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用半透明眼罩遮盖法建立豚鼠的近视眼模型。采用酶消化法培养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üller细胞的生长状况,以GFAP、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半透明眼罩遮盖豚鼠右眼2周后,遮盖眼眼轴延长,近视形成。原代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贴壁生长,胞体较大、扁平,GFAP、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结论酶消化法是培养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视网膜Müller细胞原发性创伤性损伤模型,以探讨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SD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致伤组,待细胞融合后与自行研制的新型高压气体冲击细胞装置相连接,致伤组通过计算机设置25、50、100、150、200、250kPa不同的驱动压力引发直接冲击力作用Müller细胞。致伤后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培养上清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的改变。结果致伤后形态学显示明显改变,细胞肿胀,线粒体变形。LDH释放率测定显示25kPa驱动压力下的直接冲击力即可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200kPa时细胞已达到最大程度的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高压气体冲击损伤模型是一种新型的在细胞水平研究创伤性损伤的原发性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RCS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为模型,研究经诱导产生神经干细胞特性的Müller细胞视网膜下腔移植对光感受器变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向6周龄VC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神经毒素混合液(包含NMDA、kainate、FGF2和胰岛素)刺激视网膜Müller细胞。1周后取材分离Müller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将细胞标记后,以每眼1×10^5个细胞密度移植到6周龄RCS大鼠右眼视网膜下腔,左眼分组注射正常Müller细胞和PBS作为同型对照及阴性对照。术后分别于第1、3、5、7周,行视网膜铺片、组织病理学及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培养的Müller细胞纯度可达96%以上,其中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物的细胞占总细胞量的53%以上。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在相同时间点移植眼保留的光感受器细胞数量明显较同型对照眼多,同型对照移植眼保留的光感受器细胞数量明显较阴性对照眼多。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相符。结论视网膜下腔移植经诱导产生神经干细胞特性的Müller细胞可以有效延缓RCS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变性,为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对体外培养的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转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视网膜组织块法培养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振荡法分离纯化细胞,并对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负载pEGFP-N1质粒转染Müller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后12、24、48、72h的转染效率。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转染和未转染细胞的活力,明确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对Müller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成功培养视网膜Müller细胞,传代后90%以上的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阳性。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质粒pEGFP-N1转染Müller细胞后12、24、48、72h的转染效率分别为(9.7±1.9)%、(18.1±16)%、(17.2±2.5)%、(16.9±1.7)%。台盼蓝排斥实验显示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前后活细胞率分别为(98.2±5.6)%、(96.1±6.2)%。结论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可安全有效地介导Müller细胞的转染,为进一步明确Müller细胞的病理、生理功能及靶向Müller细胞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近视眼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半透明眼罩遮盖法建立豚鼠FDM模型;采用玻璃体腔注射L-α-氨基己二酸(L-α-AAA)破坏视网膜Müller细胞,观察其对豚鼠FDM形成的影响。视网膜检影验光测屈光度,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FGF在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遮盖眼与对照眼相比,产生了相对性近视(P〈0.05),眼轴增长(P〈0.05);去遮盖后,近视度数降低(P〈0.05);破坏视网膜Müller细胞后,近视度数较单纯遮盖眼降低(P〈0.05)。近视眼与对照眼相比,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bFGF表达减弱。结论视网膜Müller细胞可能参与了FDM形成的调控;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bFGF的表达可能与FDM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体外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I)Tax蛋白与Moiler细胞蛋白结合及其靶蛋白组成成分.方法 用含Tax蛋白eDNA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3X-GST-Tax转化大肠杆菌,诱导表达并提取纯化GST-Tax融合蛋白;细胞外GST-Tax融合蛋白与Müller细胞蛋白结合,GS4B下拉(pull-down)与GST-Tax结合的蛋白;应用二维凝胶电泳、质谱分析(MALDI-Tof-Ms)和免疫印迹分析等方法分析鉴定结合的蛋白.结果 通过与对照组比较,在二维凝胶电泳上观察到多个差异蛋白质斑点,经质谱分析鉴定出10个差异蛋白质为Tax的候选靶蛋白,经免疫印迹,初步证实Tax蛋白能与ENO1相结合.结论 初步分离鉴定出Müller细胞中的ENO1等蛋白质可能为Tax蛋白的靶蛋白分子.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知Müller细胞能合成与近视形成密切相关的视网膜信号因子(bFGF、多巴胺、视黄酸、TGFβ2等),但尚不明确Müller细胞在近视眼形成中的具体作用。我们用小鼠腹腔渗出细胞作为饲养细胞,探索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培养方法,为今后研究其与近视眼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兔视网膜挫伤后Müller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
方法:通过3J能量自由落体方式制作兔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于伤后1/8,1,3,7,14d时处死动物取材,免疫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检测视网膜挫伤后Müller细胞Vimentin的表达和分布。
结果:视网膜挫伤后1d Vimentin开始阳性表达增强,7d达到高峰,14d略有下降。随着视网膜挫伤时间的延长,Vimentin的免疫染色范围也逐渐向外扩展,3d时免疫染色达外界膜,7d时视网膜全层都有表达,二组比较,各时段差别均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视网膜挫伤后Müller细胞Vimentin反应动态增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血管活性肠肽(VIP)和多巴胺(DA)在原代培养的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的变化。方法眼罩遮盖诱导豚鼠近视眼,酶消化法原代培养其视网膜Müller细胞,GFAP、Vimen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Westren blotting检测TGFβ2、VIP、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在正常对照眼、自身对照眼和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泌DA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眼罩遮盖14d后,豚鼠遮盖眼眼轴延长,近视形成。酶消化法成功培养出豚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95%以上的培养细胞阳性表达GFAP和Vimentin。正常对照眼、自身对照眼和遮盖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均阳性表达TGFβ2、VIP、TH蛋白,遮盖眼表达TGFβ2和VIP蛋白上调(P〈0.05)、TH蛋白下调(P〈0.05)。与正常对照眼、自身对照眼比较,遮盖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泌DA减少。结论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近视信号因子TGFβ2、VIP和DA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近视发生过程中Müller细胞可能通过合成、分泌这些近视信号因子,参与近视发生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合成谷胱甘肽(GSH)的影响及自由基清除剂金纳多(EGb761)的作用。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葡萄糖(5.5、30、40、50mmol/L)下,兔Müller细胞合成GSH的质量分数。在50mmol/L葡萄糖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EGb761(0、5、10、15、20、25、30、45、90μg/mL)培养3d后测定兔视网膜Müller合成GSH的质量分数。结果各浓度葡萄糖均使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合成GSH的质量分数减少。加入各质量浓度EGb761后GSH合成增加,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增加最高。结论EGb761对高浓度葡萄糖致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合成GSH质量分数减少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视网膜细胞分泌的两种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二者有协同作用,bFGF还可以诱导内皮细胞表达VEGF。视网膜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中分泌VEGF的主要细胞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bFGF对体外培养免视网膜Müller细胞表达VEGF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缺氧视网膜Müller细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 EDF)表达的影 响。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和Western blotting印 迹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10 -7、10 -6、10 -5 mmol/L)雌二醇 (E 2)作用于缺氧Müller细胞后,细 胞内 PED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缺氧24 h后PEDF mRNA及蛋白表达明 显降低, 10 -7、10 -6、10 -5 mmol/L E 2作用于Müller细胞后可明显缓解 由于缺氧引起的细胞内PEDF mRNA及蛋白表达的降低,并与E 2的浓度有关。
结论:雌激素可以调控PEDF的表达 ,其可能在雌激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全反式视黄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RA)对体外培养大鼠Müller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RA作用于培养的Müller细胞,利用相差显微镜、MTT法、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RA对Müller细胞形态、生长状况及其凋亡的影响。结果:RA在低浓度(<0.1μM)时对Müller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当RA在高浓度(1μM、10μM、100μM)时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出现显著变化,48h较24h更明显。细胞计数显示20μM的RA作用48h后引起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RA(5μM、10μM、20μM)均可诱导Müller细胞凋亡,20μM的RA作用48h时细胞凋亡率最高(P<0.01),凋亡指数为(35.87±7.40)%。结论:RA能抑制Müller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胶质细胞间质转化(GMT)指胶质细胞在各种因素刺激下逐渐获得间质细胞表型和特征的生物学过程,与视网膜纤维化疾病密切相关。Müller细胞是视网膜上最主要的大胶质细胞,在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刺激时被激活并发生转分化。目前,已有研究表明,Müller细胞GMT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尽管GMT相关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其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了解Müller细胞GMT在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能够为多种视网膜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对于全面揭示细胞转型家族在视网膜疾病中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短肽NAP对小鼠Mller细胞在缺氧环境中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重组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将含NT4-NAP融合基因的rAAV-NAP和含报告基因的rAAV-GFP对体外培养的小鼠Mller细胞进行感染,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细胞和未感染细胞在缺氧24h时的增殖活性和凋亡率。结果:感染rAAV-GFP的小鼠Mller细胞表达出明显的绿色荧光,缺氧24h时,感染rAAV-NAP的细胞与未感染细胞相比,增殖活性高(A=0.109,P<0.05),两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13%和18.72%,感染有NAP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低于正常细胞(P<0.05)。结论:神经短肽NAP可以减轻缺氧对Mller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低氧培养的视网膜Mller细胞特征性骨架蛋白的影响。方法体外纯化培养并鉴定大鼠视网膜Mller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低氧培养时牛磺酸干预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波形蛋白和S-100的变化。结果低氧降低Mller细胞24h活性,牛磺酸促进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低氧引起Mller细胞GFAP和波形蛋白表达增强,S-100表达核质比降低。0.1、1、10mmol/L的牛磺酸预处理减弱低氧引起的GFAP和波形蛋白的过表达。S-100表达核质比在牛磺酸处理后趋于正常。结论低氧导致的Mller细胞特征性蛋白表达变化可被牛磺酸减轻或阻止。 相似文献
17.
谷氨酸是视网膜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然而在病理性浓度升高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具有兴奋毒性作用[1].L-谷氨酸/L-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AST)是表达在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最主要的谷氨酸转运体[5],在维持谷氨酸平衡和保护RGC免受谷氨酸兴奋毒性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酸是视网膜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然而在病理性浓度升高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具有兴奋毒性作用[1].L-谷氨酸/L-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AST)是表达在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最主要的谷氨酸转运体[5],在维持谷氨酸平衡和保护RGC免受谷氨酸兴奋毒性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发病原因不明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组织缺损。目前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已成为治疗IMH常规术式,可使大部分IMH患者达到解剖愈合,但愈合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神经系统损伤和疾病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几乎所有神经系统(包括视网膜)的损伤和疾病都伴随着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 Müller细胞是人视网膜主要的一类神经胶质细胞,在解剖和功能上与视网膜各层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有着广泛联系,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及信息传导作用,众多研究表明Müller细胞激活并增殖在闭合黄斑裂孔(MH)中起主导作用,本文就Müller细胞在IMH形成和愈合过程及相关机制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Müller细胞是脊椎动物视网膜最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从内界膜到外界膜纵贯视网膜全层,参与构成血-视网膜屏障,积极参与视网膜发育并通过许多细胞内机制促进和维持视网膜稳态。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病理生理改变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就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