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病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与无糖尿病者相似,使用β-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有糖尿病的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几项研究表明,当缺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均存在时,用β-受体阻断剂和ACE抑制剂可以明显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未来很需要有无高血压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糖尿病病人的比较临床试验,以阐明这种高危亚群病人的用药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应用治疗血液透析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在针对原发疾病和CHF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CEI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RB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6min行走距离变化。结果观察组LAD、LVESD和再住院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及6min行走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RB与ACEI联合治疗血液透析所致CHF,能有效预防左心室重塑,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四锐  成涌  冯琳 《医学综述》2006,12(16):1013-1015
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当代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就是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阻断心室重塑。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公布了不少有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和诊治指南,本文重点综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及正性肌力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若干进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延明 《当代医学》2009,15(1):18-19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症。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使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应该说,无论各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陆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它们最终的发展阶段均是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5.
ACEI类药物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全世界约有1700百万人死于CVD,CVD也是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的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贡献[1],而且部分ACEI还可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由于人类许多疾病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因此未来ACEI的作用可能要扩大许多倍[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在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方法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阻断或削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主要策略之一。结果经过10多年的临床试验和实践,这两类药物的适应证和应用要点都已基本明确。结论 ACEI是治疗CHF的基本和首选药物,ARB主要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2005年美国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仍然强调ACEI制剂在心力衰竭高危、易患人群阶段A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用于存在心脏形态学改变但无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阶段B心力衰竭的患者,新指南还指m:患者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前,ACEI并不需要用足至高剂量。因为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试验中,大多数患者并未用高剂量ACEI。而应用低剂量ACEI加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较之增加ACEI剂量者,对改善症状和降低死亡率危险性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8.
9.
王满平  李莉 《吉林医学》2011,32(15):3023-3025
目的:分析ACEI与β-受体阻滞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洋地黄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及β-受体阻滞剂均能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具有远期疗效。结果:用药1、3、6个月后,观察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对照组与治疗组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无进一步改善,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可明显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魏国民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18-11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ACEI)联合β-受体阻滞荆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204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A组)采用雷米普利治疗,治疗组(B组)采用ACEI制剂雷米普利联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结果:A组总有效率82.35%,B纽总有效率96.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EI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CHF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确诊,心功能NYHA分级,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照组采用强心利尿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2~8 mg和比索洛尔1.25~10.00 mg,均为每天1次.培哚普利初始剂鼍为2 mg,收缩压不低于90mmHg加至4 mg,血压仍然高者,可加至8 mg;比索洛尔开始服用剂量为1.25 mg,逐渐增加剂量至患者能耐受之最大剂量且能长期维持治疗到本试验结束.定期门诊随访,长期坚持服药,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都经胸片、心电图以及进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共有96例完成试验(治疗组、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72.9%,两组都使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较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电图对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比索洛尔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余年来,随着人们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进一步了解,CHF的治疗有长足的进展.当前CHF药物治疗新策略的核心是神经内分泌阻断药.临床研究显示,CHF时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促使病变发展和恶化,而CHF病变的发展和恶化又可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进行性心衰及死亡.  相似文献   

13.
心力衰竭治疗药物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传统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有新的转变和新的认识。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对之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洋地黄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等是治疗心力衰竭中较为理想的药物。结论心力衰竭治疗应从最新模式———神经内分泌综合调控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标准药物治疗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30例CHF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硝酸酯类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Ang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治疗剂量。结果各种药物的平均使用率为:硝酸酯类药物为100%,利尿剂为98·1%,ACEI或ARB为85·1%,β-受体阻滞剂为45·7%,醛固酮拮抗剂为93·5%,洋地黄制剂为60·2%,他汀类药物为32·4%。ACEI达目标剂量者占4·2%,β-受体阻滞剂达目标剂量者占1·6%。结论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作为CHF治疗的标准药物,其临床使用率仍不理想,且达到目标剂量者极低,临床工作者应认真学习掌握《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心血管病防治的最后一道防线,努力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水平对于改善心血管病防治现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虽然有关学术机构推出了一系列的心力衰竭诊疗指南[1],但其实施情况很不乐观,指南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特别是基层医院老观念、错误观念根深蒂固,影响了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基层医院中推广慢性心衰的规范化药物治疗势在必行,现将基层医院的慢性心衰的规范化药物治疗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近年来对心力衰竭 (CHF)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 40年代认为CHF是体液潴留所致 ;60年代认为是心脏泵功能障碍 ;80年代已认识到与神经激素异常有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做为神经内分泌拮抗剂 ,治疗CHF是近十年来最重要的进展 ,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1~ 3 ] 。现就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做一简要综述。1 心力衰竭时某些病理生理改变特点的新认识1 1 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被激活 :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被激活 ,既是代偿机制之一 ,又是加重心室重塑 ,促进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因素[4 ] 。首先 ,心衰时A类激素 (如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查定州地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药物治疗情况,了解基层医院CHF的实际治疗状况及其与"指南"之间的差距,规范基层医院的CHF治疗。方法根据统一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症状性CHF患者利尿剂使用率达91.99%,β-受体阻滞剂为31.98%,靶剂量使用率为0.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使用率为59.98%,靶剂量使用率为29.6%。大剂量地高辛(〉0.25mg/d)的使用率为2%。结论在定州地区的各医院中对CHF的治疗存在严重不足,积极推行CHF规范化治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衰(简称心衰)是心血管病常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心衰的发生机制、病理生理改变及药物治疗方面积极探索和研究,随着近年来对心衰的深入研究,心衰中神经内分泌的改变,神经激素拮抗剂在心衰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中的作用机制及使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2005年美国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仍然强调ACEI制剂在心力衰竭高危、易患人群阶段A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用于存在心脏形态学改变但无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阶段B心力衰竭的患者,新指南还指出:患者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前,ACEI并不需要用足至高剂量。因为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试验中,大多数患者并未用高剂量ACEI。而应用低剂量ACEI加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较之增加ACEI剂量者,对改善症状和降低死亡率危险性更为有益。在以往所有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中都强调在应用ACEI、利尿剂的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这种用药顺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