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兴莲  赵晶  杨磊 《全科护理》2011,(20):1796-1797
[目的]观察两种导尿方法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男性手术病人躁动的影响。[方法]将全身麻醉后60例手术导尿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导尿管的前段(15 cm)涂抹盐酸利多卡因乳膏后进行导尿,对照组不涂任何止痛剂,直接在全身麻醉后导尿。[结果]实验组术后病人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控制因导尿刺激引起的麻醉苏醒期手术病人的躁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两种导尿方法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男性手术病人躁动的影响.[方法]将全身麻醉后60例手术导尿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导尿管的前段(15 cm)涂抹盐酸利多卡因乳膏后进行导尿,对照组不涂任何止痛剂,直接在全身麻醉后导尿.[结果]实验组术后病人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控制因导尿刺激引起的麻醉苏醒期手术病人的躁动.  相似文献   

3.
赵旭芸  彭爱红  周桂兰 《全科护理》2013,11(14):1287-1288
[目的]探讨父母角色转换技能训练对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及80名父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40名)。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手术护理,术毕让父母进行陪伴复苏,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父母陪伴复苏的同时,对父母角色转换进行技能训练。[结果]两组患儿均安全度过苏醒期,观察组患儿躁动率低于对照组、父母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讨论]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对父母进行角色技能训练,可降低全身麻醉患儿苏醒躁动率、缓解父母的焦虑。  相似文献   

4.
黄毓婵  吴敏  陈旭素  房洁瑜 《全科护理》2013,(24):2249-2250
[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对乙酰氨基酚栓在减少小儿包皮环套手术后躁动的作用及护理。[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全(ASA)Ⅰ级~Ⅱ级、年龄3岁~6岁、拟行包皮环套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入室后,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并复合对乙酰氨基酚栓1粒直肠给药;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效果、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患儿麻醉效果均满意,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有6例(20%)、对照组有14例(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复合对乙酰氨基酚栓能减少小儿包皮环套手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苏醒期的护理关键是确保呼吸道的通畅和安全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局部麻醉下包皮环(套)切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连续选取择期行包皮环(套)切术的包茎或包皮过长患儿1 500例,年龄3~13岁,术前90~120 min在阴茎根部局部麻醉穿刺处皮肤及周围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保鲜膜覆盖。手术局部麻醉时观察患儿皮肤进针时的疼痛反应,记录手术时间及疼痛评分,并与2006年局部浸润麻醉研究(3 000例局部浸润麻醉包皮环/套切术)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 1 500例患儿均为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3±1.4)min,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患儿术中感觉无痛或轻微疼痛比例为97.86%;手术时间与2006年局部浸润麻醉研究(3 000例局部浸润麻醉包皮环/套切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两研究患者痛感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19,P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局部麻醉手术中可减轻浸润麻醉进针时的疼痛,安全且镇痛效果确切,可消除患儿及家属对手术的负面体验,能缩短手术时间,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是简便、安全、可靠的麻醉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王峥峥 《护理学报》2013,(24):42-43
目的探讨丁卡因胶浆缓解小儿包皮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12月在本院手术室接受小儿包皮手术治疗的患儿356例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76例和对照组1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用丁卡因胶浆涂抹包皮手术部位。评估记录两组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内躁动反应,苏醒后1h内的创口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局部涂抹丁卡因胶浆后,麻醉苏醒期躁动及苏醒后疼痛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小儿包皮术后局部涂抹丁卡因胶浆能有效缓解局部疼痛,是安全、有效、方便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赖江萍 《全科护理》2014,(18):1654-1655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98例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躁动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后躁动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儿中轻度1例,中度2例,重度2例,躁动总发生率为10.20%;对照组患儿中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4例,躁动总发生率为28.57%;两组结果比较研究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此手术中分析其躁动发生的原因,并在苏醒期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儿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2021,41(1)
目的 比较在包皮吻合器环切术中运用利多卡因乳膏、利多卡因局部注射进行麻醉处理的效果。方法 筛选出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包皮吻合器环切术治疗处理的患者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给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进行麻醉处理,观察组运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麻醉处理。记录并对比两组的麻醉结果。结果 观察组术前配合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 0. 05);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长、术后痛感恢复时长比参照组短(P 0. 05);观察组麻醉有效性明显高于参照组(P 0. 05)。结论 在包皮吻合器环切术中运用利多卡因乳膏进行麻醉处理,相较于利多卡因局部注射,麻醉效果更佳,有助于减少手术的操作时长及术后痛感的恢复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男性患者留置导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在全麻下行胃肠道手术、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在留置导尿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3~4 ml涂抹导尿管前段15 cm,对照组采用石蜡油3~4 ml涂抹导尿管前段15 cm。手术结束后送回麻醉恢复室观察清醒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及患者躁动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留置导尿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出气管插管即刻和拔出气管插管后10 min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对照组患者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中留置导尿管时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其苏醒有非常良好的预防作用,符合舒适化护理的现代临床要求。对患者术后手术切口的恢复和心理状态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05-1807
在小儿耳鼻喉手术全身麻醉中使用地佐辛对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果。选取100例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30min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注射地佐辛,观察两组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等指标。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时、苏醒后15min、30min时PAE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5min后呼吸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各时点CHEPO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小儿耳鼻喉手术全身麻醉中应用地佐辛可显著减轻苏醒期躁动,同时还保证良好的镇痛效果及苏醒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盐酸利多卡因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行小儿包皮环切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儿麻醉清醒后即将1%利多卡因点滴在包皮套环内,每次5滴,每隔30min滴1次,直到患儿排出第1次小便,对照组则使用生理盐水。[结果]试验组第1次解小便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时间缩短,解小便时疼痛率低,家长满意率高。[结论]1%盐酸利多卡因对减轻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疼痛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氧气雾化吸入在缓解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7例全身麻醉术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35例)和观察组(13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的同时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比较2组患儿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躁动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Z=-4.35,P=0.00)。结论小儿全身麻醉术后给予氧气雾化吸入,可有效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塞露诱导排尿解除小儿包皮环切术后所致尿潴留的效果.[方法]72例小儿全身麻醉下行包皮环切术后尿潴留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开塞露纳肛诱导排尿,而对照组采用听流水声、腹部热敷、腹部按摩等方法诱导病人排尿,通过比较病人排尿情况,了解诱导排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0%,对照组有效率72.2%,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塞露能有效诱导排尿,解除小儿包皮环切术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囊压力表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套囊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病人咽喉部不适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全身麻醉的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专用测压表测定气囊压力并在气囊外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B组采用专用测压表测定气囊压力,C组采用指触测压法测定气囊压力。观察3组病人麻醉苏醒期咽喉部不适情况。[结果]3组病人咽喉部不适比较,A组低于B组、C组(χ2值分别为7.608,30.907,P0.05),B组低于C组(χ2=13.506,P0.05)。[结论]采用专用测压表测定气囊压力并在气囊外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方法能显著减轻病人麻醉苏醒期咽喉部不适症状,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盐酸丁卡因胶浆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镇痛和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行小儿包皮环切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试验组将1%盐酸丁卡因胶浆在游离冠状沟后涂于龟头和冠状沟以及扎线后涂于阴茎前1/3皮肤,并于包皮套环内滴入3 ~ 5滴,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试验组减轻了苏醒期的躁动程度,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第一次解小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时间缩短,解小便时疼痛率低.结论:1%盐酸丁卡因胶浆可减轻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疼痛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包皮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躁动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择期接受包皮环切术治疗的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于局麻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试验组患儿给予美托嘧啶麻醉前泵注和术中静脉持续泵注。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术后患儿躁动情况。结果 T2~T6时间点,试验组患儿的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局麻药物使用量及麻醉持续时间上,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用于小儿包皮手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且术后患儿躁动发生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盐酸利多卡因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行小儿包皮环切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儿麻醉清醒后即将1%利多卡因点滴在包皮套环内,每次5滴,每隔30min滴1次,直到患儿排出第1次小便,对照组则使用生理盐水.[结果]试验组第1次解小便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时间缩短,解小便时疼痛率低,家长满意率高.[结论]1%盐酸利多卡因对减轻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疼痛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室陪同(parent presence recovery program ,PPRP)模式对小儿术后苏醒期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儿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4例。其中对照组为手术室内麻醉恢复室复苏,苏醒期无家属陪伴,由复苏护士陪伴;观察组为采用手术室外麻醉恢复室复苏并对患儿进行PPRP。观察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心率、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苏醒期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PRP模式运用于麻醉苏醒期不仅可以降低患儿术后躁动及疼痛程度,提高围术期患儿的舒适,还能有效提高家属对苏醒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罗丽云  陈丽璇  詹丹萌 《全科护理》2011,9(19):1698-169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包皮环套术患儿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60例门诊手术室行小儿包皮环套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恐惧、疼痛程度及术后水肿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包皮环套术患儿进行围术期护理干预,可减轻患儿术中恐惧、疼痛程度及术后包皮水肿程度,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吸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行择期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消融术、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的患儿10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围术期接受基于常规气管内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气管内麻醉方案治疗。在患儿苏醒期采用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量化评分表,评估患儿在气管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躁动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右美托咪定方案在小儿气管内麻醉苏醒期,能有效降低患儿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发生程度,整个苏醒期更加安静平稳,利于医护人员的观察治疗,减少因患儿躁动导致家属产生不良情绪,有益于改善医患关系,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