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被用于检测胃癌微转移病灶中特殊的mRNA表达,可以发现早、中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微小转移灶,对肿瘤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有重要临床意义.现综述RT-PCR在胃癌微转移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mRNA联合检测预测淋巴结微转移对胃癌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SLCmRNA RT-PCR方法、细胞角蛋白CK20免疫组化染色法、常规病理学方法检测2003年至2006年间手术的35例胃癌病人的523个淋巴结。[结果]14例胃癌患者63个淋巴结免疫组化和常规组织学检查未证实淋巴结转移,而SLCmRNA联合细胞角蛋白CK20免疫染色以及常规组织学检查可更准确地发现淋巴结微转移灶,有利于判断胃癌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胃癌微转移与外科手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转移和复发是胃癌患者术后死亡的最常见原因,胃癌的微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转移和复发的主要因素[1~3]。胃癌的微转移可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存在血液、淋巴结、腹腔冲洗液和骨髓中CEAmRNA,CK 19 mRNA,CK 20 mRNA等了解微转移状况,微转移和胃癌的分期、病理类型、外科手术操作等有关。外科手术技术即外科手术操作过程中“不接触隔离技术”和微转移密切相关,现就相关内容综述如下。1微转移检测微转移是指临床未发现转移者,一旦周围血或淋巴组织、骨髓等出现肿瘤靶分子标记即表明可能出…  相似文献   

4.
腹腔播散是进展期胃癌常见的转移方式,由于目前尚没有标准的检测胃癌腹腔微转移的方法,故大部分腹腔微转移的胃癌患者难以得到临床诊断.应用腹腔灌洗细胞学(PLC)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IFCCs)的结果与腹腔镜检查结果相似,但是腹腔镜结合PLC可增加检查的敏感性.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腹腔灌洗液(PLF)中IFCCs肿瘤标志,IFCCs预测胃癌复发的阳性预报值为91%,特异性为97%.应用免疫组化检测IFCCs是一个有效的、独立的预测胃癌生存期的阴性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LF中CEA水平是预测腹腔播散的指标,其诊断腹腔微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5.8%和90.8%.应用PLF进行分子诊断的敏感性优于PLC、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是一种新的诊断腹腔灌洗液中IFCCs的方法,基于靶基因的RT-PCR方法可用于检测腹腔微转移的肿瘤分子标志.在IFCCs中表达的这些分子标志还可用于腹腔微转移治疗.存在IFCCs的胃癌患者的预后很差,无论应用哪种方法预测腹腔微转移都是困难的,但术前均应进行IFCCs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端粒酶hTERT-mRNA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检测胃癌血液微转移的新方法,评价端粒酶hTERT-mRNA作为检测微转移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提取42例胃癌病人外周血有核细胞RNA,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半定量分析,并与25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42例胃癌病人外周血端粒酶hTERT-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25例健康者;I期癌与Ⅱ~Ⅳ期癌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细胞学类型胃癌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病理学类型的胃癌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RT-PCR检测外周血端粒酶hTERT-mRNA可用来观察胃癌微转移,半定量分析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6.
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仍有不少常规诊断技术诊断的早期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检测淋巴结、骨髓、血液等组织中的肿瘤微转移灶,可能对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有益的帮助。而寻找更为敏感、特异的肿瘤微转移检测指标,确定微转移灶的临床意义等方面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治性切除术后仍有部分患者死于复发和转移。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和复发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 ,随着对胃癌转移规律的深入研究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淋巴结微转移的概念及其与临床转移的关系自 1896年首次在外周血中发现癌细胞以来 ,肿瘤微转移的概念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 ,并成为研究的热点。淋巴结微转移的定义是指传统的组织学检查淋巴结的 1个切面而不能发现的转移[1] 。目前研究认为 :临床转移一…  相似文献   

8.
胃癌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CK20 mRNA表达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同时对照检测49例胃癌患者、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及5例健康志愿者骨髓与外周血中的CK20 mRNA表达.结果:49例胃癌患者中,骨髓和外周血CK2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0%(24/49),32.7%(16/4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例外周血CK20表达阳性,骨髓表达阴性.健康志愿者及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未检测到CK20表达.本实验中CK20 mRNA RT-PCR技术的灵敏度为10~-5.胃癌的微转移状况与组织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有关.结论:应用RT-PCR法以CK20为标志物检测胃癌微转移细胞特异性高.骨髓检测胃癌微转移较单次采血更敏感,但外周血检测仍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TaqMan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58例患者、2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hTERT mRNA的表达,随访2年.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阳性率为55.1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hTERT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其中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影响hTERT mRNA表达的独立因素;近期疗效无效的患者hTERT 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近期疗效有效的患者(P=0.003).化疗前hTERTmR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28.13%和76.92%.结论 外周血hTERT mRNA可作为检测胃癌患者微转移的分子标志,定期监测有助于评估化疗疗效和预测预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与hTERT mRNA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细胞学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胃癌术中腹腔冲洗液进行检测,以探讨对预测胃癌腹膜微转移的意义.方法:胃癌50例和胃良性病变10例,收集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细胞的CK20mRNA、COX-2 mRNA表达,同时作冲洗液细胞学检测(PLC).结果:5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20mRNA阳性表达为62.0%(31/50);COX-2 mRNA阳性表达率60.0%(30/50),CK20mRNA、COX-2 mRNA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8.0%(34/50),皆高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28.2%(11/50),CK20mRNA、COX-2 mRNA的阳性率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K20mRNA、COX-2 mR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腹腔微量游离癌细胞较PLC有更高的灵敏度,是一种检测胃癌腹膜微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定位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用异硫蓝标记法标记SLN并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20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分析结直肠癌转移与各种病理因素关系。结果:SLN定位成功率为96%,SLN状态与非SLN的符合率为100%。RT-PCR法与常规病检法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在常规病检阴性的40例淋巴结中,RT-PCR法检出8例有微转移。结直肠癌转移与肿瘤侵袭深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密切关系。结论:SLN技术运用于结直肠癌将更方便、更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RT-PCR法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结直肠癌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并提高结直肠癌临床分期,为结直肠癌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胃癌根治术后,尤其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根治术后仍有一定复发率,这促使研究者采用更敏感的方法追踪可能存在而被漏诊的转移,尤其是淋巴结微转移。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微转移检出率明显提高。但其对胃癌分期、预后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仍有较大争议,因此,尚无共识的临床处理策略。而随着内镜技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兴起,如何平衡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和治疗安全的关系,避免漏诊存在微转移的淋巴结,使得微转移研究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3.
肿瘤微转移的早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仍有不少常规诊断技术诊断的早期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检测淋巴结、骨髓、血液等组织中的肿瘤微转移灶,可能对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有益的帮助.而寻找更为敏感、特异的肿瘤微转移检测指标,确定微转移灶的临床意义等方面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细胞学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胃癌术中腹腔冲洗液进行检测,以探讨对预测胃癌腹膜微转移的意义。方法:胃癌50例和胃良性病变10例,收集患者术中腹腔冲洗液,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腹腔冲洗液中游离细胞的CK20mRNA、COX-2 mRNA表达,同时作冲洗液细胞学检测(PLC)。结果:50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20mRNA阳性表达为62.0%(31/50);COX-2 mRNA阳性表达率60.0%(30/50),CK20mRNA、COX-2 mRNA联合检测阳性率为68.0%(34/50),皆高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28.2%(11/50),CK20mRNA、COX-2 mRNA的阳性率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浆膜侵犯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K20mRNA、COX-2 mRNA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腹腔微量游离癌细胞较PLC有更高的灵敏度,是一种检测胃癌腹膜微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aqMan 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58例患者、2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hTERT mRNA的表达,随访2年。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阳性率为55.1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hTERT 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其中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影响hTERT mRNA 表达的独立因素;近期疗效无效的患者hTERT mRNA 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近期疗效有效的患者(P=0.003)。化疗前hTERT mRN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28.13%和76.92%。结论外周血hTERT mRNA可作为检测胃癌患者微转移的分子标志,定期监测有助于评估化疗疗效和预测预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与hTERT mRNA 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Zhou QH  Gong YL  Qin Y  Sun ZL  Sun ZF  Liu LX  Li L  Zhu W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1):62-65
目的探讨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微转移的特异性、敏感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59例肺癌患者、11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骨髓中CK19 mRNA表达。结果巢式RT-PCR检测技术的敏感性达到10-6。59例肺癌患者中,20例检测出外周血微转移,13例检测出骨髓微转移,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3.9%(20/59)和22.0%(13/59),二者有显著正相关(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微转移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及P-TNM分期均存在密切关系(P<0.05或P<0.01)。肺良性病变患者、健康人外周血和骨髓中均未检测出CK19 mRNA表达。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均存在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的微转移;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CK19 mRNA表达,对肺癌微转移的分子诊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用通常的病理学方法无法检测到乳腺癌的微转移,随着免疫组化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在乳腺癌外周血、淋巴结和骨髓中检测微转移已成为可能,这将对乳腺癌病人的诊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检测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丁明锋  许军  刘昶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6):1152-1154
目的:研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扩增细胞角蛋白CK20 mRNA法检测胃癌腹膜微转移的表达.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CK20 mRNA,检测胃癌患者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与常规病理切片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腹膜微转移进行比较,并分析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结果:受检83例胃癌患者的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组织常规病理HE染色均未见癌细胞,而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率为22.9%(19/83),CK20 mRNA阳性率为32.5% (27/83).4例黏液腺癌患者,免疫组化3例有转移,而无1例CK20mRNA表达.结论:扩增CK20 mRNA的RT-PCR法是检测胃癌病人腹膜微转移敏感而较特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岳欣  王家仓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2):900-902
目的:探讨常规染色显示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常规染色提示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T1-3N0M0),将常规检查阴性的淋巴结用CK19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31例常规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位随访期为50个月,所切除淋巴结的中位数为8个.总的5年生存率为53.7%,其中通过免疫组化发现的微转移检出率为32.3%(10/31)。淋巴结微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为30%,低于无微转移患者的66.5%,P=0.036。结论:CK19的免疫组化染色是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易行的方法,且微转移的检测有助于明确分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推行《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胃癌)的效果评估 尼美舒利抑制胃癌细胞蛋白激酶B活性的研究 近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手术中的运用 胃癌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胃造口法腹腔镜胃后壁粘膜下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三维螺旋CT成像技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多种抗体联合检测及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