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阴道分娩后尿潴留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宇宁  王欣 《现代医学》2011,39(6):676-679
目的:通过产后尿潴留发病因素的分析,探讨预防措施,以期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间阴道分娩者产后尿潴留的发病因素,包括产妇年龄、助产、并发症、分娩镇痛、Ⅰ+Ⅱ产程时限以及初次排尿时间。结果:阴道分娩的5 696例产妇中,85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1.49%。Ⅰ+Ⅱ产程≥12 h、器械助产、接受宫颈封闭、缩宫素静脉滴注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合并糖耐量异常产妇尿潴留发生率较高,初次排尿时间≥6 h的产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升高;分娩镇痛及年龄≥35岁产妇尿潴留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Ⅱ产程≥12 h、器械助产、宫颈封闭、缩宫素静脉点滴、糖代谢异常、产后初次排尿时间>6 h均是产后尿潴留的高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艳杰  沈红 《河北医学》2010,16(2):176-178
目的:观察阴道分娩产妇早期实施低频脉冲电治疗对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均有产程延长、器械助产)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产妇于产后2h行低频脉冲电治疗,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0%,实验组尿潴留发生率为2%。经统计学处理效果有显著差异。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能改善膀胱肌肉组织的舒缩,排尿通畅,有效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探讨适度产程干预对产妇产程与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应用适度产程干预方法,观察与比较两组产妇所需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尿潴留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产妇分娩中第一、二产程与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妇自然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程度上,干预组产妇明显轻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产妇产后出现新生儿窒息率及尿潴留发生率上,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给予适度的产程干预能够明显加快产程,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阴道自然分娩成功率,避免相关临床并发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孕妇健康教育对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孕产妇中开展健康教育对减轻分娩疼痛和加速产程的作用。方法 将304例住院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接受过健康教育的108例和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的196例两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疼痛、产程时间、阴道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重度疼痛和第一、第三产程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阴道且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气囊助产术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云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47-49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仪在临床分娩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初产妇1226例,观察组613例(应用气囊助产),对照组613例。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及围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二产程与总产程明显缩短;阴道分娩率大大提高、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产后2h出血量及母乳喂养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撕伤率、产后感染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囊助产术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疼痛,降低软产道损伤,增加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和产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6.
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正常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小维  孙笑  王勇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1070-1071,1074
目的探讨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正常产妇分娩方式和产程的影响及能否降低正常产妇剖宫产的危险。方法通过对1265例正常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镇痛组和非镇痛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指征、产程时间及对母儿的影响。结果镇痛组和非镇痛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构成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产妇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指征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论是自然临产还是引产,镇痛组和非镇痛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的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镇痛组和非镇痛组产后出血率、产褥期疾病发生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合麻醉分娩镇痛不能降低正常产妇的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不受影响;镇痛可使第一和第二产程时间延长,但不增加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和产褥期疾病的发生率,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7.
应用普贝生缩短产程3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普贝生引产的产程特点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组取本院2006年9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放置普贝生阴道分娩,足月,无放置普贝生禁忌证,单胎头位产妇380例,对照组取同期足月自然临产或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临产的阴道分娩初产妇.比较两组的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例数、产后尿潴留例数、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数.结果 观察组活跃期及第2产程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未发生产后出血及尿潴留.两组胎儿官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例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普贝生引产缩短活跃期及第2产程效果显著,产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8年8月孕足月在我院住院拟阴道分娩的122例正常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应用笑气吸入镇痛;对照组62例,无任何镇痛措施。比较两组笑气吸入的镇痛效果和产程进展,同时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笑气吸入镇痛有效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1.67%,较对照组低,差别有显著性(P〈0.05)。产程进展快,活跃期明显缩短。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产程中笑气吸入分娩镇痛效果好,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喜慧 《中外医疗》2014,(23):161-162
目的 研究常规护理和适度产程干预对产妇阴道分娩及产妇产程的影响。方法 该院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192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96例产妇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的96例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异常产轴进行纠正,实施人工破膜以及徒手扩张宫颈等适度产程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损伤程度、产程时间、产后尿潴留、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为(522.8±189.5)d短于对照组(399.6±153.1),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实施阴道分娩后的会阴完整比率为27.08,而对照组仅为10.42,观察组完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6.25%)、新生儿窒息率(2.08%)均明显比对照组小,且对照组产后出血〉500 mL的患者比率高达22.92%,观察组患者仅为2.08%,观察组产后出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进行适度的产程干预能够促进产程进展,避免出现产程延滞,降低胎儿缺氧以及宫颈损伤等并发症,提升阴道分娩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延长对临产妇发生尿潴留的影响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的初产临产妇2048例,并分为观察组526例和对照组1522例,观察组为第二产程延长的初产妇,对照组为第二产程正常的初产妇,统计两组产时尿潴留发生情况。观察组76人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14.4%,对照组94人,发生率为6.2%,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避免第二产程延长,可有效降低临产妇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徐光洪  刘建 《重庆医学》2016,(27):3796-3798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限改变对产妇和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该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单活胎、头位、初产、未使用分娩镇痛、第二产程超过2 h的产妇,共计201例。根据不同的第二产程时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设定以3 h为第二产程时限的为观察组,共163例;而以2 h为第二产程时限的则为对照组,共38例。结果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发热、尿潴留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需转儿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软产道裂伤72例,无伤口愈合不良,对照组产妇伤口愈合不良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3h为第二产程时限可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严重不良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2.
利凡诺与米索前列醇在孕12~16周引产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12~16周引产的安全、便捷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利凡诺羊膜腔外注入和米非司酮配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80例孕12~16周对象引产。结果:利凡诺组与米索组引产成功率、胎盘残留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米索组宫缩出现时间、引产成功时间及产后2h出血量显著优于利凡诺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对孕12~16周引产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的分娩体位对母婴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燕  郑红雨 《医学综述》2014,(13):2443-2444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采用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的分娩体位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于2012年3月至6月收治的拟采用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180例根据分娩日期的单双日分为半卧抱膝位组(90例)和仰卧屈膝位组(90例)。半卧抱膝位组采用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分娩体位;仰卧屈膝位组采用仰卧屈膝位分娩体位。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肩难产、会阴伤口的愈合情况、阴道分娩产妇产后6个月盆底功能及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结果半卧抱膝位组产妇第二产程[(41.6±5.2)min]显著短于仰卧屈膝位组[(63.6±4.8)min](t=13.180,P<0.05),其肩难产发生率显著低于仰卧屈膝位组(χ2=6.776,P<0.05),两组产妇分娩方式、阴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卧抱膝位组产妇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膨出情况显著好于仰卧屈膝位组(χ2=4.470,P=0.034),盆底肌综合收缩力显著优于仰卧屈膝位组(Z=-3.959,P<0.05)。结论半卧位屈大腿抱膝法的分娩体位缩短了第二产程,增加了产妇分娩时的舒适感,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产妇产痛程度及产程的影响。方法:VBAC产妇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阶段式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和视觉模拟焦虑量表(VAS-A)分别评估两组产痛和焦虑状况;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胎儿窘迫率、产后出血率、出血量,以及两组中自然分娩产妇的产程。结果:观察组产后24 h的VAS评分、VAS-A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自然分娩率、出血率及胎儿窘迫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第1产程、第2产程及总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可有效缓解VBAC产妇的不良情绪,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各120例)的产程进展、产时产后出血量及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产程平均为(562±150)min,对照组为(730±160)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时出血量平均为(165±10)ml,明显少于对照组(175±15)ml(P〈0.05);产后2 h累计出血量观察组平均为(236±25)ml,对照组为(242±27)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观察组(87.5%)明显低于对照组(77.5%)(P〈0.05)。结论: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无创、易操作,且可以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头位妊娠初产妇192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97例和对照组(C组)95例。D组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1·h-1直至宫口开全;C组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直至宫口开全。测量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1,2,3,4 h、分娩时的鼓膜温度、产时发热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分别测定两组产妇镇痛前、分娩时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1β水平。记录两组产妇分娩镇痛药量、分娩镇痛时间、产程、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乳酸值、不良反应等。 结果 镇痛后两组产妇鼓膜温度较镇痛前升高,D组产妇镇痛后4 h、分娩时鼓膜温度较C组低(P<0.05)。D组产妇分娩时产时发热率较C组低(P<0.05)。两组产妇镇痛后Ramsay镇静评分较镇痛前升高,D组产妇镇痛后4 h、分娩时Ramsay镇静评分较C组高(P<0.05)。两组产妇镇痛后VAS评分显著低于镇痛前(P<0.05)。两组产妇分娩时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镇痛前升高,D组产妇分娩时血清IL-6水平较C组低(P<0.05)。D组产妇分娩镇痛药量和尿潴留发生率较C组少(P<0.05)。两组产妇同一时点VAS评分、分娩镇痛时间、产程、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乳酸值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硬膜外分娩镇痛下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安全性良好。右美托咪定可降低产妇血清IL-6水平,减少分娩镇痛药量,缓解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在胎盘前置孕妇中期引产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8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产科超声确诊胎盘前置状态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观察组)和同期无胎盘前置需要终止妊娠的孕妇(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12h无宫缩者及对照组均予利凡诺尔100mg羊膜腔注射+米非司酮口服75mg/d×2天。记录临产时间、产程、失血量、术前及产后第2天血常规、恶露持续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以及发热、下肢疼痛、臀部疼痛等栓塞后综合征。结果 (1)观察组13例引产成功,3例失败,成功率达81.25%。对照组16例全部成功,成功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产程时间522(418~1408)min长于对照组383(246~5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从血管栓塞到引发宫缩时间与对照组从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到引发宫缩时间[(1182.67±837.39)min vs(1779.19±1063.3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失血量;住院时间;恶露持续时间[(20.73±5.83)天vs(21.69±5.37)天];月经复潮时间[(43.40±7.87)天vs(46.75±5.58)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发生率50%(8/16),下肢疼痛发生率18.75%(3/16)和臀部疼痛发生率25%(4/16),对症治疗均缓解。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用于胎盘前置孕妇中期引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方法,可减少阴道出血风险,值得在有介入专科的医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次分娩妇女阴道分娩的产程曲线特点和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初次分娩并阴道分娩产妇共1640例,将患者分为2013年组和2014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探讨影响产程的因素,并将产妇分为应用缩宫素组和未用缩宫素组,并绘制缩宫素组、未用缩宫素组以及总例数产妇的产程曲线图. 结果:2013年组共有产妇806例,2014年总例数为834例,两组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平均孕期、平均新生儿体重,巨大婴儿的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14年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产后出血的发生比例,分娩镇痛的应用比例,产钳助产的比例,以及引产的比例均显著的高于2013年组;本研究中记录到的相关产程数据的患者共1546例,以经历时间为横坐标,以宫口扩张程度为纵坐标做产程曲线图,可以发现缩宫素组、未用缩宫素组以及总例数三组患者的产程曲线均呈缓慢上升趋势. 结论:近两年的产程曲线已经与几十年前发生了变化,具有了新的特点,产程曲线呈缓慢上升的趋势,缺乏明显的减速期和加速期,这些变化对于重新定义我国国内的产程曲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PCEA)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88例产妇,其中244例采用PCEA分娩镇痛,另外244例常规分娩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在分娩疼痛程度、产程、产后出血、分娩过程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等方面对照分析.结果 PCEA分娩镇痛组Mulleetr疼痛强度≤2有237例(97.13%),而对照组仅78例(31.97%),两组有显著差异.两组在产程、产后出血、分娩过程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EA分娩镇痛是一种对孕妇高效、安全、对胎儿无不良反应的分娩镇痛方法.PCEA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延长影响作用很小,并不增加剖宫产率及难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