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高州市艾滋病流行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9):3048-3052
目的了解高州市艾滋病流行现状,探讨艾滋病防控策略。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高州市所有的HIV/AID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999年高州市报告首例艾滋病例,到2013年12月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272例,其中死亡124例。发病以男性居多;年龄分布以55~65岁所占比例最大,占25.00%;职业以农民发病最多,占66.18%;病例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要途径,占87.55%;样本来源以其他就诊者检测为主,累计报告病例137例,占50.37%;2008年至2013年,HIV抗体初筛样本量累计为303600份;高危人群干预共采样本2601份,其中6份阳性。结论高州市艾滋病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艾滋病中度流行区;尽管高州市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可从加大主动监测力度,加强艾滋病健康宣教和扩大高危人群干预覆盖面等方面对艾滋病进行进一步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疫情及变化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降低HIV的感染率。方法收集凭祥市1996—2011年艾滋病疫情资料,对≥50岁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首次出现≥50岁HIV感染者/AIDS患者,截止2011年12月底共累计报告106例,占总病例数的16.56%;疫情在2005年以前呈散发状态。自2005年开始,病例数量及比例均呈逐年增加趋势,2005—2011年平均增长率为40.13%。≥50岁患者在凭祥市的地区分布与总体疫情基本一致。患者年龄最大为85岁,男性占78.3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9.25%;壮族占77.36%;凭祥市本地居民占92.45%;65.09%的患者在报告时的疾病状态为AIDS。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性病门诊是发现该类人群感染HIV/AIDS的最重要渠道。90%以上的患者是经异性性传播感染,该比例显著高于总体疫情。结论艾滋病对≥50岁人群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应加强对此类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阳泉市自2000年发现首例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截止2006年3月共发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AIDS)患者31例。现将阳泉市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AIDS疫情和监测状况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监测对象:以全市具备条件的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站等单位为监测点,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探索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虹口区3个街道内的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和流动人口聚居的小区共1942名流动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以20—49岁中青年为主,占82.9%,艾滋病相关知识评分平均为(34.77±3.52)分(满分44)、态度评分平均为(12.11±2.32)分(满分19分)、行为评分平均为(5.50±0.95)分(满分7分)。文化程度越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评分得分越高,其中知识得分为(小学及以下33.26±3.54分,初中34.63±3.23分,高中及以上36.56±3.39分),态度得分为(小学及以下13.77±2.27分,初中14.79±2.39分,高中及以上15.62±2.38分),行为得分为(小学及以下5.40±0.90分,初中5.51±0.93分,高中及以上5.58±1.03分)。结论上海市虹口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水平仍较低,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乡村社区内部围绕艾滋病而产生的社会歧视的具体情形及水平。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PLWHAS)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及普通村民针对PLWHAS的社会歧视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PLWHAS 194例,普通村民246名。PLWHAS所感受到的社会歧视水平得分(7±6)分,普通村民针对PLWHAS的社会歧视得分(6±6)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社会歧视的形式主要集中在个体层次的社会互动,如直接身体接触及与饮食相关的社会活动中,而在帮助料理红白喜事以及非直接身体接触中,呈现出较低程度的歧视;PLWHAS的身份公开程度与社会歧视水平有关(F=7.686,P=0.000)。结论目前我国乡村社区中存在严重的针对PLWHAS的社会歧视,此歧视与艾滋病本身带来的恐惧以及中国传统的乡村社会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equiredinununedefieieneysyndrome,AIDs),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eyvirus,HIV)后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1].AIDS的传播和流行是人类社会当前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其传播之快、影响之深令人震惊.我国目前正经历AJDS流行的快速增长期,HIV感染人数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防控形势十分严峻[2].为使我县对HIV/AIDS的防治措施在不断调整中趋向成熟,特将2002~2009年间的AIDS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 (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im munodeficiewy syndrome,AIDS)英文缩写的音译。由于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号称“超级癌症”。 AIDS与 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病例 ,1983年至 1984年法国和美国先后从患者淋巴结和血液中分离到 3种病毒 ,分别命名为淋巴结相关病毒 (lym 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L AV )、嗜人类 T细胞病毒 型 (human t-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HTL V - )和 AIDS相关逆转录病毒 (AIDS- related retro- virus,ARV)。后来被认为是同一种病毒。 1986年 7月 2 5日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研究和分析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耐药性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282例艾滋病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其分为实验组(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157例)和对照组(未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125例),使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与基因型分析法,针对两组感染者分别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共对两组中病毒载量(VL)在1000 copies/ml以上的110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呈现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耐药检测。实验组患者的耐药率为56.4%,显著地高于对照组15.5%,两组患者耐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生基因突变是使艾滋病病毒HIV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的原因,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耐药率较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近几年淋病、梅毒、艾滋病(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1年淋病、梅毒、AIDS和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区在过去8年中共报告淋病、梅毒、AIDS/HIV阳性患者共3 264例,总病例8年间增加了8.9倍,人群患病率为58.17/10万,死亡率为1.51/10万;男女患者比为1.54∶1,而男女死亡病例比为9.62∶1,死亡者全部为AIDS/HIV阳性患者;淋病、梅毒、AIDS/HIV阳性患者分别占8.06%(263/3 264)、66.45%(2 169/3 264)和25.49%(832/3 264)发病高峰均在25岁年龄组,其中22 ~24年龄组发病人数占50.25%(1 640/3 264);人群年平均发病率排在前3位的为大垌镇、青塘镇、大寺镇,分别为117.77/10万、103.50/10万和69.70/10万;农民所占病例总数最多为60.91%(1 988/3 264);梅毒、AIDS/HIV阳性病例比为2.61∶1,梅毒和AIDS/HIV阳性病例近几年呈现平行上升较明显的趋势.结论 该区淋病、梅毒、AIDS/HIV阳性病例已从城市向农村、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并以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其防治任务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2.
乔虹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3):150-153
T淋巴细胞应答在控制人免疫缺陷病毒或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中有重要作用。通常采用恒河猴感染SIV或嵌合SHIV病毒为实验模型,接种DNA疫苗来诱导T淋巴细胞应答及检验疫苗保护效应。在灵长类动物上,DNA疫苗的免疫原性取决于基因表达水平、SIV蛋白中抗原的选择、融合蛋白的使用、接种途径及佐剂的添加。最近研究表明,用DNA致敏,用表达相应SIV抗原的减毒重组病毒载体进行强化,可以提高特异免疫原性,防止致病病毒的攻击。目前,DNA疫苗作为基于基因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疫苗已进入治疗性或预防性的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艾滋病恐惧症人群的心理状态.方法 对50例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 艾滋病恐惧症的SCL-90总分及焦虑、抑郁、强迫、恐怖及躯体化各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PQ量表分示:E量表分较对照组偏低,N、P量表分较对照组明显偏高.生活事件量表的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分高于对照组,正性事件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焦虑、抑郁、强迫、恐怖及躯体化是艾滋病恐惧症的主要临床特点.其发病的相关因素与个性特征、负性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系统较弱有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艾滋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结果37例AIDS患者主要以性传播、吸毒史和静脉注射、血液传播为主。大便主要为黄色糊状,3~10次/d,常伴有不明原因消瘦、不明原因发热、口腔霉菌感染、不明原因腹痛等临床表现。肠道改变常表现为结肠黏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充血水肿,或不同程度的糜烂或溃疡,甚至未见明显异常。大肠病理主要为结肠粘膜慢性炎。大便培养无细菌生长多见,仅少数可检出沙门氏菌属或白色假丝酵母菌等。结论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艾滋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蛋白印迹检测,应对本病高危患者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诊治的151例艾滋病中确诊的1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4~52岁,平均年龄40.5岁。16例有多次有偿献血史,2例有手术输血史。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咳嗽、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X线大多成问质性肺炎改变或弥漫性毛玻璃样改变。经给予复方新诺明和/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其他综合性治疗,16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PCP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机会性感染,高渗盐水导痰找肺孢子虫是诊断PCP的直接和有效的检查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仅能提高治愈率而且能显著提高艾滋病人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卢重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2,(2)
<正> 引言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由此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向卫生计划者、临床医师、其他卫生工作者、科学家及社会民众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估算800万以上的人已感染HIV,约有100万成人已患或正在患艾滋病。目前正在寻找对该病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某些患者采用植物药以求取得痊愈或症状缓解。根据体外研究的科学证据说明,某 相似文献
19.
缪正秋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4,10(5):290-294
1概况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HIV 在人体内特异性攻击CD4+ T 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破坏,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1]。为了解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艾滋病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对我院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339例确诊 HIV试验阳性患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