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兔肝血管插管技术及兔VX2肝癌超声、DSA表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兔肝血管的解剖、插管技术及兔VX2肝癌的超声、DSA表现的特点.方法采用经开腹注入法接种VX2瘤株于45只新西兰大白兔,于种植后第7、10、14、18、23天利用彩超对肿瘤的生长进行检测,于接种后第23天,随机对10只兔肝癌最大径行超声和病理结果作对照.于种植后第3周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并利用3F微导管与微导丝对兔肝血管插管并造影.结果彩超检测有40只成功接种,VX2肝癌在超声上表现为低回声伴声晕的肿块,彩色多普勒可见肿块周边血供丰富,超声与病理对照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对45只进行血管造影中,10只超选择至肝固有动脉,30只插管于肝总动脉,2只导管置于腹腔干,3只失败,造影可发现肿瘤血管与肿瘤染色.结论兔肝血管解剖与人类的相类似,兔VX2肝癌的DSA、超声表现类似于人类原发性肝癌,3F微导管可成功地进行肝血管的超选择插管,彩色超声是一种准确、可靠、方便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兔VX2肝癌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良及肝血管造影技术的应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共40只,分别采用常规开腹穿刺接种法及改良开腹穿刺接种法。将种植成功的实验兔于第2、3周分别肝动脉、门静脉造影检查。结果:36只实验兔成功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改良法模型种植成功率较高(95%,19/20),发生肝内播散转移及腹腔或网膜种植几率小(P〈0.05)。第2周均成功施行了经导管股动脉-肝动脉造影术(36/36,100%),开腹行门静脉直接穿刺造影成功率97.22%(35/36)。第3周时实际存活实验兔26只均成功开腹行肝动脉及门静脉直接穿刺造影检查(26/26,100%)。结论:①采用改良方法制作的兔VX2肝癌模型,种植成功率较高,所建模型较稳定;②本研究所采用肝动脉及门静脉造影检查策略切实可行,且不影响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3.
兔VX2肝癌TAE实验方法改良及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改进兔VX2肝癌模型介入治疗的实验方法,分析兔VX2肝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 开腹种植VX2瘤块于兔肝左叶,建立VX2肝肿瘤模型兔15只。2周后CT及彩超证实接种成功。应用显微外科手术临时阻断肝总动脉血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行术中介入治疗,术后导管埋置于皮下。用多层螺旋CT、彩超和DSA进行兔VX2肝肿瘤的影像学评价。结果 行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成功11只,麻醉过量及术中死亡各1只,另2只因解剖变异未做插管。多层螺旋CT平扫兔VX2肝肿瘤表现为低密度结节灶;彩超上瘤灶为低回声光团,肿瘤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DSA动脉期呈结节状肿瘤染色,以周边染色为主。结论 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对兔VX2肝癌行术中介入治疗,可进行超选择化疗栓塞,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便于术后观察,实验人员完全避免辐射,但对实验条件和实验技术有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开腹肝穿刺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以及经兔股动脉微导管肝左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的可行性及技术特点.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开腹以16G腰椎穿刺针将VX2瘤组织块种植到兔肝左内叶.2周后行螺旋CT扫描,然后在兔一侧腹股沟区行股动脉鞘管置入,在DSA引导下应用微导管行腹腔动脉造影,分析兔腹腔动脉主要分支走行及肝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兔VX2肝癌血管造影表现.方法34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腹直视下肝左中叶瘤组织块接种VX2肿瘤,接种后第3周直视下穿刺右侧股动脉进路行腹腔动脉-肝动脉造影.结果6只兔数字电影方式(DC)腹腔动脉造影不能清晰显示肿瘤血管与肿瘤染色征象;28只兔数字减影方式(DSA)腹腔动脉造影,都能清晰显示肿瘤血管与肿瘤染色征象.兔肝VX2肿瘤典型血管造影征象表现为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供血动脉环绕肿瘤呈握拳状、抱球状、环圈状,从环绕的肿瘤主干血管上发出或长或短的细小芽状、根状、丝状的增生血管从周边向中心推进,显影的周边血管密度明显大于肿瘤中心,形成薄壁、厚壁、玉佩状等形状的圆形或椭圆形周边深染中心相对淡染的肿瘤染色结节;≥1cm的肿瘤结节染色完整、边缘清晰,当肿瘤较小时结节呈团片状染色,边缘欠清晰.结论兔肝VX2肿瘤为富血供性肿瘤,肿瘤周边部血供比中心部丰富,腹腔动脉造影足以显示清晰典型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SA设备导引下经皮穿刺瘤组织块接种法制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的可行性及对比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及TACE+PMCT 3种方法治疗兔VX2肝移植瘤的效果.方法 ①新西兰大白兔50只,DSA设备导引下采用Angiotech SKATER穿刺针经皮穿刺接种瘤组织块于肝脏,14 d后行CT平扫评价肿瘤接种成功率,测量肿瘤体积并随机处死10只实验兔进行病理分析.②取制作成功的肝移植瘤模型30只,随机分为TACE组(A组)、PMCT组(B组)和TACE+PMCT组(C组),每组10只,治疗后第14天对比各组CT测量肿瘤体积、外周血CD3+、CD4+细胞分布、肿瘤组织坏死率.结果 ①DSA设备导引下经皮穿刺瘤组织块接种法制作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成功率为100%.②治疗后14 d,C组的肿瘤体积为(0.624±0.031)cm3,明显小于A组(0.799±0.057)cm3和B组(0.858±0.112)cm3,P<0.05;C组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数为(66.30±1.36)%,明显高于A组(53.34±2.12)%和B组(60.68±1.06)%,P<0.05;C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数为(48.19±1.43)%,也明显高于A组 (40.21±1.07)%和B组(44.03±0.08)%,P<0.05;C组肿瘤组织坏死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①DSA设备导引下经皮穿刺瘤组织块接种法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等特点.②TACE+PMCT效果优于单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或微波凝固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置入治疗兔VX2肝转移癌的疗效及其病理改变,为125I粒子临床应用中合理化治疗方案的取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新西兰兔32只制备成VX2肝转移癌模型,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8只,依据术前治疗计划系统(TPS)设计在CT引导下置入不同活度粒子,分别为:37.0、25.9和14.8 m Bq,对照组置入粒子空壳.观察置入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各组肿瘤的大小、活性、影像和病理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自然生存期(88±12)d明显高于对照组(22±7)d.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37.0 mBq组(0.06±0.02)cm3、25.9 mBq组(0.21±0.05)cm3、14.8 mBq组(1.74±1.22)cm3,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LSD两两比较表明37.0 mBq与25.9 mBq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但均低于14.8 mBq组(t值分别为2.59、2.24,P值均<0.05).治疗后增强MR扫描显示37.0 mBq组强化消失5例,25.9 mBq组强化消失4例,而14.8 mBq组强化消失仅1例.病理检查37.0 mBq组及25.9 mBq组大部分瘤巢缩小至消失,疗效优于14.8 mBq组,但在放射粒子对正常肝组织影响方面37.0 mBq组较其他治疗组严重.结论 短期疗效证明,25.9 mBq的125I粒子可对高增殖活性的肝恶性肿瘤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并且对正常肝组织的损伤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改进兔肝动脉插管术:肝血管影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改进兔肝动脉插管术并探讨肝动脉正常解剖及VX2肝肿瘤血管造影表现。方法:应用1.2F导常,经股动脉对4只正常新西兰兔及6只VX2肝癌模型新西兰兔行肝动脉造影。结果:3只正常新西兰兔及6只VX2肝癌模型兔肝动脉插管获得成功,1只正常新西兰兔因麻痹过量死亡。应用1.2F微导管最终可超选至肝固有动脉末端。VX2瘤在肝动脉造影动脉期表现由边缘环行染色逐渐向结节状染色过度。结论:应用1.2F导管行肝动脉插管在超选精确程度上较传统2F或3F导管有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与碘化油混合栓塞对兔VX2肝癌的治疗作用及不同给药途径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39只兔VX2肝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14只,生理盐水1 ml经肝动脉注入作为对照组;B组13只,经肝动脉灌注超液态碘化油0.6 ml栓塞加TNP-470静脉注射(10 mg/kg,每日1次,连续3 d);C组12只,TNP-470(30 mg/kg)与超液态碘化油0.6 ml混合乳化行肝动脉栓塞.术后1周称体重后处死制备标本,观察以下指标:测量肿瘤的体积并计算抑瘤率,计数肺内转移灶数量(肺表面及5个冠状切面上结节计数),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2个实验组的肿瘤平均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分别为41.31%和34.01%.A组转移率64.28%(9/14),B组转移率38.46%(5/13),C组转移率8.33%(2/12),经X2检验,3组肺转移率不完全相同,两两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VEGF的表达阳性率A组78.57%,B组84.61%,C组83.33%,X2=0.96,P>0.05,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MVD值为56.1±9.5,B组MVD值为40.1 ±11.2,C组MVD值为29.7±10.1,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NP-470与碘化油混合经肝动脉栓塞对兔VX2肝癌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经静脉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10.
兔肾VX2移植癌模型的病理学和DSA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从瘤细胞液和瘤块两种植瘤方式中建立兔肾VX2 移植癌模型 ,并分析其病理学基础和DSA影像特征 ,为介入实验研究提供大型动物肾肿瘤模型。方法  3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两组 ,每组 15只。第一组 ,B超引导下将VX2 瘤细胞 (约 5× 10 7个 /ml)经皮注入左肾下极 ;第二组 ,B超引导下将瘤组织块 (约含 10 6~ 10 8个瘤细胞 )经皮注入左肾下极。之后 ,对两组进行比较观察 :①不同方式植瘤的成活率 ;②肾内肿瘤体积变化和肿瘤生长率 ;③大体及镜下 (光镜和电镜 )瘤组织形态特征 ;④成熟模型的肾动脉DSA表现。结果 ①两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 4/15、11/15 ,第二组植瘤成活率最高 (Ρ <0 .0 5 ) ,其瘤体呈指数性生长 ;②病理学表明该瘤在肾组织中呈浸润式生长 ,其性状与移植于兔肝的VX2 鳞状细胞癌特征相似 ;③DSA影像示移植性肾肿瘤具有丰富的血供 ,呈实体瘤表现。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肾VX2 移植性癌模型 ,瘤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细胞液注入法 ,为实体瘤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容易复制的大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Liver cirrhosis is a major underlying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urrently, there is an unmet need for midsize experimental vertebrate models that would offer reproducible implantable liver tumors in a cirrhotic liver background.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protocol for a syngeneic rabbit model of VX2 liver cancer with underlying liver cirrhosis induced using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n = 3) received CCl4 by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nce weekly. Concentrations started at 5% v/v CCl4 dissolved in olive oil. CCl4 dosing was progressively increased every week by 2.5% v/v increments for the duration of treatment (16 weeks total). VX2 tumors were then orthotopically implanted into the left hepatic lobe and allowed to grow for 3 weeks. Cross-sectional imaging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hepatic tumors. Gross and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s showed reproducible tumor growth in the presence of liver cirrhosis in all animals.  相似文献   

12.
兔VX2肝癌模型的MMP-2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在兔VX2肝癌模型上的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建立30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成瘤后第2.5周处死动物,取得癌组织及癌旁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20例,进行MMP-2的免疫组化SP染色.根据MMP-2 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结果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同时根据细胞阳性染色的数目确定阳性、阴性.结果 癌组织内MMP-2表达呈阳性者26例,阳性率为86.7%(26/30),癌旁组织表达阳性16例,阳性率为53.3%(16/30),正常兔肝组织表达为阴性.癌组织内表达部位主要在癌细胞胞浆和间质组织内,癌栓内、胆管上皮、血管内皮均有部分表达.结论 兔VX2肝癌的MMP-2表达特征与人类肝癌(HCC)的表达相似,在此模型上从MMP-2角度进行肝癌临床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兔VX2骨肿瘤模型及综合影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兔VX2骨肿瘤模型,并研究其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VX2瘤块组织接种于12只新西兰白兔胫骨近端骨髓腔,7-21d后观察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取标本做病理检查。结果:11只(92%)接种成功,X线平片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溶骨性破坏区;CT平扫表现为正常骨髓腔大部分为肿瘤组织代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MRISE序列T1WI病变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10只明显强化,另外1只表现为环行或结节样强化。结论:成功建立了兔VX2骨肿瘤模型,为进一步探讨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热碘油栓塞兔肝VX2瘤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0只载VX2瘤兔,随机分为3组A组37℃生理盐水,B组37℃碘油,C组60℃热碘油,经股动脉穿刺、兔肝动脉插管灌注或栓塞瘤血管床,1周后多普勒超声观察肿瘤血供及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应血管的多普勒参数行比较.结果 与A,B组相比,热碘油灌注栓塞后肝动脉血流速度降低最明显(P<0.01),阻力指数增大(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及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显示热碘油组瘤内及瘤周血流信号均明显减弱,部分消失(P<0.05).结论 热碘油栓塞可更有效地阻断兔肝VX2肿瘤供血,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兔VX2肝移植瘤模型磁共振成像(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成像参数及图像特征.方法 将传代兔瘤块种植到30只新西兰纯种大白兔的肝左叶,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接种后用二维超声监测肿瘤长至1~2 cm大小,用头线圈进行MRI成像及DWI检查.结果 肿瘤的接种成功率为100%,2周后可在B超下监测到肿瘤.2~3周肿瘤生长最旺盛,其体积迅速增大.T1WI肿瘤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初期可见肿瘤明显强化,后强化程度较前减低,与肝实质强化程度相近.DWI扩散敏感因子(b值)在350、550 s/mm2和1000 s/mm2时,对应的肝组织和肿瘤组织的ADC值分别为(3.0732±0.5326)±10-3mm2/8和(1.7900 4-0.5310)×10-3mm2/s;(2.7204±0.4726)× 10-3mm2/s和(1.5611±0.2007)±10-3mm2/s;(2.0843±0.3312)×10-3mm2/s和(1.2000±0.2148)×10-3mm2/s.b值增大,肝脏组织和肿瘤组织ADC值减小.结论 随着b值增大,肝组织和肿瘤病灶ADC值呈下降趋势.b值大小影响DWI上肿瘤的显示及信号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西兰兔VX2肝癌MRI征象的病理学基础。方法移植法建立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20只共32个瘤灶。模型建立后2~4周,全部兔肝癌模型行肝脏MRI平扫,10只兔肝癌模型(包括15个瘤灶)加做MRI增强扫描。MRI检查完成后,留取肿瘤最大横截面标本,行VX2肝癌MRI征象与病理学对照研究。结果种植瘤成活率为100%。T2WI 6个瘤灶呈均匀稍高信号,其余26个瘤灶显示特征性瘤内异常信号,其中"结中结征"5个瘤灶、"靶环征"7个瘤灶、"点彩征"14个瘤灶。对照研究证实此种瘤内异常信号病理基础为不同结构类型的坏死肿瘤组织。增强后肿瘤环形强化,轻微强化6个瘤灶,中等程度强化7个瘤灶,明显强化2个瘤灶,光镜下轻微强化者强化肿瘤组织有大量点状坏死区,明显强化者瘤内血窦明显扩张。结论MRT2WI可评价坏死肿瘤组织结构类型,兔VX2肝癌肿瘤强化程度与肿瘤内血窦扩张程度及瘤内点状坏死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介入治疗实验研究中兔VX2肝癌模型制作的改进和CT评价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目的 改进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使之更适合介入治疗学研究,同时探讨瘤灶的CT表现及螺旋CT在检测瘤灶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80只),瘤种采用动物自身接种传代保存,取瘤块组织(1~2mm^3大小)接种肝脏左叶深部,于接种后7、14天分别行CT平扫、动脉早期、门脉期早期、门脉期扫描,少数动物于接种后21天再次CT扫描。结果 72只(90%)动物接种成功,瘤灶以种植后2周CTJ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使用CT灌注成像(CTPI)参数监测兔肝VX2肿瘤生长的价值。方法:10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腹手术于肝右叶内注射VX2肿瘤细胞悬液0.1ml。分别在种瘤前、种瘤后第1周、第3周行CT灌注扫描。应用反卷积算法计算肝脏的灌注参数:血流速(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分数(HAF)和到达时间(IRFT0)等。比较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灌注参数的变化。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只兔中共9只成功建立VX2种植模型。9只种植成功的兔肝中CT发现病灶9个,种植后第1周时扫描9只兔均可见肿瘤,直径约为(0.5±0.1)cm,第三周时肿瘤直径(2.6±0.6)cm。种瘤前肝实质、种瘤后第1周和第3周时肿瘤区域CTPI灌注参数BF、BV、PS、HAF、MTT、T0分别为(172.11±10.87)ml/(100g·min)、(31.02±3.02)ml/100g、(16.82±4.34)ml/100g·min、0.1224±0.0068、(11.24±1.20)s、(5.15±0.26)s;(128±5.04)ml/(100g·min)、(25.15±0.86)ml/100g、(14.79±5.18)ml/100g·min、0.7780±0.0514、(9.82±0.47)s、(3.43±0.12)s与(237.00±8.83)ml/(100g·min)、(33.11±1.89)ml/100g、(18.78±6.25)ml/100g·min、0.9440±0.0124、(10.12±0.21)s、(1.86±0.05)s。HAF、T0、BF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V、MTT、P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TPI参数HAF、T0、BF值可监测肝脏VX2肿瘤生长过程,较好反映了VX2肿瘤的动脉供血为主的本质,有希望在肝癌的检出及监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兔VX2肝癌模型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肿瘤扩散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45只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前及HIFU治疗后1、3、7、14、21天5个观测点进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观察术后5个观测点肿瘤与术前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兔VX2肝癌模型HIFU术后1、3、7、14、21天,ADC图上呈高信号的肿瘤病理为坏死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升高(P<0.05);术后3、7、14、21天,ADC图上呈混杂信号的肿瘤,高信号区病理为坏死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升高(P<0.05);而低信号区病理为肿瘤组织,ADC值较术前相应区域无差异性(P>0.05)。结论磁共振DWI ADC值能够准确反映兔VX2肝癌模型HIFU治疗后的肿瘤坏死组织及存活组织,并能够作为HIFU治疗兔VX2肝癌疗效的重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