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供者供肺获取以及应用于临床肺移植的经验.方法 共进行3例心脏死亡供者供肺获取及肺移植.3例供者平素健康,因发生严重颅脑外伤或脑肿瘤,经严格医学检查后均被明确判定为脑死亡,并被确定为潜在心脏死亡供者.供者的近亲亲属均知情同意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临床评估供肺良好,供者在停止呼吸机,心脏停跳5 min后,确定为心脏死亡,并在全身麻醉下切取供肺.3例受者术前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均为阴性,供、受者ABO血型相同,身高相近,体重相差均在20%以内,胸腔大小匹配.结果 利用3例心脏死亡供者供肺成功进行了2例双肺移植和1例单肺移植,3例供肺的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3、27和32 min.3例受者手术顺利,在ICU的监护时间分别为31、18和26 d,术后肺功能得到极大改善,例1和例2分别于术后30和19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好转,3例受者均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间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在现有条件下,严格按《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应用于临床肺移植的工作,正确维护好潜在心脏死亡供者,在全面评估供肺质量的前提下,心脏死亡供肺可作为肺移植的主要供肺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总结适应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化脑死亡供肺的获取经验,探讨一套适用于我国临床肺移植的脑死亡供肺获取标准和规范.方法 对1 例机械通气16 d的志愿捐献者经脑死亡和供器官功能评估后,根据国际标准进行双肺及其他脏器的获取术.获取的双侧供肺为1例34岁的终末期矽肺患者进行了双肺移植.结果 顺利获取脑死亡供者双肺及其他器官.双肺移植受者术后恢复良好,43 d顺利出院,术后随访至2009年2月生活质量良好,肺功能极大改善.结论 本例脑死亡供肺顺利获取以及移植成功,为今后我国脑死亡供肺及其他脏器按国际标准获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心脑死亡器官捐赠供肺评估及获取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总结19例供肺获取手术的护理配合,包括供肺的评估及选择、供肺切取术的物品准备、供肺切取的配合等。结果 19例经评估7例因感染、氧合差弃用;12例供肺按照国际标准化程序顺利获取转运至医院,完成10例双肺移植和2例右侧单肺移植,受者手术顺利。结论完善的术前用物准备、充分的术前供肺评估,熟练、准确的术中配合是供肺获取和移植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移植病例,探讨国内DCD器官移植的可行性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本院移植透析中心所涉及DCD捐献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4例DCD者共实施了7例肾移植和4例肝移植,所有捐献者属于国际标准MaastrichtⅢ类,热缺血时间为10~18分钟。7例肾移植受者中,1例采用双肾带膀胱袢移植。所有受者手术顺利,移植物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无移植患者死亡。结论严格掌握潜在捐献者的筛选标准,实施可控的DCD程序,可以扩大供者来源,减少移植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单中心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的病历资料和经验.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采用Maastricht分类第Ⅲ类标准作为潜在捐献者的临床选择标准,共发现56例潜在捐献者.56例中,40例未同意捐献,16例同意捐献(其中1例在治疗过程中因全身严重感染放弃了器官获取),最终15例成功捐献,共获取12个肝脏和22个肾脏用于移植.结果 12例肝移植受者恢复良好.20例肾移植受者中,2例采用双肾带膀胱袢移植的受者术后切除了移植肾,另外2例术后分别由于移植肾破裂和血栓形成而切除移植肾,其余受者恢复良好.结论 公民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可以扩大供者来源,但需严格掌握潜在捐献者的筛选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移植的效果.方法 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Pubmed/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中1950-2011年正式发表的英文文献,选取单中心研究.针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人、移植物存活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单中心研究文献,包括5867例脑死亡器官捐献(DBD)肝移植和619例DCD肝移植.DCD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比值比(OR值)为2.5(95%可信区间为2.00~3.12),发生缺血性胆管炎的OR值为14.65(95%可信区间为6.51~32.99),发生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PNF)的OR值为2.12(95%可信区间为1.33~3.36).DCD肝移植和DBD肝移植术后受者总体1年存活率分别为83.8%和87.2%,OR值为0.78(95%可信区间为0.59~1.02);移植物总体1年存活率分别为72.2%和82.4%,OR值为0.55(95%可信区间为0.45~0.68).DCD肝移植和DBD肝移植术后受者总体3年存活率分别为81.5%和78.9%,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物总体3年存活率分别为69.5%和73.6%,OR值为0.73(95%可信区间为0.56~0.94).结论 DCD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缺血性胆管炎的发生率较高,但术后整体效果与DBD肝移植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肺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症和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肺移植临床疗效、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因素对受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围手术期死亡为14.3%.术后1、3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59%和38%.术后1、3和5年生存率COPD组为83%、66% 、45%,非COPD组为78%、17%和17%,P=0.013.伊曲康唑或卡泊芬净预防性抗真菌治疗的受者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6).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气管吻合口软化、狭窄发生率9.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5%,BOS发生率22.5%.再移植2例.结论 原发肺基础疾病是影响肺移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肺部感染和支气管吻合口软化、狭窄是术后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心死亡器官捐赠(DCD)供肾与传统尸体供肾肾移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的69例DCD供肾肾移植受者的资料,并根据受者年龄(相差10岁以内)、移植次数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按1∶2的比例匹配同期138例传统尸体肾移植受者,进行资料比较.结果 DCD肾移植组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和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的发生率为29.0%和2.9%,而传统尸体肾移植组为13.8%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r-Meier分析结果表明,DCD肾移植组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5.7%、95.7%和93.3%;而传统尸体肾移植组分别为97.8%、97.8%和96.8%,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存活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和14d,DCD肾移植组的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低于传统尸体肾移植组(P<0.05),但术后1个月至1年,两组移植肾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术后DGF和PNF发生率较高,但DCD肾移植的长期疗效与传统尸体肾移植相当,DCD供肾可以作为替代传统尸体供肾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9.
10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移植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实施的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移植病例,探讨国内DCD器官和移植方面的问题。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期间参与实施的DCD器官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有4例DCD者共实施了7例肾移植和3例肝移植。捐献者1属于中国DCD器官分类标准(中国标准)二类(MaastrichtⅣ类),热缺血时间40 min,经快速病理检查后放弃了肝脏和左侧肾脏,右侧肾脏进行了移植后患者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最终移植肾因破裂出血而被切除。捐献者2~4属于中国标准三类(MaastrichtⅢ类),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5、15、10 min,其中捐献者4在器官捐献前已经出现血压下降,需要大剂量多巴胺维持血压,供肝进行了快速病理检查,确认可以使用;捐献者2和3由于是在手术室进行可控性心跳及呼吸终止,热缺血时间均为15 min,未进行病理学检查;共实施了3例肝移植和6例肾移植,手术顺利,移植物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无移植患者死亡。结论通过选择符合中国标准三类的捐献者,实施可控的DCD程序,DCD器官移植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供体器官的快速病理检查有利于器官质量的判断,减少移植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共有7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者,原发病包括脑出血3例(其中1例合并高血压),颅脑外伤2例,脑基底动脉闭塞1例,颅脑肿瘤(脑胶质瘤Ⅱ级)卒中1例.依据《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实施捐献,采用腹部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方法切取器官.受者的原发疾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和原发性肝癌.术后预防感染,根据凝血酶原时间采取抗凝治疗,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有3例供者分别因合并酒精性肝硬化、家属拒绝捐献肝脏和肝脏热缺血时间超过30 min而未能切取肝脏,1例由红十字会协调至其他移植中心,3例完成肝移植.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7.5、9和10 min,冷缺血时间为4.5、8.2和6.5h.受者术后随访2~9个月,术后近期无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未发生血栓形成和排斥反应等并发症,肝功能恢复良好,均顺利出院.结论 DCD供肝移植的近期效果良好,选择可控制的中国三类供者、中高度风险的UW评分以及较短的热缺血时间是保障肝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心脏死亡供者供肾移植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死亡供者供肾的获取以及应用于临床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共7例心脏死亡供者捐献了供肾,进行了14例肾移植.7例供者年龄30~53岁,原发病为脑出血3例,颅脑外伤2例,脑基底动脉闭塞1例,颅脑肿瘤卒中1例;威斯康辛大学评分为19~23分,均为高危组.7例供者的所有近亲家属签署器官捐献知情同意的相关文件.临床评估供肾良好,供者心脏停跳2~5min后确定为心脏死亡,并采用腹腔多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技术获取双侧肾脏.14例受者与供者HLA抗原错配数为2~4个,受者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0.05,群体反应性抗体<10%.7例供者中有6例的热缺血时间为5~10 min,1例为45 min;冷缺血时间为4.5~12.5 h.结果 利用心脏死亡供者供肾的14例肾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14例受者中,术后发生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PNF)1例,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3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其中1例因PNF在术后第1天切除了移植肾,并恢复规律血液透析,1例因DGF仍在恢复中(尚处于术后3个月),血清肌酐149μmol/L,该2例受者均接受了热缺血时间为45 min的供肾;其余12例受者痊愈出院,移植肾功能均良好.结论 遵照《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维护好潜在供者的各项重要生命指标,可以保证供肾质量;心脏死亡供者供肾可作为肾移植的重要器官来源,并且移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脏移植治疗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于2007年9月至2012年1月完成的9例心脏死亡无偿器官捐献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确诊为供体脑死亡,待心脏停止跳动后,按常规方法整块切取器官.其中7例接受4例院内脑死亡后心脏死亡(DCD)患者的无偿供肾,2例患者接受1例院外脑死亡后心脏死亡患者的无偿供肾.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4例受者术后第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受者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给予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冲击治疗并辅以血液透析.4例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所有受者随访3个月~5年.2例术后死于重症感染及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死亡时肌酐431.6μmol/L和105.3 μmol/L.结论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是扩大器官来源的有效途径,近期移植效果可靠可以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适应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化脑死亡供体肺的获取以及应用于肺移植的经验。方法 3例机械通气分别达到3d、16d、12d的志愿捐献者经脑死亡和供体器官功能评估后,行国际标准化肺获取术。获取的双侧供肺分别为32岁、34岁、61岁的终末期肺病患者进行了双肺移植。结果利用3例脑死亡供肺成功进行了3例双肺移植,1例患者手术后第9日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外2例双肺移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术后随访生活质量良好,肺功能极大改善。结论在我国的条件下,严格按国际标准化获取脑死亡供肺,可作为肺移植的主要供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利用Maastricht分类第Ⅲ型心脏死亡供者(donors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肝行原位肝移植的疗效.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共有14例DCD供者进行器官捐献,其中11例行原位肝移植,分析总结心脏死亡供肝行肝移植的疗效.结果 本组11例DCD供肝热缺血时间为(21.3 ±2.6)min,冷缺血时间为(2.5±0.8)h,供肝质量为(1245 ±180)g.11例受体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无肝期42~ 80 min,手术时间380 ~ 740 min,术中出血量600 ~ 3000 ml,平均1750 ml.除l例受体于术后第3天死于原发移植肝无功能外,其余受体术后均恢复良好.在全程随访期间预后较好,均未出现排斥反应及胆管、血管并发症.结论 通过规范捐献流程、尽量减少冷、热缺血时间及加强器官功能维护,利用Maastricht分类第Ⅲ型心脏死亡供者供肝对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行肝移植,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供者供肾儿童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供者为男性,年龄49岁,属“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分类标准”中的中国三类;受者为男性,14岁,原发病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取供者右侧肾脏作为供肾,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者髂总动脉、静脉行端侧吻合,移植肾输尿管内置带线双J管后与受者膀胱行隧道式包埋手术,将移植肾放置于受者右侧髂窝上方腹膜后腔.供肾热缺血时间为12 min,冷缺血时间为2h.使用巴利昔单抗和甲泼尼龙行免疫诱导治疗,术后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结果 术后1d时,受者出现ALT急剧升高,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给予保肝降酶治疗后,ALT降至正常;术后3d时,受者出现腹部肠道不完全梗阻症状,经积极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时,受者顺利出院,至今随访6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心脏死亡供者供肾儿童肾移植手术安全、有效,但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单肺移植供肺采取及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供肺质量是肺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由于国内情况不同,国外采取供肺的方法在国内很难应用。1995年2月23日我们为一肺纤维化患者行左侧单肺移植,至今已存活一年余,情况良好,说明我们采用的取肺及供肺保护措施是实用可靠的,介绍如下:判定捐献者确实肺组织健康,血型及肺体积与受体相匹配,肌肉注射肝素3mg/kg,确定死亡后,气管插管,彻底吸除气道分泌物,用简易呼吸器人工控制呼吸,同时供氧,气道压力控制在2.66kPa(1kPa=10·20cmH2O)以下。采肺时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取前胸壁U字型皮肤切口,切断右侧助软骨,翘起胸骨右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 )供者双肾整块移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儿童DCD供者双肾整块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6例儿童DCD供者中位年龄3岁(10个月~6岁),均捐献给相同血型受者。6例受者中位年龄39.5岁(17~48岁),成年人5例,17岁男性1例,原发病均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均为首次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均阴性, HLA错配数1~4个。均采用右侧髂窝整块移植法。结果6例受者手术均获成功。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中位数为17.5 min (0~23 min),冷缺血时间中位数为6.6 h (4.8~7.4 h)。术后肾功能恢复均较顺利,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和移植肾功能延迟。其中4例为移植肾功能立即恢复(即术后第5天血清肌酐≤265μmol/L ),2例为移植肾功能缓慢恢复(即术后第5天血清肌酐>265μmol/L)。1例受者术后7 d右侧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1例受者术后15 d诊断为肺结核行正规抗结核治疗;1例受者术后1年出现移植肾动脉吻合口狭窄,介入治疗后恢复。术后随访1~36个月,受者和移植肾全部存活,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儿童DCD供者双肾整块移植早期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扩大供者来源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8.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单中心60例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中心DCD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总结DCD供肾移植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间60例DCD和112例DCD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依据《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实施DCD 60例,共捐献肾脏118个,实施肾移植112例.14例受者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12.5%,其中未使用LifePort机械灌注冷保存DGF发生率23.1% (6/26),使用LifePort移植肾DGF发生率9.3%(8/86).14例DGF受者4例切除移植肾,10例肾功能术后16~52 d恢复正常.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6.3%(7/112),其中1例术后第12天移植肾破裂切除肾脏,其余经治疗后逆转.1例受者术后第15天因急性心肌梗死亡,1例术后第7天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移植肾存活的105例受者,随访1~15个月,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在我国实施DCD切实可行,是符合伦理和我国国情的器官来源根本途径.DCD供肾移植临床效果良好,Lifeport具有清除肾脏残余微血栓、疏通肾脏微血管、评估肾脏功能及预防DGF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和该类器官临床移植的效果.方法 捐献者因严重脑外伤致植物状态,复醒治疗2年余无效,在心跳及自主呼吸完全停止,且抢救无效,宣告死亡,按照当时地方有关条例书面完成器官及遗体捐献知情同意及相关法律程序,在纯氧辅助呼吸及持续体外心脏按压支持情况下,采取原位灌洗,整块切取双肾.供肾经组织学评估后分别移植给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其中1例(受者一)为捐献者亲生父亲.术后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供肾热缺血时间为40 min,冷缺血时间为8h.术后2例均出现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分别于术后6周和4周恢复正常功能.术后第42个月,2例均出现慢性移植肾肾病改变.受者一现存活77个月,生活质量尚满意;受者二于术后第56个月死于肺部真菌感染.结论 供肾热缺血时间的长短是DCD供器官能否利用的决定性因素,捐献者心脏死亡后的良好维持及器官获取团队的疾速反应是缩短热缺血时间的保证,而伦理学评估和相关法律程序的准备是前提.  相似文献   

20.
重点概述首届国际肺移植论坛有关肺移植的临床研究热点和亚洲肺移植发展现状,包括HCV阳性供者供肺应用、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意大利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经验分享以及亚洲不同地区肺移植经验介绍等。通过国内外专家的经验交流,促进中国肺移植事业与国际接轨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