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早期诊断癌症的新方法──血清荧光检测系统血清荧光检测系统是以血清荧光法来测定人体内癌变的先进的设备系统。系统通过对受检者血清的荧光分析,能够在占位性病变或占位性病变很小的时期发现癌症,为癌症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据文献报道,癌症的发展分为“微小癌”、“...  相似文献   

2.
生物医学荧光成像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湘建 《医疗装备》2010,23(6):24-25
近年来,随着生命奥秘的逐步揭开,医学研究的技术日趋精密、复杂。荧光探测是一种非常灵敏和有效的技术,它可广泛应用于物质结构探测和表面现象观察。在荧光成像技术中,最早的成像系统是荧光显微镜。生物医学荧光成像系统根据其观测对象可以分为平面和活体的;根据探测荧光的特性可以分为激发荧光和化学荧光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3.
德国弗劳恩霍夫制造技术与自动化研究所推出一种多光谱荧光成像系统,可用于诊断肿瘤诊断,并在日前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上展出。在手术前将特殊的荧光染色剂注入病人的血液中,荧光分子会选择性地附着在恶性肿瘤组织上,用特殊的光波照射相应区域,荧光分子就会发光,并可同步显示图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脑脊液中病原菌的检测。方法用MiniVIDAS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和按照GB/T4789-2008同时进行检测。结果用MiniVIDAS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和按照GB/T4789—2008检测4份标本和1份菌株,患儿粪便标本中检出沙门菌,从患儿脑脊液中分离出的1份菌株经检测为沙门菌,粪便标本中检出的沙门菌和从患儿脑脊液中分离出的菌株经进一步鉴定均为肠炎沙门菌,不是伤寒沙门菌。结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MiniVIDAS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食物中毒事件中可进行快速病原菌诊断。沙门菌血清型较多,在菌株鉴定中一定要仔细,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荧光定量PCR仪技术是一种新的核酸定量技术,该技术在PCR仪反应系统中引入了荧光标记探针,具有可实时监测、高灵敏性,高特异性和高精确性的特点,极大地克服了原有PCR仪技术的不足,扩大了PCR仪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数学方程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根据TaqMan荧光探针实时荧光PCR的技术原理,建立实时荧光PCR循环次数与荧光强度问的动力学方程、样品中转基因成分含量与Xo及Cr的定量关系和定量分析数学方程。方法:采用数学推导和理论测算的方法,研究数学方程中各参数的意义、影响因素、变化特点和规律。结果:转基因成分含量的定义、定量分析模式、样品DNA提取效率、PCR扩增效率、反应管中初始模板数、荧光分子形成效率、荧光测量阈值、PCR测量的系统和偶然误差,是导致定量关系发生偏离及测定灵敏度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结论:数学方程中各项参数可用于评估定量关系的偏离程度及变化趋势,还可作为选择、优化定量分析条件和校正、降低定量方法系统误差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7.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进行核酸定量的新型技术,常用荧光检测系统主要包括SYBR GreenⅠ染料、Taqman探针、分子信标探针、蝎子引物探针、杂交探针、LUXTM引物、Amplisensor探针等。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性别鉴定、基因型分析、基因突变检测和基因表达研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介绍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系统的应用背景、技术原理及设备引进中需参考的重要技术参数,了解ATP生物荧光检测系统使用的必要性,帮助医院选择合适的ATP生物荧光检测系统。方法:介绍ATP生物荧光检测系统的应用背景、技术原理及检测准确性相关的因素,给出合理建议。结果:提高了设备管理部门对ATP生物荧光检测系统的认识。结论:ATP生物荧光检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系统,以高灵敏度、简单快捷的操作,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技术手段。了解其技术原理及检测准确性相关的因素,能帮助设备管理部门选择最适合临床使用的ATP生物荧光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9.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底荧光造影是一种眼科特殊检查方法,是应用可以发荧光的染料注入血管,然后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连续拍摄眼底血管中染料循环时吸收激发光线所发射的荧光形态,此方法可以完整系统的记录眼底的循环动态图象,能清晰的表现出眼底的微循环结构形态,识别眼底血管的组织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对眼底病的诊断率高,自2001年2月至2003年2月我科共做284例,诊断率高。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脑多媒体技术配合倒置荧光显微镜,建立活细胞荧光跟踪系统,动态.实时自动跟踪视频下细胞损伤修复、细胞迁徙的全过程。观察记录细胞损伤后修复的全部信息。为医学上探讨各种疾病用药对细胞损伤修复的影响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发一套基于LabVIEW的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和分析系统。方法:通过研制以TI的MSP430FG439为核心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并利用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的数字信号处理函数和图形显示控件来实现脉搏波的处理、显示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的计算,从LabVIEW软件方面讨论了系统的实现。结果:获得良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的测量、显示和控制系统。结论:该方法为监护设备的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也对临床上特需的血氧饱和度分析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设计一个多导靶位可配置的磁刺激系统,用来克服现有脑部磁刺激仪只能对一个靶位置进行刺激的缺点。方法:利用有限元法对众多线圈进行排布,以实现最优的结构设计;利用可控硅实现线圈的驱动电路设计;并利用144通道采集卡实现对119导刺激线圈的独立控制;在软件上利用VC语言实现对接口卡的IO控制,并实现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结果:成功设计开发了一套多导时空可变磁刺激系统,实现了磁场的频率、脉冲数、占空比均可自由定制。结论:经过实际测试,所设计的多导磁刺激系统能够实现不同靶位的组合控制,同时在磁场空间分布、磁场强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性能,是对现有磁刺激仪的一次重大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进多点测温系统应用中存在的布线繁琐、数据存储交错、抗干扰性差等问题。方法:在软件中采用动态地址码设计与自动排序算法,在硬件上增加看门狗芯片,避免程序“跑飞”的情况。结果:通过高低温试验,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结论:改进后的多点测温系统布线方式灵活,数据存储正确,测温结果准确,反映及时,实现了全数字化测温及无人值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泰州市主城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规划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泰州市主城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的现状,预测了主城区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性质,重点对城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中转站和运输车辆进行了研究.依据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将泰州市主城区分为5个垃圾集中区,分别对5个区中转站规模、数量和位置进行了规划设计;对运输车辆的数量、行走路线等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以系统工程理论、机制设计理论为基础,对血液管理机制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按照管理机制理论的设计步骤,分别开展血液管理的管理对象倾向分析、管理对象回报分析、血液管理机制状态分析和血液管理机制结的分析,建立血液管理机制设计演示图,旨在为血液管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医疗器械注册制度与美国510K注册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围绕着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为主线的监督管理制度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美国FDA实行的医疗器械注册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在医疗器械注册中进行“实质性等同”审批的基础要素,提出了我国医疗器械注册的制度设计问题及亟待解决的一些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等离子灭菌的原理,并据此给出了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过程及设备的工作流程图;提出了系统设计的要求,并据此架构了系统组成框图;根据对密封门运动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可编程逻辑器件控制其运动的状态图;微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主控制器,通过微控制器控制系统工作的程序流程图也给出。  相似文献   

18.
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方案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消除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使用上的一些误区,为其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实际应用并采集数据,仔细分析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结果:经过分析,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存在安全风险。结论:医用分子筛制氧系统没有峰谷调节能力,方案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不宜采用此系统。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等离子灭菌的原理,并据此给出了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过程及设备的工作流程图;提出了系统设计的要求,并据此架构了系统组成框图;根据对密封门运动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可编程逻辑器件控制其运动的状态图;微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主控制器,通过微控制器控制系统工作的程序流程图也给出。  相似文献   

20.
品管圈是寻求医疗质量问题解决措施的有效工具。从框架设计、模块设计、功能设计3方面搭建了品管圈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品管圈活动,为其他医院品管圈活动开展与推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