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CT对下咽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局部活检病理证实的下咽癌40例。结果 主要CT表现:(1)病灶位置:下咽上区癌5例(12.5%),梨状窝癌27例(67.5%),咽后壁癌或环后癌6例(15%),混合型2例(5%)。(2)病变密度: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后明显不均匀强化。(3)梨状窝变窄或消失。(4)咽后软组织增厚:杓-椎距或环-椎距增宽。(5)喉移位及邻近结构受累。(6)喉软骨破坏(30%)。(7)颈部淋巴结转移(77.5%)。(8)食管及其他结构受累。结论 CT可较准确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包括喉软骨、声门旁间隙及会厌前间隙,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下咽癌主要须与喉癌鉴别,病变发生的部位、声门旋转移位情况、杓-椎距或环-椎距是否增宽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X线、CT对下咽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下咽癌的X线、CT表现。结果:颈部侧位片3例C4-C5椎体水平见软组织影,吞钡后5例梨状窝不对称,1例环后区癌见环状软骨后区明显增厚,气管见狭窄;CT5例均见病侧梨状窝交浅、变形、甚至闭塞,披裂喉咽侧壁可见增厚或肿瘤生长,1例环后区癌表现为喉咽后壁增厚,将环状软骨向前推移。结论:X线,CT对下咽癌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下咽癌又称喉咽癌,临床较为少见。因位置深在,或早期症状不典型,间接喉镜检查不易确诊。现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下咽癌病例的X线、CT影像表现做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2—71岁,病理均为鳞癌,梨状窝癌5例,环后区癌1例。6例均行颈部侧位片、吞钡、喉咽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4.
扩大喉次全切除一期颈前皮辦整复手术,是我们在行次全喉切除的基础上发展设计的。自1978年5月至1980年3月共做14例,取得较好的效果。 临床资料 本组14例广泛喉癌行扩大的喉次全切除者,声门区癌累及梨状窝者4例,声门上区癌累及梨状窝者7例,累及会厌舌面、部分舌根、梨状窝及咽侧壁者3例。1例癌肿累及梨状窝者行扩大喉次全切,包括梨  相似文献   

5.
下咽癌的CT检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确定CT扫描对下咽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7例下咽癌行CT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鳞癌。对下咽癌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下咽癌表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的实性肿块,无囊变、坏死或钙化,多位于梨状窝或环状软骨后区。由肿瘤所致杓状软骨-椎体距离和环状软骨-椎体距离明显增大。与60例正常成人对照,统计学表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杓-椎距和(或)环-椎距测量值大于10mm为下咽癌的特征性改变,可用来作为下咽癌的定性诊断指标,并可与喉癌进行鉴别。下咽癌的间接表现包括有:患侧梨状窝变形或消失,喉旁间隙受侵犯、杓会厌皱襞肿胀和甲状软骨板破坏等。结论:薄层CT扫描可提供下咽癌大小、部位、范围等有用的信息,这对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手术计划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张铭  王翔  潘昌杰 《放射学实践》2018,(11):1128-1132
【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所致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S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经喉镜或病理证实的6例因CPSF所致AS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下咽造影(6例)、CT(6例)及MRI检查(5例)。结果:6例患者均为左侧AST,以瘘道显影作为确诊依据,下咽造影确定2例CPSF,CT扫描确诊4例CPSF,MRI扫描确定1例CPSF。对于继发性炎性改变的显示,在下咽造影检查中3例患者可见梨状窝形态改变(变浅或消失),颈部蜂窝织炎及甲状腺脓肿无法显示;CT检查中梨状窝形态改变显示4例,颈部蜂窝织炎及甲状腺脓肿分别显示5例、4例;MRI中梨状窝形态改变显示4例,颈部蜂窝织炎及甲状腺脓肿分别显示5例、5例。结论:先天性梨状窝瘘致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证实瘘道的存在是诊断CPSF的关键。本研究提示对细小瘘道的显示,CT增强或口服对比剂后CT比下咽造影及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于颈部继发炎性改变的显示,特别是炎症累及范围及边界,MRI比CT更具有优势。下咽造影、CT及MRI检查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提高对该病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梨状窝癌患者侵犯下咽部环后段时梨状窝尖的受累情况,探讨梨状窝尖与梨状窝癌侵犯下咽部环后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环后段受到侵犯的梨状窝癌患者26例,观察梨状窝尖的累及情况.并对不同类型梨状窝癌侵犯梨状窝尖的几率进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26例中,19例侵犯了梨状窝尖,外侧型癌侵犯梨状窝尖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8.
螺旋CT仿真喉镜临床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螺旋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系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将螺旋CT容积扫描所得图像数据,通过阈值选择,重建出空腔脏器内表面立体图像。本研究着重讨论螺旋CT仿真喉镜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对14例怀疑下咽、喉新生物或感染的患者进行颈部螺旋CT扫描,经病理证实,其中正常人1例,炎症4例,声门下区纤维化1例,喉癌8例(声门上区癌及喉咽癌4例;声门区癌4例,其中跨声门区生长2例)。14例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0~78岁,平均59岁。1-2 扫描方法1-2-1 仪器及软件 GEHisp…  相似文献   

9.
喉咽癌又称下咽癌,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0.2~1.4%,因其部位深隐,患者早期症状轻微,肿瘤恶性程度高,就诊时多属晚期,确定肿瘤侵犯范围和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1,2]。笔者收集了27例经病理证实的喉咽癌,对其表现作一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旨在探讨对喉咽癌的诊断价值及其在术前分期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男23例,女4例,年龄29~78岁,平均58.7岁。27例喉咽癌中,发生于梨状窝内者22例,环后区3例和咽后壁2例;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活检证实,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包括…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的诊断价值及下咽癌侵犯周围结构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下咽癌的CT表现,根据CT征象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并与喉镜相比较。结果奉组30例中,梨状窝癌16例(53%),咽后壁癌4例(13%),环后区癌5例(17%),混合性癌5例(17%)。CT还可观察到深部结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而喉镜只能直接观察到病灶表面情况。结论CT较喉镜能更全面地显示下咽癌的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对下咽癌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喉及喉咽癌的PET/CT征象,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2月经我院病理确诊的喉及喉咽癌19例,对其PET/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喉及喉咽癌中,喉鳞癌11例,喉低度恶性间叶源性肿瘤1例,喉咽部鳞癌7例。PET/CT表现为喉腔、会厌部或咽部软组织肿块伴代谢增高者10例,一侧声带病变伴代谢增高者3例,喉腔壁增厚伴代谢增高者2例,一侧梨状窝病变伴代谢增高者2例,喉咽壁代谢增高者1例,图像结果为阴性者1例。平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为(13.5±7.1)。结论 PET/CT对喉及喉咽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在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喉及下咽癌患者(原发肿瘤40例、术后评价10例)进行轴位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同时做MPR成像。将结果与纤维喉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结合MPR图像对术前肿瘤分期和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别是95%及97.5%;25%的病例MPR显示肿瘤侵犯的范围优于轴位;增强图像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静脉期图像对肿瘤的分期帮助最大;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有利于评价喉及下咽癌的术后状况。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结合MPR图像,可以更完整地提供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的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13.
CT扫描在喉及下咽癌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评价喉及下咽癌术后状况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术后1-120个月共作了69次CT扫描)经喉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喉及下咽癌术后正常和异常的CT表现。结果 10例患者呈喉及下咽癌术后正常改变,8例水肿或瘢痕形成,2例术后滞留囊肿。25例有术后肿瘤复发和/或转移,包括局部肿瘤复发1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3例及远处转移2例。结论 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喉及下咽癌术后的正常和异常改变,判断有无肿瘤复发及其侵犯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鼻咽部良性病变的CT诊断(附3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部良性病变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分析33例鼻咽部良性病变的CT资料,重点观察病变部位、咽旁软组织间隙、咽缝、副鼻窦及颈部淋巴结改变。结果:(1)单纯咽隐窝膨隆或突出5例;(2)后顶壁软组织增厚或“山丘”状突起或合并咽隐窝闭塞28例;(3)25例咽缝存在,14例合并副鼻窦炎症。结论:单纯后顶壁软组织增厚不累及咽缝,无咽旁间隙侵犯和颈部淋巴结恶性转移征象者可作出良性病变CT诊断:咽隐窝膨隆或肿块,确诊依靠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诊断环杓关节脱位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环杓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声嘶患者,均经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单侧声带麻痹。在平静呼吸及Valsalva呼吸状态下,分别行喉部多层螺旋CT扫描,层厚为0.625mm,并在工作站(ADW4.0)进行环杓关节、声带、喉部含气腔的3D容积重建。环杓关节复位治疗后CT复查23例。结果:28例患者多层螺旋CT轴位及各种重建图像显示喉部结构不对称。杓状软骨前脱位16例,后脱位12例,左侧19例,右侧9例。声带固定于旁中位伴同侧梨状窝扩大26例,固定于中位伴梨状窝缩小2例。复位治疗后23例复查喉部CT,18例环杓关节显示正常。结论:多层螺旋CT及3D容积重建能清晰显示环杓关节脱位的病变特征,对环杓关节脱位诊断与复位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4):230-230
结节性硬化的CT征象分析;面神经隐窝径路解剖通道术前影像学评估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临床价值研究;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CT对下咽癌及其侵犯范围的诊断价值;甲状旁腺腺瘤的MRI诊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伴右侧周同性面瘫、感音神经性耳聋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在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喉癌进行喉全切除或放疗时,准确划定肿瘤的范围相对不很重要,但随着计划保留发音和吞咽能力的保守外科治疗(声门上或垂直部分喉切除)的发展,精确描划肿瘤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了。局限于声门上和声门腔的肿瘤适于保守外科治疗,一旦肿物超过这些界限或深入声门旁组织,累及咽软骨或梨状窝尖,则往往指示完全性喉切除。为此作者评价了30例喉癌病人的CT与喉造影,结合手术及病理对比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和临床用途。结果表明,在确定肿瘤的累及范围(声门上、声门或声门下)方面,CT诊断正确26例,3例假阴性和1例假阳性诊断。喉造影诊断正确19例,6例假阴性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螺旋CT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MPR矢状位上游离髓核表现为核管内离开椎间盘平面软组织密度影,病变椎间盘变形狭窄;冠状位可显示游离物与神经根的关系。结论: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可显示游离髓核的形态、大小及其在椎管内的位置,对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对选择治疗方案、确定手术方式和途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CT对喉癌的诊断作用(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喉癌的诊断价值及限度。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喉癌的CT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00例喉癌包括声门51例、声门上癌29例声门下癌6例、跨声门癌14例;CT能够较好地显示肿块的存在、边界和范围,并提供结构间隙、甲状软骨受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信息。CT可鉴别喉癌与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及喉结核。结论:CT是术前全面评价喉癌的一种准确可靠的方法,对正确选择外科手术方案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例喉及下咽癌患者(原发肿瘤49例、术后评价15例)进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将结果并与纤维喉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结合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对术前肿瘤分期和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分别是93.8%及95.9%;增强后肿瘤边界较增强前清晰,有助于肿瘤侵犯范围的判断,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测和判定增强扫描也明显优于平扫图像,静脉期图像对肿瘤的分期帮助最大;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有利于评价喉及下咽癌的术后状况。结论:螺旋CT平扫结合静脉期增强扫描可以更完整地提供喉及下咽癌术前分期及术后评价的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