,但外周血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结合骨髓涂片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美罗培南、氢化可的松、促红细胞生成素、环孢素、司坦唑醇、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更昔洛韦等治疗。约2个月后复查:白细胞计数2.0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62×109/L,红细胞计数2.51×1012/L,血红蛋白73 g/L,血小板计数24×109/L。患者出院,继续环孢素治疗。次日患者出现发热,7 d后双上肢、背部散在出现紫红色瘀点。患者再次入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5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80×109/L,红细胞计数2.45×1012/L,血红蛋白74 g/L,血小板计数56×109/L。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尽管全力救治,但患者终因重度贫血(血红蛋白降至38 g/L)、重症感染、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1例50岁男性胃癌术后患者应用替吉奥胶囊(每粒胶囊含替加氟20 mg、吉美嘧啶5.8 mg、奥替拉西钾19.6 mg)3粒,2次/d治疗。3 d后,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尿色加深,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2×109/L,中性粒细胞0.79,红细胞计数2.6×1012/L,血红蛋白79 g/L,总胆红素(TBil)120.7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7.2μmol/L。停用替吉奥胶囊,给予护肝及升白细胞药物治疗2 d,但皮肤及巩膜黄染进行性加重。实验室检测:白细胞计数17.6×109/L,中性粒细胞0.88,红细胞计数1.0×1012/L,血红蛋白32 g/L,红细胞比容(HCT)0.10,TBil140.4μmol/L,DBil43.9μmol/L。给予输注洗涤红细胞、人免疫球蛋白及地塞米松等对症处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比值为0.36,考虑为G6PD缺乏所致急性溶血性贫血。继续输注洗涤红细胞,地塞米松逐渐减量停用,并停用人免疫球蛋白,患者贫血情况逐渐缓解。停用替吉奥胶囊9 d后,患者头晕、乏力基本缓解,皮肤及巩膜稍有黄染。实验室复查:白细胞计数3.3×109/L,中性粒细胞0.77,红细胞计数2.6×1012/L,血红蛋白82 g/L,HCT0.24,遂于当日出院。出院后第4天,当地医院复查血常规等,结果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克林霉素致血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患者,女.2008年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术前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示:白细胞汁数6.66×109L,中性粒细胞65.5%,红细胞计数5.13×10=1012L,血红蛋白152g/L,血小板计数155×109L,尿素氮5.12mmol/L,肌酐77.89μmol/L,总蛋白69.10g/L.  相似文献   

4.
氯吡格雷相关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66岁男性患者因心肌梗死入院,并立即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术后当日规律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阿司匹林首剂量300 mg,之后100 mg,1次/d;氟伐他汀20 mg,1次/d;福辛普利钠10 mg,1次/d。1个月后,患者出现寒战、高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0.034,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037×109/L,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113 g/L,血小板119×109/L。骨髓穿刺及活检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对症治疗,血常规各项水平继续下降。入院第44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6×109/L,中性粒细胞0.36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954×109/L,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113 g/L,血小板84×109/L。立即停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改用华法林2.5 mg,1次/d口服,西洛他唑100 mg,2次/d口服,其他药物继续服用。随后血常规检查示全血细胞计数下降至最低值后逐渐上升。再行2次骨髓穿刺检查,结果示骨髓象逐渐恢复。入院第102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5.8×109/L,中性粒细胞0.55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202×109/L,红细胞4.2×1012/L,血红蛋白140 g/L,血小板170×109/L。再次加用氯吡咯雷50 mg,1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1周后血常规检查示全血细胞计数明显下降,2周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3.4×109/L,中性粒细胞0.34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87×109/L,红细胞4.0×1012/L,血红蛋白133 g/L,血小板176×109/L。随后,仅停用氯吡咯雷,改为西洛他唑100 mg,3次/d口服。1周后血象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1例76岁男性患者,因丹毒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2.25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滴注;0.4%替硝唑100 ml,1次/d静脉滴注。6 d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86×109/L,中性粒细胞0.21,淋巴细胞0.55,单核细胞0.23,中性粒细胞计数0.39×109/L。立即停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和替硝唑,并给予对症治疗。停药3 d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3.20×109/L,中性粒细胞0.32,淋巴细胞0.54,单核细胞0.12,中性粒细胞计数1.04×109/L。  相似文献   

6.
病例:患者,男,18岁,体重62kg。因患白癜风于2007年10月开始服用白灵片(佛山冯了性药业有限公司),每日3次,每次4片。1个月后,患者因牙龈出血来我院检查。查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3.5×109/L,红细胞(RBC)计数3.68×1012/L,中性粒细胞比  相似文献   

7.
1例62岁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反复出现低血糖入院。血常规检查:嗜酸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分别为1.72×109/L、25.4%,诊断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追问病史,患者因胃窦癌根治术后给予阿地白介素,皮下注射200万U/次,隔日1次,持续4个月余。阿地白介素治疗期间,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与百分比逐渐升高如下:第3天,0.02×109/L、2.3%;第11天,0.33×109/L、7.4%;第26天,3.07×109/L、38.7%;第34天,4.21×109/L、47.1%。嗜酸粒细胞升高,考虑与阿地白介素相关。停用阿地白介素,2周后嗜酸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1例41岁女性患者,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入院,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1次/d静脉滴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500万U,1次/d肌内注射。用药1周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109/L,中性粒细胞0.48×109/L,血红蛋白118 g/L,红细胞3.7×1012/L,血小板81×109/L。停用rhIFNα-2b,继续使用其他药物,并加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75μg,1次/d皮下注射。治疗第5天实验室复查:白细胞4.8×109/L,中性粒细胞3.12×109/L,血红蛋白118 g/L,红细胞3.8×1012/L,血小板61×109/L。再次给予rhIFNα-2b,剂量减为隔日1次。再次给药10 d后,患者持续发热,伴胸闷、呕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0.1×109/L,中性粒细胞未检出,血小板20×109/L,血红蛋白92 g/L,红细胞3.3×1012/L。立即停用rhIFNα-2b,给予对症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骨髓穿刺术检查结果,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遂加用人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第15天患者血小板3.0×109/L,血培养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第17天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水肿、周身瘀点及瘀斑。第19天患者情况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产儿血白细胞及其分类与出生胎龄的关系.方法 对我科NICU收住的出生48 h以内的早产儿93例,分别于生后24~48 h内进行血白细胞及其分类的绝对计数测定;同时摘记早产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如出生胎龄、性别、出生体重.结果 早产儿血白细胞总数绝对计数值在胎龄<32周、32~34周、34~37周分别为(9.31±4.24)×109/L、(8.06±3.47)×109/L、(9.70±4.02)×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值在胎龄<32周、32~34周、34~37周分别是(3.84±2.84)×109/L、(3.85±2.66)×109/L、(5.45±3.07)×109/L,随胎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也随出生胎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绝对计数值随出生胎龄增加而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血白细胞总数的绝对计数值与出生胎龄无关,近似于足月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随出生胎龄增加而增多;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随胎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1例21个月男性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尼美舒利颗粒50 mg分2次服用(间隔15 h)。第1次服药后3 h,患儿出现抽搐、面色苍白、小便变黄。第2次服药后15 min再次出现抽搐,面色苍白进行性加重,小便呈浓茶色。入院后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79.0 mg/L;白细胞计数35.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7.1×109/L,血红蛋白33 g/L,血小板计数471×109/L;凝血酶时间17.2 s,凝血酶原时间20.4 s,国际标准化比值1.6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7.5 s,纤维蛋白原2.95 g/L。予心电监护、吸氧,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甲泼尼龙及人免疫球蛋白,静滴碳酸氢钠,输注洗涤红细胞。患儿病情加重,出现昏迷、四肢抽动,血压131/103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53次/min。予血浆置换、抗感染、免疫抑制、水化及营养支持治疗,患儿病情好转。入院第8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3×109/L,血红蛋白117 g/L,血小板311×109/L,网织红细胞0.02。  相似文献   

11.
1例17岁女性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2 g,3次/d)和阿米卡星(0.4 g,1次/d)。用药6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3.4×109/L,中性粒细胞0.9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1.6×109/L。用药第13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6.6×109/L,中性粒细胞0.7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6×109/L。第14天停用阿米卡星,继续原剂量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用药第28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6×109/L,中性粒细胞0.3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停用头孢美唑钠,更换为万古霉素粉针0.5 g,1次/8 h静脉滴注。更换药物后第7天,血白细胞计数6.1×109/L,中性粒细胞0.6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7×109/L。  相似文献   

12.
王璟 《首都医药》2000,7(11):51-51
所谓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血液病,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109/L的时候,就称为白细胞减少症,而其中主要是粒细胞的减少.当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则称为粒细胞减少症.当白细胞计数低于1×109/L,而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或完全缺乏时,称粒细胞缺乏症.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症是指特定药物在不同患者中,通过不同机理,引起外周血液内中性粒细胞数选择性减少或缺乏为特征的血液学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13.
张翠萍  王胜武  李丽 《中国医药》2012,7(9):1173-1175
目的 研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在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13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肺损伤程度分为4组:无肺损伤组(35例)、轻度肺损伤组(26例)、中度肺损伤组(18例)、重度肺损伤组(60例);根据治疗结果不同分为3组:治愈组(86例)、3d内死亡组(22例)、3d后死亡组(31例).重度肺损伤组60例患者又分为3组,重度肺损伤治愈组(8例)、重度肺损伤3d内死亡组(22例)、重度肺损伤3d后死亡组(30例).统计分析第1、3、5、7、9天各组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结果 中毒后第1天,重度肺损伤组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与无肺损伤组、轻度肺损伤组和中度肺损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总数:(9.2 ±3.0)×109/L、(9.6±3.6)×109/L、(10.3±4.7)×109/L比(18.6±7.6)×109/L;中性粒细胞数:(7.1±2.8)×109/L、(7.5±3.7)×109/L、(8.0±3.8)×109/L比(16.1±6.9)×109/L,均P<0.05].3d内死亡组和3d后死亡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高于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毒后第1天:(9.8±3.8)×109/L比(24.0±7.1)×109/L比(16.0±6.2)×109/L,(7.7±3.5)×109/L比(20.9±6.3)×109/L比(13.9±5.7)×109/L;中毒后第3天:(9.6±3.9)×109/L比(22.0±7.2)×109/L比(16.2±6.6)×109/L,(7.5±3.4)×109/L比(19.0±6.4)×109/L比(13.9±5.7)×109/L,均P<0.05].中毒后第3天,重度肺损伤治愈组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下降,与重度肺损伤3d内死亡组和重度肺损伤3d后死亡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0±7.2)×109/L比(16.4±6.5)×109/L比(9.5±4.7)×109/L;( 19.0±6.4)×109/L比(14.2±5.6)×109/L比(7.8±4.5)×109/L,均P<0.05].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损伤程度越重,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目越多;如果患者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在3~5d内很快下降至正常范围内,且停药后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则可能提示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1例54岁男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接受甲钴胺、艾地苯醌、辅酶Q10等治疗, 治疗1周后因患者双上肢无力, 胸闷、憋气等无明显改善, 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及维生素E胶丸。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第10天, 患者出现头颈部出汗增多, 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7×109/L, 中性粒细胞0.25, 中性粒细胞计数0.4×109/L, 考虑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可能与依达拉奉有关。停用该药, 其他药物继续应用, 同时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50 μg皮下注射1次。2 d后复查, 白细胞计数9.6×109/L, 中性粒细胞0.72, 中性粒细胞计数6.9×109/L。  相似文献   

15.
柳氮磺吡啶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53岁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用醋酸泼尼松,双氯芬酸钠、雷公藤多苷和来氟米特治疗。之后,因病情控制不佳,柳氮磺吡啶加入其治疗方案,柳氮磺吡啶的剂量初始为0.25 g,2次/d,1周后为0.25 g,3次/d,4周后为1.0 g,2次/d。柳氮磺吡啶治疗6周后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由6.5×109/L和4.56×109/L降至1.6×109/L和0.45×109/L。立即停用柳氮磺吡啶、双氯芬酸钠、来氟米特及雷公藤多苷、并给予细胞集落因子、亚胺培南及氟康唑。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停用柳氮磺吡啶后1周和2周分别为5.5×109/L和2.86×109/L及6.4×109/L和2.53×109/L。之后,双氯芬酸钠,雷公藤多苷、来氟米特相继应用,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0岁.主因乏力1年,加重1个月,于2009年1月7日入院.患者于人院前1年,曾出现乏力、心慌、头晕,活动后为著,逐渐出现食欲减退、恶心,无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偏食、黑便、消瘦等,入院查血白细胞(WBC)6.3× 109/L,嗜酸性粒细胞(EOS) 0.056,血红蛋白(HBG) 40 g/L,红细胞(RBC)2.11 ×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73.0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19.0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质量浓度(MCHC)260 g/L,血小板(PLT)283×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0.037,铁蛋白3.62 μg/L,血清铁2.7μmol/L(正常值:7~32μmol/L),胃镜示慢性胃炎,粪常规潜血阴性,骨髓穿刺示缺铁性贫血,结肠镜、胸片、腹部B超、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正常,予输血、静脉输入蔗糖铁注射液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时HBG 83 g/L,但病因未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部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血象的影响.方法:对50例鼻咽癌患者予以SEMENT医用加速器外照射治疗,放疗期间每周行血常规检查并记录放疗剂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白细胞平均值为6.0×109/L,中性粒细胞平均值为4.5×109/L,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72×109/L,红细胞平均值为4.4×1012/L,血红蛋白平均值为129.2 g/L,血小板平均值为210.1×109/L.白细胞第六周(约50Gy)开始下降明显达18.2%(P=0.000),淋巴细胞第一周明显下降达44.4%(P=0.000);血小板的变化以第四周(约30Gy)下降达低值,较放疗前减少12.4%(P=0.005),随后缓慢回升但无明显差异.结论:单纯局部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血象影响不大,但淋巴细胞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生化指标变化及临床治疗后的康复情况.方法 将我院131例急性感染导致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组,急性组78例患者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组53例患者病理类型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各组患者于治疗前进行24h蛋白尿、尿红细胞、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C3、总补体检测,在给予相应治疗1个月后,对相关指标进行复查.比较各组患者间免疫生化指标变化差异及评价康复情况.结果 (1)治疗前急性组平均24h蛋白尿(2.5±1.8)g、尿红细胞(8.3±6.1)个/HP、白细胞计数(11.7±3.5)× 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1.1±8.5)%、血清C300.4±0.3) g/L、总补体(39±17)kU/L优于对照组平均24h蛋白尿(3.7±2.3)g、尿红细胞(14.2±4.7)个/HP、白细胞计数(13.5±3.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4±6.2)%、血清C3(0.2±0.1)g/L、总补体(25±13) kU/L,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急性组平均24h蛋白尿(0.3±0.2)g、尿红细胞(1.7±1.4)个/HP、血清C3(0.9±0.3)g/L、总补体(66±15)kU/L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平均24h蛋白尿(1.9±1.2)g、尿红细胞(2.8±1.9)个/HP、血清C3(0.5±0.2)g/L、总补体(52±19) kU/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感染导致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起病重,病程发展迅速,愈后情况较急性肾小球肾炎差,因此应尽早进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治疗的56例血液病患者,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用连续性血细胞分离法,根据患者治疗方案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单采术。结果 红细胞单采术后患者红细胞计数从(6.12±2.19)×1012 L-1降至(4.19±1.68)×1012 L-1,血红蛋白从(203.47±71.47)g/L降至(146.81±80.01)g/L;白细胞单采术后白细胞计数由(147.69±53.88)×109L-1降至(57.29±21.76)×109L-1;血小板单采术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从(671.36±80.74)×109L-1降至(319.47±44.86)×109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可以选择性降低患者体内血细胞的数量,缓解因血细胞计数异常增高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间确诊败血症组81例、临床诊断败血症组61例、非败血症组172例,对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I/T)、C-反应蛋白(CRP)及其不同临界值进行诊断评价.结果:CRP、PLT、I/T、WBC异常在确诊败血症组和非败血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RP>8 mg/L、I/T≥0.16、PLT≤100×109/L、WBC增多(≤3 d者>25×109/L;>3 d者>20×109/L)或WBC减少(<7×109/L)时,各指标敏感性分别为34.6%、18.5%、8.6%、21.8%;特异性分别为80.7%、85.8%、87.1%、83.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38.4%、31.3%、18.9%、33.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0%、75.2%、73.3%、73.6%;Youden指数分别为1.53、0.043、-0.043、0.051.联合两项或两项以上非特异性指标时,特异性均在90%以上.结论:CRP、PLT、I/T、WBC异常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具有诊断意义,以CRP的诊断价值最高.CRP>8 mg/L、I/T≥0.16、PLT≤100×109/L、WBC增多(≤3 d者WBC>25×109/L;>3 d者WBC>20×109/L)或WBC减少(<7×109/L)各指标特异度均高,误诊率均较低,是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理想界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