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相当一部分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或不愿意长期服用药物的房颤患者需要进行房室结消融联合心脏起搏器治疗[1~7]。近年来,导管消融术已成为相当一部分房颤的一线治疗措施[8~11,12]。文本报道1例药物难治性房性心律失常病例诊治经历并文献复习。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自1980年开始出现突发性心悸,伴胸闷、喘气和出汗,无黑矇、晕厥、胸痛等,曾在  相似文献   

2.
无休止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指的是心室率超过130次/min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及心房颤动(房颤),均为永久性,不能被药物转复。这几种心律失常往往交替出现并互相转化,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病情程度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长时期的心动过速,会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无例外地有心功能不良,心脏进行性扩大。但若心动过速被抑止,则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具有可逆性,原发病亦会随之好转。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房室结消融并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等。本文总结4例老年药物抵抗性心房纤颤患者行房室结导管射频消融术并VVIR型起搏器植入术临床资料,探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2年10月~2005年2月老年药物抵抗心房纤颤患者4(男2、女2)例。年龄75~81岁,左房前后径47.8~56.6 mm,右室流出道内径24.6~25.5 mm,左室射血分数59%~73%。1.2方法1.2.1房室结消融4 mm大弯温控消融导管,记录到希氏束电位,60℃试消融,出现快速交界心律后继续消融至出现缓慢规律心室率,再巩固消融60 s。1.2.2 VVI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10例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损伤的病例,提出其预防及处理方法。结果 400例射频消融术中并发房室结损伤10例(占2.5%),其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2例(占0.50%),一过性Ⅲ度AVB、一过性Ⅱ度Ⅰ型AVB和和一过性Ⅰ度AVB共8例(占2.00%)。结论 射频消融并发房室结的损伤与操作的经验有关,严格操作规程,纯熟掌握操作技术和影响学知识,严密监测消融中心电图变化,及时正确处理,可以使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82岁。因咳嗽、咳痰1W伴气喘加重入院。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Ⅲ期,冠心病。图示:V_1导联连续记录。上行P_(1、2),下行P_(5.6)系窦性P波,P-P间距0.90s及0.86s,P-R间期0.22~0.24s。上行P′_(3、6、9),下行P′_(2、4、10)形态高尖,联律间期为0.82s的同源房早,下传的P′-R间期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难治性房扑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临时起搏器保护下,对一例阵发性房扑房颤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房室结并植入永久起搏器;观察其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该患者手术成功,未发生与射频相关性猝死;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结论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可作为多种治疗无效的房扑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的适当方法,该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房室结改良术中应用心房起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在射频消融房室结改良术中应用心房起搏的效果 ,对术中在心房起搏下放电的 34例进行了研究 ,并与以常规方法进行手术的另外 34例进行对照。结果显示 ,在心房起搏下放电能有效地抑制结性心律 ,放电中持续5s以上的结性心律发生率对照组为 94.1 % (32 / 34) ,而起搏组仅为 1 1 .8% (4/ 34) ,P <0 .0 0 1 ;减少总放电次数 ,对照组为 8.6± 5 .4次 ,起搏组为 3 .2± 1 .8次 ,P <0 .0 0 1 ;缩短总放电时间 (1 4 0 .6± 65 .4svs 1 86 .5± 82 .6s,P <0 .0 5) ;增加单次持续放电的成功率 (88.2 %vs 8.8% ,P <0 .0 0 1 ) ;同时可减少术中并发症及降低术后复发率 ,对照组有 4例术中出现一过性Ⅰ度房室阻滞 ,有 2例在术后 1年内复发 ,而起搏组无 1例发生上述情况。结论 :在房室结改良术中应用心房起搏的方法进行放电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导管射频亍肖融术自198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现已成为治疗房室折逗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成功率可达95%。随着射频消融技术和心内电生理标测技术的发展。一些房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逐渐成熟。兹就目前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的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起搏预防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心房扑动 (房扑 )及心房颤动 (房颤 ) ,临床较常见 ,呈反复、交替、频繁发作。这一方面可抑制窦房结自律性 ,导致窦房结功能障碍 ;另一方面可使心房发生电重塑 ( electrical remodeling)及收缩功能障碍。这些结果又反过来促进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作 ,形成恶性循环。多数患者最终将演变成永久性房颤 ,使心功能明显减退 ,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 ,房颤尤其是阵发性房颤是血栓栓塞的主要原因。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此类心律失常疗效较差 ,长期服用抗心…  相似文献   

10.
探讨房室结消融 +VVIR起搏器 (ABL +PM)治疗对永久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的改善及评估该治疗的安全性。选择 3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 ,14行例ABL +PM治疗 ,16例行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 12个月所有患者均做GWB和CSS生活质量评分 ,心脏超声测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值 ,活动平板测运动耐力 ,用Holter记录最快、最慢心率。并观察治疗后临床事件的发生。结果 :永久性房颤患者ABL +PM或药物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患者心室率、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 (P <0 .0 5 ) ;但ABL +PM组左室内径缩小 (P <0 .0 5 ) ,药物治疗组无改变 (P >0 .0 5 )。ABL +PM或药物治疗后 12个月组间比较 ,ABL +PM组心室率控制、左室内径、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优于药物组 (P <0 .0 5 )。再次住院人次ABL +PM组较药物组减少 (P <0 .0 5 ) ,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血栓栓塞事件两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ABL +PM或药物治疗均能改善永久性房颤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但ABL +PM优于药物治疗。ABL +PM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房室交界区和植入起搏器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和8例慢性房颤患者行房室交界区消融和植入起搏器(Abl+Pm)治疗,探讨这一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经右股静脉植入4极电极导管于右心室心尖部和4极大头消融导管至房室交界区,于记录到希氏束电位处放电消融,直至出现三度房室阻滞,然后植入VVI或DDD起搏器。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阻断房室交界区并植入起搏器。8例慢性房颤患者植入VVI起搏器,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临床症状改善,3个月后心胸比例由原来的0.62±0.04缩小为0.57±0.05,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功能(NYHA分级)均提高Ⅰ级以上;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8例植入VVI起搏器,1例植入DDD起搏器,房颤发作时,8例无临床症状,1例仅有轻微心悸。随访1~47个月,无1例出现起搏器综合征、栓塞和心功能恶化。结论 房颤患者的Abl+Pm治疗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心房纤颤(房颤)发作时以右心房波振幅最大处为右心房电极导线固定位置的可行性。方法:22例房颤发作时植入右心房电极导线的患者术中,测试右心房波振幅,术后随访恢复窦性心律(窦律)时测试右心房波振幅、起搏阈值,2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房颤心律时,所测得的右心房振幅与转为窦律后所测得的右心房波振幅有较好相关性,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1.0)mv比(2.7±1.2)mv,P>0.05]。房颤时术中右心房波振幅平均(2.4±1.0)mv(1.6~3.7mv)者,在房颤转为窦律后所测定的心房感知和起搏功能良好。结论:在房颤发作时,右心房波振幅作为永久心脏起搏器合适的感知及起搏参数,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典型心房扑动(简称房扑)伴缓慢心室率的介入治疗。方法5例房扑伴缓慢心室率患者,房扑频率240~260次/分,房室传导比例5:1~6:1。1例患者已置入VVI起搏器,但仍有症状。对房扑采用解剖学影像定位法消融下腔静脉与三尖瓣环的峡部。对缓慢心室率采取DDD起搏器治疗(1例VVI改换DDD)。结果消融中房扑终止,峡部达双相阻滞,房扑终止后1例为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均成功置入DDD起搏器。随访7~37个月,房扑未见复发,起搏器工作良好,患者症状消失。结论射频消融和DDD起搏器联合治疗典型房扑伴缓慢心室率患者有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房室结消融联合起搏治疗与正规药物治疗对老年房颤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在两家3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且未正规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52例。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10例接受房室结射频消融联合起搏手术治疗(手术组),42例接受正规药物治疗(药物组)。采用心脏超声测量心功能,在常规二维超声切面上测量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心搏出量指数(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中文版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估患者生存质量。首次问卷调查及心功能检查在入院后进行,随访调查在正规药物治疗6个月及起搏手术治疗后6个月进行。采用配对t检验、两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房室结消融联合起搏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后比较,患者心功能及生存质量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P<0.01);两组组间比较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室结消融联合起搏治疗与药物治疗均能改善老年房颤患者的心功能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Heart rhythm》2022,19(9):1442-1449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313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中美两家综合医院老年人心脏双腔起搏器安置资料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中美两个医学中心老年患者安置永久性心脏双腔起搏器的资料。方法对两个医学中心的两组老年起搏器安置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比较下列指标:①心房和心室导线类型和入路,②心房和心室导线固定方法和位置,③皮肤切口和囊袋的制作和止血方式,④皮肤切口的缝合方式,⑤术后观察处理方式和时间,⑥围术期起搏器功能和并发症,⑦随访1个月起搏器功能和并发症。结果两个医学中心各入选30例老年连续病例,基本临床资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VUMC组体重明显高于心研所组,以往接受冠状动脉搭桥和支架治疗的病例多于心研所组(P<0.05)。两组病例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心研所组采用被动固定导线、结扎压迫式止血、切口拆线式缝合。VUMC组采用主动固定导线、囊袋和切口电凝止血和抗生素液冲洗、非拆线式皮内缝合技术,其在囊袋并发症、住院时间和围术期适应性方面明显优于心研所组。结论对老年患者安置心脏永久起搏器时,采用主动固定导线、对囊袋和切口电凝止血和冲洗、对切口作非拆线式皮内缝合可以避免术后长时间卧床、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改善患者对围术期和起搏系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