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脑组织氧自由基、钙离子负荷及炎性反应变化研究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n=10),模型组、川芎嗪组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 h后腹腔注射川芎嗪(50 mg/kg,每日1次,连续6 d),造模第1、3、7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造模第7天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及扫描脑梗死区光密度计算梗死率,检测脑组织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水平、钙离子腺苷三磷酸酶(Ca2+-ATP酶)活性、炎症因子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结果造模第7天,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NO、MDA水平及炎症因子基因表达均下调(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Ca2+-ATP酶活性均升高(P<0.05)。结论川芎嗪通过调节大鼠脑组织氧化和抗氧化平衡,清除氧自由基,提高Ca2+-ATP酶活性,抑制细胞内钙超载,抑制炎性反应等起到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为探讨临床中药治疗脑卒中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2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脑缺血再灌注组(n=6)、尼莫地平组(n=7)及川芎嗪组(n=7)。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余3组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可再通脑缺血模型,模型成功建立后,各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尼莫地平、川芎嗪;于脑缺血3 h和再灌注后48 h分别行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后48 h后测定各组大鼠脑血流。处死后对脑缺血再灌注组、尼莫地平组及川芎嗪组大鼠进行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并测定缺血区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缺血再灌注48 h后4组脑血流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尼莫地平组与川芎嗪组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均低于给药前和缺血再灌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川芎嗪组改善情况优于尼莫地平组(P<0.01);缺血再灌注各组大鼠脑梗死区相对体积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川芎嗪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SOD活性与其他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川芎嗪具有抗氧自由基作用,可修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L-1β和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1L-1β和ICAM-1含量,同时利用TTC染色法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川芎嗪组大鼠脑缺血后的梗死体积显著减小,川芎嗪组脑组织中的1L-1β和ICAM-1免疫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川芎嗪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1L-1β和ICAM-1表达从而防止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 PO)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假手术组插入栓线但不阻塞大脑中动脉。模型组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川芎嗪组于制模前30 m in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33 m g/kg。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6 h时TNFα含量及缺血/再灌注24 h时的M PO活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NFα含量〔(1.576±0.153)μg/L〕及M PO活性〔(0.409±0.044)U/g〕较假手术组〔(0.601±0.089)μg/L和(0.026±0.008)U/g〕均显著升高(P均<0.01);川芎嗪组TNFα含量〔(1.035±0.092)μg/L〕及M PO活性〔(0.293±0.039)U/g〕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川芎嗪可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TNFα含量及M PO活性来减轻炎症反应,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MT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再灌注12h和24h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MT组bcl-2、bax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IR组比较,MT组bax表达显著降低(P<0.05),bcl-2表达增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bax和促进bcl-2表达。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和Fas-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Bcl-2蛋白、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与医学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干预组大鼠大脑皮质Bcl-2,Fas-L蛋白阳性细胞的数目及平均灰度值。结果:①模型组缺血侧脑组织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目(15.8±3.5)个/视野较假手术组假手术侧(3.7±0.9)个/视野增多,平均灰度(209.1±6.0)较假手术组假手术侧(226.3±6.4)降低(P<0.01);假手术组假手术侧脑组织无Fas-L蛋白表达,模型组缺血侧脑组织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为(17.2±2.3)个/视野,平均灰度为161.2±9.2。②在缺血侧脑组织,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干预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目(25.6±3.9)个/视野增多,平均灰度(190.8±6.1)降低(P<0.05);Fas-L蛋白阳性细胞数目(11.4±2.1)个/视野减少,平均灰度(176.8±8.8)升高(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Fas-L蛋白表达增强;川芎嗪可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Fas-L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其相关性,以及吲哚美辛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6在大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采用线栓法将SD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将115只SD大鼠分成脑缺血2h再灌注后1,2,3,4,5d5个实验组,每组15只,每个时间点各配1个假手术组,每组8只。另将45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脑缺血2h再灌注后3d)10只,治疗1组(再灌注前给药活至再灌注后3d)15只,治疗2组(再灌注后1h给药活至再灌注后3d)15只。观测各组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以评估此时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黏附和浸润作用,同时观测脑梗死灶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脑组织大体、光镜和电镜的病理变化)。结果:160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灶体积:逐渐增大,第3天达高峰犤(199.74±1.63)%,P<0.05犦。②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脑缺血再灌注后逐渐升高,第3天达高峰犤(3.73±0.17)U/g脑组织,P<0.05犦,然后逐渐下降。③神经组织缺血坏死病理检查改变:第3天最明显,并且在第3天时缺血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最明显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改变相一致。④两组相关参数比较;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犤(10.04±0.93)%,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神经肽Y(NPY)的变化研究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防护作用的机制。方法:老龄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尼莫通组、川芎嗪组、参麦注射液组(参麦组)、川芎参麦组(川参组),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形态和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激酶(CPK)活性及NE、DA、E、NPY含量的变化。结果:与老龄对照组比较,老龄模型组心肌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血清中CPK和LDH活性及脑组织NPY含量增高,参麦组和川参组心肌病理改变和脑组织NPY含量明显改善,川参组、川芎嗪组血清CPK水平和参麦组、川芎嗪组血清中LDH水平显著降低,川参组、参麦组、川芎嗪组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改善明显。结论: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与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增强有关。川芎嗪和参麦注射液及其配伍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作用和降低NPY含量可能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大鼠仅进行手术过程而不造成缺血,模型组大鼠直接行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实验组大鼠采用高压氧预处理再行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对比三组大鼠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缺血病灶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结果】假手术组的脑组织没有受损,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占比均为0。模型组和实验组脑组织均受到损伤,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及AI这3种指标均升高,但实验组损伤较轻,其数据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大鼠再灌注24 h后脑组织SOD、LDH活力及MDA、NO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SOD、LDH活力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但实验组大鼠脑组织SOD.LDH活力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MDA、NO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实验组大鼠脑组织MDA、NO活力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高压氧可通过改善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毛蕊异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在造模前14 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5 mg/(kg·d)、10 mg/(kg·d)、20 mg/(kg·d)毛蕊异黄酮,sham组和I/R组等量注射二甲基亚砜,随后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4 h后评估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NF-κB表达量。结果: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随着毛蕊异黄酮浓度升高而降低,以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或P<0.01),均低于I/R组(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I/R组(P<0.01),MDA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1);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SOD活性随着毛蕊异黄酮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或P<0.01),低剂量组、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东菱迪芙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东菱迪芙治疗组、依达拉奉治疗组、联合用药治疗组。运用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脑梗死体积;运用循环酶法,检测Hcy水平;运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浓度变化。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大鼠脑梗死体积显示,东菱迪芙组、依达拉奉组、联合用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脑梗死体积均缩小,每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与东菱迪芙组、依达拉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Hcy检测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东菱迪芙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依达拉奉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东菱迪芙组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3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依达拉奉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东菱迪芙组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东菱迪芙组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联合用药组显著低于单药组(P0.05)。结论 1东菱迪芙与依达拉奉通过缩小急性期脑梗死的梗死体积,降低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有效减轻脑缺血损伤,均具有脑保护作用。2东菱迪芙与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较单用东菱迪芙治疗或依达拉奉治疗其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hFSH)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大脑皮质AKT及PDGF-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SR)模型,给予rhFSH后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48只大鼠随机分为ASR+假手术(sham)组、ASR+rhFSH+sham组、ASR+M CAO组及ASR+rhFSH+MCAO组,每组12只。采用Longa法进行神经行为评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脑皮质AKT及PDGF BmRNA的表达。结果 ASR+MCAO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体征,缺血侧大脑皮质AKT mRNA的表达降低,PDGF-B mRNA表达上调,而ASR+rhFSH+MCAO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障碍体征明显减轻,AKT及PDGF-B的表达均明显上调。结论 rhFSH可能通过对AKT及PDGF的调节,促进血管增生以及重塑,导致细胞存活增多,从而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神经元IκB及核因子κB(NF-κB)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κB、NF-κB的动态表达,并与假手术组对照。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IκB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P〈0.01),NF-κB蛋白阳性细胞逐渐增加(P〈0.01)。结论 脑缺血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IκB降解,引起NF-κB的激活,进一步导致自由基大量产生,加重了细胞内DNA的损伤,从而促进损伤区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体质量220~280g,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n=8)、对照组(n=32)和实验组(n=32)。正常组实施假手术;对照组和实验组组均制作左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组组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30min即行持续星状神经节阻滞。脑缺血后8h、16h、24h、32h灌注取材观察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数及神经细胞凋亡数。结果对照组、实验组各时间点HIF—1α神经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表达HIF—1α细胞数和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GB能引起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鼠HIF-1α及神经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下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缺血致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脑缺血10min后不同再灌注时间内海马组织NF—κB的活性,TNF—α含量变化,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同时观察用PDTC治疗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海马组织中NF—κB活性、TNF—α含量,脑组织水含量显著升高(P〈0.05和P〈0.01)。使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治疗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损伤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出现NF—κB的表达且活性增高,同时伴有炎性细胞因子TNF-α含量增加,脑水含量增加,提示NF-κB的活化参与了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应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能减轻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2只,治疗组术前腹腔注射红花黄色素10rag/(kg·d),假手术组、模型组均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d,连续7d。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48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3组脑梗死率、脑组织含水率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含水率(86.2±5.9)%较假手术组(73.7±4.1)%明显增加(P〈O.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0.4)分、脑梗死率(8.6±3.2)%、脑组织含水率(79.1±5.0)%均较模型组(3.4±0.6)分、(13.9±4.5)%、(86.2±5.9)%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MDA、NO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O.05);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MDA、NO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O.05),SOD活性明显增高(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能通过降低脑组织中MDA、NO水平,升高s0D水平而发挥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后线粒体Ca2+、细胞色素C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闭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24只大鼠,每组8只,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缺血预处理组给予30 min预缺血,72 h再灌注,后续2 h缺血,4 h再灌注。用张均田的改良方法测定细胞色素C含量。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线粒体Ca2+含量。结果缺血预处理组动物的细胞色素C、Ca2+,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缺血预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减少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维持线粒体Ca2+稳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左卡尼汀100mg/kg治疗组及左卡尼汀200mg/kg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观察左卡尼汀对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左卡尼汀可明显减少MDA的含量,升高SOD活性,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左卡尼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与提高脑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抑制氧自由基产生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芩素甙对脑缺血后大鼠海马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探讨黄芩素甙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42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220~300g,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n=6)、对照组(Con组)和黄芩素甙组(Bre组);后2组又分为再灌注6h、再灌注2d和再灌注4d3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脑缺血时间10min。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情况,应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再灌注4d时,Sham组海马CA1区仅有少量神经元死亡,Con组海马CA1区大量神经元死亡,Bre组可见部分神经元死亡;再灌注6h时,Con组和Bre组的Glu和Asp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1),Bre组的Glu和Asp含量明显低于Con组(P〈0.05),再灌注2d时,Con组和Bre组的Asp含量亦明显高于Sham组(P〈0.05或P〈0.01)。结论黄芩素甙可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增加而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饲养的不同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恢复及梗死灶周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不同环境进行脑卒中康复治疗提供基础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15只)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90只)。手术组用电凝法造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术后标准笼中群居社交组,5只为一组,共30只;迷宫笼中居学习组,10只一组,共30只;30只居于丰富环境笼。术后剖颅取脑,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测梗死灶周围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情况,分别在术后28天、14天、7天、3天、1天随机在各组中选取5只进行,假手术组于术后1天、3天、7天随机选取大鼠5只处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IGF-1阳性细胞表达:社交组MCAO术后3d可见梗死灶周围IGF-1表达增高(P〈0.05),7d时表达略有下降,各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各手术组梗死灶周围皮质IGF-1阳性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于MCAO术后第14天和28天时各手术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探索学习组、丰富环境组于MCAO术后IGF-1表达均明显优于社交组在14天和28天(P〈0.05)。结论在丰富环境及学习笼中的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层IGF-1的表达明显上调,可能为功能恢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