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临床实践中,胆道手术患者术后常留置T形引流管,对于术中已将胆道病变基本清除的患者,在拔管前需进行T形管的造影,以了解有无残余结石,胆管狭窄,胆道引流是否通畅,包括奥狄括约肌功能,如无异常情况,才可考虑拔除T形引流管。对于第一次手术眼于病情或客观条件,未能将阻道内病变彻底清除,则更需行T形管造影,以便制订下一步手术计划。目前的T形管造影的操作通常由医生手持注射器,在暴露于X线辐射的情况下凭感觉将造影剂推注到T形管内。这种操作方法,一方面对操作医生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损害,另一方面推注速度不恒定,缺乏规范…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5-2001年行胆道再次手术45例,原因大多为残余结石、再发结石、胆管狭窄、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取原切口或肋缘下切口,找到胆总管取净结石,同时解除胆管狭窄、吻合口狭窄、术中或术后胆道镜检查、T管造影等避免残余结石的有效措施。因诸多因素胆道手术后需再次或多次手术,此时手术一般较困难,现对45例患者胆道再次手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术在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6例患者的病史、术前B超和术中胆管造影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4例,占25%。对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没有任何并发症。结论术中胆道造影术能发现胆总管结石,有效减少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行胆囊切除术中实施了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术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8例,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出结石及T管引流术;发现右肝管损伤1例,行右肝管修补术,愈后良好,无胆漏;其余77例造影阴性病人行单纯胆囊切除.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可减少胆管残留结石,避免胆道阴性探查,及时发现、处理胆道损伤,减少并发症,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87~ 1998年 5月共手术治疗胆道结石752例 ,其中行术中胆道造影 312例 ,术后 14d经T型管胆道造影残留结石较同期未作术中胆道造影的 4 4 0例胆道结石病人显著降低。本文拟对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有关造影时应注意的问题作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12例中 ,男性 10 2例 ,女性2 10例。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72岁 ,平均年龄 4 0 3岁。未作术中胆道造影的 4 4 0例中 ,男性 153例 ,女性2 87例。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6 5岁 ,平均年龄 4 1 5岁。两组全为择期手术 ,术后 14d均作了经T型管胆道造影。1·2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胆道结石腹腔镜下取石后胆总管一期缝合与胆总管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取石术的84例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一期缝合的39例患者纳入试验组,行胆总管T管引流的4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结石腹腔镜下取石后胆总管一期缝合较胆总管T管引流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1年12月~2005年6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结石并发症9例(包括外院肝移植术后4例)。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年龄41~78岁。原发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5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例。均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留置T管8例,未置T管1例(外院手术)。胆道并发症出现多在肝移植术后2~4个月,经T管造影或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充盈缺损或部分不显影及胆管狭窄。肝功ALT、GGT、AKP、DBIL、TBIL均不同程度增高,诊断为胆管狭窄及肝内外胆管…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本组 1 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32~ 75岁 ,平均年龄 55岁 ,经手术证实为胆管结石 ,并行胆管切开取石 ,放置T管引流。术后 2~ 3周后 ,常规行T管造影 ,未见明显胆管梗阻或结石残留 ,夹管2 4h后无不良反应出现 ,均于术后 1个月后拔管。其中 8例患者拔管后即刻出现腹膜炎症状 ,2例在 2~ 3h后出现上腹疼痛 ,并逐渐加重。有 3例患者当即从原处插入导尿管引流通畅 ,经保守治疗治愈。其余均行剖腹手术再置T管 ,2个月后再次胆总管造影后拔除均痊愈。再手术的 7例中 ,除 1例患者胆管与窦道交界处破口并有小结石残留、1例无窦道形…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81年6月到93年12月作纤维胆道镜检查胆石症术后病人119例,其中对能看清胆总管开口形态的74例病人进行观察,发现胆总管开口形态与术后残余结石、术后胆道蛔虫和术后胆道感染的复发有一定关系。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我科对胆管结石术后带“T”管病人常规作纤维胆道镜检查,一般在术后三周从临床已治愈的病中人拔出“T”管,利用“T”管窦道用OLYmpus CHF—B_3型纤维胆道镜作镜检,镜检中观察肝内外胆管内有无残留结石和蛔虫,如发现则用取石网或取虫钳取出残留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对25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其中行T管引流132例,肝胆管盆式引流67例,胆肠内引流51例,胆囊间置人工乳头十二指肠内引流2例。同时加作左肝叶切除49例,左半肝切除15例,右肝部分切除11例。全部病例术后作胆道镜检查取石。结果 术后发现残余结石58例(23.0%),行胆道镜检查取石后,仍有2例有残石。手术并发胆瘘1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肝脓肿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228例,优良率90.5%。结论 术后常规胆道镜检查是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急诊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37例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手术。结果:237例术中胆道造影阳性41例,其中胆总管结石31例,胆囊管残余结石1例,胆囊管并行致残留过长4例,Mirizzi综合征1例,胆总管远段狭窄2例,准确率为95.12%。结论:在急诊胆囊切除术中行胆道造影,避免胆总管探查,可判断胆道解剖异常,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该文报告了,外科医生对150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连续病例中确认胆总管结石者行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的结果,除4人外所有患者均行术中荧光屏监视下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若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则在荧光屏监视下将4Fr(8mm)输尿管取石网经胆囊管送入胆总管,在胆总管远端张开取石网,旋转回收至胆囊管开口取出结石。144例常规术中胆道造影成功131例(90%),经胆道造影发现7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5%),其中2例胆道造影为假阳性,其余5例胆总管结石被取出。完成探查后再次胆道  相似文献   

13.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与再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亦是胆道外科难以处理的问题。据Burhenne统计国外资料残余结石发生率为1.4~28%。国内北医1979年报告高达76.6%。水木龙二报道残余结石中有27.3%是复发的。本文介绍手术当中预防残余结石的方法。一、术中胆道造影:在术前未能作胆道全面检查时,术中胆道造影应列为常规。因为肉眼判断肝外胆道直径或仅用手指触摸胆管内有无结石、蛔虫等并不可靠。对胆囊正常或不须切除的患者可用注射器针头直接穿刺胆囊注射造影剂。手术预计切除胆囊的,经胆囊管插入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简便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开腹胆囊切除时明确或怀疑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后,选择合适病例不切开胆总管,经扩张的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结果22例患者采用此方法,占同期胆总管探查手术的9.6%(22/230),成功发现并取出结石29枚,平均1.4枚,未放量T管,术中无胆道损伤及出血,术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结论根据术前检查,术中胆道造影及胆囊管粗细情况,选择合适病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不需特殊设备和技术要求,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无结石残留,费用少,对于基层医院可作为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简便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开腹胆囊切除时明确或怀疑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后,选择合适病例不切开胆总管,经扩张的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结果22例患者采用此方法,占同期胆总管探查手术的9.6%(22/230),成功发现并取出结石29枚,平均1.4枚,未放量T管,术中无胆道损伤及出血,术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结论根据术前检查,术中胆道造影及胆囊管粗细情况,选择合适病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不需特殊设备和技术要求,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无结石残留,费用少,对于基层医院可作为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冯旭  宁培云 《现代医院》2007,7(9):44-45
目的探讨胆源性胰腺炎胆道探查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个阶段胆源性胰腺炎胆道探查的病例资料:1995~1999年间的46例术前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扩张或伴有黄疸。2000~2004年间的30例术前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扩张或伴有黄疸,并经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筛检确认。结果第一阶段术中探查及术后T管造影示无结石为28例,占60.8%(28/46)。第二阶段术中探查及术后T管造影示无结石为7例,占23.3%(7/30)。结论根据B超显示胆总管扩张及黄疸而行胆道探查的阴性率高(p<0.05),胆源性胰腺炎应严格掌握胆道探查指征,MRCP可无创性地显示胆道系统,有助于胆源性胰腺炎是否行胆道探查的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初次手术患者中应用胆道造影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初次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实验组在术中行胆道造影,对照组则未行胆道造影。观察两组术后残石率、手术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残石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初次手术患者术中应用胆道造影,可降低术后残石率,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行LC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全部成功,发现胆总管结石17例,均一次性手术治愈.胆总管过长或变异5例.术中无一例发生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LC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简单易行,能有效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及胆管损伤发生率,对提高手术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使用腹腔镜、胆道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意义.方法: 在2000年11月~2006年5月间应用内镜联合共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其中19例以梗阻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入院行急诊手术,择期手术101例.首先急症或择期经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或置入鼻胆管(ENBD).再经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除(LC)及结合胆道镜行肝胆管探查术(LCBDE).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复查B超或经鼻胆管造影,显示胆道无残留结石无并发症.结论: 内镜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胆道术中造影对发现残留结石,提高胆道结石清除率的可行性。 [方法]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施行选择性胆道造影95例,其中胆囊管造影73例,胆总管造影22例。 [结果] 胆囊管造影73例中,发现15例胆总管结石;胆总管造影22例中,发现4例残留结石。 [结论〗 胆道术中造影可减少常规胆总管探查,提高发现胆石残留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