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实施方法、护理及对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对3例ARDS患者准确评估血流动力学和对卧位改变的忍耐力,制定操作程序,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各管道、皮肤及组织的护理,采取俯卧位每次1~4h,每日2~3次,疗程2~5d,定时改变体位。[结果]3例患者俯卧位通气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明显改善,吸入氧浓度(FiO2)下调( P <0.05),最终撤离呼吸机,未发生并发症。[结论]俯卧位通气明显改善了肺的氧合功能。熟练掌握俯卧位通气的操作方法,安全有效地转换患者体位,是保证治疗安全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ARDS应用机械通气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ICU 2001-06~2006-06共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38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救治成功22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22~75岁。均符合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1]。诱发疾病:严重感染16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2例,多发性创伤8例,中毒2例。2结果本组进入ICU后均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平均带机时间19d。无创面罩通气4例,经口、鼻气管插管25例,经气管切开9例。采用俯卧全通气治疗12例,有效8例。最终抢救成功22例,死亡16例。3讨论3.1参数的设置ARDS的病理生理改变决定了大量肺泡发生水肿和萎缩,使…  相似文献   

3.
黄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2):5428-5429
我科2002-08~2006-08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征(ARDS)患者19例,对其早期行机械通气的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ICU科2003-02~2006-02无创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9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7例,年龄24~75(平均45)岁.急性发病后7~48 h入院,均以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起病.本组于病后24~72 h出现呼吸窘迫症状.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ARDS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龄心肌梗死和反复心肌梗死患比例的明显增多以及伴有2型糖尿病患比例的明显上升,同时老年性肺功能减退,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比例也明显增加,增加了AMI患的救治难度和AMI的急性期病死率。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自1998-01~2004-10共收治AMI合并ARDS12例,应用机械通气给予抢救,在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治疗,效果较好,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体位对ARDS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机械通气治疗且无俯卧位机械通气禁忌证的ARDS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俯卧位通气组和仰卧位通气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变化,治疗3d后平均气道压、平台压、气道阻力,机械通气时间和急诊科住院时间。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P、MAP、PaCO2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TCO2、pH值、PaO2、PaO2/FiO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T、P、PETCO2、MAP、pH值、PaO2、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通气组患者在俯卧位治疗3 d后PaO2/FiO2为(282±177;22),高于仰卧位通气组治疗3 d后的(245±17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P<0.01)。治疗3 d后,俯卧位通气组患者平均气道压、平台压、气道阻力分别为(6.8±177;0.5)cmH2O,(17.1±177;2.0)cmH2O,(14.9±177;1.2)cmH2O/(L±183; s),仰卧位通气组分别为(8.5±177;0.9)cmH2O,(20.6±177;2.3)cmH2O,(21.1±177;0.8)cmH2O/(L±183;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8,5.13,18.83;P<0.01)。俯卧位通气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急诊科住院时间均短于仰卧位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007,6.379;P<0.01)。结论俯卧位通气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氧合指数,纠正低氧血症,同时对患者气道影响较小,是较为理想的通气体位。  相似文献   

7.
SARS合并ARDS患者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17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作参考,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以我院中心ICU收治的25例SARS合并ARDS患者为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用SPSSl0.0统计软件作Logistic回归,筛选和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筛选出年龄、缺氧持续的时间、血小板减少、高血钠、血肌酐升高5个死亡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03、1.067、111.932、26.667和111.932。结论:应重视并针对死亡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不同镇静条件对ARDS机械通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异丙酚或复合芬太尼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ICU 2005-10/2009-05收治ARDS机械通气患者50例,分两组持续泵注镇静剂,P组异丙酚1.5~3.0mg/kg,F组异丙酚1.5~3.0 mg/kg+芬太尼5~10μg/kg,观察镇静效果及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F组镇静效果及镇静剂用量与P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有良好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9.
蹇华胜  毕敏 《急诊医学》1995,4(4):219-219
应用HP M1165A组合式心电监护系统,M1020A脉搏氧饱和度手指探头和Siemens900C呼吸机观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脉搏氧饱和度/吸入氧浓度(SpO2/FiO2)变化。结果表明,机械通气时ARDS的SpO2及SpO2/FiO2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2小时时相点SpO2/FiO2显著低于存活组(P〈0.01),提示2例小时相点的SpO2/  相似文献   

10.
腹腔间室综合征伴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报告了25例腹腔间室综合征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的方法和护理特点。根据患者自主呼吸的能力选择持续气道内正压-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通气或同步间歇指令-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由专职气道护理人员进行气道护理。根据腹内压、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快速吸痰,并给予有效的气道湿化和肺部物理治疗。本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均值为18.3±4.1,且均>15分,并发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者1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治愈19例,死亡6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策略及疗效。方法:重症脑出血并发ARDS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机械通气。分析治疗前后呼吸指标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出血并发ARDS患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过程中的护理难点及对策。方法分析18例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过程。结果 18例患者中有16例(88.9%)氧和改善明显,成功撤离呼吸机。结论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策略,简单有效,但在实施过程中须密切观察,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13.
ARDS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天平 《急诊医学》2000,9(1):61-62
  相似文献   

1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核心方案是充分的呼吸支持、纠正低氧血症、治疗原发病。目前多采用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俯卧位通气及被认为是比较有效的辅助方法。我科自2006-08/2008共收治确诊的ARDS患者12例,其中6例进行了俯卧位通气。本文仅对这些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31-88(平均49)岁。原发病为严重创伤2例,大手术后并发症1例,严重感染3例。有3例曾误诊为急性肺栓塞,但证据不足,最后诊断为ARD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无创机械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科NPPV治疗的ALI 29例,均选择S/T模式,根据病情适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并详细记录NPPV前,NPPV后1、12、24 h及脱机后呼吸频率、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结果 本组25例NPPV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生命体征渐平稳,NPPV后各时间点及脱机后呼吸频率、PaO2和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除NPPV后lh呼吸频率外,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25例平均上机时间8.9d,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均痊愈出院.4例NPPV治疗无效,改为有创机械通气,其中3例痊愈,1例重症肺炎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最终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结论 NPPV治疗ALI安全、有效,且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外科疾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外科ICU(SICU)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极高,我院自2000-05~2003-11SICU共收治15例,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肺复张策略(俯卧位通气)进行治疗,与既往同类病例比较,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孟军  徐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2):2785-2785
现将食道烫伤致ARDS死亡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18岁。因舌黏膜、食道烫伤5d、发热1d入院。2004—08—21因运动后误饮热水,导致舌黏膜、食道烫伤,未予处置,3d后病情无好转,伴有张口受限,不能进食于2004—08—26入我院口腔科,  相似文献   

18.
曹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0):1570-1571
影响机械通气疗效、导致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原因很多,如果能正确认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相关因素,及时处理,则能明显提高机械通气的疗效、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在使用机械通气过程中死亡的2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小儿ARDS临床效果。方法 ARDS患儿21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B组11例采用保护性通气(小潮气量、高PEEP)。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转归,并监测48 h内PaO2、氧合指数(O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肺的氧合功能均显著提高(P〈0.05),但在时限和程度上B组均明显好于A组(P〈0.05)。结论 ARDS患儿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其治愈率高,病死率低,并发症少,故应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 1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恢复良好7例,轻残2例,中残2例,重残4例,死亡3例。结论:决定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机械通气。PEEP是治疗ARDS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