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羞耻感对社交焦虑影响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大学生中尝试验证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作用。方法:对21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隔六周的前后测.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纵向研究方法,检验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是否存在及影响的程度。结果:所建构的自回归模型拟合指标理想.作为自变量的羞耻感和因变量社交焦虑呈正相关的关系.羞耻感的降低有利于减轻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个性羞耻维度对社交焦虑水平的影响较其他羞耻感因素更加显著。此外,在行为羞耻和人际敏感因素间有一定程度的直接相关。结论:验证了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重要影响作用.为进一步探索羞耻感和社交焦虑问的因果关系提供了支持证据。对探索羞耻感和社交焦虑的关系提供了更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羞耻感等因素影响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建构青少年社交焦虑的羞耻感模型,探索以羞耻感为主的各种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对327名大学生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羞耻感、社交焦虑、自尊、父母教养方式、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羞耻感对社交焦虑重要影响作用的假设。结果:模型中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回归权重为0.6,在社交焦虑的各种影响因素中占首要地位,其次为人格因素,权重为-0.35,教养方式、自尊通过羞耻感、人格间接影响社交焦虑。结论:羞耻感对社交焦虑的重要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羞耻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大学生羞耻感与人格,心理健康的关系。建立大学生羞耻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方法:178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其中男生86人,女生92人,平均年龄21岁。所有被试填写了羞耻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初步建立了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理论关系模型。同时通过模型比较确定了羞耻感在人格和心理健康关系模型中的部分中介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自尊在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中的直接效应和干扰效应,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365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其中男生196人,女生169人,平均年龄20.65±1.59岁.所有被试填写了自尊量表、羞耻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在大学生人格、羞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中(1)自尊对心理症状和羞耻感有显著的直接影响;(2)自尊在神经质人格影响心理症状路径中的干扰效应显著;(3)精神质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心理症状的因素得到验证.本研究最后对自尊与羞耻感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互动观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传染科护理人员焦虑情绪与应激相关因素、人格特征的关系,为护理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49名传染科护理人员施测应激生活事件问卷、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状态焦虑量表.用SPSS 17.0与Amos 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选出与焦虑相关具显著意义的变量做逐步回归筛选,据筛选出的主要因素生活事件(X1)、消极应对(X2)、神经质(X3)、和次要因素的精神质(X4)、社会支持(X5)、积极应对(X6)、内外向(X7)为原因变量,状态焦虑(Y)为结果变量构筑模型.结果:本组传染科护理人员状态焦虑评分与正常人群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t=3.82,P<0.01);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神经质、精神质与状态焦虑呈正相关(r=0.563,0.502,0.620,0.288;P<0.05);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内外向与状态焦虑呈负相关(r=-0.321,-0.487,-0.342;P<0.05).生活事件、消极应对、神经质对状态焦虑的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281、0.259、0.387;精神质、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内外向对状态焦虑的间接效应系数分别为0.031、-0.030、-0.097、-0.047.结论: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不稳定情绪人格因素对焦虑情绪作用较大,护理人员面对压力时如能合理利用社会支持、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对事物能有正确的认知则会减轻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羞耻感和抑郁的中介作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S)、羞耻感量表(ESS)和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对4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羞耻感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372,P<0.01);应对方式与羞耻感、抑郁呈显著相关,其中不成熟应对和混合型应对因子与羞耻感和抑郁呈显著正相关(r=0.313,0.135,0.256,0.163;P<0.01);成熟应对因子与羞耻感和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191,-0.272;P<0.01);②回归分析表明羞耻感(β=0.372,P<0.001)、应对方式(β=0.209,P<0.001)对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不成熟应对方式在羞耻感与抑郁间的作用为部分中介作用(P<0.001)。结论羞耻感、应对方式对抑郁有显著预测作用,高羞耻易感性可能导致不成熟应对方式的运用,使个体更易陷入抑郁。  相似文献   

7.
工科大学生焦虑及中介系统的结构方程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工科大学生焦虑及中介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变量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调查焦虑状况,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人际情境调查、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施测(n=836),按人格、应对方式、家庭系统、人际情境4方面考查焦虑中介系统。结果:人格变量的神经质、精神质对焦虑有直接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β值=0.35、0.14,间接作用β值=0.07、0.02),而内外向只有间接作用(β值=-0.01);积极和消极应对焦虑有直接作用(β值=-0.14、0.15);家庭系统对焦虑有间接作用(β值=-0.33),其通过人格应对方式间接影响焦虑;人际情境对焦虑有间接作用(β值=-0.03)。结论:结构方程有助于考查焦虑及多个中介变量的相互关系,干预应重点考虑家庭系统和应对方式对焦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军医大学研究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军医大学研究生的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广州市某军医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189名,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军医大学研究生的生存质量高于平均水平;人格的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因子与生存质量各领域的评分相关显著:多元回归结果表明:人格的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社会支持、生活事件、消极应对因子是影响军医大学研究生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军医大学研究生的生存质量状况较好,保持情绪的稳定、完善个性、寻求社会支持、减轻生活事件的影响、减少消极的应对行为是提高他们生存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人格的关系。方法对240名大学新生施测交往焦虑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巷。结果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的父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EPQ中内外向呈负相关.与父母亲的拒绝和否认、父母亲的惩罚、严厉、母亲过度干涉、保护、人格中的精神质呈正相关;且父亲的拒绝和否认、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及EPQ中的神经质和内外向进入回归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08和0.19。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和人格因素对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均有影响,但影响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社交焦虑障碍的防御方式及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特点。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分别对40例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测查。结果:社交焦虑障碍组中间型和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以及掩饰因子均分都高于正常对照组.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均分低于正常对照组。社交焦虑障碍组解除、制止.回避、隔离和同一化、投射、潜意呈现、退缩和躯体化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幽默分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社交焦虑障碍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降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增高。社交焦虑障碍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与HAMA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与HAMA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心理防御机制有其特点.他们较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学校贫困生125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12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评.结果 ①贫困生SCL-90的总均分、躯体化水平、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②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贫困生普遍低于非贫困生;③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与EPQ人格P和N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临沂师院的271名大学生进行SCL-90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学生主观支持、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成熟或混合型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某些因子分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结论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应付方式与自测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应付方式问卷,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567名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性格的内外向维度,积极的应付方式与自测健康呈正相关,而神经质维度,精神质维度及消极的应付方式与自测健康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格的内外向和神经质维度,解决问题,求助,自责是影响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大学生健康状况与人格、应付方式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34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 ,大学生中较普通地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且心理健康水平与种族、文化背景、地域及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关系[1] 。河南地处中原 ,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了解河南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我们对河南省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在河南省五所高校随机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在校大学生 6 36名 ,其中男 340名 ,女 2 96名 ;城市学生 2 4 9名 ,农村学生 387名 ;工科学生 35 6名 ,理科学生 10 5名 ,文科学生 12 9名 ;大专学生 4 6…  相似文献   

15.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少年式)、应付方式问卷、亲子沟通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考试焦虑问卷量表对496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人格中的神经质、应对方式中的不成熟应对或混合型应对、亲子沟通中的问题沟通均能显著影响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在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中,影响作用最大的是不成熟应对,其次是神经质.结论 培养健康人格和训练成熟的应对方式是缓解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焦虑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综合探讨中学生焦虑状况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焦虑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和应对量表对55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中学生整体的焦虑处于轻度水平,5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男女生在焦虑水平上不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在焦虑水平上表现也不明显。(2)中学生焦虑与生活事件、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均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八个因素对焦虑的预测作用十分明显,具体为不良情绪应对、学习压力、神经质、父放任型教养方式、人际压力、母过分保护和干涉、解决问题和精神质。结论: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问题,多个因素对焦虑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用社交焦虑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15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中学生社交焦虑存在年级差异,初三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平社交焦虑者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差异.自责、社交焦虑、幻想、求助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 社交焦虑对心理健康不仅有直接预测效应,还通过应对方式对其有间接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20名毕业生施测。结果①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不显著(t=1.51,P>0.05),但学历差异显著(t=4.13,P<0.01);②人格特征中仅有精神质在性别(t=3.26,P<0.01)和学历(t=5.65,P<0.01)上存在显著差异;③职业决策高效能组和低效能组的精神质(t=4.71,P<0.01)、外倾性(t=4.77,P<0.01)、情绪性(t=2.66,P<0.01)和掩饰性(t=2.12,P<0.05)均具有显著差异;④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精神质和外倾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对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