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经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而突出的症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表现为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并向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内侧放射,继发不孕,月经失调以及受累器官部位出现错综复杂的相应症状,如血尿、便血、衄血等。继发性,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25—45岁的育龄妇女。异位的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一样受卵巢激素影响而出现周期性变化。临床主要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不育、月经失调、盆腔肿块、性交痛,直到更年期卵巢功能衰竭绝经后,症状才消失。本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4.
我院 198 5年 5月至 1998年 5月共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 ) 10 5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 5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年龄 13~5 6岁 ,平均 36 .6 8岁。1.2 孕产史 :未婚 9例 ,已婚 96例 ,其中原发性不孕 13例 ,继发性不孕 5例 ,生育 1胎者 2 7例 ,生育 2胎者 17例 ,生育 3胎及 3胎以上者 6例 ;有人流史 5 6例 ,占 6 7.4 7%。其中人流 1次 31例 ,人流 2次 17例 ,人流 3次及 3次以上者8例 ,人流次数最多者达 13次。 2例有剖宫产史。1.3 临床表现 :痛经 5 8例 (5 5 .2 4 % ) ,下腹痛 5 6例(5 3.33% ) ,月经紊乱 …  相似文献   

5.
秦平  薛梅 《河北医学》2003,9(3):267-268
近年来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 ,已成为妇科的多发病 ,日益受到重视。因其病变所在的部位不同 ,病变的轻重程度不等 ,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差异很大 ,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 1996年至2 0 0 1年收治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32例误诊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及分析 ,以利提高确诊率 ,提高疗效。1 临床资料1.1 年龄与妊娠本组均为住院病人。年龄 2 1~ 5 4岁 ,其中 30~ 4 5岁 2 3例 ,占 71.87% ,2例未婚 ,占 6 .2 5 % ,在已婚患者中原发不孕 6例 ,占 18.75 % ,继发不孕 12例 ,占 37.5 %。1.2 手术史除 2例未婚 ,其余 30例均有妇产科…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发病率日益升高的一种常见病,我们采用痛经散(经验方)治疗30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均经西医妇科(包括“B超”、局部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病理活检、腹腔镜、妇科三合诊)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1986年10月昆明会议制定的统一(试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常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发病率为15%-20%,主要症状表现为盆腔疼痛和不育。异位病灶最常见于盆腔脏器和腹膜,其中以侵犯卵巢者最常见,也可出现在身体其他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淋巴结,甚至在手、臂、大腿等处。病变广泛是内异症的主要病理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短疗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青 《中原医刊》2007,34(10):74-75
目的探讨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小剂量短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主要表现为中重度痛经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每次月经第14天开始,每日1次米非司酮6.25mg,连服4d,连续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痛经程度变化、月经量及血红蛋白变化、子宫体积变化及血清激素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痛经评分明显下降(P〈0.05),月经量也明显下降(P〈0.05),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及血清性激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初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丹 《广西医学》2003,25(11):2190-219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 ,内异症的发病率近年明显增高。此病一般仅见于生育年龄妇女 ,以 2 5~ 4 5岁妇女居多。内异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目前临床治疗效果尚不满意 ,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现将其诊疗近况综述如下。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进展1 1 子宫内膜异位症流行病学 :关于流行病学特点 :内异症好发于 2 5~ 4 5岁妇女 ,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可能与医生及患者对内异症的认识提高 ,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有很大关系〔2〕。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 ,内异症有其独特…  相似文献   

10.
1症状(1)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多限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肛门或大腿。约有30%~50%的患者出现此症状。①痛经。最为常见,约占50%,一般为经前1~2天开始有下腹部疼痛,月经第1~2天最剧,以后逐渐停止。痛经为周期性,随局部病变加重而逐年加剧。②性交痛。主要是深部盆腔疼痛,可能与性生活时引起盆腔器官移位、直接压迫宫骶韧带附近的病灶或牵动腹膜而致的疼痛有关。多见于直肠子宫陷凹有异位病灶或因病变导致子宫后倾固定的患者。(2)月经异常:15%~30%的患者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前点滴状出血或不规则子宫出血等,这些都…  相似文献   

11.
张浩  王宪兴 《黑龙江医学》2003,27(11):874-874
1 病例介绍患者女 ,2 8岁。于 1999年因胎位异常行剖宫产术 ,手术顺利 ,胎儿正常。术后 6个月出现月经紊乱 ,时有痛经。于 2 0 0 2 - 0 1自觉腰痛、腰酸 ,出现肉眼血尿。腹部无明显触压痛 ,右肾区轻微叩痛 ,故行逆行肾盂造影检查见 :右侧输尿管狭窄 ,右肾盂轻度积水 ,输尿管病变位于下 1/ 3段 ;肾图提示 :右侧肾功能尚可。遂住院手术 ,行输尿管病变切除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术中探查盆腔可见多处紫褐色斑点和小泡 ,病理示增生的子宫内膜。术后予以口服达那唑 2 0 0mg/次 ,2次 /d ,治疗 6个月 ,术后随访 1年 ,症状消失 ,肾积水消失。2 讨论…  相似文献   

12.
活血祛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3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血祛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39例王阿丽,魏爱平,张宛巾,王子瑜,黄云亮(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活血祛瘀;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腔以外的位置,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本病为激素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2005—01-2006—08,对我院32例中重度痛经的患者,在每次月经周期后第14d开始口服米非司酮6.25mg连续4d,连续6个月经周期观察痛经程度。结果32例患者在用药期间有31.67%痛经完全消失,25.0%减轻,2.78%无效,总有效率为88.53%,同时月经量也有所减少。结论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并不影响月经的周期。  相似文献   

14.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简称内异症。异位子宫内膜虽可生长在远离子宫的部位,但绝大多数病变发生盆腔内生殖器官和其邻近器官的腹膜面;子宫内膜亦可出现和生长在子宫肌层,称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法虽多 ,但要解除患者痛苦 ,求得复孕 ,目前还缺乏完善的方法 ,尤其是中、重度患者 ,其病灶大 ,范围广 ,纤维化严重 ,并有子宫及附件粘连 ,单用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奏效 ,手术疗法仍是一种主要手段。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我院手术治  相似文献   

16.
17.
吴兰芬  杨玉秀 《吉林医学》2012,33(3):614-615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可高达10%~15%,主要引发疼痛、不孕及盆腔包块三大临床问题,腹腔镜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金标准和首选的治疗手段[1-2]。文章就近年来内异症的药物治疗做一综述。1手术治疗1.1手术目的:①切除病灶;②恢复解剖结构。1.2手术方式有:①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既是内异症确认的金  相似文献   

18.
吴秀荣 《海南医学》2003,14(5):51-5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1991年1月至1998年12月经手术治疗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242例,发病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57岁,平均年龄38.5岁,如表。40岁以下患者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患者中干部、工人或城镇居民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章骞  寿清和 《海南医学》1999,10(3):174-174,149
对101例经腹腔镜下治疗,开腹手术和病理诊断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应用米非司酮辅助治疗。方法米非司桐12.5mg口服,每天一次。持续3-6个月为一个疗程,同时进行妇检,B超,LA125及二次剖探术作为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20.
李晓青 《医学综述》2011,17(6):893-895
子宫内膜异位症(EM)常引起疼痛和不孕。对于相关疼痛,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不同,但药物间疗效无明显差异。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疼痛评分,但保守手术易复发。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不确定,尚需进一步研究。对于相关不孕的治疗,研究证实抑制卵巢功能的药物不利于生育改善,不推荐应用。手术对各期EM均有效,控制性超促排卵-人工授精适用于早期EM及手术治疗后的EM。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作为重度EM的一线治疗方案,体外受精作为二线治疗方案。尚需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以从根本上治疗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