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25岁,孕2产1活1。3年前因臀位在地方医院行剖宫产术,术时经过不详,术后无异常。现停经9个月,因过预产期要求入院待产,于2007年11月8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4d,末次月经2007—02—20,预产期2007—11—03。停经后无明显早孕反应,孕4月自觉胎动,孕期经过顺利,定期产检,孕期无阴道流血、流水史。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MAGE—1九肽致敏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淋巴细胞对HCC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确定MAGE—1九肽负载DC作为HCC疫苗的可能性。方法 用MAGE—1九肽负载DC并活化T淋巴细胞,以不同效靶细胞的比例对正常肝细胞、黑色素瘤细胞、HCC细胞进行杀伤实验,^3H掺入法测定杀伤率。结果 用MAGE—1九肽负载DC并活化T淋巴细胞对黑色素瘤细胞及HCC细胞均有明显杀伤作用,而对正常肝细胞无杀伤作用;无关抗原负载的DC所活化的淋巴细胞对三种细胞均无杀伤作用;无抗原负载的DC其活化淋巴细胞对靶细胞亦无杀伤作用。结论 MAGE—1九肽致敏DC活化淋巴细胞对HCC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MAGE—1基因可作为免疫治疗HCC的攻击靶点,MAGE—1九肽与DC联合可成为免疫治疗HCC的疫苗。  相似文献   

3.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冠心病、高血压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CuZn—SOD(SOD—1)。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SOD—1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差异。高血压病血清SOD—1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心绞痛发作后与冠心病无心绞痛组也有显差异,但其测定值有重叠现象对心绞痛鉴别诊断意义不大。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随着心衰加重,血清SOD—1值也逐渐升高,尤其是伴肺部感染时,当肺部感染控制,心衰纠正,血清SOD-1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1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41岁,个体。自2008年2月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多饮、日饮水2—3L,无明显纳亢、消瘦,无视物模糊,无手足麻木。2008年3月在当地医院测空腹血糖:8.3mmol/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寻找能够有效判断乳腺癌转移潜能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HER-2和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HER-2和TIMP—1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HER-2的阳性表达率,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1的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56.7%,17/30)高于无淋巴转移组(23.0%,7/30),差异有显著性,P〈0.01。HER-2和TIM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06,P:0.018。患者的总生存率在HER-2有表达组明显低于HER-2无表达组,P〈0.05,在TIMP—1有无表达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TIMP—1可能有促进淋巴管转移的作用,但TIMP—1不能作为不良预后指标独立检测;HER-2可作为不良预后指标独立检测。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患者女,58岁。24年前因发现颈前部无痛性肿物在外院诊断为甲状腺肿物而行手术治疗,术式及术后病理诊断不详,无后期治疗,术后自觉颈部情况无明显改善,并可触及明显肿物,但不影响生活而未介意。2008—06—18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ECT检查结论为甲状腺肿大。右叶考虑为功能自主性腺瘤;右叶可触及肿物处核素分布明显浓聚,中间部分呈稀疏影,  相似文献   

7.
高静兰 《医药世界》2009,(11):706-706
1 病历摘要 女,12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40h余于2008—06—26入院。患者于2009-06月经初潮,量少,即净。于2008—06—24T 17:00左右看电视时感下上腹中部持续性疼痛1h后,腹痛转移至脐下腹部,持续隐痛,伴阵发性加剧。有畏寒感。无明显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1岁。因腹痛、腹泻1.5年,于2004—10—11入院。患者于2003—02无明显诱因出现稀便,3~4次/d,伴阵发性脐周绞痛,时有少量鲜血附于大便表面,量不多,余无其他不适。2003—05腹痛突然加重,诊断为“肠梗阻,多发性结肠息肉病”,予乙状结肠切除治疗。术后仍时有腹痛、腹泻。2004—05来我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全结肠布满大小不等的息肉,最大者直径1.5cm,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4岁。因右下腹包块、疼痛反复发作10个月于2005—02—05入院。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阵发性疼痛、发热,体温最高达38.8℃,在当地医院以“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约1周后局部出现鹅蛋大小的质硬包块,疼痛明显。又以“阑尾周围脓肿”抗炎治疗,疼痛可缓解,但平均每6—7天发作一次,均经抗炎治疗好转。在本院行彩超检查,发现右下腹混合性回声包块,约5cm&;#215;2cm,子宫附件无异常。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 患者男,46岁。因肝硬化、肝昏迷、肺内感染于2008—01—05死亡。剖检发现右肾下极肾髓质内有一界限清楚结节,直径0.4cm,无包膜,切面灰白,质地中等。镜检:疏松的淡嗜碱性有黏液样变性的间质中分布着星形或梭形的肿瘤细胞。瘤细胞排列疏松,形态温和,无明显异型性,无核分裂像及坏死。肿瘤中分布少数薄壁血管,内皮细胞无增生。瘤细胞间有少量胶原及黏液样变性的纤维交织分布。肿瘤边缘处见有肾髓质小管,与肿瘤组织无明显界限。边缘血管呈充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3—甲基胆蒽(3—methylcholanthrene,3—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细胞色素P4501A1/2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大鼠肝细胞,无血清条件下培养细胞,并用不同剂量的3—MC诱导肝细胞24h或48h。乙氧基试卤灵(ethoxyresomn,EOR)为CYP1A酶活性探针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试卤灵(resomfin,RSF)浓度。Taqman RT—PCR法测定CYP1A1基因表达,Westem bolt法分析CYP1A酶蛋白表达。结果:实验条件下对照组和3—MC诱导组的CYP1A1基因和酶蛋白,CYP1A1/2酶活性均可被检测。3—MC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CYP1A1/2基因及蛋白表达、酶活性的诱导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3—MC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的CYP1A1/2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4岁。因腹部疼痛反复发作1个月于2006—06—14入院。发病无明确诱因,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及脐周间歇性钝痛不适,无规律,不放散,发作及疼痛程度与饮食、体位等无关,无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伴随症状,但有明显的食欲不振。入院前10天开始腹痛加重,同时出现稀水样腹泻,每天2—3次,无脓血及黏液,无里急后重及肛门部下坠感,无发热。病后曾到当地医院诊治,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腹部超声提示腹腔淋巴结肿大,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而来我院。病后体重下降近5k。  相似文献   

13.
Roknansky—Kuster-Hauger综合征又称生殖道畸形综合征,临床表现女性第二性征和卵巢功能正常,但先天性无阴道,子宫发育不全,染色体核型为46,xx。我们报告1例明显属于医源性病因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李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8):1194-1195
1病例摘要 患者,男,66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于2005年7月11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无咳嗽、咳痰、咯血、消瘦、乏力,食欲及二便正常,曾在外院考虑“肺部感染”,予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8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周后体温又升至38.4—39.3℃,遂入院。既往无心脏病、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15.
患者25岁,产后27d。因腹痛、恶心20d,伴喘憋7d,于2001—12—10入院。患者于2001—11—12胎头吸引助产一女婴,体重2800g。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钝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热37.8℃。当地医院诊断为“产褥感染”,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甲硝唑等药物,症状未见好转,人院前2d出现晕厥、胸闷、呼吸困难、心悸。既往健康,孕1产1。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 患男,12岁。因腹泻6天,腹痛伴恶心呕吐2天于2005-02-15入院。02-09上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3—5/d,腹部隐痛,以脐周为主,无腰背部放散痛,恶心未吐,无发热。小便正常。于当地给予消炎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4天后腹痛加重伴恶心呕吐多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疼痛以右下腹为重,无发热。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bc1-2、p53在乳腺癌中表达的关系及意义。应用构缘酸—ABC—免疫组化法,对87例浸润性乳腺癌石蜡包理组织进行检测。结果:bc1-2+/p53+13例(14.94%),bc1-2—/P53—9例(10.34%),bc1-2+/p53—42例(48.28%),bcl-2—/p53+23例(26,44%),bcl-2和p53表达率之间呈明显负相关性(P<0.01)。bcl-2—/p53十与bc1-2+/p53—表达表型比较,分化差,核分裂多,淋巴结转移,复发,脏器转移,生存期<5年,ER、PR阴性,PCNA强表达请参数中,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bc1-2+/p53+比bc1-2—/p53—表达表型分化差(P<0.05)。提示:bc1-2和p53蛋白表达表型与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以bc1-2+/P53—为最佳,bc1-2—/P53+为最差,另两种表型介于中间,但bc1-2—/P53—似较bc1-2+/P53十为佳。bc1-2、p53蛋白表达和乳腺癌坏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水平及变化和肝纤维化程度及其变化,探讨其血清TGF—β、MMP-1、TIMP-1与肝纤维化及其进展的关系。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行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进行纤维化程度半定量计分,6个月后复查;检测血清TGF-β、MMP-1、TIMP-1、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P)、透明质酸酶(HA)6个月后复查。结果:肝纤维化分级不同,血清TGF-β、TIMP-1、TIMP-1/MMP-1差异显著(P〈0.01),MMP-1差异不明显(P〉0.05);TGF-β(r=0.745,P〈0.01)、TIMP-1(r=0.623,P〈0.01)、TIMP-1/MMP—1(r=0.336,P〈0.01)纤维化分级成正相关,MMP-1与纤维化分级成负相关(r=-0.465,P〈0.01),肝纤维化与血清PⅢP、HA显著正相关;61例纤维化程度及计分无显著增加,血清ⅣC、LN、PⅢP、HA无明显变化,血清TGF—β、MMP-1、TIMP-1较低且变化不明显(P〉0.05);19例患者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计分增加,TGF-β、TIMP-1、TIMP-1/MMP-1比值较高(P〈0.01),且升高显著(P〈0.01),MMP—1无显著差别,变化也不明显。结论:血清TGF-β、TIMP-1、MMP-1、TIMP—1/MMP-1水平及动态变化可作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及发展指标。  相似文献   

19.
肿节风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24岁。因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痛1年,加重伴发热、口腔黏膜破溃20天于2002年12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蝶形红斑,有光敏感,无痒痛,伴肘膝关节疼痛,在当地曾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未见好转。20天前加重,皮疹波及躯干四肢,伴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8℃,口腔黏膜破溃,周身乏力,无头痛,无胸闷、心悸。  相似文献   

20.
例1 男,39岁。腰背疼痛1月余,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17d于2000—09-06入院。查体:T5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0级。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胸腰椎MR示:T5-T9椎管内硬膜外可见梭形等T1、T2异常信号,脊髓受压前移,注射GD—DTPA后病变无明显强化。诊断:硬膜外肿瘤。于2000—09—08在局麻下行椎管探查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