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温监护下中枢性高热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枢性高热是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遭损害后,造成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过程障碍而引起的体温明显增高,是重型颅脑外伤、脑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由于高温会导致病人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的继发性损害,因此,及时有效地降低体温、控制高热是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我们对中枢性高热的病人应用在脑温的监护下降温治疗和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允香 《全科护理》2013,11(3):266-267
脑卒中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中枢性高热、意识障碍、偏瘫等并发症。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体温在发病早期(48h内)可骤然升高至39℃,热型多为稽留热,多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持续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高热还可导致机体代谢大大增加,热能消耗,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因此,早期、及时、有效地采取降温措施,对防控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脑卒中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红娣 《护理研究》2005,19(3):193-195
中枢性高热是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引起的 ,可使脑组织耗氧量增加 ,加重脑细胞损害而危及生命。因此 ,必须掌握好降温时机、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有效地预防或控制中枢性高热 ,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电冰毯应用于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枢性高热是脑干伤后下丘脑受损的重要表现,为非感染性高热,患者高热前多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温持续在38℃以上。高热对机体损害更大,可增加脑组织的耗氧量,加剧脑缺氧、脑水肿,如果体温超过42℃,可使脑组织蛋白变性,酶功能失常,反过来加重脑损伤,导致恶性循环。而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只是改变动脉血通过时的温度,不能彻底改变躯体高热症状和一般退热药如糖皮质激素、类固醇类可减轻外源性、致热源产生的高热,对中枢性高热疗效差[1]。我科2003年9月~2006年9月使用美国BLANKETROL电冰毯控制中枢性高热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  相似文献   

5.
中枢性高热(central hyperthermia)是指人体体温调节中枢损害而引起的高热, 常见于脑出血、脑外伤、急性神经损伤等病变[1], 但临床上中枢性高热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的病例罕见。本文报道1例大面积脑梗死引起的中枢性高热所致的MODS, 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本病例报道已获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6.
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娣 《护理研究》2005,19(2):193-195
中枢性高热是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引起的,可使脑组织耗氧量增加,加重脑细胞损害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掌握好降温时机、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有效地预防或控制中枢性高热,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中枢性高热是因为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其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所引起.中枢性高热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导致脑血管扩张,增加脑部代谢及自由基释放,加重脑水肿和脑细胞损害,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术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枢性高热,高热可加重脑组织损害,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如果抢救及时,降温治疗实施越早,脑保护作用越明显,效果越好,预后较好.我科对48例确诊为中枢性高热的病人采用物理降温、冰帽亚低温脑保护以及冰冻输液等降温方法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疾病预后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患者体温测量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病人较严重的并发症,及时有效地降低体温,并控制高温是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之一[1]。脑局部物理降温是抑制中枢性高热的有效手段,体温作为其最重要的监测指标,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转归,本文就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患者体温测量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1中枢性高热的特点中枢性高热有以下特点:(1)非感染性高热,抗生素治疗无效;(2)体温在发病早期可骤然升高到39℃以上,多是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四肢皮肤温度不高,而头部及躯干温度增高,双侧皮肤温度不对称;(3)单纯药物降温效果差,而物理降…  相似文献   

10.
中枢性高热是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过高的体温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继发性损害。2005-05/2008-05我科共收治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56例,由于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主要由于脑干受损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以及交感神经损害皮肤出汗障碍而影响体热的放散所致。其特点为 :早期好出现高热 ;体温高达 39℃甚至 40℃以上并且持续不降 ;高热出现与肺部及伤口感染无关 ;单纯药物或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我院急诊ICU 1993年 10月~ 1998年 10月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病人 141例 ,其中表现中枢性高热者 13例。现将我们对颅脑损伤致中枢性高热病员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13例。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4例。年龄 6~ 6 0岁 ,平均 38岁。病人均为持续昏迷病人。其中原发性脑干损伤 8例 ;…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方法,本课题选择了30例在接受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后,体温仍高于39℃的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了静脉降温观察(即在患者静脉中滴注低温液体,起降温作用)。结果发现:静脉降温对中枢性高热有显著疗效(P<0.01),降温有效率高达100%。同时,本课题尚对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低温液体滴注试验,评估滴注前、中、后生命体征及心电图、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最后结果表明:静脉降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温方法,尤其适合于中枢性高热。  相似文献   

13.
医用电冰毯治疗中枢性高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性高热是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出现的临床症状,常见于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及脑部手术等[1].其发热特点是[2]: ①体温骤然升高至40 ℃以上,持续高热数小时甚至数天,无寒战;②体温分布不均匀,躯体及头部体温高而肢体体温不高,双侧温度可不对称,相差超过0.5 ℃;③全身皮肤干燥无汗,四肢厥冷;④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而物理降温有一定疗效;⑤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波动.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温方法以预防或控制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中枢性高热是由于脑出血导致脑水肿,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引起高热(39-42℃)。临床主要表现为稽留热,采用物理降温效果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2007-01/2007-10收治脑出血患者130例,发生中枢性高热45例,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40-79(平均62.7)岁。稽留热28例,弛张热10例,7例不规则热。1.2护理方法1.2.1使用冰帽患者的护理研究发现亚低温(28-35℃)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后的脑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主要机制包括:降低脑耗氧量、维持正常脑血流和细胞能量代谢、减轻乳酸堆积;维护血脑屏障功能;抑制白三烯B4生成、减轻脑水肿;抑制内源性损害因子释放、减轻细胞损害等。  相似文献   

15.
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具有病情急、变化快的特点 ,如果不能有效的预防或控制中枢高热 ,可加重脑组织损害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掌握好降温时机、方法及注意事项 ,才能有效地预防或控制中枢性高热的程度 ,从而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5年 1月~ 1999年 4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 12 3例 ,全部经CT检查确诊。非手术治疗 74例 ,手术 4 9例。发生体温异常者 65例 ,其中高热 ( 39℃以上 ) 2 6例 ,热型为稽留热者 3例 ,弛张热 7例 ,不规则热 6例。1 2 体温上升时间 :发病后 2 4h内体温上升 8例 ,均来势凶猛 ,…  相似文献   

16.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其中,中枢性高热是重度颅脑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中枢性高热直接影响预后,尤其是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使某些有害物质进人神经系统,直接造成脑损害,同时加重脑的耗氧量,导致脑水肿。还使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增加,加重了脑缺氧、脑水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危及生命。因此,及时有效地降温,缩短高热持续时间非常重要。综合我科使用亚低降温治疗仪对18例重型颅脑损伤高热的患者进行物理降温,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亚低降温治疗仪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脑疝形成、三四脑室手术等因素,直接刺激或损害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紊乱所致的高热为中枢性高热[1]。体温高达39~41℃。高热既能加重脑的原发性损伤,又能造成脑的继发性损伤,甚至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以往...  相似文献   

18.
中枢性高热是因为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其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所引起。中枢性高热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导致脑血管扩张,增加脑部代谢及自由基释放,加重脑水肿和脑细胞损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加强对中枢性高热的防治及护理十分重要。传统的治疗方法有许多弊端.现多作为其他降温治疗的辅助措施。目前使用较多的降温措施有冰毯、冰帽、静脉降温、冰水灌肠及冬眠疗法等。但在这些治疗措施实施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要重视预防这些情况的发生,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轻其造成的危害。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枢性高热静脉降温法临床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为了探讨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方法,本课题选择了30例在接受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后,体温仍高于39℃的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了静脉降温观察。结果发现:静脉降温对中枢性高热有显著疗效,降温有效率高达100%。同时,本课题尚对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低温液体滴注试验,评估滴注前,中,后生命体征及心电图,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脑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高发疾病之一,主要因脑内循环障碍而引发的脑功能弥漫性与局限性缺损所致[1]。高热是发病患者常见的急性症状表现之一,主要包括感染性与中枢性高热两种类型,前者主要为肺部感染而继发,后者则因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内出血等情况而损害体温调节中枢[2],进而形成高热等病理变化[3]。中枢性高热患者多在脑卒中发生48 h内体温急剧上升至39℃以上,该种情况不仅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