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是指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因破裂出血导致患死亡或残疾。虽然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发展迅速,但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疗效肯定,仍是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本院2005年手术治疗3例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仿真内窥镜技术在颅内动脉瘤DSA中的成像技术、方法及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79例常规DSA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旋转DSA,并将影像资料传输至飞利浦公司3D-RA图像工作站行仿真内窥镜重建成像.结果:7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仿真内窥镜技术重建后的图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血管腔内的血栓情况、血管痉挛程度以及颅内动脉瘤段血管及动脉瘤腔内的三维解剖结构.结论:仿真内窥镜技术在颅内动脉瘤DSA诊疗中的应用比常规DSA检查能更清楚地提供颅内动脉段血管腔内的解剖结构,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和外科动脉瘤夹闭提供更加全面的血管腔内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3.
尽管现在关于颅内多发动脉瘤有许多相关报道,但对于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治疗仍然具有争论性。随着CT血管造影(CTA,CT angiography)、磁共振血管成像(MRA,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及血管造影(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的广泛应用,颅内多发动脉瘤也越来越多见,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主要风险是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与颈内动脉迂曲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证据。方法:颅内动脉瘤 患者126例纳入观察组,同期入院治疗的眩晕或者单纯头痛患者12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 和颈内动脉血管形态学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颅内动脉瘤的发病因素,采用Spear- man相关分析或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管迂曲与动脉瘤相关特征的相关性。结果:2组的性别、年龄、吸烟人 数、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病变以及4项颈内血管迂曲形态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性别、吸烟和血管迂曲指数是颅内血管瘤的危险因素(均P< 0.05);血管迂曲指数与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呈正相关(P<0.05)。结论:女性性别、吸烟和颈内动脉迂曲是颅内 动脉瘤的危险因素,血管迂曲指数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和颅内动脉瘤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颅内出血的原因之一。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成为现实。本文就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适应证、操作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患者18例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17例(21个),其中1个大脑后动脉瘤误诊为交通动脉瘤,1例(1个)小脑后下动脉瘤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有助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临床上致死、致残率高。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和术中动脉瘤破裂带来的危险使患者和医生面临着艰难抉择。目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32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佳琦  陈慧敏 《临床荟萃》2014,29(5):589-592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原因,一旦动脉瘤在无任何征兆下破裂,对患者而言则是灾难性的,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极高。随着血管影像技术发展和诊断水平提高,颅内动脉瘤的确诊率也随之增加。目前,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策略主要有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本文就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血管介入技术和材料的发展,特别是弹簧圈的应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2009年我院共治疗颅内动脉瘤5例,效果良好,现将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临床上致死、致残率高.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和术中动脉瘤破裂带来的危险使患者和医生面临着艰难抉择.目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之一.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32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水解脱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袁燕  郑倩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1036-1037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原因,血管内治疗技术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的重要手段,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历经可脱性球囊、游离微弹簧圈、机械和电解可控性微弹簧圈等阶段的发展,使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效果和成功率均大幅度提高[1].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患者残疾或死亡,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应尽早进行有效治疗。用弹簧圈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是近几年神经放射学的新技术,它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开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常见原因,血管内治疗技术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的重要手段,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历经可脱性球囊、游离微弹簧圈、机械和电解脱可控性微弹簧圈等阶段的发展,使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效果和成功率均大幅度提高[1]。我  相似文献   

14.
颅内宽颈动脉瘤无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还是手术夹闭,都是神经外科非常棘手的难题.随着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的推广应用,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瘤夹闭术仍是目前治疗最佳方法。超声检测不仅在血流动力学监测方面具有优越性,还具备无创和快速方便的特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实时超声监测是显示动脉瘤周围显微解剖关系,夹闭后的动脉瘤及周围血管进行血流动力学判定,判定重建血管是否通畅、动脉瘤是否完全夹闭、血管是否狭窄或痉挛等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超声造影通过超声造影剂来放大超声能量散射,提高信噪比,提高了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在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在颅内动脉瘤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合理应用超声检查技术,可以减少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和术后再破裂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颅内动脉瘤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引起的脑血管样瘤突起,本身并不是肿瘤,因血管异常所致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如何尽早发现,有效地干预,针对颅内动脉瘤危险因素的论述、对症治疗及护理,预防动脉瘤破裂,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和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增加预防脑血管病的观念、健康教育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的脑血管瘤样突起,以隐匿发生为主, 大多数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发现.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 颅内动脉瘤的确诊越来越明确.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以其微创、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和疗效好等优点越来越被病人所接受. 近年来我科对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瘤显微镜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目前主要采用显微镜直视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2种方法治疗,此二法都是对动脉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显微镜下手术夹闭动脉瘤的良好效果以及相对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济性,使其在农村和城市医院常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2].本院2009年1~12月在显微镜下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共2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动脉瘤之一,约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20%[1]。由于其破裂出血后易形成颅内血肿,造成额颞叶的脑组织损伤,故较其他部位颅内动脉瘤对预后的影响更大。而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检查能  相似文献   

20.
姚世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449-544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疑为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发现38例动脉瘤患者共40个颅内动脉瘤(2例患者为2处动脉瘤)。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丰富的影像信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作为术后复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