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祖国医学,阅读古典医著,特别是阅读《内经》,校勘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因为《内经》传世已久,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错误;而校勘的作用则在于排疑,显真,明微。其内容是校出书中的误、脱、衍、倒等错误,最后达到订讹目的。本文专就校勘中内证方法,谈谈《内经》的校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宋代林亿等人勘《素问·六节藏象论》的分析,介绍其运用对校、他校、本校、理校及综合运用等多种方法校勘《素问》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活血祛瘀法临床运用举隅广东省普宁市中医院(515300)王有达关键词活血化瘀法,临床运用活血法瘀法是治疗血瘀证的一种方法。《内经》所谓“病在脉,调之血”。“疏其气血,令其茶达”。“结者散之”,“血实者直决之”。讲的就是活血法瘀法。本法广泛用于临床各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将相关校勘、训诂研究成果融入内经教学的重要性与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法:将《内经讲义》中对《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汤液醪醴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篇相关语词的校注内容与相关校诂成果加以对比,以示融入相关校诂成果在内经教学中的必要性。结果:内经教材对现有校勘、训诂成果的借鉴尚有不足,仍需进一步加强,融入相关校诂成果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结论:内经教师要加强学习,重视将相关校诂成果融入教学,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校勘,最终目的是考定精谛以求版归一式;主要任务是补阙订伪、删除重复、条理篇目。校勘的基本方法,通常称为“四校’,即:对校,他校,本校,理校。凡以同书相异版本与底本对读,逐字比较,勘同录异者,谓之“对校”;凡以他书引注之文与底本相校,勘正谬误者,谓之“他校”;凡以本书前后互证,抉择异同,考校伪误者,谓之“本校”;凡诸本字同而义理不顺,或数本互异、众说难从,而据理正讹、厘定是非者,则谓之“理校”。  相似文献   

6.
宋嘉祐年间林亿等人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校勘整理。他以唐·王冰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为底本,采汉唐书录古医经之存于世者,叙而考正,“伏念旬岁”而成。“正缪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二千余条,一言去取,必有稽考,舛文疑义,于是详明”。本文仅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新校正”为例,浅析林亿校勘法之运用。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林亿出校注十一则,运用了对校、他校、理校三法。  相似文献   

7.
校勘之法,可大别为内证、外证两类凡求证干本书以内的,称为内证,重在比较异同;凡求证于本书以外的,称为外证,重在寻求确据。从古代医书校勘的实际出发,经常采用的校勘方法有三:一是据文意、文例校勘,属内证法;二是据旧注校勘,属外证法;三是据内证、外证综合校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勘方法及校勘内容的系统考察分析,发现宋臣校理各书普遍应用了对校、本校、他校、理校4种方法。宋校医书存在部分误校之处,推测可能与参考资料繁杂、未能进行统一整理有关,也可能与北宋校正医书局中医古籍整理的理念及主校者中医学术水平的局限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比较异同 寻求确据——古医籍校勘方法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勘之法,可大别为内证、外证两类。凡求证于本书以内的,称为内证,重在比较异同;凡求证于本书以外的,称为外证,重在寻求确据。从古代医书校勘的实际出发,经常采用的校勘方法有三:一是据文意、文例校勘,属内证法;二是据旧注校勘,属外证法;三是据内证、外证综合校勘。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本病论》是《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之一,笔者综合运用他校法和理校法等方法对原文中癸巳相会与乙巳相会两处巳字进行了校勘,即将原文与后世医家所引用的经文进行对照,运用运气学说的相关知识从义理上进行判断,并结合《黄帝内经·刺法论》的相关内容进行推理,最终得出结论二者均为形误。据此改为己,则使原文经义通畅而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1.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由官方专门设置的、以刊行颁印中医古籍为目的的临时性机构。至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的12年间,先后有13位官员参与编校医籍11部,其中《千金要方》为校正医书局最初计划校正的8部医籍之一,该书由高保衡、孙奇、苏颂、林亿等校正,成为宋朝之后定型化版本。从校勘过程、方法和内容3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考释,发现《千金要方》的主要校勘人员均为馆阁官员或知医儒臣,医官只是起辅助作用;在校正过程中大量应用他校法,广泛运用对校法,个别使用本校法;内容方面从注音释义、示疑示阙、避重示重及避讳现象进行了详细校正,对当今中医古籍整理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末经学家和小学家胡澍把《素问》作为子书之一,博采众本,悉心校勘,以小学的方法进行专门研究,撰成《素问校义》,为研习《内经》不可不读之书。通过对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胡澍手校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考证,发现胡澍校勘所据底本一直被误作宋本,而实是明顾从德影宋刻本.校勘工作历时数年,手校本《素问》留有胡澍悉心对校后所做出的千余条校语,可惜草创未就,他便英年早逝。手校本这第一手资料,对研究胡澍的治学思想和《素问校义》的成书过程,学习和掌握知识,传承弘扬学术,都具有重女的文献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悦娅 《新中医》2006,38(4):86-87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学习经典要与临床相结合,《内经》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指导临床的大法。今就其中有关条文在临床应用的体会略以举隅,以求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4.
“月生死针刺法”治痛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生死针刺法”治痛举隅654200云南省会泽县中医院唐卫华“月生死针刺法”系笔者在周易八卦理论指导下,整理《内经》中有关用月相的变化来进行针刺治疗的论述而成。因初1至15为月生,16至30为月死,而《内经》有关该方面的记载每每冠之“以月生死为数”,...  相似文献   

15.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伤寒论》方,有助阳解表之功。笔者多年来据《内经》“清阳出上窍”、“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之旨,随证加味运用该方于鼻、齿、喉疾患,疗效显著,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古韵、训诂和类书。在校勘古典医籍中,如果运用得当,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古韵与校勘《内经》与先秦两汉散文著作一样,虽非韵文著作,但行文中多作韵语。明末冯舒《诗纪匡谬》(收《丛书集成》初编)云《素问》全书,通篇有韵。往岁,笔者曾以段玉裁古韵十七部并参照江有诰古韵二十二部逐句分析《素问》、《灵枢》用韵规律与特点,成  相似文献   

17.
高程熙  赵博 《中医文献杂志》2012,30(2):55-56,59
本文分析了近十年对宋明时期《黄帝内经》相关文献研究的考证方法,认为宋明时期《内经》版本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史志考证法、社会背景考证法、经学考证法、丛书类书考证法、相关医学文献考证法和国外典藏文献考证法六种研究方法.以上研究方法对宋明时期《内经》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该时期《内经》版本书目的收集、原文校勘、保存流传和理论拓展四个方面.并对宋明时期《内劲》流传情况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临床运用举隅湖南怀化地区第一人民医院(418000)金卫平李东垣根据《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旨,创立“甘温除热”的理论。其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清阳不举诸证。其方补中有升举之功,益气不忘培血之源,调脾胃以固...  相似文献   

19.
田晋蕃是晚清时期汇通派医家代表,但他的《内经素问校证》却是一部具有乾嘉学派考据风格的著作。田晋蕃灵活运用传统训诂学方法,使得训诂卓有见地,信而有征。尤其突出的是他精熟古音,广泛参照清代形成的古音学成果,熟练运用"因声求义"的训诂大法来破假借、究韵语、示同源,以古音求古义,论证精洽,解释了历代以来众所争讼的疑问,修订和补充了前人校注研究《素问》的成果,这对研究和校勘《素问》及研究传统训诂学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全图高等中医院校试用教材《内经选读》,现已被各地中医院校广泛采用,自学中医的同志认为这也是一本较好的进修教材。现着重从这本书的校勘、文字、词义三个方面作些探讨,以供初学《内经》者举一反三之参考。一、校勘《内经选读》(以下简称《选读》)所辑三十六篇经文,《素问》部分据明·顾从德刻本,《灵枢》据赵府居敬堂刻本,皆为国内现存之善本。但其中讹误、衍夺之处,亦复不少。笔者与《黄帝内经太素》对照校核,发现有六百六十余处差异,其中较重要者七十余处,这主要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