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非单纯性二尖瓣狭窄(MS)的效果。方法: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33例单纯性MS、MS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和MS合并轻、中度主动脉关闭不全(AR)二组患者PBMV术前及术后复查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心脏房、室内径大小变化。结果:3组PBMV术后复查时LVEF值较术前明显增大(P<0.001);左室内径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性MS组和MS合并轻、巾度AR组PBMV术后复查时左房内径比术前明显减小(P<0.05);MS合并轻、中度MR组PBMV术后左房内径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单纯性MS患者PBMV术后心功能也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非单纯性二尖瓣狭窄(MS)的效果。方法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65例单纯性MS,MS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和MS合并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3组患者PBMV术前及术后复查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和心脏房、室内径大小变化。结果3组PBMV后复查LVEF值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左室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MS组和MS合并轻、中度AR组PBMV术后复查时左房内径比术前明显减小(P〈0.05);MS合并轻、中度MR组PBMV术后左房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单纯性MS患者PBMV术后心功能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老年性二尖瓣狭窄(MS)伴中度二尖瓣返流疗效。方法用Inoue球囊导管行PBMV治疗老年性二尖瓣狭窄伴中度返流患者29例。比较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术后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球囊扩张前后二尖瓣面积、跨膜压差、左房平均压及心功能比较有明显的变化(P<0.01)。左室最大前后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只要掌握好病例选择,严格掌握操作技术,把握球囊扩张终点,球囊充盈时机,球囊直径,老年性二尖瓣狭窄伴中度返流患者PBMV术后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伴重度钙化的二尖瓣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RHD)伴重度钙化的二尖瓣狭窄 (MS)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 MV)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33例伴重度钙化的MS患者行逐步球囊扩张法PBMV治疗 ,术中监测左房平均压等 ,术前、术后 3个月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左房压、二尖瓣跨瓣压差显著下降 ;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口面积显著扩大 ,心功能显著改善 ,左房内径、二尖瓣跨瓣压差、肺动脉收缩压显著减小 ,左室内径无显著变化。结论 :逐步扩张法PBMV治疗伴重度钙化的M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7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术后即刻二尖瓣压力阶差,肺动脉和左房平均压下降.左房内径缩小,而二尖瓣口面积增大.心输出量和射血分数等各项心功能指标显著增加,表明PBMV是一项非开胸治疗M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伴巨大左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按改良的Inoue方法行PBMV,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术前后左房平均压(LAP),二尖瓣跨瓣压差(MVG),肺动脉收缩压(SPAP),二尖瓣口面积(MVA)和临床NYHA心功能变化.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达94%.术后LAP、MVG及SPAP均明显下降(12.2±4.4 vs 27.6±10.3;5.2±2.3 vs 20.7±5.5;41.1±15.4 vs 76.8±19.3;P均<0.01),MVA明显增加(1.88±0.31 vs 0.65±0.12,P<0.01),NYHA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伴巨大左心房的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的成功率仍很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老年风湿性心脏病MS患者进行PBMV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肺动脉平均压、左房平均压、二尖瓣跨瓣压显著下降(P0.001),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二尖瓣口面积显著扩大(P0.001),心排量明显增加(P0.05),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上升(P0.001),操作相关并发症少。结论PBMV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病MS患者近期疗效好,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连续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的26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PBMV后对房颤患者进行复律治疗并随访。结果二尖瓣狭窄并发房颤的预测因子是左心房内径(P<0.0001)、年龄(P<0.0001)及病程(P=0.0007)。PBMV后左心房内径缩小,113例患者经药物或直流电转复窦性心律;随访(12±6.8)个月,31例(28.2%)患者房颤复发,左心房内径(P<0.0001)是转复窦性心律患者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左心房内径、年龄和病程是决定二尖瓣狭窄患者发生房颤的最重要的因素。左心房内径也是决定PBMV后转复窦性心律患者能否维持窦性心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再次PBMV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再次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后患者疗效。方法 对 35例 PBMV后再狭窄的患者施行再次 PBMV,并与同期首次接受 PBMV的 36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 PBMV均获成功 ,术后二尖瓣口面积 (MVA)增加 (P<0 .0 1) ,左房平均压 (L AMP)下降 (P<0 .0 1) ,肺动脉平均压 (PAMP)、左房舒张末内径 (L AD)明显降低 (P<0 .0 5 )。再次 PBMV组 MVA增加值及 PAMP下降值均小于首次 PBMV组 (P<0 .0 5 ) ,但 L AMP、L AP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再次 PBMV是 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的成功率、疗效及防止并发症发生.方法应用Inoue单球囊对56例MS行PBMV,观察术前、术后左房平均压、心功能、跨二尖瓣压力阶差(MVPG)及二尖瓣口面积(MVA).结果 本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房平均压24.3±6.4降至11.6±3.5mmHg、MVPG从21.3±7.2降至3.9±2.6mmHg、MVA从1.01±0.31扩大到2.24±0.26cm~2.结论PBMV治疗MS是一种非手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RHD)二尖瓣狭窄 (MS)合并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R)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PBMV)的效果。方法 将 2 6例MS合并轻、中度AR患者 (A组 )和 34例单纯MS患者 (B组 )的PBMV术后即刻及随访结果作对比研究。结果 A组左心房平均压力(MLAP)从术前 2 3 5± 4 6mmHg降至 11 2± 2 9mmHg(P <0 0 1) ,二尖瓣跨瓣压差 (MVG)从 17 2±7 7mmHg降至 2 3± 2 6mmHg(P <0 0 1) ,二尖瓣口面积 (MVA)从 1 1± 0 2cm2 增至 2 1± 0 2cm2(P <0 0 1) ,左心房内径 (LAD)从 43 3± 5 0mm降至 36 4± 3 7mm(P <0 0 1)。二尖瓣区舒张期杂音消失率为 73%。心功能分级 (NYHA)从术前 2 7± 0 5级改善至 1 1± 0 7级 (P <0 0 1)。随访与术后比较 ,除MVA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以上各项参数与B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且A组随访左心室内径 (LVD)仍在正常范围 ,亦无主动脉瓣返流增加。结论 对于MS合并轻、中度AR ,PBMV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措施 ,应列入PBMV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对51例成功实现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的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测定血栓素(TXB2)及6-酮前列环素F1a(6-K-PGF1a),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测得数值与二尖瓣口面积(MVA)、左房内径(LAD),二尖瓣跨瓣压差(MVPG)、心脏指数(CI)、平均左房压(MLAP)及右室收缩压(RVS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BMV前TXB2高于对照组,6-K-PGF1a低于对照组(P<0.05);PBMV后TXB2较术前降低,6-K-PGF1。增高(P<0.01);TXB2与MVA呈负相关(r=-0.48,P<0.05)。提示PBMV后TXB2、6-K-PGF1a水平的变化与MVA大小、MLAP高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负荷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对重度二尖瓣狭窄经皮腔内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40例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分别于PBMV前3d内及术后2周~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检测症状限制性次极量活动平板试验运动负荷后即刻SpO2,PBMV术中检测球囊扩张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PBMV后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无论术前与术后,运动负荷后即刻SpO2在不同临床心功能级别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临床心功能的改善,运动负荷后即刻SpO2明显提高(组间多重比较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二尖瓣口面积(MVA)及左心房内径(LAD)在不同临床心功能级别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论术前与术后,运动负荷后即刻SpO2与MVA及LAD均无明显相关性(r<0.2,P>0.05)。结论运动负荷后SpO2能够较好地反映PBMV疗效,是评价重度二尖瓣狭窄PBMV后患者实际生活能力的一项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左室偏小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的球囊直径及扩张后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及心腔大小的变化。方法 选择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左室偏小患者共 2 7例 ,采用Inoue法行PBMV ,球囊扩张直径为身高 / 10 +10mm ,分别测定其扩张前后左房及左室压力 ;随访其术前及术后近期心功能 ;超声评价术前 1周、术后 1周、1、3、6月二尖瓣瓣口面积、二尖瓣跨瓣压差、最大肺动脉收缩压及心腔大小的变化。结果 扩张即刻左房压力及二尖瓣跨瓣压差明显下降 ,舒张期杂音减轻 ,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 ;术后一周左房内径变小 ,左室内径增大 ,心功能改善不明显 ;术后一月左房内径变小 ,左室内径增大及心功能改善均达最佳效果 ,并维持至观察结束时。结论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左室偏小患者仍可以球囊直径 =身高 / 10 +10mm进行扩张 ;术后 1周心腔大小明显变化 ,1月达最佳效果 ;心功能的改善 1月才达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伴中度返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 (MS)伴中度二尖瓣返流(MR)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二尖瓣球囊导管治疗MS伴中度MR患者 6 2例 ,其中二尖瓣膜明显增厚、钙化者 7例 ,对左室最大前后径、二尖瓣口面积、左房平均压、二尖瓣跨瓣压差及心功能(NYHA分级 )等主要指标随访观察 12~ 36个月。结果 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大 [(0 83± 0 18)cm2 比 (1 86± 0 2 4 )cm2 ,P <0 0 1],左房平均压 [(32± 8)mmHg比 (13± 8)mmHg ,P <0 0 1,1mmHg=0 133kPa]及二尖瓣跨瓣压差 [(18± 9)mmHg比 (5± 3)mmHg ,P <0 0 1]明显降低 ,心功能明显改善 [(2 81± 0 2 4 )级比 (1 4 6± 0 37)级 ,P <0 0 1],左室最大前后径无显著改变 [(4 5± 4 )mm比 (4 6± 4 )mm ,P >0 0 5 ]。对左室最大前后径、二尖瓣口面积及心功能等指标随访观察 12~ 36个月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 ,严格把握球囊扩张终点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中度返流患者PBMV的近、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术(PBMV)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开展PBMV的3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PBMV均获得成功,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明显改善;平均左房压由术前的(23±3.7mmHg,降至(12±3.8)mmHg,P<0.01;平均二尖瓣口面积由术前的(0.94±0.37)cm2增至(1.98±0.31)cm2,P<0.00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BMV术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好,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再次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PBMV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Inoue法对 2 9例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进行再次PBMV ,并与 2 5 8例首次接受PBMV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再次PBMV后二尖瓣口面积由 ( 0 98± 0 13)cm2 增至 ( 1 6 5±0 2 4)cm2 (P <0 0 0 1) ,二尖瓣跨瓣压差由 ( 2 6 5± 1 44 )kPa( 1kPa =7 5mmHg)降至 ( 0 79± 0 2 3)kPa(P<0 0 0 1) ,左房平均压由 ( 3 37± 0 6 2 )kPa降至 ( 1 6 6± 0 93)kPa(P <0 0 0 1) ,左房内径由 ( 4 5 2± 0 5 7)cm降至 ( 4 17± 0 5 0 )cm(P <0 0 5 )。再次PBMV组二尖瓣口面积增加值与左房平均压下降值小于首次PBMV组 [分别为 ( 0 6 7± 0 11)cm2 vs( 0 88± 0 32 )cm2 (P <0 0 5 )与 ( 1 71± 0 88)kPavs( 1 94± 0 5 6 )kPa(P <0 0 5 ) ]。再次PBMV组无心包填塞、死亡发生 ,主要并发症为重度二尖瓣反流 2例。结论只要选择合适病例 ,再次PBMV术仍可取得显著的即刻血流动力学改善 ,是PBMV术后再狭窄患者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患者的近期和长期疗效,并探讨老年二尖瓣狭窄(MS)或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PBMV的可行性。方法:对210例PBMV患者术前、后及其中80例患者随访10~14年的有关心脏参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BMV成功率99%(210/212)。210例患者行PBMV后即刻疗效:(1)二尖瓣面积(MVA)术前、后分别为(0.89±0.35)和(2.18±0.37)cm2(P<0.01);(2)二尖瓣跨瓣压差(MPG)分别为(14.9±5.1)和(7.1±1.8)mmHg,(P<0.01);(3)左房压(LAP)分别为(26.1±13.8)和(11.6±5.2)mmHg,(P<0.01);(4)术后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占100%,2级以上占85.8%。80例患者长期疗效:(1)MVA术前、后和随访10~14年分别为(0.83±0.35),(2.26±0.32)和(1.56±0.27)cm2,与术前比较P<0.01;(2)MPG分别为(16.1±4.8),(6.8±2.5)和(10.3±3.2)mmHg,与术前比分别为P<0.01,P<0.05;(3)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占87.8%;2级以上占60.3%;45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肺动脉压从(67±15)mmHg下降至(47±16)mmHg,半年后继续降至(34±8)mmHg,P<0.01。结论:二尖瓣狭窄患者PBMV近期疗效和长期疗效满意,伴有肺动脉重度高压者或者老年人也是PBMV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 PBMV)中选择球囊直径的良好参考指标 ,提高其疗效 ,将 10 0例适宜行 PBMV的二尖瓣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根据身高、体重和二尖瓣环内径三项指标选择球囊直径行PBMV(综合组 ) ,另一组单纯根据身高选择球囊直径 (身高组 )。结果术后综合组二尖瓣口面积大于身高组 ( P<0 .0 1) ,左房平均压、跨瓣压差均低于身高组 ,最终球囊直径大于身高组 ,二尖瓣返流程度两组无差异。术后 3个月随访仍显示综合组二尖瓣口面积大于身高组 ,二尖瓣反流程度无差异。表明根据身高、体重和二尖瓣环内径选择球囊直径行 PBMV能获得更大的二尖瓣口面积 ,且不增加二尖瓣返流程度。  相似文献   

20.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具有创伤小、疗效佳、相对安全且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成为二尖瓣狭窄(MS)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对130例60岁以上老年MS患者的PBMV术进行总结。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的住院60岁以上的风湿性MS患者130例,男56例,女74例,年龄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