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预防及治疗尸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 总结和分析了62 例肾移植后应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WuT3 、WuT4 预防及治疗排斥反应的效果、单克隆抗体治疗期间血清游离单克隆抗体水平与受者抗鼠抗体的产生等情况。结果 该抗体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总体治愈率为76 .1 % , 对耐激素的难治性排斥反应的逆转率达60 .7 % ; CD3 和CD4 的抑制效应与血清游离单克隆抗体浓度密切相关; 首次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时, 抗体的产生与否及量的多少并不影响疗效; 在单克隆抗体治疗的过程中, CD4/CD8 下降明显者, 排斥逆转的可能性大; 停止治疗后T 淋巴细胞亚群未恢复正常水平者, 感染率明显上升。结论 WuT3 、WuT4 对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 包括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用鼠抗人CD3,CD4,CD8单克隆抗体(MCAb)识别精液中的淋巴细胞,用羊抗鼠荧光抗体(FITC)作为第2抗体染色体镜检,细胞膜呈绿色荧光为阳性,结果表明,生育男性与精索静脉曲张及附睾结核的男性精液中T淋巴细胞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用鼠抗人CD3、CD4、CD8单克隆抗体(MCAb)识别精液中的淋巴细胞,用羊抗氧荧光抗体(FITC)作为第2抗体染色镜检,细胞膜呈草绿色荧光为阳性。结果表明,生育男性与精索静脉曲张及附睾结核的男性精液中T淋巴细胞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测定外周血CD3/HLA-DR及CD3/CD(16+56)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外周血CD3/HLA-DR及CD3/CD(16+56)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提取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双荧光标记的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3/CD(16+56)、CD3/HLADR,流式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术前患者的CD+3/CD+(16+56)、CD-3/CD+(16+56)及CD-3/HLADR+高于健康人,而CD+3/CD-(16+56)和CD+3/HLADR-低于健康人;术后3天肾功能稳定者的全部淋巴细胞亚群下降,尤以CD+3/CD+(16+56)为著;术后排斥者的CD-3/CD+(16+56)、CD+3/CD+(16+56)、CD-3/HLADR+及CD+3/HLADR+较稳定者显著升高,而急性肾小管坏死者的上述4个指标异常增高,是排斥组的2倍。结论术后动态测定CD3/HLADR和CD3/CD(16+56)有助于急性排斥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对及时治疗和抗排斥疗效的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注射用兔抗人T淋巴细胞多克隆抗体(ATG-F)及注射用抗人T细胞CD3鼠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安全性和副反应等.方法 本中心施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对于激素冲击治疗不敏感的急性排斥患者51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多克隆抗体ATG-F和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并对治疗效果、安全性和药物的副反应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TG-F治疗28例,排斥逆转26例,治愈率89.3%;OKT3抗组23例,排斥逆转16例,治愈率69.6%.两组结果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OKT3和ATG-F同为抗淋巴细胞的抗体,但其针对难治性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ATG-F临床效果肯定,并且用量灵活,副作用小.OKT3治疗效果一般,则具有术后感染发生率增加、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0年3月以来在尸体肾移植术后应用单克隆抗体OKT3共44例,其中治疗难治性急性排斥22例,逆转率为86.4%;术后短期应用预防急性排斥22例,术后1个月排斥发生率为18.2%。OKT3副反应主要为发热、寒颤、胸闷等。认为OKT3治疗难治性排斥效果显著,而用于短期预防,排斥发生率降低不明显。患者对OKT3的副反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发生重症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AR)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OULTER公司生产的鼠抗人T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OKT系列及ELITE型流式细胞仪对23例重症CMV感染者、8例AR患者和20例正常肾移植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动态测定。结果:术后无AR者与AR者、排斥反应缓解者与未缓解者,其CD4/CD8比值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相似文献   

8.
浅谈改善肾移植疗效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影响肾移植疗效的因素很多,本期收录的临床肾移植研究论著有11篇,它们从HLA配型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对移植效果的影响、10年来施行肾移植1501例的总结、霉酚酸酯(MMF)和国产抗CD3、CD4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老年人施行肾移植的高危因素以及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改善移植效果。笔者拟讨论其中几个问题。一、HLA抗原对急性排斥反应和短期存活率的影响国外大宗的肾移植病例统计提示,供、受者间的HLA配型结果对肾移植后受者的长期存活肯定有明显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鼠抗CD4嵌合抗体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观察CD4人-鼠嵌合抗体和鼠源性单抗对CD3,植物血凝素(PHA),白细胞-2(IL-2)及同种异体细胞诱导增殖的影响,以及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作用。结果 提示CD4嵌合抗体和鼠源性CD4抗体对以上几种诱导剂诱导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抗体剂量越大,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和术前高度致敏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双滤过法血浆分离术(DFPP)治疗36例术后排斥反应和9例术前高度致敏患者。结果24例急性排斥中22例逆转,10例加速性排斥(ACR)全部逆转,1例慢性排斥肾功能稳定,1例超急性排斥(HAR)摘除移植肾;排斥反应采用DFPP治疗者其一年移植肾生存率为84.0%。去致敏抗体者8例已接受肾移植,其中1例术后发生HAR。结论认为DFPP是治疗排斥反应和预防高敏患者术后发生致敏抗体介导的HAR和ACR的有效方法,显著提高了排斥反应的逆转率和移植肾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高度致敏受者的肾移植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高度致敏肾移植受者的组织配型和抗排斥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高度致敏肾移植受者的HLA抗体、HLA配型和肾移植后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结果 肾移植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4.4%),急性排斥反应9例(20.9%),经激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血浆置换等治疗后均逆转。人/肾1年存活率分别为95.6%/91.1%。结论 避开相应抗体的良好HLA配型,是高度致敏受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术后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短程诱导、并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治疗,能减少急性排斥的发生率,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OKT3治疗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OKT3对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1993年1月至1996年6月,我们对44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其中加速性排斥反应7例,急性排斥反应37例)应用OKT3治疗。结果:6例加速性排斥反应及31例急性排斥反应逆转,总逆转率为84.6%。25例对OKT3治疗产生迅速反应,平均逆转时间为7±4天,12例发生延迟性反应,平均逆转时间为34±3天(P<0.01)。作者认为:OKT3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效果显著。巨细胞病毒感染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OKT3治疗的主要副作用。患者对OKT3治疗的延迟性反应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及排斥损害有关。产生低滴度抗OKT3抗体的患者可再次接受OKT3治疗。  相似文献   

13.
CsA顺序用药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sA顺序用药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立即应用OKT3,并以同期56例术后立即应用CsA的患者为对照。结果:OKT3组及CsA组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分别为34.4%和64.3%(P〈0.01),难治性排斥反应发生率OKT3组为9.1%,CsA组为30.6%(P〈0.05)。术后首次AR发生时间,CsA组为13.1±1.3d,OKT3组为22.5±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HCV 感染对肾移植患者免疫功能及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测定患者外周血T 细胞亚群及HLADR 的表达,并统计HCV 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HCV 感染组CD4 、CD28 、CD4/CD8 值明显低于无感染组( 分别为41 .3±5 .1、55.2 ±5 .8 、1.49±0.4 和49 .1 ±8 .2 、64.8±5.0、1.81 ±0.5),HCV 感染组T 细胞HLADR 的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下降(6 .9 ±4.2 vs 11.9 ±4.8),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25.0% 、10 .0% 和17 .5% 、12.5 % )。 结论 HCV 感染可抑制肾移植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但不影响患者感染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国产抗CD3单克隆抗体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个组移植术后均给以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皮质激素组成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全量组加用抗CD3单克隆抗体5mg/d,半量组加用抗CD3单克隆抗体2.5mg/d,对照组不用。观察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1周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者的血肌酐低于对照组(P<0.05),10d后二者的差异无显著性;在术后头3个月,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用抗CD单克隆抗体全量组与半量组在术后肾功能恢复及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术后早期预防性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对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和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较好的作用;给予半量的抗CD3单克隆抗体能取得与全量同样的效果,且费用较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移植肾组织CD4^+,CD8^+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移植肾组织内CD4+、CD8+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8例移植肾组织内CD4+、CD8+细胞进行了临床监测。结果移植肾急性排斥组CD4+CD8+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组、急性肾小管坏死和环孢素中毒组;肾组织内CD4+、CD8+细胞呈弥漫分布;CD4+/CD8+比值>1.3,对激素冲击治疗有效,反之无效。结论移植肾组织活检同时监测组织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肾移植患者急性排斥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以HCMV感染与排斥反应的关系。65例肾移植受者中HCMV感染者39例,其排斥的发生率为48.7%,未感染组则为15.4%。对未发生排斥反应的15对肾移植患者进行配对研究,结果表明:HCMV感染组排斥发生率为40%;未感染组则为13.3%,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联合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CD11a)和L-选择素(CD62L)表达的作用。方法 利用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荧光免疫技术,动态观察10例肾移植稳定病人(稳定组)和10例排斥反应病人(排斥组)淋巴细胞CD62L、CD11a表达;急性期及排斥反应时予甲基波尼松龙(MP),早期辅以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结果 稳定组应用免疫抑制剂后CD11a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后活动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率、感染的原因以及CMV感染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检测187例肾移植受者和供者术前血清抗-CMV抗体;受者术后定期检测体内CMV DNA、对CMV DNA阳性的部分患者给予抗CMV治疗,并比较各组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无论是供者还是受者,术前如血清抗-CMV抗体阳性,受者术后发生活动性CMV感染者明显增多,这些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  相似文献   

20.
抗白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治疗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抗移植肾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对肾移植术后急性难治性排斥反应11例(其中2例为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应用抗白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抗Tac)治疗,9例(包括1例急性加速性排斥反应)完全逆转,逆转率81.8%。结果显示:抗Tac特异性强、反应灵敏、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就抗Tac治疗急性排斥反应(AR)的机理及治疗难治性AR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