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评价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5例AMl患者分别予以常规强化内科保守治疗(常规治疗组,20例)和在此基础上的血运重建治疗(血运重建组,45例).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DTI分别观察两组AMI后1周、3个月及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与心房收缩期流速的比值(VE/VA)、二尖瓣环6个位点节段的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Sa)、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a)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Aa).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血运重建组各时点亚组的LVEF、VE/VA、Sa和Ea及常规治疗组3个月和6个月亚组的Ea/Aa均小于对照组(P<0.05),血运重建组3个月、6个月亚组的Sa、Ea和6个月亚组的LVEF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同时点各亚组间的VE/VA、Aa及Ea/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运重建是改善AMI后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重要手段.DTI技术在评价AMI后心脏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变化方面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择期与急诊血运重建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根据AMI后不同的治疗方案,将54例首次AMI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常规组,n=18)、择期血运重建组(择期组,n=16,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择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和急诊血运重建组(急诊组,n=20,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静脉溶栓、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AMI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和心房收缩期流速比值;应用DTI检测二尖瓣环6个节段的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的平均值.以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常规组、择期组、急诊组各时点均降低;与常规组同时点比较,择期组(3、6个月)、急诊组(6、12个月)时点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心房收缩期流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和急诊组各时点、择期组3、6、12个月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常规组、择期组、急诊组各时点均降低;急诊组6个月较常规组同时点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和择期组各时点、急诊组(1周,6、12个月)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各时点、择期组3、12个月及急诊组12个月均升高(P<0.05);择期组3个月和急诊组1周、3、6个月较常规组相应同时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后出现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急诊和择期血运重建均可改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而择期血运重建对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尚不明显;DTI可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敏感、准确地反映AMI后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 DTI)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对 5 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进行测定 ,并与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根据二尖瓣血流 E/A比值分组讨论 :1E/A<1(弛缓异常组 ) ,二尖瓣环 Ea/Aa和二尖瓣血流 E/A有较高的符合率。 2 E/A>1(假性正常组 ) Ea较正常组明显减低 ,Ea/Aa和二尖瓣血流 E/A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可用于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随机选取因胸痛而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56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41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被分为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另外15例排除冠心病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定各组二尖瓣环室间隔、心室侧壁、前壁与下壁四个位点的收缩期、舒张早期和晚期组织运动速度,比较对照组与各病变组二尖瓣环收缩期(Sa)、舒张早期(Ea)、舒张晚期(Aa)组织运动速度和Ea/Aa。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各病变组之间的Sa与Aa相比,P均〉0.05,Ea和Ea/Aa相比,P均〈0.05;三个病变组的Sa、Ea、Aa和Ea/Aa相比,P均〉0.05。认为冠心病患者心室舒张功能先于收缩功能受损,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测二尖瓣环组织运动速度,可为评价冠脉病变患者的心室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 (DBA)负荷中多普勒组织成象 (DTI)检测冠心病患者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冠心病患者 30例 ,正常人 18例 ,按 5 m in递增法以 5 ,10 ,15 ,2 0 ,30 μg· kg- 1· min- 1浓度静注 DBA,DTI记录注药前及每一剂量级时二尖瓣环运动情况。结果 :正常组注药后 Ea增加明显 ,但 Ea/ Aa略有下降 ,无显著差异。单支病变组 Ea升高不显著。Ea/ Aa则明显减低。多支病变组 Ea,Ea/ Aa均显著减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 Ea/ Aa注药前、后均低于正常组 ,差异显著。且注药前、后二尖瓣平均舒张速度变化率 Δ Ea%及 ΔEa/ Aa%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 :DT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可用于负荷试验中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45例,正常对照人群30例,在标准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以DTI速度模式录取二尖瓣环间隔、侧壁、前壁及下壁处收缩期、舒张早、晚期运动速度峰值(Sa、Ea、Aa)及Ea/Aa,并计算上述各位点Tei指数及其均值作为整体Tei指数(t-Te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Sa、Ea和Ea/Aa明显降低(P<0.05),t-Tei指数明显延长(0.43±0.11)vs(0.71±0.09)(P<0.01),而两组A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TI技术检测二尖环运动速度及t-Tei指数,可无创、全面地反映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室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与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浓度关系的临床研究。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50例正常人和64例EH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浓度。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检测正常人及EH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及Ea/Aa,比较其测值与血清脂联素浓度的相关性。结果EH患者组二尖瓣环DTI参数及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EH患者组血清脂联素浓度与Ea、Ea/Aa呈正相关(r=0.44P<0.01,r=0.56P<0.01)。结论检测血清脂联素浓度有利于EH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评价高血压病 (EH)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 ,以寻求一种可靠、客观的评价高血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2 0例正常人和 4 2例 EH患者 (伴心肌肥厚者2 0例和不伴心肌肥厚者 2 2例 )的血清 I型前胶原 (PC )和 型前胶原 (PC )的浓度。用 DTI法检测正常人及 EH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 (Ea)、舒张晚期运动速度 (Aa)及 Ea/Aa,并用二尖瓣血流多普勒法检测舒张期血流速度 E、A及 E/A,比较两种方法测值与血清 PC 、PC 型前胶原的相关性。结果  1.EH患者非左心室肥厚(non- L VH )组及左心室肥厚 (L VH )组二尖瓣口血流参数、二尖瓣环 DTI参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2 .EH患者 non- L VH组与 L VH组间 E、E/A无明显差异 (P>0 .0 5 ) ,但 L VH组 Ea、Ea/Aa明显低于 non- L VH组(P<0 .0 5 ) ;3.EH患者 non- L VH组血清 PC 、PC 与 E/A及 Ea/Aa均呈负相关 ;而 L VH组血清 PC 、PC 与Ea/Aa亦呈负相关 ,与 E/A无明显相关。结论  DTI能更准确定量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的改变 ,DTI法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之比与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的血清 PC 、PC 浓度相关良好 ,有利于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判断 ,优于传统的二尖瓣口血流法。  相似文献   

9.
庄蓓 《山东医药》2006,46(23):31-32
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对6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组)和32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的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进行测量,分别在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切面上测量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的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VE)及VE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的比值(VE/V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QTVI可敏感地定量显示出DCM组VS、VE、VA显著下降;QTVI收缩和舒张速度指标之间、收缩速度与左室射血分数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对照组VE/VA比值的平均值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之间存在相关性.而DCM组两者间无相关性。提示QTVI可实时、准确地反映左室心肌舒缩运动状况,为进一步了解局部及整体心肌功能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 (DTI)检测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无左室肥大的高血压患者 4 0例 (Ⅰ组E >A 18例 ,Ⅱ组E A ,E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测定急性前壁心肌梗死(MI)后不同时段左室的收缩功能,评价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前壁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对60例初次急性前壁MI患者[心梗后再灌注治疗28例,未再灌注治疗(未再通)32例]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人25例应用QTVI技术分别测量二尖瓣环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计算平均峰值速度(Sa)。通过Simpson方法测定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急性前壁MI患者分别于发病后第2、4、12周进行上述测量。比较分析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Sa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76);AMI患者发病后第2、4、12周的Sa、LVEF、FS均低于对照组(P<0.01);再灌注组的Sa、LVEF、FS均显著优于未再通组(P<0.05-<0.01)。结论:QTVI测量二尖瓣环峰值运动速度能很好地反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可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切除后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变化。 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患者33例,采用自身对照,将患者治疗前定为对照组、手术后定为观察组。分别于术前1个月内、术后6个月检测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等生化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dV)、二尖瓣E/A值、组织多普勒获得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Ea)与舒张晚期峰值(Aa)比值,左心室整体应变率(strain rate,SR,SR)。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观察组i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以及LVEF、LVdV、二尖瓣E/A值、Ea/Aa、SR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值分别为0.000、0.037、0.008、0.000、0.037、0.021、0.026、0.017、0.033,P均<0.05),生化指标变化幅度以iPTH下降最为明显,依次为钙磷乘积、血钙、血磷(P>0.05),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二尖瓣E/A值、Ea/Aa变化幅度(23.88±10.24、0.43±13.17)明显大于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LVEF、SR变化幅度(16.48±3.76、16.79±4.32)(P<0.05),LVEF与SR的变化幅度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E/A与Ea/Aa的变化幅度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20)。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切除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善程度高于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靖  刘延玲  何青  汪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12(2):99-101,F0003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脉冲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舒张速度,以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方法对9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50例正常人进行常规超声心电图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检查,测量各房室内径,室壁厚度,射血分数及二尖瓣环各点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两组指标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厚度(25.5±6.6)mm,左室后壁厚度(9.9±2.3)mm,左室内径(42.9±5.9)mm,左房内径(39.9±4.7)mm,LVEF(71.9±4.3)%,二尖瓣血流E/A为1.42±0.7.肥厚型心肌病患者Ea较正常人减低.Aa无明显差异.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左室长轴主动松弛功能较正常人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测量二尖瓣环平均舒张速度,以鉴别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假性正常。方法在健康者(正常组200例)与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47例)中,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分别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肺静脉收缩波(S)、舒张波(D)及心房收缩波(Ar)。应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测量二尖瓣环各点舒张早期峰值速率(Ea)、舒张晚期峰值速率(Aa)。结果正常组与对照组患者二尖瓣E、A、E/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肺静脉S、S/D、Ar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二尖瓣环平均Ea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a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率可用于鉴别高血压舒张功能假性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TV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定量评价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中晚期肝硬化患者32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检测室间隔及侧壁的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并计算Ea/Aa比值,将两个位置的平均值作为平均Ea,Aa和Ea/Aa值。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进行时间-容积曲线分析,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最大充盈速率(PFR)。结果肝硬化组平均Ea降低、平均Aa增高,Ea/Aa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时三维参数EDV、ESV、和LVEF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PFR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状态下,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对肝硬化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进行综合的评价,是简便、实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定量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 :研究对象为 6 1例确诊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频谱。记录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和心尖长轴切面多普勒组织成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参数包括 :二尖瓣环收缩速度 (Sm) ,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 (Em) ,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 (Am) ,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的比值 (E Em)。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DTI可敏感地显示出二尖瓣环收缩和舒张运动速度显著下降(P <0 0 5 ) ;E Em也有显著差别 (P =0 0 13)。DTI二尖瓣环收缩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之间 ,二尖瓣环收缩速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积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平均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 8 9cm s预测射血分数 (EF)≥ 5 5 %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 88 2 %、70 % ,准确率为 81 5 %。结论 :DTI测量二尖瓣环运动速度 ,作为定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脏功能状态的新方法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诊断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室舒张功能。方法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患者45例,对照组健康成年人42例。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DTI检查。结果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DTI测值比较: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收缩期波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波峰值速度(Ve)明显低于对照组。二尖瓣环DTI心肌梗死组舒张期早期速度(Ea)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舒张晚期速度无显著差异。结论DTI为定量分析左心室舒张功能提供了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Left ventricular (LV) diastolic function is an important predictor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We evaluated the role of diastolic function in predicting in-hospital events and LV ejection fraction (EF) 6 months after a first AMI that was treated with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We prospectively enrolled 59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were 60 +/- 15 years of age (48 men), presented at our institution with their first AMI, and were treated with primary PCI. Patients underwent 2-dimensional and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including tissue Doppler imaging of 6 basal mitral annular regions within 24 hours after primary PCI and were followed until discharge. Clinical and echocardiographic variables at index AMI were compared with a combined end point of cardiac death,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or emergency in-hospital 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 Follow-up 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at 6 months in 24 patient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3 patients died, 7 develope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4 had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1 required emergency 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e ratio of early mitral inflow diastolic filling wave (E) to peak early diastolic velocity of non-infarct-related mitral annulus (p < 0.01) (E') and mitral inflow E-wave deceleration time (p < 0.02) to b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in-hospital cardiac events (generalized R2 = 0.66). In a 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follow-up LVEF were mitral inflow deceleration time (R2 = 0.39, p = 0.002), baseline LVEF (R2 = 0.54, p < 0.02), and mitral inflow peak early velocity/mitral annular peak early velocity (or E/E') of infarct annulus (R2 = 0.66, p = 0.02). In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ho are treated with primary PCI for a first AMI, E/E' velocity ratio and mitral inflow E-wave deceleration time are strong predictors of in-hospital cardiac events and of LVEF at 6-month follow-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