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CA125水平与心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AMI患者72例(AMI组),其中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Ⅰ级23例,Ⅱ级25例,Ⅲ级16例,Ⅳ级8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者51例和LVEF≤50%者21例;无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者57例,有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者15例.在入院后72 h检测AMI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健康对照组和AMI组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CA125水平分别为(13.1 ±8.2)、(15.3±9.6)、(40.6±13.8)、(76.5±14.3)、(95.8 ±19.7)U/ml,AMI组心功能Ⅱ级及以上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与Ⅱ级CA125水平比较和心功能Ⅳ级与Ⅲ级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中,LVEF>50%者CA125水平[(42.2±15.7)U/ml]低于LVEF≤50%者[(86.4±18.5)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者CA125水平[(47.2 ±16.5)U/ml]低于有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者[(88.4±17.9)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125是评价AMI患者心功能状况的一个良好指标,AMI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且与左室收缩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23例和尿酸正常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液检测指标、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及Grace危险评分,并分析尿酸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组织追踪成像技术(TTI)在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收缩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均采用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应用TTI获得心肌运动速度-位移曲线,计算左室壁各节段的最大位移(Ds)和平均最大位移(mDs),并分析各节段mVs、mDs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左室壁各节段mDs均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受检者左室心肌基底段水平及中部乳头肌水平mVs、mDs与LVEF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 TTI技术测量的左室壁心肌基底段水平及中部乳头肌水平mVs、mDs与LVEF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能快速、准确地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进行定量评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 入选首次AMI患者共161例,以入院后24h内空腹8h后测定的血糖水平为空腹血糖水平.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三组:1组,空腹血糖<6.1mmol/L;2组,空腹血糖6.1-6.9 mmool/L;3组空腹血糖≥7.0 mmol/L,空腹血糖水平升高包括2组与3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发病后72h内、发病后30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YEF.结果 2组和3组入院时及30d随访时的LVEF明显低于1组[入院时:(49.3±6.7)%、(45.8±7.4)%比(52.4±7.7)%,P<0.05;30 d随访时:(52.7±7.3)%、(49.2士7.2)%比(55.8±7.4)%,P<0.05].结论 AMI后空腹血糖水平升高是常见的临床特点,合并空腹血糖水平升高的AMI患者的LYEF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于患者AMI发作后24h内采取静脉血进行血浆FIB的检测,并把74例AMI患者按FIB水平高低分为两组,进行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波检查取得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FIB水平的高低与LVEF之间的关系。结果FIB<4.0g/L组,LVEF值为(58.4±7.38)%;FIB>4.0g/L组,LVEF值为(50.5±11.69)%。两组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浆FIB水平与AMI存在一定的关系,对判断AMI患者预后可能有较好的预报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口服螺内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胶原增生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接受ACEI、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等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40 mg,日1次口服).两组均在入院后第1、7、28和56天采血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生理对照组.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患者入院第1天检测血清PⅢNP浓度较生理对照组增加[(4.35±1.67)μg/L比(3.16±1.62)μg/L,P<0.05].第56天时,螺内酯组血清PⅢN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5.66±2.48)μg/L比(7.13±2.33)μg/L,P<0.01].结论 螺内酯可有效抑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彭晓光 《现代保健》2011,(34):35-37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作一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onset—to—balloon,SOTB)和症状发作一进导管室时间(symptom—onset—to~lab,SOTL)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关系,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运转机制。方法人选2001年1月1日~2002年7月31日来院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在12h内,行急诊冠脉造影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并观察住院期间的LVEF和CK—Mb的峰值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394例行急诊冠脉造影,只进行急诊冠脉造影78例,行急诊PCI的有316例,其中直接PCI的为306例,溶栓后未通行补救性PCI的有10例。平均SOTB(277.7±159.3)min,SOTL为(257.2±163.9)min。SOTB≥360min组与〈360min组的LVEF分别为(58.2±11.1)%和(60.1±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K—Mb的峰值浓度分别为(141.4±147.4)U/L和(100.7±75.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OTL≥300min组与〈300min组的LVEF分别为(58.3±11.2)%和(60.1±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CK—Mb的峰值浓度分别为(127,3±134.0)U/L和(101.0±75.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缩短急诊介入治疗时间能够改善住院期间的LVEF,降低CK—MB的峰值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电图QRS波增宽预测远期心脏性猝死(SCD)发生的价值。方法选择259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存活患者,在早期(≤30d)采用超声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体表心电图测定QRS波时限和QTc间期,临床随访观察(16.5±3.8)个月发生的SCD事件。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SCD组和存活组。结果随访期内8.1%(21/259)患者发生SCD。与存活组患者比较,SCD组患者的LVEF明显降低[(35.8±8.2)%比(53.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QRS波明显增宽[(118.8±15.2)ms比(91.5±13.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而两组患者QTc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4)。LVEF降低、QRS波增宽和QTc间期延长预测SCD的灵敏度依次为42.9%(9/21)、66.7%(14/21)和38.1%(8/2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前电复律/除颤史(RR=6.514,P=0.011)、LVEF降低(RR=7.325,P=0.005)和QRS波增宽(RR=4.023,P=0.024)为SC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QRS波增宽能独立预测远期S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以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和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EF)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28例窒息患儿和5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生后1天内、第3天、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测定血清中CK-MB、cTnI及检测LEF。结果:①窒息组血清CK—MB和cTnI水平均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生后1天内均达到峰值,第3天开始下降,第7天重度组CK-MB、cTnI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窒息组LEF随着病情加重而降低,生后24h内均达到最低值,第3天开始上升,但是第7天重度组LEF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重度窒息组血清CK-MB、cTnI及LEF与对照组和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血清CK-MB、cTnI及LEF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血清中CK-MB、cTnI及LEF水平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窒息程度越重,血清CK-MB和cTnI水平越高,而LEF水平越低。②血清CK-MB、cTnI及LEF是患儿心脏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联合测定CK-MB、cTnI及LEF是量化评价窒息后心肌组织损伤的较为全面、可靠的良好指标,对临床进行干预治疗和早期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进行治疗,在干预周期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左心室心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能够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建议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血糖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3例AMI患者根据有无DM分为DM组(35例)和非DM组(38例),比较两组血糖变化特点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DM组有33例(94.29%,33/35)空腹血糖升高,非DM组有14例(36.84%,14/38)应激性高血糖.DM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9.7±2.4) mmol/L、(10.13±1.95)%,均明显高于非DM组的(5.8±2.3) mmol/L、(7.22±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钙蛋白T(TnT)分别为(217±53) U/L、(6.2±3.7) mg/L,明显高于非DM组的(119±47) U/L、(3.4±2.9)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后4周左心功能指标检测显示,DM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分别为(81.7±10.8)、(47.6±10.7)ml,明显高于非DM组的(74.9±10.2)、(39.8±12.6) ml,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1.7±4.8)%,明显低于非DM组的(48.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 合并DM患者急性期多伴有应激性血糖升高,心功能差,应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评价药物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脏胶原代谢的影响,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STEMI的疗效.方法 41例首发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所采用的不同干预方法分为药物组(22例)和择期PCI组(19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STEMI患者在心肌梗死后3、6、12及18个月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 CP)、Ⅲ型前胶原(PC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择期PCI组在治疗后3、6个月P Ⅰ CP水平均较同期药物组降低[(15.08±3.37)μg/L比(19.78±2.22)μg/L、(23.88±3.33)μg/L比(30.00±3.14)μg/L,P<0.05],在治疗后12、18个月,两组P Ⅰ 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PCI组在治疗后3个月,PCⅢ水平较同期药物组降低[(50.70±4.83)ng/L比(59.91±4.64)ng/L,P<0.05],其他各时期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和择期PCI组. P Ⅰ CP/PCⅢ在各时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与择期PCI组在各时期MMP-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药物组与择期PCI组同时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PCI组TIMP-1在治疗后3、6个月较同时期药物组高[(61.89±11.44)μg/L比(52.23±4.97)μg/L、(62.85±6.31)μg/L比(52.97±6.43)μg/L,P<0.05],其他各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PCI组MMP-1/TIMP-1在治疗后6个月较同时期药物组低[(1.53±0.25)%比(1.95±0.04)%,P<0.05],其他各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择期PCI可短期(<6个月)改善STEMI患者心脏胶原代谢,但未显示出长期(6~18个月)优势,故对无条件实施PCI的患者应立足于强化的内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单个导联ST段回落幅度(单导STR)、单个导联ST段最大偏移幅度(MaxSTE)三种方法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情况.方法 42例AMI患者急诊PCI后采用TMPG、单导STR、MaxSTE方法评价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情况,并于术后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心肌灌注显像.结果 与99mTc-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比,TMPG灵敏度93.75%,特异度20.00%,准确度76.19%;单导STR灵敏度87.50%,特异度80.00%,准确度85.71%;MaxSTE灵敏度81.25%,特异度80.00%,准确度80.95%.单导STB、MaxSTE与99MTc-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均存在一致性(P<0.05),且一致性良好;TMPG未显示与99MTc-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存在一致性.结论 单导STR和MaxSTE可较好地评价AMI后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106例,将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时第1次随机血糖≥7.8mmol/L者列为高血糖组(49例),其余患者列为正常血糖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及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术后ST段回落程度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血糖组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长(P〈0.05),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正常血糖组高(P〈0.05);两组PCI术后60min各导联ST段抬高平均值及术后ST段回落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较正常血糖组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随机血糖升高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的心肌灌注较差,进而影响心功能,增加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无创法评价心肌再灌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MI溶栓治疗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溶栓后90min血浆肌红蛋白(Mb)浓度与溶栓前血浆Mb浓度比值≥2.4或心电图ST段回落≥50%定义为成功再灌注(阳性)。上述两项指标均阳性为完全再灌注,仅一项阳性为部分再灌注,两项均阴性为无再灌注。再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再灌注(TIMI3级)、部分再灌注(TIMI2级)、无再灌注(TIMI0~1级)。对无创法和介入法进行一致性检验。共入选45例患者。结果无创法和介入法评价心肌再灌注经一致性检验,符合率为84.4%,Kappa=0.75(P〈0.01)。结论.心电图ST段回落和血浆Mb浓度变化两项指标合用可提高评价心肌再灌注准确性,和介入法有很高的符合率,简便易行,且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的回落程度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80例首次急性STEMI患者,于发病12h内接受PCI,测量并比较PCI前及PCI后1h心电图ST段抬高振幅总和(ΣSTE),计算其下降幅度百分比,PCI后按TIMI分级记录并比较梗死相关动脉血流的恢复情况,80例患者中剔除10例术前已发生ΣSTE回落≥30%的患者,将其余70例患者依据PCI后心电图ΣSTE回落百分比分为ΣSTE回落≥50%41例(A组)和ΣSTE回落<50%29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再次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1周LVEF[(51.90±5.06)%]明显高于B组[(46.87±4.01)%],A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7.3%(3/41)]显著低于B组[24.1%(7/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接受急诊PCI后早期ST段回落程度能更好地反映血管再通后心肌组织灌注水平,能够间接预测心脏收缩功能和住院期间MACE发生情况,可以作为早期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剂量瑞替普酶溶栓疗法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2例老年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重组链激酶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小剂量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溶栓后1、2h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 治疗后24h,两组总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栓后1、2h冠状动脉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6.1%(23/41)比26.8%(11/41),63.4%(26/41)比39.0%(16/41)](P< 0.05).观察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重度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瑞替普酶溶栓疗法对老年AMI患者疗效显著,能够为不愿或不能接受冠状动脉成形术的老年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率震荡(HRT)对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9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组)为研究对象,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0和震荡斜率(TS)≤2.5 ms/R-R认为是阳性,比较两组HRT阴性和阳性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HRT阳性和阴性患者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肾功能不全、LVEF<40%、窦性心动周期(R-R 间期)的标准差(SDNN)、心率变异性(HRV)阳性和HRT参数(TO、TS)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HRT阳性和阴性患者在年龄、LVEF水平、SDNN和HRT 参数(TO、TS)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中,糖尿病组肾功能不全(OR值为4.8,95% CI:1.8 ~ 10.7,P=0.008)和 HRT 阳性(OR值为3.7,95% CI:1.5~8.6,P=0.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糖尿病组HRT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23.0,95% CI:5.2~86.0,P<0.01).结论 动态心电图参数HRT能够预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梗死相关血管特点和心电图分布特征,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提供线索。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单支血管病变的142例初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四组。比较各组间梗死相关动脉的病变特点。结果单纯前壁心肌梗死的犯罪血管病变82%(3644)在前降支中段,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犯罪血管病变80%(2430)在前降支近段,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抬高者,犯罪病变54%(2037)在右冠状动脉,46%(1737)在左前降支,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犯罪病变主要在前降支近段85%(2327),P<0.001;前壁心肌梗死是否合并下壁导联ST段偏移,其血管病变程度与侧支循环建立相近,均好于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结论根据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异常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变的部位,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助于限制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及预后的可能影响。方法顺序入选2010年1月~2014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STEMI急诊行冠状动脉诊疗手术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1)探讨心肌桥对心肌梗死发生的影响:选取前降支罪犯血管STE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无心肌梗死(MI)病史的前降支存在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分析STEMI的危险因素;(2)探讨心肌桥对STEMI预后的影响:根据前降支罪犯血管患者住院期间有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判断心肌桥对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结果 (1)STEMI患者中,心肌桥的检出率高于同期择期冠状动脉诊疗患者(34.5%vs 11.8%,P0.05);(2)对前降支罪犯血管的STEMI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男性(OR 1.816,95%CI 1.227-2.688,P=0.003)、LDL-C升高(OR 2.363,95%CI 1.929-2.894,P=0.000)和心肌桥(OR2.704,95%CI 1.749-4.181,P=0.000)是STE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对前降支罪犯血管STEMI患者分析发现,心肌桥与住院期间MACE无关(P0.05)。结论 STEMI患者心肌桥检出率较高,前降支心肌桥是STE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STEMI患者中,血流开通后罪犯血管的心肌桥对住院期间MACE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