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脐膨出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先天性脐膨出是指前腹壁的发育缺损 ,腹腔内脏通过脐部缺损突入脐带基底部 ,外面覆盖一层薄而透明或半透明的囊膜。每 5 0 0 0~ 10 0 0 0个新生儿中有 1例发病 ,多见于男孩。该病的发生有家族性倾向。1 病理脐膨出是胚胎期腹壁形成过程中 ,腹壁头、尾及两侧褶中某个褶发育停顿或发育不良 ,脐部未融合 ,腹腔内脏未回纳入腹腔的结果所致。脐部腹壁的缺损多在 4~ 10cm之间。1 1 临床病理分型 临床上根据腹壁缺损环的大小分为小型脐膨出和巨型脐膨出。小型脐膨出 :腹壁缺损环直径小于 5cm ,囊内容物多为一段小肠或结肠。巨型脐膨出 :腹…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脐膨出是指腹壁的发育缺损,腹腔内脏通过脐部缺损突入脐带基底部,外面覆盖一层囊膜.巨型脐膨出是指脐周腹壁缺损直径超过5 cm的脐膨出[1],除胃、肠道外,常伴有肝脏等实质性脏器脱出体外.  相似文献   

3.
刘俐  赖红梅 《护理研究》2005,19(9):1877-1878
脐膨出是先天性腹壁发育畸形,约5000个~10000个新生儿中有1例,它是由于在胚胎发育期间受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发育成腹前壁的4个褶在脐部未完全融合,内脏未回纳腹腔而形成。腹壁缺损大小不等,直径多在6cm~10cm,通常把缺损直径大于6cm者称巨型脐膨出。我科于2004年11月17日为1例巨型脐膨出新生儿实施修补手术。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患儿病情稳定,伤口Ⅰ期愈合,择期行Ⅱ期手术。现将有关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俐  赖红梅 《护理研究》2005,19(20):1877-1878
脐膨出是先天性腹壁发育畸形,约5000个~10000个新生儿中有1例,它是由于在胚胎发育期间受某种因素的影响,使发育成腹前壁的4个褶在脐部未完全融合,内脏未回纳腹腔而形成[1]。腹壁缺损大小不等,直径多在6cm~10cm,通常把缺损直径大于6cm者称巨型脐膨出。我科于2004年11月17日为1例巨型脐膨出新生儿实施修补手术。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患儿病情稳定,伤口Ⅰ期愈合,择期行Ⅱ期手术。现将有关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女,足月剖宫产,出生3h后转入我院,体重3.2kg,生后即发现脐部有8cm×7cm×6cm包块向外突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和改进新生儿脐膨出的围手术期处理技术,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新生儿脐膨出的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结果15例患儿存活,生理和心理上未留下后遗症.结论严格无菌的创面处理和可靠而持久的胃肠减压可提高新生儿脐膨出患儿的存活率,远期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6.
张雪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502-5502
目的探讨胎儿前腹壁畸形脐膨出与腹裂的发病机制、超声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7例引产后证实的胎儿脐膨出与腹裂畸形的胎儿声像图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常见的胎儿前腹壁缺损分为两种:脐膨出与腹裂,超声图像均显示为腹腔内容物不同程度的凸向羊膜腔。结论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胎儿脐膨出与腹裂,仔细观察脐孔及周围情况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胎儿腹壁缺陷的超声检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腹壁缺陷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对8例引产后并经病理证实的腹壁缺陷胎儿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常见的胎儿腹壁缺损分为两种:脐膨出与腹裂,超声图像均显示为腹内容物不同程度的凸向羊膜腔。结论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胎儿脐膨出与腹裂,仔细观察脐孔及周围情况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脐膨出(omphalocele)是胎儿先天性前腹壁发育不全,正中线脐带周围肌肉、皮肤缺损致腹膜及腹腔内器官一起膨出体外。脐膨出发生率为1:4000—1:5800,多发生于妊娠12周后的中晚孕期。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胎儿脐膨出漏诊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胎儿腹壁畸形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孕中期胎儿常规超声筛查,观察胎儿腹壁连续性,脐孔大小。首诊检查发现胎儿腹壁缺损6例,根据脐带位置确诊腹裂或脐膨出。结果 超声对胎儿腹壁缺损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超声对胎儿腹壁畸形的诊断孕龄越来越早。  相似文献   

10.
<正>新生儿先天性脐膨出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先天性畸形,是部分腹腔脏器通过前腹壁正中的先天性皮肤缺损,突出脐带的基部,其上覆盖薄而透明的囊膜~([1])。患儿以男性为主;先天性脐膨出患儿常伴有其他先天畸形,如小肠闭锁、肛门闭锁、肠旋转不良、膀胱外翻及尿道上裂。明确诊断后,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整体精细化护理是提高患儿存活率与治愈率的关键。因此,术前给予保暖、保护腹部囊膜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术后  相似文献   

11.
脐膨出症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畸形,由于患儿腹壁发育不全,腹内脏器通过脐部的腹壁缺损。连同腹膜一起向外膨出,表面仅覆盖一层脆薄而透明的囊膜,一旦囊膜破裂,易造成内脏脱出,腹腔感染,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2月,我们对1例腹壁不对称性脐膨出联体儿实施了分离手术,通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麻醉恢复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联体儿,男,G1 P1足月,在当地二甲医院行剖腹产术,出生时无明显窒息抢救史,Apgar评分不详,出生后两胎合重4.750 kg,父母身体健康,无家族史.入院检查:患儿系脐膨出并腹壁不对称性联体儿,畸形体连于正常胎儿胸腹部,无头部、胸部,有上下肢、外生殖器;脐部可见肌腹壁缺损,膨出物表面有囊膜覆盖,未破,透过囊膜可见肠组织,囊膜大小约8 cm×8 cm,出生后无发热、腹痛及腹胀.通过术前精心准备,于联体儿出生后第8天在我院行分离手术.术后第22天联体儿恢复良好出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加强和改进新生儿脐膨出的围手术期处理技术,提高存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新生儿脐膨出的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结果 15例患儿存活,生理和心理上未留下后遗症。结论 严格无菌的创面处理和可靠而持久的胃肠减压可提高新生儿脐膨出患儿的存活率。远期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4.
脐膨出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1∶5 000(活产婴儿),病死率为25%~35%,其预后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囊膜是否破裂以及合并畸形的严重程度等[1].患儿腹壁发育不全,部分腹腔脏器通过脐带基部的脐环缺损突向体外,表面被覆囊膜.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脐膨出为先天腹壁发育畸形中最常见疾病,而且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本院自1987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脐膨出15例,除2例巨大脐膨出家属放弃治疗外,余13例均行1期修补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12例,女1例。入院时间为3~72 h。11例出生体重2·1~4·0 kg,2·5 k  相似文献   

16.
B超诊断胎儿含肝脐膨出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妇 ,女 ,2 2岁。孕 1产 0 ,孕 32周。宫内可见一成形胎儿回声 ,双顶径 83mm,可见胎心搏动及胎动 ,股骨长 5 8mm,胎盘附于前壁 ,厚 2 5 mm,羊水最大前后径 4 8mm。于胎儿脐带部可见一腹壁缺损长约5 0 mm,并可见膜状物包裹肝脏向外膨出。超声提示 :(1)宫内晚期妊娠 ,单胎 ,头位 ,活胎 ;(2 )胎儿畸形 ,含肝脐膨出。该孕妇入院后 7天产下一男婴 ,重约 2 2 0 0 g。产后证实胎儿为含肝脐膨出 (图 1)。讨  论脐膨出为胎儿脐部腹壁缺损所引起的畸形 ,由于脐部皮肤、筋膜、肌肉的缺损 ,部分内脏组织如肝、肠等突入脐带内 ,分别称含肝脐膨出 ,含肠…  相似文献   

17.
探讨新生儿巨型脐膨出Ⅰ期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例巨型脐膨出患儿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8例患儿中14例经Ⅰ期手术及围术期护理均治愈,3例因入院较晚合并严重感染且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而死亡,1例患儿行Ⅱ期手术治愈.巨型脐膨出患儿经及时Ⅰ期手术治疗及围术期护理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孕妇,24岁。孕1产0,孕34周,来站行胎儿超声检查,孕妇夫妇既往身体健康,孕期无用药史,家族无遗传性疾病史。使用GE Voluson730PRO V超声诊断仪进行二维常规扫描及实时三维立体成像。超声所见:宫内单胎,双顶径:8.5cm,股骨长:6.9cm,胎心率:153次/min,胎盘后壁,级,羊水7.4cm;胎儿面部、脊柱未见异常;胎儿腹腔:胃泡可见;胆囊可见;脐孔处宽约1.7cm,因胎儿蜷曲,局部难以详细观察;胎腹前见小肠蠕动、漂浮(图1、2);腹腔内未显示小肠结构;可见部分结肠,充盈欠佳;双肾盂无扩张;膀胱可见。四肢:显示不全(因体位关系),胎动:少。超声提示:(1)单胎,头位,34周妊娠;(2)胎儿裂腹畸形(肠管外翻)。娩出1死婴,见肠自脐周翻出,未见其它畸形。显示肠管暴露于羊水中图2胎儿腹裂二维声像图讨论腹裂系指脐旁腹壁全层缺损伴有腹内脏器突出,是一种少见的畸形;是在胚胎体腔形成过程中,一侧腹壁发育停顿所致,腹壁缺损大多位于脐根部右侧,脐带与腹壁连接处正常。突出的脏器主要为肠管,亦偶有肝脏及膀胱外突。腹裂主要应与脐膨出鉴别,脐膨出为腹壁中线缺损,脐根部结构异常,内脏向脐带膨出,脐带附着于膨出物表面。...  相似文献   

19.
<正>Cantrell五联征是1958年Cantrell~([1])首次报道命名的,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包括胸骨缺损、心包部分缺损、膈肌前部缺损、脐上腹壁中线缺如伴心脏膨出、心血管畸形。一般认为发病与孕期第14~18天内脏和体腔中胚层分化障碍有关。病死率较高,一年生存率与合并心内畸形密切相关,国外对此类病例的治疗时间多选择在新生儿或婴儿期,而国内报道的患儿年龄均较大~([2-4])。我院成功手术矫治1  相似文献   

20.
王颖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0):2425-2426
目的加强和改进新生儿脐膨出的围手术期护理技术,提高存活率,深入研究并探讨体温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膨出患者修复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新生儿脐膨出的围手术期相关体温护理措施。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保持体温及体液平衡,严格保暖,及时补液,预防低体温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结果17例患儿均成功存活,生理和心理上未留下后遗症。结论新生儿脐膨出修补术应及早进行,术后感染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高。但由于腹腔脏器暴露引起水分和热量大量丢失,且未成熟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不易维持稳定的正常体温,病后恢复较为困难,保持患儿体温至关重要。适当的体温护理干预可提高新生儿脐膨出患儿的存活率,远期生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