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掌握内蒙古地区外籍师生接受传染病监测体检情况,加强对学校外籍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后续管理.方法 对内蒙古地区在华居留1年以上的外籍师生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持证情况分析. 结果 外籍师生93.1%(855,918)进行了传染病监测体检;对63名未按规定进行检查者实施了补检.检出蒙古国的22名留学生HBsAg阳性,检出率为34.9%.结论 外籍人员管理和疾病监测把关方面还存在着政策制定不清晰、传染病监测体检不规范、后续管理不健全等因素.建立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协作机制,是做好外籍师生传染病监测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日常体检过程中检出一名HIV阳性感染者的事例,分析目前在加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测及后续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的尚需完善的方面。方法通过分析该名HIV阳性感染者流行病学资料,探讨其在归国4年间未能及时检出HIV的原因,分析存在的漏洞和隐患。结论强化口岸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及后续管理工作,不但需要加强口岸检疫查验措施,更要形成口岸查验部门与保健中心等疾病监测部门的协调联动,加大传染病、特别是高风险传染病(包括慢性传染病)疫情的宣传咨询力度,才能切实做好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及后续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南京卫生检疫局近几年来对南京地区六所高校的留学生和外籍教师的传染病监测结果。经资料统计分析1998~1992年期间在这六所;岛校的留学生和外籍教师巾发现筹种疾病共8种71例.其中霍乱、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各1别.性病28例,肺结核7例.肝炎21例.乙脑3例,精神病10例.而且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71例患者(或感染者)来自五大洲28个国家,其中非洲留学生的患病率为最高,美洲次之。同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说明对留学生和外籍教师进行疾病监测以及其入学后的后续管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今后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濮阳市医院法定传染病管理监测分析朱希素根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关于《全国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监测方案》要求,于1994年开始对本市所辖市区、范县、两地区进行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监测,现将1994─1996年各级医院监测结果总结如下:1监测医...  相似文献   

5.
本根据郑州空港在疾病监测中,发现一例入境精神病台胞,并陈述了实例处理过程,提出了在国境口岸对港澳台人员的疾病监测管理应依照“国际惯例、我国国情及一国两制”的方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加强入境人员的后续管理,以真正发挥国境卫生检疰的卫生防护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1992年27147名传染病监测体检情况。检出患病及指标阳性1762名,占受检人数16.49%。其中甲型肝炎201例,SGPT↑59例、HBsAg(+)1502例,并提出了开展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武汉口岸1991~1993年间的21079名出国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检出传染病及感染者共965例,占4.58%。其中HBsAg阳性662名占首位,其次为病毒性肝炎267例。还检出梅毒16例,肺结核17例。检查结果显示三年来出国体检人员逐年增多,传染性疾病及感染者检出率也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8.
入出境船舶上的垃圾,存在许多卫生学问题,关系到口岸的卫生和传染病的控制。垃圾的后续管理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就后续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贮存、收集和处理各环节应加强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9.
传染病监测与疫情报告管理现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非典疫情爆发以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加关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2004年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疾病监测和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疾病监测和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并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1月,全国正式启动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大大提高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使原先从医疗机构发现疫情到国家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5天缩短到网络直报的1.4天,解决了疫情报告的时效性,基本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凭祥口岸近三年来出国留学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防制工作.方法对2002年2月到2004年3月共294名出国留学人员的传染病监测体检资料整理和分析.结果294名出国留学人员中共检出传染病病原感染者40例(13.60%),其中HBsAg阳性38例,活动性肺结核2例.结论HBsAg阳性和活动性肺结核是凭祥口岸出国留学人员主要传染病,加强出国留学人员传染病监测,制定有效防制措施,降低发病率,对控制国际间传染病传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内蒙古牧区居民重点传染病预防知识干预效果,为制定牧区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1 022名牧区居民进行重点传染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从政策与环境支持、适宜服务提供和知识技能行为改变3个方面进行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内蒙古牧区居民对布鲁氏菌病、肺结核和乙肝3种传染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9.0%、82.0%和48.6%提高到干预后的52.7%、82.9%和63.8%;其中,布鲁氏菌病和乙肝知识知晓率提高明显(P<0.001),肺结核知识知晓率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民布鲁氏菌病和乙肝预防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均P<0.01);其中,40~54岁组和不识字/识字很少组提高幅度最大,分别由干预前的29.4%和48.0%提高到干预后的59.8%和67.3%。无论干预前后,各组别均有随文化程度升高知晓率提高的趋势,但干预后知晓率提高幅度则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降低。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牧区居民布鲁氏菌病和乙肝预防知识知晓水平,对中年和低文化程度人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王瑜  史芸萍  李刚 《中国公共卫生》2017,33(12):1724-1726
目的 了解2012-2015学年北京市大中小学生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北京市各阶段学校乙类传染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 学生乙类传染病数据来源于"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2012-2015学年大中小学生乙类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北京市2012-2015学年大中小学生报告乙类传染病病例共18种9 918例,3学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62.99/10万。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猩红热、痢疾、肺结核、艾滋病(含HIV)和梅毒。其中小学生报告发病率最高,为238.64/10万;初中生发病率最低,为76.16/10万。结论 北京市大中小学生乙类传染病发病趋势近3年总体趋势一致,乙类传染病防控重点人群为小学生,重点病种为猩红热;大学生中艾滋病(含HIV)病例近年来逐年升高,应开展性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内蒙古地区143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43所医院中三级医院43所(30.07%),二级医院100所(69.93%)。所有医院均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88.81%(127所)的医院设置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仅10所(6.99%)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配备了实验室,7所(4.90%)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担任科研课题负责人,26所(18.18%)医院的工作人员参与科研课题。117所(81.82%)医院开展了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128所(89.51%)医院开展了医院感染病例监测,89所(62.24%)医院开展了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 90所(62.94%)医院开展了抗菌药物使用与耐药性监测,63所(44.06%)医院建立了全院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三级医院参与各项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比率高于二级医院,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医院感染管理设施配备、科研方面仍需加强,二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也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义乌市外籍在华人群传染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策略,促进外籍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10—12月,选取15岁及以上到义乌市国际旅行保健中心体检的常住外籍人群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健康状况和传染病知晓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义乌市常住外籍人群传染病知晓的因素。结果 义乌市外籍人群传染病知晓率为47.95%。年龄30~<45岁(OR=1.379,95%CI:1.099~1.731),教育水平为大学(OR=2.599,95%CI:1.144~5.903)或研究生(OR=3.022,95%CI:1.237~7.387),到过义乌市医疗机构就诊(OR=1.504,95%CI:1.229~1.841),接受过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短片或海报(OR=1.745,95%CI:1.374~2.218)的外籍人群传染病知晓率更高。外籍人群在义乌获取传染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其次为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结论 义乌市外籍人群传染病知晓程度总体不高,应重点加强低年龄、文化程度低、未曾到义乌医疗机构就诊以及未曾接受过健康知识宣教的外籍人群的传染病知识培训与教育,提高外籍人群传染病知晓水平,促进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商洛市0~24岁儿童青少年法定传染病的监测结果,为儿童青少年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8年商洛市0~24岁儿童青少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商洛市报告0~24岁儿童青少年法定传染病24种,共计70 41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89.31/10万,总体呈平稳趋势。发病位于前5位的病种为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0~4岁组发病率最高,10~14岁组发病率最低。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传播(76.28%)和呼吸道传播(21.01%)为主。结论 2009—2018年商洛市0~24岁儿童青少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平稳趋势,但防治工作仍然艰巨,须进一步加大对儿童青少年传染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1976-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该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西藏自治区1976年1月-2010年12月甲、乙类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数据,根据各年的人口数计算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析其流行趋势。结果 西藏自治区甲、乙类传染病的总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从1976年的2 572.20/10万、10.49/10万和0.41%下降到2010年的530.19/10万、1.67/10万和0.31%,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1976-2010年西藏自治区发病率居于前5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依次为细菌性痢疾(909.01/10万)、麻疹(194.06/10万)、百日咳(92.49/10万)、肺结核(76.83/10万)、病毒性肝炎(60.81/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82.31%;死亡率居于前5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7.78/10万)、细菌性痢疾(3.32/10万)、麻疹(2.26/10万)、百日咳(0.89/10万)和流行性乙型脑炎(0.67/10万),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95.86%;病死率居于前5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依次为鼠疫(56.32%)、艾滋病(27.27%)、炭疽(13.92%)、病毒性肝炎(12.79%)和流行性乙型脑炎(10.84%)。结论 西藏自治区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但细菌性痢疾、麻疹、百日咳、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艾滋病、炭疽仍为西藏自治区应重点防治的甲、乙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内蒙古牧区居民重点传染病预防知识与技能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健康教育与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自治区16~69岁牧区居民2009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知识方面,调查对象对预防措施和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5.2%和6.9%;健康行为方面,调查对象"帮助牛羊分娩时戴手套"和"将痰吐到手绢/卫生纸/痰盂/厕所里"行为正确率较低,分别为49.6%和48.7%;现场行为操作方面,调查对象"测量体温"得分最低,为5.88±3.59分,"洗手"全部操作正确的比例最低,仅有3.7%。性别(OR=1.446,95%CI:1.036-2.018)、文化程度(OR=2.328,95%CI:0.734-7.381)、家庭年收入(OR=0.591,95%CI:0.240-1.456)和是否圈养牲畜(OR=3.083,95%CI:2.164-4.393)是牧区居民是否具备传染病预防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牧区居民传染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有待提高,在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时应考虑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等的差异,注重健康行为的改变和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数据传染病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传染病监测预警已成为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和热点研究问题,传统传染病监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传染病防控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但存在监测范围局限、预警时间滞后等不足之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染病数据的大量增长,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研究正逐步成为研究焦点。本文详细介绍基于网络、社会和自然因素、医疗、病原监测等不同大数据来源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综述各系统优势和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传染病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 infections diseases,HMID)模式。方法: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调查、访谈、对比分析方法。选择3个省的行政和医务人员、教师和患者等240余人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传染病仍是危害农村社区的公共卫生问题。HMID的理念和实施方案缺乏;现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难以识别病人流动状态;传染病健康知识教育有待改进;基层传染病防控队伍未发挥好防控第一关口作用;财政投入方向有待探讨。结论:传染病防治是社会问题的观念是改变现状和制度建设的保障,设计了HMID模式的体系框架,把传染病知识和道德教育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是基础措施,编制"慢性传染病单病健康知识手册"是调动管理对象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办法,利用现代技术为传染病患者创建网上家园是重要补充;将公安系统和出入境检疫机构管理的流动人口信息实时传递到同级疾控中心是监测的有效措施;农村社区卫生机构是实施HMID的主体;优化财政投入方向是政策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