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TSS)是指噬菌体Ⅰ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并由其产生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TSST 1 )累及有关脏器而引起的病症 ,我科诊治 2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女 ,5 0岁。反复鼻出血 5d入院。全身检查无特殊 ,BP 1 30 /80mmHg( 1mmHg =0 .1 33kPa) ,鼻中隔左侧前端粘膜糜烂 ,血管扩张。在局麻下按常规方法作鼻中隔划痕术 ,术后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当晚突起高热、头痛、恶心、全身酸痛无力 ,T 38.7℃ ,P 90次 /min ,R 2 1次 /min ,BP 1 2 0 /80mmHg ,给予物理降温及A .P .C0 .5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年龄对舌系带延长术后语音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舌系带延长术后语音障碍患者开展语音评估和术后康复矫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54例舌系带延长术后一个月仍未恢复正常语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学龄前期(3~6岁)83例、学龄期(7~12岁)52例、青春期(13~18岁)11例及成人(>18岁)8例,应用Model 4500计算机语音工作站以汉语语音清晰度测试表分别测试各组对象的语音清晰度(phonetic intelligi-bility,PI)值,对年龄和各组PI值的关系做关联性分析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成人四组舌系带延长术后一个月语音障碍患者的PI值平均为25.37%±16.25%、39.14%±18.11%、50.64%±20.24%、64.63%±20.28%,PI值与年龄存在正相关(r=0.467,P<0.05),表明PI值随年龄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进一步经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对患者PI值的决定系数为0.270,说明年龄对舌系带延长术后语音障碍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结论 舌系带延长术后仍存在语音障碍患者的PI值随年龄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且年龄对其预后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舌系带延长术后一个月仍存在语音障碍的患者应及时就诊进行语音康复矫治.  相似文献   

3.
生存率是指患者从某一特定时点 (如手术日 )开始随访 ,到某年末尚能生存的概率 ,如某年为 n就称为 n年生存率 ,是用以评价治疗方法的疗效及疾病预后的统计指标。现以表 1资料为例说明该指标的计算方法。表 1 某恶性肿瘤术后生存率计算举例术后年数x~(1)期内失访人数Wx(2 )期内死亡人数Dx(3)期初观察人数Lx(4)期内观察人年数Nx(5 )期内死亡概率1 qx(6 )期内生存概率1 px(7)n年生存率(n=x 1)n P0(8)0~ 0 12 2 142 14.0 0 .0 5 6 10 .94390 .94391~ 142 32 0 2 195 .0 0 .11790 .882 10 .832 62~ 1117 16 5 15 9.5 0 .10 6 6 0 .8934 0 …  相似文献   

4.
扩展高频测听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扩展高频测听 (1 0~ 2 0kHz)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不同年龄、工龄、暴露噪声的强度与 1 0~ 2 0kHz听阈损失的关系。方法 应用频率范围为 0 5~ 2 0kHz的纯音听力计对 1 0 0 0名噪声下作业工人的听力进行检测 ,以 1 2 0名不同年龄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在 95~ 1 1 5dB(A)的噪声强度下 ,当 0 5~ 6kHz的阈值未出现异常时 ,1 0~ 1 8kHz的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1 0~ 1 6kHzP <0 0 0 1 ,1 8kHzP <0 0 1 ) ,对最大输出没有反应耳数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1 4~2 0kHzP <0 0 1 )。接触噪声的各年龄组 1 0~ 1 8kHz阈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不同工龄组比较 ,6~1 0年工龄组的 1 0~ 1 8kHz阈值明显升高 ;不同噪声强度组的 1 0~ 2 0kHz阈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高强度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 ,1 0~ 2 0kHz听阈的变化早于 0 5~ 6kHz,年龄和工龄影响1 0~ 2 0kHz听阈 ,其对最大输出引不出反应和听阈阈值的变化可作为早期检测噪声性听力损失及噪声易感者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何种亚型对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增多具有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MGG染色 ,观察 2 6例鼻息肉组织中PKC几种亚型PKCα、PKCβ1、PKCβ2 、PKCγ的表达 ,分析何种亚型在鼻息肉EOS增多中起调控作用。 结果 :2 6例鼻息肉组织EOS中均有PKC表达 ,且与Bcl 2mRNA及其蛋白成正相关 (r1=0 .0 87 5 ,r2 =0 .0 82 3,P <0 .0 1) ,其中PKCα为强表达 ,而PKCβ1、PKCβ2 为弱表达 ,PKCγ则不表达。结论 :EOS增多主要是由于激活了PKC这一信号传导途径 ,使EOS凋亡受到抑制、生存延长 ,致使其数量增多 ,且主要是PKC亚型中的PKCα在鼻息肉组织EOS增多中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喉癌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和总结喉癌手术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 1958~ 1999年喉癌手术病例 57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随访 3年以上 ,确诊复发 56例。对复发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 ,性别 ,病史 ,住院时间 ,吸烟 ,病理分级 ,并发症 ,肿瘤分期 ,术式 ,输血 ,放射治疗 ,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 (P =0 0 0 0 2 ) ,治疗方式 (P =0 0 0 17) ,输血 (P =0 0 0 0 1) ,放射治疗 (P =0 0 0 0 1) ,颈淋巴结转移 (P =0 0 2 2 8)与喉癌术后复发有显著意义。结论 肿瘤分期、术式、输血、放射治疗和淋巴结转移是引起喉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991年起采用翼管神经阻断术 (vidiannervebloking,VNB)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perennialallergicrhinnitis,PAR) ,已作为门诊常规治疗方法。现就 1991年 12月~ 1999年 12月完成随访VNB治疗PAR 13 86例 (A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脱敏治疗室同期行脱敏治疗PAR(至少 2年 ) 5 0 0例 (B组 ) ,以及经脱敏治疗无效再行VNB15 3例 (C组 )进行疗效分析 ,旨在总结VNB治疗PAR有效的机理 ,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A组男 75 4例 ,女 63 2例 ,年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人言语声”语音训练法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调感知能力康复训练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16例3~7岁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并单侧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其中干预组8例,平均年龄为5.99±0.63岁,听觉年龄为4.36±0.86岁;对照组8例,平均年龄为5.95±0.49岁,听觉年龄为3.77±1.27岁。使用“多人言语声”语音训练方法对干预组儿童进行声调感知训练,以个训的形式分五次完成对10位发音人共600个语音样本的声调识别训练,语音训练周期为一个月。对照组儿童不进行干预训练。采用自编声调测试材料,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和干预结束3个月后对两组儿童进行声调感知能力测试,比较两组声调识别正确率反正强变换转化为的RAU值。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声调感知表现无显著差异(P=0.71);所有受试儿童二声-三声平均分辨正确率的RAU值为47.11,显著低于其他声调配对(P<0.05)。语音训练干预后,干预组声调分辨正确率(101.34±10.14)显著高于对照组(86.02±20.4)(P=0.02);干预结束三个月后两组儿童声调分辨差异呈现边缘性显著(P=0.088)。结论二声和三声相较其他声调配对更难分辨;使用“多人言语声”语音训练方法可以短时间内有效提升人工耳蜗术后儿童声调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者自 1995年开始对动物进行了DPOAE监测 ,并对其参数设置进行了研究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动物 :选用健康杂色耳廓反射灵敏豚鼠 12只 ( 2 4耳 ) ,雌雄不分 ,体重在 30 0~ 35 0克。麻醉后 ,剪开耳屏 ,显微镜下清洁外耳道。1 2 仪器 :GSI- 6 0耳声发射测试仪 ,在行DPOAE测试前将探头轻放在外耳道口 ,保持密闭。测试在屏蔽隔声室内进行 ,环境噪声≤ 2 5dB(A)。1 3 参数 :采样率 80 0 0、16 0 0 0、32 0 0 0Hz ;叠加次数 2 5 6、5 12、10 2 4次 ;刺激声强度L1=L2 =6 5dB ,L1/L2 =6 5 /6 0、6 5 /5 5、6 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 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调节功能的紊乱在鼻息肉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32例鼻息肉标本和 6例下鼻甲粘膜对照标本中T 细胞亚群 (CD4 和CD8 细胞 )以及细胞因子IL 5、IL 10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息肉组织中可见各种炎细胞浸润 ,CD4 和CD8 细胞数增多 (P <0 0 0 1) ;其中CD4 细胞明显多于CD8 细胞 (P <0 0 0 1)。鼻息肉组织IL 5和IL 10阳性细胞明显增多 ,(P <0 0 0 1) ,且IL 5 细胞多于IL 10 细胞 (P <0 0 5 )。IL 5 细胞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在鼻息肉血管和腺体周围 ,CD4 CD8 细胞数比值与IL 5 IL 10 细胞数比值呈显著正相关 (r=0 78,P <0 0 1)。结论 鼻息肉的形成与CD4 T 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IL 5的高表达有关。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鼻息肉应作为鼻息肉病理学特征的一个必要补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以及细胞因子分布失衡在鼻息肉免疫病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 AQP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 与鼻息肉水肿形成及发展的关系。方法: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下鼻甲黏膜30例和鼻息肉组织60例。鼻息肉组Ⅱ型1期10例, 2期15例, 3期25例,Ⅲ型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QP1在不同类型及不同临床分期鼻息肉和下鼻甲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在不同类型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鼻息肉上皮层AQP1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下鼻甲黏膜(P<0 01); 不同分型分期鼻息肉上皮层AQP1的阳性细胞数又有差异,Ⅱ型3期和Ⅲ型鼻息肉显著低于Ⅱ型1期鼻息肉(P<0 01); 而在鼻息肉血管内皮及腺体细胞中的AQP1的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P<0 01); (2)Ⅱ型3期和Ⅲ型鼻息肉血管内皮中AQP1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Ⅱ型1期鼻息肉和下鼻甲黏膜上皮下组织(P<0 01)。结论:AQP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儿茶素抑制卵清蛋白(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炎症反应的机制。 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儿茶素低、中和高剂量组(用50、100和200 mg/kg的儿茶素治疗的过敏性鼻炎小鼠)和氯雷他定(2 mg/kg氯雷他定治疗的过敏性鼻炎小鼠)组,每组10只。治疗后对各组小鼠进行症状评分。使用苏木精-伊红、Giemsa、Periodic acid-Schiff和甲苯胺蓝对鼻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鼻腔灌洗液(NALF)中的Th1相关细胞因子(TNF-γ和IL-12)、Th2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A)水平。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E和IgG1。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鼻黏膜组织中NF-κB p65、nucleus-NF-κB p65、STAT3、p-STAT3和ROR-γt的蛋白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的症状评分明显降低(F=13.245,P<0.001);儿茶素治疗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了鼻黏膜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F=15.462,P<0.001);儿茶素治疗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了小鼠血清OVA特异性IgE和IgG1的水平(F=21.544,P<0.001)。各组小鼠NALF中Th1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无变化(TNF-γ:F=0.753,P=0.600;IL-12:F=0.846,P=0.519)。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治疗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了小鼠NALF中Th2(TNF-α:F=11.100,P<0.001;IL-1β:F=12.554,P<0.001;IL-6:F=17.853,P<0.001)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IL-17A:F=28.139,P<0.001)。与模型组相比,儿茶素治疗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了小鼠鼻黏膜组织中nucleus-NF-κB p65(F=17.573,P<0.001)、ROR-γt(F=26.463,P<0.001)和p-STAT3的水平(F=17.859,P<0.001)。 结论 儿茶素在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中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儿茶素的抗炎机制与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抑制Th17反应、抑制NF-κB和ROR-γt/ STAT3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致病基因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 1,Gli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为喉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li1蛋白和PCNA在40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Gli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li 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 0 0%。其表达与喉癌患者年龄(P=0.5 7 2)、性别(P=0.8 3 7)、肿瘤生长部位(P=0.9 4 7)、肿瘤T分级(P=0.5 6 0)无相关性。而与病理分级(P=0.000)、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有关。PCNA在喉癌组织中呈巢状、局灶状或呈片状分布,相关分析显示Gli1蛋白的表达与PCNA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Gli1蛋白通过促进肿瘤增殖活性,在喉鳞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及语音获得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听力补偿对聋儿言语清晰度的影响,分析其语音获得情况及易出现的错误,提出听觉言语训练建议,为提高聋儿语音的获得、提高言语清晰度,更科学地开展语训工作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受试30名聋儿来自同一康复机构, 选取平均年龄4.7岁配戴助听器的聋儿,男14名,女16名进行研究,控制年龄、性别、发音器官障碍、智力、耳聋程度等变量。用言语清晰度和语音测试行业标准对被试者进行测试,按听力补偿的时间、开始训练时间、补偿程度的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 听力补偿时间的早晚和补偿程度、开始训练时间均和言语清晰度、语音获得呈显著相关(P<0.05)或极其显著相关(P<0.01)。结论 聋儿早配助听器、早期开始训练及良好的助听效果可提高聋儿的言语清晰度和语音的获得。  相似文献   

15.
听力正常成年人同时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了解正常听力成人同时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的特性。方法  32名受试者 (6 4耳 ) ,年龄 2 2~ 32岁 ,平均 2 8.3岁 ,男 12名 ,女 2 0名 ,双耳纯音听阈测试各频率听阈在 2 0dB以内。以载波频率为 0 .5、1、2和 4kHz的纯音 ,调制频率分别为 77、85、93和 10 1Hz(左耳 )以及 79、87、95、10 3Hz(右耳 )的调幅声作为测试信号 ,双耳 8个频率同时给声刺激 ,同时自动判定并记录反应。各载波频率的阈值、反应幅度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①同时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高于纯音听阈 7~ 19dB。②反应阈经双因素方差分析 (侧别×频率 ) ,左右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F =1.94 2 ;μ 1,179;P =0 .16 5 ) ,但各频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F =31.2 5 4 ;μ 3,179;P =0 .0 0 0 ) ,各频率反应阈均值之间进一步的两两比较显示 0 .5kHz反应阈与其它频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③以 6 0dBSPL作为分析强度 ,男女受试者在各个频率的反应幅度的差异经双因素方差分析 (性别×频率 )有显著性差异 (F =2 .94 8;μ 3,175 ;P =0 .0 34) ,0 .5kHz反应幅度最低 ,4kHz最高。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F =16 .4 90 ;μ 1,175 ;P=0 .0 0 0 ) ,男性反应幅度高于女性。④各频率不同状态下背景噪声的差异经双因素方差分析 ,提示清醒状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 ,34岁。主诉 4d前吞食一只皮鞋内铁条后 ,无特殊不适。1 6h前又吞食一塑料打火机 ,数分钟后突感背部似拳头猛击一下 ,随之出现胸痛、气促。既往有吸毒史。检查 :T 37℃ ,P 1 1 0次 /min,R2 4次 /min,BP1 1 0 /7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急性痛苦面容 ,体形消瘦 ,神志清楚。颈软 ,气管居中 ,左侧锁骨上窝处可扪及少许捻发感 ,胸廓尚对称 ,左肺呼吸音稍粗。腹平软 ,无压痛。专科检1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长沙 ,410 0 0 2 )查无异常发现。血常规 :WBC 1 5.6× 1 0 9/L,N 0 .9,L 0 .1。 CT及 X线示食管中段异物及胃…  相似文献   

17.
梅尼埃病 (MD)引起的耳聋多为一侧 ,早期听力损失程度轻而患者容易忽视。间歇期内听力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 ,呈现一种特殊的波动。随着病情发展 ,听力损失逐渐加重 ,间歇期亦无缓解。同时 ,高频听力出现下降。最近 ,我们收集 1 988~ 1 998年我科门诊的 MD患者 1 2 4例 ,对其纯音测听的听力图进行分析 ,借以进一步了解 MD患者的听力变化规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 2 4例中 ,男 56例 ,女 68例 ;年龄 2 4~ 78岁 ,平均 42岁。首次发作的病程从数年至 1 0年不等。MD的诊断参照 1 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和中华耳鼻咽喉杂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时间窗轻度隐耳畸形无创矫正的疗效及合适的时间窗口。方法 收集2016年到2021年无创耳廓矫正器治疗轻度隐耳病例72例,按照患儿治疗时的年龄分为两组,试验组的年龄分布为6个月-14岁(≥6个月即超时间窗),共36例;对照组的年龄分布为6个月以内,共36例,结束后至少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之间无创耳廓矫正的有效率、复发率和治疗时长。试验组根据年龄再分为4个亚组(6月-1岁组、1-3岁组、3-6岁组及≥6岁组),比较其无创矫正的治疗时长。结果 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00%,两组之间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473)。试验组的复发率为5.6%,对照组的复发率为0,两组之间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473)。试验组的治疗时长为(77±52.1)d,对照组的治疗时长为(30±11.8)d,两组之间的治疗时长有统计学差异(P=0)。72例患儿治疗时长与治疗时年龄之间的关联性有统计学差异(P=0,R=0.718)。试验组4个亚组无创矫正的治疗时长有统计学差异(P=0.002),具体为6月-1岁组与3-6岁组有统计学差异(P=0),6月-1岁组与≥6岁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2),1-3岁组、3-6岁组和≥6岁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时间窗轻度隐耳畸形无创矫正的成功率高,可以积极治疗;72例患儿治疗时长与治疗时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治疗时长也在增长。建议把时间窗口最大放宽到6岁,但需要特别注意在矫正前需要详细告知患儿家属开始矫正时的年龄越大其所需要的矫正时间越长,根据隐耳局部的皮肤张力和粘连情况及软骨硬度来把控矫正时的年龄。  相似文献   

1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发病率占成人的 2 %~ 4% ,已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鼻腔持续正压通气 (nCPAP)、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UPPP)、腭咽成形术 (PPP)和激光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LUPPP)等 ,均有一定疗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科引用美国ENTEC低温等离子体汽化融切技术系统治疗OSAS ,近期疗效较好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1月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汽化融切技术治疗OSAS患者 5 8例 ,男 49例 ,女 9例 ,男女比例 5 .4∶1 ,年龄 1 8~ 6 2…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不同病程高调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结果分析,了解病程长短与DPOAE反应幅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病程长短将听力正常耳鸣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病程≤3个月),27人,31耳,年龄16-62岁(38.57±11.31),女14人,男13人;第二组(3>病程≤6个月),24人,28耳,年龄18-53岁(36.15±11.45),女13人,男11人;第三组(6>病程≤12个月),28人,35耳,年龄22-51岁(36.68±8.44),女15人,男13人。对三组病人进行进行DPOAE检测,通过比较各组、各频点DPOAE反应幅值结果,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初步评估病程长短与DPOAE反应幅值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受试者在0.50-1.5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41, P=0.226, P=0.898, P=0.138),而在2.00~8.0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 P=0.000, P=0.000, P=0.000, P=0.000)。结论 DPOAE应用于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能够在纯音听阈改变前发现患者早期耳蜗外毛细胞是否存在损伤,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损伤可能越大,可作为耳蜗早期病变的一种客观的检测方法,让耳鸣患者早重视、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