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血管内皮细胞是TNFα作用的靶细胞之一。由TNF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很多炎症性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rhTNFα(简称TNF)引起大血管内皮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功能、代谢的损伤以及其与内皮细胞中原癌基因表达的关系,试图从中说明TNF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早期损伤的部分分子机制。1-细胞增殖动力学:在体外培养的大血管内皮细胞(HVEC,第3~4代)中发现,加入TNF(20~40ngmL)后…  相似文献   

3.
TNFα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TNFα引起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内皮细胞是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作用的靶细胞之一。由TNFα 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很多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mTNFα(简称TNF)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代谢的早期损伤以及其与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原癌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 ,试图从中说明TNF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部分分子机制。1 细胞增殖动力学 在体外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PMVEC)中发现 ,加入TNF( 2 0ng/mL)后 ,细胞形态从圆形、多角形变成梭形 ,细胞的纵轴拉长 ,横轴缩小 ,…  相似文献   

5.
6.
TNFα对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TNFα(4× 10 5U/L) ;通过普通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TNFα对内皮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并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来观察TNFα对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的影响。结果 :(1)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实验组内皮细胞拉长 ,由原来的多边形变为成纤维状 ,细胞间距不均且变大 ;微绒毛变短甚至呈泡状 ,个别拉长 ,有些部位细胞膜有缺损以及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凝聚等改变。并且这些改变有时间依赖性。 (2 )实验组内皮细胞ICAM 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TNFα(4× 10 5U/L)对内皮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TNF-α引起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细胞分子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内皮细胞是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作用的靶细胞之一。由TNF 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很多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rhTNF α(简称TNF)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代谢的早期损伤以及其与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原癌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 ,试图从中说明TNF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表现及其部分细胞分子机制。实验是在体外培养的第二代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 ,简称内皮细胞 )中进行的。细胞经光镜、电镜的形态观察 ,vWF免疫组化阳性 ,CD3 1免疫…  相似文献   

8.
TNF-α引起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细胞分子机制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细胞是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用的靶细胞之一. 由TNF-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很多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工作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rhTNF-α(简称TNF)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代谢的早期损伤以及其与微血管内皮细胞中原癌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 试图从中说明TNF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表现及其部分细胞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常贺  王焱  李刚  邹军 《免疫学杂志》2011,(11):949-953,958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G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剂量的免疫球蛋白IgG预处理内皮细胞30 min,再加入TNF-α孵育2 h,或不同剂量的IgG与TNF-α预孵育30 min后加入内皮细胞孵育2 h,RT-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及细胞因子IL-6、GM-CSF、IFN-β的mRNA表达;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检测黏附分子的蛋白表达及免疫球蛋白IgG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IgG预处理内皮细胞再加入TNF-α或IgG与TNF-α预孵育后加入内皮细胞,IgG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TNF-α诱导的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及细胞因子(IL-6、GM-CSF、IFN-β)的表达,IgG含有anti-IFN-γ,anti-TNF-α,anti-MCP-1的自身抗体。结论 IgG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内皮细胞分泌的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的表达及IgG存在抗细胞因子的自身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笔者观察了大鼠失血性休克(HS)对内毒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的影响及其细胞来源,并结合休克后组织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mRNA的表达变化,对其分子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静脉注射LPS后90min,HS+LPS组血浆TNFα水平分别较HS组高20倍(P<0.01),LPS组高2.7倍(P<0.05);休克和复苏后,外周血白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明显受抑,而肝Kupfer's细胞产生TNFα的能力却明显增强;休克后不仅肝组织内LBPmRNA表达增多,肺、肾组织内LBPmRNA也相继表达增加。研究结果提示,失血性休克能显著增敏内毒素诱导TNFα的产生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休克后组织内LBP表达上调有关,组织巨噬细胞群(如Kupfer细胞)可能是休克后细胞因子产生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爆炸冲击波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爆炸冲击波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了解伤后微循环功能变化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采用爆炸冲击波对兔损伤动物模型以及对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体外模型 ,从光镜、电镜水平上观察内皮细胞病理学变化。结果 :光镜下的主要表现为肺泡出血、肺泡隔断裂、肺大泡形成以及肺间质水肿 ,电镜下可见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致使血管腔狭窄 ,内皮细胞间裂隙增宽 ,核肿胀、异染色质增多 ,以及线粒体肿胀、嵴排列混乱等病理变化。体外实验主要表现为爆炸冲击波对培养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剥脱性损伤。结论 :爆炸性冲击伤后肺微内皮细胞的损伤严重且广泛 ,是伤后肺微血管通透性变化与肺微循环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特点及FAS ,NF -κB和Caspases在此种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用TUNEL ,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测定TNF引起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 )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NF引起内皮细胞NF -κB的活化 ,研究其活化对TNF引起的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用Northernblot、FAS抗体测定TNF对内皮细胞FAS表达的影响及FAS在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用Westernblot、免疫组化测定TNF作用后凋亡蛋白酶Caspase- 8,C…  相似文献   

14.
炎症时血管通透性升高的防治一直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在大面积烧伤时,微血管通透性升高导致大量液体和血浆蛋白渗出丢失,在组织中聚集,造成水肿。治疗方法只有根据烧伤的面积和深度大量补液来弥补液体的丢失。虽然这不失为一有效疗法,但往往不能从根本上防治水肿的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发生机理未完全阐明。影响微血管通透性的因素有很多,可分为物理性调节和化学性调节两种。影响大分子物质通过血管壁的主要物理因素包括微血管跨壁压和胶体渗透压。血流量通过改变微血管的压力间接地调节微血管通透性,血流速度本身可能因为其产生的切应…  相似文献   

15.
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在ARD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实验旨在探讨钨对A23187(A)损伤肺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用A孵育牛肺动脉内皮细胞,其乳酸脱氢酶(LDH)释  相似文献   

16.
内毒素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皮细胞在维持血管的完整性、对机体的凝血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内毒素可直接或间接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使其形态、功能及表面特性发生改变。LBP/CD14 在LPSEC 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性的调节和增敏作用。MAPK 酪氨酸磷酸化在LPS 作用于内皮细胞的信号转导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在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诱导下,二苯乙烯苷(TSG)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NO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细胞经培养、传代,将第3、4代用于实验。随机将细胞分为对照组、LPC组和TSG+LPC组。10 mg/L LPC作用于HUVECs,孵育24 h诱导内皮细胞损伤,建立细胞损伤的模型;10.0、1.0、0.1 μmol/L TSG预先作用于HUVECs 1 h后,再给予10 mg/L LPC作用于HUVECs共同孵育24 h,建立TSG+LPC组。然后,分别检测细胞的存活率、ADMA、NO和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LPC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DMA含量显著增加,而NO含量明显降低,细胞的凋亡有所增加,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与LPC损伤组比较,10.0、1.0、0.1 μmol/L TSG作用HUVECs 1 h后,再予10 mg/L LPC作用HUVECs 24 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DMA显著降低, NO含量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和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结论: 二苯乙烯苷能够通过抑制ADMA的表达,增加NO 的生成,并抑制细胞的凋亡,增加细胞的存活,从而对LPC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TNFα在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 ,可由免疫细胞及非免疫细胞分泌 ,近来研究证实在大多数肥胖啮龄动物模型中脂肪组织中的TNFα表达增加。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 ,发现TNFα与葡萄糖代谢及脂代谢关系密切 ,并且在胰岛素信号转导、葡萄糖转运和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拟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些药物对C反应蛋白(CRP)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作用,为缺血性脑损伤机制及防治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经辛伐他汀、吡格列酮、Heroin和AG490预处理后与CRP共孵育,采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结果CRP能显著诱导bEnd.3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信号转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STA33)酪氨酸残基快速磷酸化。辛伐他汀、吡格列酮和AG490均能显著减少ICAM-1、VCAM-1的表达。结论CRP上调黏附分子表达的作用可能与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有关。辛伐他汀、吡格列酮均能抑制CRP诱导的脑内皮细胞ICAM-1、VCAM-1表达,可能是它们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和方法:应用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研究不同浓度的TNFα、IL-1β、IL-6对微血管内皮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的调节。结果:5×104U/L的TNFα和IL-1β可明显增加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诱导内皮6h),并分别于105U/L、2×105U/L浓度时使中性粒细胞粘附数达高峰,但不同浓度的IL-6均未使粘附增加,免疫组化ABC法证实了同样的结果。进一步用抗ICAM-1和抗LFA-1单克隆抗体阻断实验表明,两种抗体在5mg/L浓度下可显著阻断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结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主要通过粘附分子ICAM-1/LFA-1介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